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波 程繼紅
(1.浙江海洋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2.浙江海洋大學 師范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
1700 年,18 世紀的曙光剛剛降臨,一艘東印度公司的船只來到了中國舟山。船上有一名醫(yī)生,他的名字是詹姆士·坎寧安。他是蘇格蘭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以及植物學家。在舟山期間,坎寧安寫了兩封信到倫敦,描繪了300 多年前一個英國人眼中的舟山的社會面貌。
本文將通過講述坎寧安的生平,分析其來華的目的;通過對其書信的文本細讀,了解300 多年一位英國醫(yī)生視野中的舟山以及中國,最后文章將分析其書信的意義。
詹姆士·坎寧安(James Cunningham),蘇格蘭人,生于約1665 年,卒于約1709 年。根據(jù)目前發(fā)表的論文和網(wǎng)絡(luò)資源,[1-2]我們梳理了一下坎寧安的生平事跡。對坎寧安的早期生活知之甚少,我們只知道1686 年,坎寧安在荷蘭的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學醫(yī)。根據(jù)校方記錄,當時他21 歲,由此推測他出生于1665 年。隨后,他往返于東印度群島??矊幇部赡苡?696 年下半年回到英格蘭,并認識了當時的皇家學會秘書長漢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1660-1753 年)。1697 年,坎寧安在倫敦。期間,他認識了斯隆圈內(nèi)人士,特別是著名的倫敦藥劑師兼收藏家詹姆斯·佩蒂夫(James Petiver,1665-1718 年)??矊幇哺嬖V佩蒂夫他打算前往中國,因此佩蒂夫給了他一份詳細的清單,單子上是佩蒂夫最希望坎寧安能在中國找到的植物。佩蒂夫也鼓勵坎寧安把他能獲得的植物以及他所找到的任何其他自然界的珍奇異寶畫成素描或圖畫。
坎寧安于1697 年晚些時候離開英國。1698 年,坎寧安作為醫(yī)生來到東印度公司在中國沿海廈門建立的商館。在廈門的六個月中,他收集了大量動植物標本,還委托中國畫師完成了近800 幅植物畫作??矊幇灿?699 年中期回到英格蘭,受到他朋友的熱烈歡迎,并在斯隆本人的提議下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1700 年坎寧安再次隨船隊離開英國,開始第二次到中國的航行。這次是作為東印度公司 “伊頓號”(Eaton)商船的外科醫(yī)生,目的地是中國舟山①。1700 年10 月坎寧安到達舟山。坎寧安在舟山呆了不到兩年,因為隨著英國在舟山的貿(mào)易越來越艱難,東印度公司在1702 年將貿(mào)易點轉(zhuǎn)移到了交趾支那(Cochinchina),并在昆侖島(Pulo Condore)上建立了“商館”②。[3]我們無法知道坎寧安作為醫(yī)生在舟山做了哪些工作,但是,在舟山期間,坎寧安頁采集了許多植物寄回英國。[2]
1703 年2 月,坎寧安被派往昆侖島上的商館,試圖與交趾支那開展貿(mào)易,但以失敗告終。1704 年坎寧安被東印度公司任命為婆羅洲(Borneo)商館管理委員會副主任。1705 年,被雇來保護婆羅洲貿(mào)易點的望加錫人突襲英國人并幾乎殺光了所有的人。坎寧安僥幸逃過大屠殺,但卻不得不忍受近兩年的囚禁生活。1707年4 月被釋放后,他前往巴達維亞(Batavia)③。同年,他被任命為班加馬辛(Banjarmassin)管理委員會主任,負責那里的英國貿(mào)易點,但等待他的是更大的不幸。在他抵達的三周后,商館遭到了襲擊并被摧毀,他本人也險些喪生于一場屠殺中。
此后不久,坎寧安動身準備返回英國。他的最后一封信是寫給漢斯·斯隆爵士和詹姆斯·佩蒂夫兩人,書信寫于1709 年1 月4 日,落款地址是“加爾各答”(Calcutta)。斯隆在1709 年8 月收到了這封信,但坎寧安自此下落不明。在英國找不到他的任何遺囑或死亡報告。極有可能他未回到英國,而是在1709 年喪生于從孟加拉到英國的航行途中。
