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劉蕾,鐘麗麗
護理本科生由于大多為調劑志愿、對護理專業(yè)認知局限等原因,其自我效能感和內在價值感較低[1]。根據心理學原理,可歸因為學習動機減弱或消失。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并維持大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學生在既定學習目標引導下的內在心理活動[2]。在學習動機的驅動下,大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較強的目標導向,其會為達到某一目標而努力,導致學習行為的發(fā)生和維持[3]??梢?,學習動機在大學生學習活動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決定學業(yè)成就的首要因素。自我決定理論[4](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廣泛應用于教育、健康、工作、學習、身體活動等領域中的動機理論,是明確提出通過滿足個體基本心理需求來促進行為調控,且注重個體自主性的動機理論。Ryan等[5]認為,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和健康起到促進或阻礙作用,只有社會環(huán)境為個體提供營養(yǎng)和支持,個體才能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诖?,在學習動機領域形成了諸多指導促進學習動機的SDT模型[6-8]。由于自我決定理論中3個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勝任和關系對動機的預測作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專業(yè)學生中會有所不同,因此,在中國護理本科生中該模型是否適用還有待于檢驗。本研究欲構建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護理學生學習動機模型,探討自主性支持環(huán)境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機制,從而為學生學習動機的干預提供參考。
1.1對象 2019年3~12月,以沈陽醫(yī)學院護理學院2016級、2017級和2018級護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全日制本科,在校護理專業(yè)學生;18歲以上;自愿接受調查。排除標準:因病休學、服役回來繼續(xù)學業(yè)的學生。樣本量及抽樣方法:根據Mueller[9]的推薦,結構方程模型統(tǒng)計學方法對樣本量的要求為,至少在100以上,200以上更佳,在行為及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樣本數多為200~500。因此確定本研究樣本量最低為200。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學生的年齡、性別、民族、年級。②學習氣氛問卷(The Learning Climate Questionnaire, LCQ):該問卷由Williams等[10]編制,王芳等[11]漢化,一般用于測量學生所感知的教師支持度(自主性支持)。該量表共有1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賦1~5分??偡譃?5個條目的平均分,總分越高,學生感知到教師的自主支持越多,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2。③基本心理需求量表(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Scale-in General,BPNS):使用Gagné[12]于2003年編制,劉俊升等[13]漢化的BPNS,用于測量大學生基本心理需求滿足情況。該量表由21個項目組成,分為自主、勝任、關系3個維度,每個維度含6~8個項目,采用7級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賦1~7分。各維度以條目均分計總分,分數越高則自主、勝任、關系的心理需求滿足程度越高。該量表3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57~0.72,重測信度為0.68~0.83。④學習自我調節(jié)量表(the Self-Regulation Questionnaire-Academic,SRQ-A):根據周穎等[14]漢化的SRQ-A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測量。該量表分為外部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認同調節(jié)和內部動機4個維度共32個條目,采用4級計分法,1分表示“一點都不符合”,4分表示“非常符合”。采用自主型指數來表示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高低,指數分數越高,學生學習自主性越高,其計算公式為:自主型指數=內部動機×2+認同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外部調節(jié)×2。本研究問卷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8~0.84,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問卷結構效度良好。⑤學生學習成績:計算學生所有科目考試成績的平均值。
1.2.2資料收集方法 調查前對調查小組成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統(tǒng)一解釋語言和操作過程;調查時由研究者向學生講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取得許可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資料收集工作均由課題小組完成,資料收集地點為本科護理學生的教室,要求在30 min內填寫完畢收回。對于缺失項大于20%的問卷給予剔除,本研究發(fā)放問卷571份,回收問卷488份,有效問卷467份,有效回收率81.79%。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錄入到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管理,采用雙人錄入和核對的方式檢查錄入數據的準確性,確保無誤后導入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模型擬合度采用卡方自由度比(χ2/df)、規(guī)準適配指數(NFI)、增值適配指數(IFI)、比較適配指數(CFI)、標準化殘差均方和平方根(SRMR)、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來表示。檢驗水準α=0.05。
2.1本科學生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指數與學習成績得分 467名學生中女436名,男31名;年齡(20.91±1.30)歲。自主性支持得分為4.03±0.82;自主需求得分4.56±0.92,勝任需求得分4.55±0.99,關系需求得分5.04±1.11;自主型指數得分為1.79±0.95;學習成績得分為79.09±6.50。
2.2本科學生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指數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 見表1。
