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菜子鎮(zhèn)牟河小學 王平西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許多學生在閱讀中僅僅了解閱讀內容的表面意思,而不了解其深層含義。長久發(fā)展下去,學生便僅能囫圇吞棗式地了解閱讀中的大概內容,這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精讀,使學生逐漸學會分析閱讀內容,并掌握精讀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實現(xiàn)對閱讀內容進行精讀,首先還要從“讀”開始,之后才能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分角色朗讀,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語句,由“讀”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
比如:教師在教授《散落的鈔票》這一課文時,便可以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所表達的含義。我在為學生講授這一課文內容時,便是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教學的。從班里的學生中,選出一名讀旁白,選出一名讀“立明”的話,選出一名讀“女服務員”的話,選出一名讀“壯漢”的話,選出一名讀“乘客”的話,再選出一名讀“丟錢人”的話。這樣一來,學生便可對這篇課文進行詳細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也會對這種閱讀的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加深對這一課文的認識與理解。如學生在閱讀“立明”發(fā)現(xiàn)錢的時候,便會融入當時的情感,驚訝地大聲叫喊:“錢!錢!”當閱讀“女服務員”從車廂里跑過來的對話時,學生便會用著急的語氣說:“把錢交給我!把錢交給我!”因此,其他同學在聽到這樣帶有情感的對話時,便能夠了解對話中的信息,從對話中深入理解其含義。所以說,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的方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閱讀文章的內容,理解閱讀文章中人物的語言表達形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精讀,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對段落進行概括的方式,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對閱讀中的段落內容進行概括,從而使學生在概括過程中了解文章的信息,學會對段落進行概括的方法。
比如:教師在教授《沙漠之舟》這一課文內容時,便可以讓學生對段落進行概括,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信息分析,學會對每一個的段落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我在為學生講授這一課程內容時,便是如此。在學生初步閱讀之后,我便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段落進行概括,從而使學生在概括中逐漸了解每段話的意思。如在此課堂中,我對學生說:“現(xiàn)在我們已經將這篇課文讀了幾遍了,大家能不能將每個段落進行概括呢?現(xiàn)在給大家一些時間,我們一會兒共同分享。”接下來,我便讓學生對每一段落進行概括,并讓大家說一說自己概括的內容。一位學生對第1 自然段的內容進行了概括:“我覺得第1 自然段是對駱駝身體的介紹。”也有的學生說:“第1 自然段描寫的是駱駝在沙漠里可以生存的原因?!笨梢?,這兩位學生對于第1 自然段的內容產生了分歧。于是我便對學生進行點撥,并告知他們如何判斷第1 自然段所描寫的內容。“我們再來讀一下這一段的內容:‘它身體很高,脖子很長’這是描寫什么的呢?”學生回答:“描寫駱駝的特點。”“沒錯,那下面說‘遇到風沙的時候,駱駝的鼻孔就緊緊地閉起來,駱駝的腿上有一大塊胼胝,駱駝的腳掌又寬又厚’,這又是描寫的什么呢?”學生回答說:“還是駱駝的特點?!庇谑俏覟閷W生總結道:“是啊,這段中所描寫的是駱駝的特點,其他的內容是在說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特點,但主要還是在介紹駱駝的特點?!庇纱吮憧墒箤W生逐漸掌握對段落進行概括的方法,使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并逐漸學會對課文進行精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對閱讀內容中的句子進行分析的方式,使學生認識文本中的經典句子,了解句子形式的優(yōu)美,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這樣的方式也可幫助學生對閱讀文章進行理解,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對文章句子進行精讀的習慣。
比如:教師在教授《獻你一束花》這一課文時,便可以通過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句子進行分析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精讀的方式與方法。我在授課過程中,便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句子進行分析?!巴瑢W們,你們覺得這篇課文中哪一句話最能帶給你啟發(fā)?”此時學生便紛紛表達自己從這一課文中受到的啟發(fā)。大部分學生認為女服務員的話最感人,也最能鼓勵他們:“失敗和勝利同樣重要。讓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睆膶W生選擇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內容,卻并未抓住文章的重點句子。于是我開始引導學生關注這一文章的重點句子:“大家看這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學生回答說:“開頭的句子是‘鮮花,理應是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結尾的句子是‘怎么?鮮花,理應是獻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要獻給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這兩句話基本相同,但是后面的句子多了‘怎么’和‘也要’?!蔽覇枌W生:“那你們在閱讀這兩個句子的時候,有什么感受呢?這兩個句子放在開頭和結尾的意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嗎?”此時,學生再次在課文的情境中進行閱讀,有了這樣的發(fā)現(xiàn):“開頭第一句,讓讀者感覺這句話的意思是:鮮花,理應是送給凱旋的英雄。而結尾的反問句,其含義是:鮮花,不僅應獻給凱旋的英雄,也要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庇纱丝梢姡瑢W生通過對句子的分析,了解了文中句子的作用。
為了使學生對語文閱讀內容進行精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對文中的字詞進行詳細分析,使學生能夠對課文中的字詞進行詳解,由此學會對閱讀內容進行精讀,掌握對文中字詞進行分析的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唯一的聽眾》這一課文時,便可以通過讓學生對文中的字詞進行分析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其中字詞運用的意義與價值。我在授課過程中,便讓學生對其中的字詞進行分析。我問學生道:“文中第二段中說‘我’走出家門的時候有著一種‘神圣感’,是為什么呢?‘神圣感’代指什么?”面對這一問題,學生不得不返回文章中查找這個詞所在的段落,并根據文中的語境對這個詞進行分析。一位學生回答說:“因為文中的‘我’之前在家里拉琴的時候,并不受家里人的歡迎,但‘我’非常喜愛音樂,喜歡拉琴,所以在找到一個絕佳的位置之后,便想要自己偷偷地去拉琴、練習,這就是面對自己所喜歡的事情時的愉悅感,但又有些小心翼翼?!袷ジ小@個詞用在這里正體現(xiàn)出了‘我’的這種情感?!睆膶W生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學生能夠結合課文的語境,對其中的字詞進行分析。所以說,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精讀能力,便可以通過讓學生對字詞進行詳解的方式使學生的這一能力得到加強。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分角色朗讀、概括段落、分析句子、詳解字詞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精讀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對閱讀內容進行精讀的方法和習慣,由此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