從坎寧安的生平事跡,我們也可以看到坎寧安不僅僅是一位醫(yī)生,更是一位杰出的植物學家。他是“第一位在中國進行植物采集的英國人”,也是“西方第一個對茶葉進行準確描述的人”。[2]由于他在亞洲跌宕起伏的經(jīng)歷,他也被稱為“最不幸的植物學家”。[2]在兩次中國行中,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科知識,收集了大量植物和其他藏品。由于他的勤奮工作,漢斯·斯隆爵士得以極大地豐富他的收藏。除了漢斯·斯隆爵士,坎寧安還把采集到的許多新植物寄給了定義了“物種(species)”概念第一人的約翰·雷伊(John Ray,1627-1705 年)、英國皇室聘用的植物學家兼園藝師倫納德·普拉肯內(nèi)特(Leonard Plukenet,1642-1706 年)以及佩蒂夫等。坎寧安的名字幾乎出現(xiàn)在普拉肯內(nèi)特的《植物大全》(Amaltheum Botanicum)的每一頁。普盧克內(nèi)特的《植物圖集》(Phytographia)的第三卷也有很多坎寧安采集的植物的素描。另外,佩蒂夫在他的《博物館》(Museums)中也描述了坎寧安收集的約200 種植物。
1700 年10 月至1703 年1 月,坎寧安在舟山。在這段時間,他以植物學家的眼光觀察、審視著這個遠離英國的小島,在采集植物的同時寫了兩封書信回倫敦。
這兩封書信最初發(fā)表于1702 年1 月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期刊《哲學匯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中,題目很長,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以及在中國舟山的英國人的醫(yī)生詹姆士·坎寧安先生寫給出版人的兩封信的節(jié)選:記述了他的航行、舟山島、茶葉分類、中國人的捕魚業(yè)、農(nóng)業(yè)以及其它以前從沒注意的事項等》(Part of Two Letters to the Publisher from Mr. James Cunningham, F. R. S. and Physician to the English at Chusan in China, Giving an Account of His Voyage Thither, of the Island of Chusan, of the Several Sorts of Tea, of the Fishing, Agriculture of the Chinese, etc. with Several Observations not Hitherto Taken Notice of)。[4]坎寧安在信中稱呼“Sir”的“出版人”極有可能是漢斯·斯隆爵士。
這兩封英文書信作為全球海洋文獻,后又被John Harris 收于1744-1748 年在倫敦出版的《航海旅行紀事集》(Navigantium Atque Itinerantium Bibliothe)第一卷第二章第31 節(jié),題目為《在中國舟山的英國商館的詹姆士·坎寧安醫(yī)生在舟山海島的見聞自敘》(Observations and Remarks made during his Residence on the Island of Chusan, on the Coast of China, by Doctor James Cunningham, Physician to the English Factory at that Place. From his own Accounts.)④。[5]
關(guān)于坎寧安這兩份書信的寫作時間,第一封信應(yīng)該寫于1700 年10 月到12 月之間⑤,第二封信寫于1701 年11 月22 日[4]。第二封信比第一封信更為詳細(第一封信約900 多字,第二封信約2000 多字)。在寫第一封信時坎寧安才初到舟山,對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好奇,許多新鮮事物都有待發(fā)現(xiàn),因此信寫得比較簡短,而且有些信息也是道聽途說,不一定真實(如混淆了康熙皇帝的登基40 周年和40 周歲生辰)。第二封信,是坎寧安對舟山進一步了解后寫的,因此內(nèi)容更加充實,同時也糾正了自己第一封信中的一些錯誤信息??矊幇矁煞輹牌婚L,但內(nèi)容卻極有價值。