表1 本科學生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指數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n=467) r
2.3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護理本科生學習動機模型
2.3.1結構方程模型構建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結合本研究目的,構建模型為:自主性支持通過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指數2個中介變量作用于學習成績,自主性支持通過自主型指數這一中介變量作用于學習成績。其中,自主性支持為外因顯變量,基本心理需求為內因潛變量,自主型指數為內因顯變量,學習成績水平為內因顯變量。擬合結果為,χ2/df=1.954(<3.0),NFI=0.979(>0.9),IFI=0.990(>0.9),CFI=0.989(>0.9),RMSEA=0.045(<0.08),SRMR=0.030(<0.08),提示模型適配良好[15]。
2.3.2效應關系 自主性支持對基本心理需求的正向效應量為0.559(P=0.000),3種基本心理需求對自主型指數預測力的排序依次為自主(0.871,P=0.000)、勝任(0.765,P=0.000)、關系(0.564,P=0.000)。自主支持對自主型指數的正向效應為0.183(P=0.001),基本心理需求對自主型指數的正向效應為0.176(P=0.004),自主型指數對學習成績的正向效應為0.475(P=0.000),見圖1。
圖1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護理本科生學習動機模型
自我決定理論提出了人類的3種基本心理需求:自主需求、勝任需求和關系需求的概念,認為這3種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是個體自我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的基礎。之后,自我決定理論還關注在提供了心理營養(yǎng)和社會環(huán)境支持后,個體的動機是如何變化的,即不同類型的動機是如何發(fā)展和維持的,何種類型的動機對行為改變的持久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作用更大,或促使個體產生更多的活力、自尊和幸福感[5]。本研究護理本科生學習動機模型擬合結果提示模型適配良好,可用于護理本科生學習動機干預措施的理論指導。這與Orsini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即自主性支持通過滿足基本心理需求繼而促進內部動機產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生成績。Babenko等[17]驗證的模型中,以勝任這一變量預測學習動機的效應量更強,Rosenkranz等[18]研究認為,勝任與關系能夠促進內部動機產生,與本研究自主預測學習動機效應量最大不同,可能與中西文化差異有關。
本次研究構建的模型中,本科學生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指數與學習成績之間呈兩兩正相關關系(P<0.05,P<0.01)。自主性支持是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促使其將社會規(guī)范、外在價值體系等不斷內化的教育方式和行為[19]。許多研究證明了自主性支持的正向效應。如來自老師的自主性支持與小學生更好的學業(yè)成績和學校生活適應呈正相關[20];提供給醫(yī)學生以自主性支持,能提高其學習主動性[21];導師給予研究生的自主性支持能幫助醫(yī)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心理價值觀[10]。通過提供自主性支持,學生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其自主需求得到滿足;老師給予學生自主支持,使學生獲得歸屬感,即關系需求得到滿足;因為所選擇內容能夠完成,從而滿足其勝任感[22]。自主型指數代表個體自主性的高低,動機的產生和發(fā)展遵循從無動機到外部動機到內部動機的轉化過程,隨著動機的不斷內化,個體的行為才能得以產生和維持。自我決定理論把動機分為自主型動機、控制型動機和無動機。其中自主型動機又分為內部調節(jié)和認同調節(jié),內部調節(jié)是自主水平最高的動機形式,在這種調節(jié)形式下的個體對于學習是享受的感到有趣的,認同調節(jié)是個體認同學習價值而展開學習行為,這些調節(jié)是自我決定的,更容易堅持??刂菩蛣訖C又分為內攝調節(jié)和外在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是個體因為焦慮或內疚而去學習,外在調節(jié)是個體害怕懲罰或為了得到獎勵而產生學習活動,這些活動都是非自我決定的,自主性低,易受到環(huán)境干擾而放棄[4]。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自主型指數和學習成績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這提示在今后的學習活動干預中,要以促進學生內部動機產生為主,讓其真正對學習感興趣,減少控制型動機和無動機的產生。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自主性支持預測學生學習成績通過兩條途徑,一是通過基本心理需求和自主型指數作用于學生成績,二是通過自主型指數直接作用于學生成績,即基本心理需求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拘睦硇枨蟮闹薪樽饔迷谝恍┭芯恐幸驳玫搅俗C實,如鐘華等[23]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基本心理需求與自主支持呈正相關,且基本心理需求在自主性支持和幸福感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本次研究結果中,3種基本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排序依次為:自主、勝任和關系。這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干預研究中,要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性的支持。Reeve[24]把教學環(huán)境中的自主性支持措施概括為5個方面:為學生提供解釋;給予學生非控制語言;給予學生耐心,并允許自主制定學習計劃;接受學生的消極表現(xiàn)和表達;激發(fā)學生內在動機。因此,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自主性支持,觸發(fā)其內在動機,使學生將社會規(guī)范和外在價值內化,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更高的心理健康,更積極的情感和更好的生活適應能力。
本次研究構建的自我決定理論模型中,納入了自主性支持這一重要變量,但是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繁多,如個人目標追求、教師激勵風格、學習角色確認等,因此,未來的研究還要納入更多的變量,并結合訪談法、觀察法等多種研究方法來探討影響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多因素模型,為其動機干預提供更為科學和全面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