關(guān)于前往舟山的航行,坎寧安主要在第一封信中,描述了航行時間和路線,航行途中天氣、航行安全問題以及航行補給。
根據(jù)坎寧安的書信,他所在船隊在1700 年7 月7 日達到婆羅洲島,在那里呆了兩天,然后沿著班達海峽北上。8 月13 日來到中國海岸。8 月19 到達廈門。中間為了躲避惡劣天氣和給船舶補給,在位于北緯26°離閩江距離約6 里格⑥的島上停泊一段時間。9 月8 日,船隊再次啟航北上。10 月1 日,船隊穿過北緯30°,停泊在一個離陸地不遠的地方,尋找乘船前往舟山的線路。10 月11 日,在一名領(lǐng)航員的帶領(lǐng)下,船隊安全抵達舟山島。
船隊航行的安全問題之一是惡劣的天氣和大風的影響,“我們沿著班達海峽北上,一路上風和天氣非常適航,直到8 月13 日來到中國海岸,然后我們遭遇了變化無常的大風,一路把我們帶到了廈門⑦。我們到達廈門的時間是19 日。那時,東北風肆虐,我們一直處于恐懼之中,擔心迷航。因此,我們被迫在大風和大潮浪中艱難前行”⑧??矊幇惨蔡岬睫r(nóng)歷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新月”和“滿月”)是中國沿海的大潮汛期,對船只來說,這種天氣是“危險致命”的。除了天氣原因,對航道的不熟悉也影響了航行安全?!皬B門以北的島嶼,我們并不熟悉。迄今為止,水道測量還不完善,以至于我們無法完全相信我們手中的海圖,這更使得我們的航行處于危險中”。
坎寧安的船隊從英國出發(fā),經(jīng)過好望角,到達婆羅洲島,再駛往中國,船上補給日益減少,“我們自好望角以來一直沒有補給過,所以船上淡水已經(jīng)非常短缺”。因此,在躲避惡劣天氣的同時,船隊也進行了補給。當時,船隊停泊在離福建不遠的“鱷魚島”⑨。“這停泊地是三個小島,位于北緯26°,距閩江⑩約6 里格”。船隊在其中兩個島上發(fā)現(xiàn)了淡水資源。另外值得關(guān)注的是,坎寧安提到他們自己沒有去采購補給品,“一些中國漁民幫我們從大陸購買了一些新鮮的補給”。這樣做的原因在于,“因為我們認為我們自己冒險去買的話并不安全,當?shù)卣畷o我們麻煩”。
在信中坎寧安描寫了他到達舟山后對舟山的大致了解。他寫道,“舟山島11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東西長八九里格,南北寬則是四五里格”。
關(guān)于定海,坎寧安提到了定海古城的海防,“人們住在城內(nèi),離海岸較遠,約有四分之三英里的距離,周圍石墻環(huán)繞,周長約三英里,由二十四個方形的營地防御,錯落分布,還有四個大城門,上面裝有很少或從未使用過的一些舊鐵槍”。關(guān)于定海的建筑,坎寧安認為“城內(nèi)的房子非常簡陋”。
關(guān)于島上人口,在第一封信中,坎寧安寫道;“大約有三千至四千名居民,如乞丐生活,大部分是士兵和漁民”。在第二封信中,坎寧安寫道,“周圍島嶼大多數(shù)荒無人煙,只有極少數(shù)島上有人居住,因為舟山島開始有人居住的歷史不長”。坎寧安解釋了舟山人口不多的原因,“韃靼人征服舟山島之后,舟山島變得非?;臎觯瑣u上的居民如同島上的桑樹一樣,都沒有幸免遇難”12。舟山人口逐漸增多是因為“大約十八年前,定海的總兵13下令建造我現(xiàn)在看到的定海港的城墻,城墻是為駐軍而筑。舟山駐軍是為了驅(qū)逐一些將舟山當作庇護所而來到這里的海盜”,然后 “大約十四年前,舟山島開始有人居住,委派一名總兵14來治理該島三年”。
關(guān)于舟山的周邊島嶼,坎寧安特別提到了普陀島15。在介紹普陀島時,坎寧安尤其提及了康熙皇帝打算來普陀的軼事。坎寧安在第一封信中寫道,“這使我想到,衛(wèi)匡國在書中提到的圣地必定指的是普陀島,距這里大約9 里格。他們說,在普陀島向東三英里有一座古老的寺廟,以莊嚴圣神而聞名,皇帝計劃在明年的五月(即他40 歲的誕辰)來島上,在寺廟里禮佛。他已經(jīng)派了他的僧侶之一來打理一切事物”。在第二封信中坎寧安糾正了第一封的錯誤信息,“上次我告訴過您,皇帝曾計劃在今年5 月,來普陀島禮佛(普陀島是一個佛教圣地),不過不是他四十歲生辰,而是登基在位40 年”??矊幇残胖械幕实壑傅氖强滴趸实?6??矊幇苍谛胖姓f,他所知道的緣由是:“但是當一切工作準備妥當后,他(指康熙皇帝)卻被一些滿清官員勸阻了。這些官員不斷說服他,直到讓他相信那里的雷電非常危險?!背诉@一軼事,坎寧安還說,“普陀島是個小島,離舟山島的東端約五里格,是著名的宗教圣地,有著一千一百年的歷史,島上僅有僧人居住,人數(shù)約三千人,無論屬于什么教派,都稱為和尚17,即未婚的僧人,過著‘畢達哥拉斯’18般的生活。他們在那里建造了四百座寺廟,其中兩座宏大精美,相當壯觀,新蓋著黃綠琉璃瓦,是從南京的皇帝的宮殿運過來的,寺廟內(nèi)有莊嚴的佛像,雕刻細精,全身鍍金,其中最重要的是羅漢19佛像。兩位主持管理著這兩座宏偉的寺廟,由他們負責其余的一切。島上有數(shù)條小徑和大道,其中一些用平板石鋪成,路兩旁樹木成蔭。他們的居住的房子是我在這一帶看到的最好的,所有這些都由慈善捐贈供養(yǎng);來往于寧波和舟山以及日本的舢板船,路過時都會獻上貢品,以保佑他們平安發(fā)財”。
除了普陀島,關(guān)于舟山島附近的島嶼,坎寧安提到了金塘島20,“在通往寧波的路上還有一個叫做金塘的小島,離這里有五里格遠。他們說許多滿清官員官場隱退后在那里過著安寧的生活。據(jù)說,那個島上也有銀礦21,但被禁止開采”。[6]
坎寧安來舟山的身份是擔任英國人在舟山的商館的醫(yī)生。為什么是舟山,而不是寧波,坎寧安在信中的解釋是“在這個島上,中國人已同意我們建立一個貿(mào)易點,也給了我們貿(mào)易自由權(quán),但不包括寧坡”。
舟山之所以能對外貿(mào)易,是因為“舟山島的西端是一個港口,非常安全便捷,船只可以自由進入商館,商館離海岸較近,在一個低坦的山谷里,周圍有近兩百棟房屋,住著一些男性,他們住在那里是為了貿(mào)易便利”。但是,那時的貿(mào)易還不是非常繁榮,“由于該地方的貿(mào)易剛剛獲得批準,至今來舟山的商人人數(shù)還不多”。在提及普陀山時,坎寧安提及有“來往于寧波和舟山以及日本的舢板船”,說明舟山和日本之間有船只來往從事貿(mào)易。
坎寧安也提及了促使舟山對外貿(mào)易的官員,“上任總兵22,他促成了舟山港對外開放。上任總兵的任期一直持續(xù)到四月。最后,被調(diào)往靠近北京的天津衛(wèi)23?,F(xiàn)任總兵的父親是廈門的官員24”。
坎寧安認為,“總體而言,島上物產(chǎn)豐富,有母牛、水牛、山羊、鹿、豬、野鵝、家鵝、鴨子、母雞、大米、小麥、多麗菊、甘藍、蘿卜,土豆,胡蘿卜,山毛櫸和菠菜等”。此外,雖然舟山島附近島嶼人口稀少,但是“所有島上都有許多鹿”。除此之外,他尤其提到了舟山的茶葉和藥用植物何首烏。
關(guān)于茶葉的種植,坎寧安第一封信中寫道,“這里也種茶,山頂上有很多茶,但這種茶不如長在多山的海島上的茶”。第二封信中他寫道,“他們(指舟山人)也種茶,但主要是自用”。
關(guān)于舟山的藥用植物,坎寧安提到了何首烏。坎寧安在信中告訴對方,他到舟山后,“我就已經(jīng)看過這種根部。它的名字是何首烏(Hu-chu-u),他們認為其益處多多,例如延年益壽,何首烏泡水,服用一段時間能讓白發(fā)變黑,因而其售價很高,以致于他們說一根何首烏的要價是十到一千或兩千兩銀子。何首烏越大,其價值越高,其藥效越好”??矊幇苍谛胖幸矊懙搅岁P(guān)于何首烏的民間傳說,說是一位不小心掉進了深谷的人在無意間發(fā)現(xiàn)的。
坎寧安在信中提到了舟山的商業(yè)、手工業(yè)、桑蠶業(yè)、養(yǎng)殖業(yè)、漁業(yè)、農(nóng)業(yè)和制鹽業(yè)等。
關(guān)于舟山的商業(yè),坎寧安在第一封信中:“島上沒有其他商品,只有少量從寧波和杭州、南京以及其他內(nèi)陸城鎮(zhèn)運過來的”。
關(guān)于舟山的手工業(yè),坎寧安提到了漆器,“他們在這里沒有藝術(shù)品或制造品,只有漆器”。
關(guān)于養(yǎng)殖業(yè),坎寧安提到了舟山的牡蠣養(yǎng)殖。
關(guān)于舟山的桑蠶業(yè),坎寧安寫道,“他們開始種植桑樹,養(yǎng)蠶產(chǎn)生絲”。
關(guān)于漁業(yè),坎寧安觀察到,舟山人捕魚時也向他們一樣,“使用了幾種網(wǎng)和線”。他也注意到舟山主要是灘涂,而不是沙灘。為此,他詳細地描述了舟山人走在灘涂時所用的一種作業(yè)工具,“為了更輕松地走在灘涂上,漁夫設(shè)計了一個小工具,長約三或四英尺,不超過母雞的飼料槽,兩端稍微翹起,漁夫?qū)⒁恢荒_屈膝放在工具上,將手倚靠在一個與胸齊平的十字架上,另一只腳踩在泥上,然后將工具向前推,從而讓自己行走在灘涂上”。25
關(guān)于舟山的農(nóng)業(yè),坎寧安花了相當多的篇幅來描述。首先,他描述了舟山的水稻種植和旱地種植?!霸谝シN水稻的地方,他們細致地平整土地,清理田間的雜草,將泥土浸濕成泥漿,再將其犁平,然后播種,并用水覆蓋田間,水約兩到三英寸深;當秧苗長到六或八英寸高時,他們將其連根拔起,接著將其移植到水田中,然后把一撮撮秧苗種成一條直線。在田間有雜草的地方,當水干時,他們會用手翻轉(zhuǎn)水稻間隙的泥塊壓住雜草,使其不再生長”。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的旱地種植,坎寧安提到舟山人“播種小麥、大麥、豆類和其他谷物時,他們會挖一些表面土壤、草和根,并與一些稻草一起焚燒。泥土被細化后,與種子混合在一起,然后灑到排成直線的孔中,然后再長成一簇一簇,就像水稻一樣。土地被分為一塊塊田地,在播種前后都耙松;這使得它們有點像花園”。其次,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坎寧安仔細地觀察了舟山人如何開墾土地、施肥、澆灌以及嫁接的。坎寧安寫道,“他們所有(用來種任何東西)的田地,無論在高處還是在低處,都被分成一壟一壟,以便隨時蓄水。他們用水?;蚰概@绲亍?。舟山人在改良土地時,“盡管他們通過水來改良他們只種水稻的田地,但對于其他谷物所需土地,他們利用動物糞便、人類糞便、灰燼等”。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灌溉,坎寧安注意到舟山人的澆灌工具。最后,坎寧安也介紹了舟山農(nóng)業(yè)的嫁接技術(shù)與西方的不同之處。
關(guān)于舟山的制鹽業(yè),坎寧安詳細地描述了舟山人的制鹽方法,“這里所有海岸都是灘涂而不是沙灘,在夏季,他們將已被海水淹沒過的表層刮去,然后將其堆放一處待用。使用時,將其在陽光下曬干,磨成小塊,然后挖一個坑,用稻草蓋住坑底,然后通過坑的側(cè)面穿過一根空心的桿子,通向一個罐子,罐子比坑底更低。他們用上述的泥土將坑填滿,然后在上面倒入鹽水,水深約2 或3 英寸,然后將水排入前面提到的罐子中,最后煮沸成鹽”。
坎寧安這些距今已有300 多年歷史的書信真實地記錄了坎寧安作一個西方人,首次到達舟山后,用旁觀者的視角觀察到的舟山在18 世紀初的社會面貌,讓當代的舟山人在閱讀時油然產(chǎn)生“歷史的熟悉感”。
坎寧安書信的價值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從坎寧安的書信來看,他在來中國之前,對中國的了解主要來自于以下這些人關(guān)于中國的著作。
坎寧安筆下的Magalhen 應(yīng)該是葡萄牙籍入華傳教士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 es,1609-1677 年,加伯利埃·麥哲倫),其著作是《中國新史》。[7]英文版是A New History of China, Containing A Description of the Most Considerable Particulars of That Vast Empire,1688 年在倫敦出版,從法語版翻譯而來,英文版中作者名字譯為Gabriel Magaillan。[8]
坎寧安筆下的F. Martinius 應(yīng)該是明末意大利來華耶穌會士Martino Martini(1614-1661 年),中文名為衛(wèi)匡國,也譯作馬爾蒂尼。衛(wèi)匡國1655 年出版了《中國新圖志》(Novus Atlas Sinensis)。
坎寧安筆下的F. Fontaney 是清初來華的法籍耶穌會士Joannes de Fontaney(1643 -1710 年),中文名洪若翰,1685 年受法王路易十四派遣來華,1703 年自舟山乘英船離華。
坎寧安筆下的Le Compte 是指法籍耶穌會士李明(Louis Le Comte,1655-1728 年,又譯勒孔德),其著作是《中國近事報道》(1687-1692)。[9]法文版Nouveau mémoire sur l'état présent de la Chine,1696 年在巴黎出版。英文版書名較長:MEMOIRS AND OBSERVATIONS: Topographical, Physical, Mathematical, Mechanical, Natural, Civil, and Ecclesiastical. Made in a late JOURNEY Through the EMPIRE of CHINA, And Published in several Letters. Particularly upon the Chinese Pottery and Varnishing; the Silk and other Manufactures; the Pearl Fishing; the History of Plants and Animals. Description of their Cities and Publick Works; Number of People, their Language, Manners and Commerce; their Habits, Economy, and Government. The Philosophy of Confucius. The State of Christianity, with many other Curious and Useful Remarks(回憶錄和觀察記:地形,物理,數(shù)學,機械,自然,民用和教會。中國帝國最新游記,并發(fā)表于多封信中。特別是在中國的陶器、上漆、絲綢及其他制品;珍珠養(yǎng)殖;植物和動物的歷史。他們的城市和公共設(shè)施的描述;人口、語言、禮儀和商業(yè);他們的習慣,經(jīng)濟和政府。孔子的哲學、基督教狀況,以及許多其他有趣的言論)。在英文版中,Louis Le Comte 名字譯為Lovis Le Compte26,英文版于1697 年在倫敦出版。[10]
坎寧安筆下的Cleyer 應(yīng)該是德里亞斯·克萊耶(Andreas Cleyer,1634-約1698 年)。根據(jù)一篇早期中西醫(yī)藥交流史的文章,[11]克萊耶是一位來自德國卡塞爾市的執(zhí)業(yè)醫(yī)師、植物學家和商人。他于1662 年后居住在巴達維亞。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有合約,在巴達維亞經(jīng)營兩家藥店,負責藥品和儀器的供應(yīng)。他在中國和德國的醫(yī)學知識傳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669 年,他與北京耶穌會傳教士柏應(yīng)理27取得聯(lián)系。后者寄給他許多關(guān)于中醫(yī)搭脈和中藥的譯稿。1682 年,克萊耶用拉丁文出版了Specimen medicin Sinic (《中國臨床》)一書。[12]我們可以推測,從這本書中坎寧安獲取了關(guān)于中國藥用植物的知識。
除了以上這些人的著作外,書信也反映坎寧安對于中國的了解還來源于荷蘭使團以及其他人對中國的描述。
如果說坎寧安是通過閱讀這些西方早期關(guān)于中國的文獻逐步了解中國,那么他的書信通過田野調(diào)查的方式從不同方面或豐富、或印證、或闡釋或指正了這些文獻。
關(guān)于中國的茶葉,他是第一個精確茶葉分類的西方人。第二封信中,他寫道,“帶到英格蘭的三種常見的茶其實都來自同一種植物,只是采摘季節(jié)和種植土壤有所不同”。Bohea28茶(根據(jù)紅茶的主要生產(chǎn)地福建29的山脈名而稱為武夷茶30)是3 月初第一次萌發(fā)的芽葉采制而成的茶,在陰處晾干。Bing31茶是4 月的第二茬茶,松蘿茶32是5 月和6 月的最后一茬茶,兩者都在放在鍋內(nèi),用火殺青”。其次,他也分析了茶樹的花和果實。“茶樹是常綠灌木,在十月至一月間開花,種子在九月和十月成熟,因此可以同時摘花和種子。但是,一百顆種子里大概只有一個會是飽滿的,其他的都是空殼。這是李明對茶葉的描述中所指的兩種水果的一種;至于他稱之為‘Slymic Pease’的另一種水果不過是含苞待放的花蕾而已。它的囊果皮實際上是三囊的,每個囊都包含一個堅果或種子。盡管只有兩個或一個囊會成熟,但其余囊的痕跡還是可以辨認的?!?/p>
關(guān)于中國的農(nóng)業(yè)灌溉,坎寧安注意到舟山人“在澆灌田地時,他們使用的工具,衛(wèi)匡國在他的《中國新圖志》序言中提到過,全部是木頭做成的,設(shè)計原理與鏈泵相同”。
關(guān)于中國的藥用植物何首烏,根據(jù)他的書信,坎寧安最初知道何首烏是從報紙上讀到的一則關(guān)于洪若翰神父從中國帶來的一種植物根部的消息。坎寧安到達舟山后,親眼目睹了這一神奇的藥物??矊幇惨哺嬖V收信人,“您提到過它,在克萊耶的《中國臨床》一書中,編號為84。根據(jù)葡萄牙語拼寫,以He-xcu-u 的名字命名。它也被畫在佩蒂夫先生從我這里收到的那些植物的第27 表中”。
關(guān)于中國的度量標準,坎寧安解釋道,“安文思的評論員似乎對中國的尺33或腕尺的長度存疑。在這里,他們有兩種,一種是商人通常使用的13.7 英寸,另一種是木匠使用的11 英寸,也用于地理測量”。
關(guān)于中國的語言,坎寧安認為“盡管安文思責備衛(wèi)匡國用ng 拼寫了很多中文單詞,因為葡萄牙人等都用in,但衛(wèi)匡國的方式更適合英語發(fā)音,只是在某些單詞中可以省略了g,例如Pekin(北京),Nankin(南京)等?!?/p>
關(guān)于中國的飲食,坎寧安說“在荷蘭使團和其他作家經(jīng)常提到的豆湯或中國湯34,只是一種用芝麻和熱水混成的液狀食物”。
關(guān)于中國的嫁接技術(shù),坎寧安也糾正了西方人的誤解?!袄蠲髡J為中國人完全不懂嫁接技術(shù),這是錯誤的看法,因為與李明所說的相矛盾,我在舟山看到了許多烏桕樹的嫁接,也有其他樹木。當他們嫁接時,他們不會像我們一樣切開樹干,而是從樹干的外部切下一個小切片,然后對其嫁接(在一側(cè)傾斜切割,與從樹干切下來的切片方向一致),將切片的樹皮放在要嫁接的植物的外部。他們將所有都綁在一起,然后像我們一樣蓋上稻草和泥”。
關(guān)于中國的牡蠣養(yǎng)殖,“衛(wèi)匡國在其書中描述了在溫州35把牡蠣殼播種在土地上,然后長出新的牡蠣的事情”??矊幇诧@然對此非常好奇,一到舟山就向當?shù)厝嗽儐柫舜耸?,“有人告訴我,在他們?nèi)〕瞿迪牶螅麄冊跉ど先瞿?。然后將它們重新放入水中,這樣貝殼上會長出新的牡蠣”。
關(guān)于舟山的人口,“盡管這個島上居民較多,但與衛(wèi)匡國描述的那個舟山36的時代相去甚遠”??矊幇不貞浀?,衛(wèi)匡國在大約五十年前來舟山時,當時“短短三四年間,舟山島上就人口眾多”。
關(guān)于舟山的植物,坎寧安寫道,“衛(wèi)匡國說烏桕樹37開像櫻桃樹的白花,但是我在這里看到的所有烏桕樹都長有一束黃色的小花,像柳樹的花序”。
總之,坎寧安以自己的所聞所見,一方面豐富、驗證了當時西方文獻關(guān)于中國的記載,另一方面解釋并糾正了當時的傳教士漢學家書中令人困惑或錯誤的地方。這也表明,隨著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來到中國,對中國的了解也越來越準確??矊幇苍谛胖幸脖磉_了自己想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愿望。比如,在知道舟山的少量商品來自寧波、杭州、南京等城市后,坎寧安寫道,“在我掌握一點漢語之后,我希望能去這些城市看看走走”。
坎寧安的書信印證了中國歷史中關(guān)于舟山的記載,如康熙年間的舟山海禁、定海城墻修造、清初南京明宮殿瓦片修建普陀山寺廟等。
坎寧安的書信也印證了舟山在中西早期貿(mào)易以及中英兩國在17 世紀末、18 世紀初的最初交流中的地位。1685 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正式開放海禁,在寧波設(shè)立“浙海關(guān)”,英國商船不時來往廈門、舟山等地,并在舟山停泊。1698 年,將浙江海關(guān)官署移到定海,并在南道頭西建西洋樓(俗稱“紅毛館“),安頓前來貿(mào)易的西洋商人。1700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拓展商業(yè)貿(mào)易,開始在舟山建立管理會,派遣商務(wù)監(jiān)督駐定海,設(shè)立事務(wù)所,負責管理英國商人來浙江貿(mào)易事務(wù),把舟山作為對華貿(mào)易的重要基地。[13]
坎寧安的書信也是目前最早把舟山拼寫成“Chusan”的英語文獻之一。根據(jù)一些學者的研究,西方早期的文獻中對舟山的拼寫有“Chanmxian”或者“Cheuxan”。1685 年,約翰·桑頓(John Thorton, 1658-1698 年)的《中國北部簡圖》38(A Large Draught of the North Part of China Showing All the Passages and Channels into the Harbor of Chusan)就使用了“Chusan”這一拼寫。[14]這張早期的英國海圖標出了浙江海岸、舟山島和所有進入舟山港的海島以及英國人的居留點。它后來收入英國桑頓(Thorton)公司1703 年出版的《航海圖集》 (Atlas Maritimus)中。[15]坎寧安的書信寫于1700 年,我們有理由推測他用“Chusan”這一拼寫來稱呼舟山顯然受到了該圖的影響。
在早期海外貿(mào)易中,關(guān)于“Liampo”到底是是否是寧波,學界一直眾說紛紜。[16]坎寧安信中有一個重要的信息值得關(guān)注。他寫道,舟山“離萄牙人稱為Liampo 角,但中國人稱為Khi-tu 的大陸點大約三里格”。坎寧安在其信中又寫道,“寧波(Ning-po)需要向西航行六或八個小時,穿梭過各島之后才能到達”。這一描述值得關(guān)注,或許對西方文獻中的Liampo 是否指的就是“寧波”帶來新的思路。
注釋:
①坎寧安在書信中根據(jù)舟山方言將舟山音譯為“Chusan”, 現(xiàn)在的拼音是“Zhoushan。
②根據(jù)羅伯特·蒙哥馬利·馬?。≧obert Montgomery Martin, 1801-1868 年)1847 年在倫敦出版的《中國:政治的、商業(yè)的和社會的——一份提交給女王政府的正式報告》一書記載:“1701 年,2 艘英國船只抵達定海。在當年8 月,又有2 艘到港。定海的貿(mào)易活動本可更加繁榮地發(fā)展下去,但是寧波民眾開始嫉妒他們的鄰居,雙方爭執(zhí)不斷,貿(mào)易也受到阻礙,英國人在定海的商館最終于1703 年撤銷。”
③印尼首都和最大商港雅加達的舊名。
④坎寧安原信的內(nèi)容基本保持不變,但在拼寫上更接近現(xiàn)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此外,還增加了編者的評注。參見John Harris所編《航海旅行紀事集》(Navigantium Atque Itinerantium Bibliothe),第852 頁。
⑤John Harris 所編《航海旅行紀事集》(Navigantium Atque Itinerantium Bibliothe)認為坎寧安第一封信寫于1701 年9 月。這點值得商榷。坎寧安的另外一篇1703 年發(fā)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期刊《哲學匯刊》第24 期第1648-1698 頁的文章A Register of the Winds and Weather, with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Mercurial Barometer at Chusan 記載了1700 年11 月至1702 年1 月之間對舟山風力和天氣以及氣壓的觀測。根據(jù)這篇文章,坎寧安在第一封信中表示的是“10 月11 日到達舟山”,應(yīng)該是1700 年的10 月11 日。與此同時,在第一封信里,坎寧安也提到了“明年5 月”皇帝因四十大壽要來普陀山一事,在第二封寫于1701 年11 月的信里解釋,“今年5 月”皇帝本來要來普陀山,不是四十大壽,而是登基40 年??滴跛氖晔?701 年。鑒于此,我們推測坎寧安的第一封信寫于1700 年10 月和12 月之間。
⑥League,譯為里格,是英國舊長度單位,約為3 英里。
⑦坎寧安在信中稱對廈門為Emuy,一般為Amoy。
⑧本文中所有引用部分都是坎寧安信件的譯文。
⑨坎寧安稱之為crocodile islands,所謂的“鱷魚島”就是現(xiàn)在福州東北的馬祖島。
⑩坎寧安在信中稱為Hocksien。
11坎寧安所指的“舟山島”是舟山本島。
12清順治八年(1651 年),清軍攻占舟山。
13關(guān)于定海城墻的修建歷史,參見瀛洲史話《定海古城墻記》 。
14坎寧安用的拼音Chumpeen,當時的總兵應(yīng)是黃大來。參見夏志剛:《清代鎮(zhèn)守舟山定海總兵官考略》,《浙江海洋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 年第1 期,第67-75 頁。
15坎寧安用的音譯Pou-to。
16 1701 年是康熙四十年。
17坎寧安用的音譯是Hoshang。
18畢達哥拉斯般是古希臘的數(shù)學家,這里指過著“修行的生活”。
19坎寧安用的音譯是Luo-wen。
20坎寧安用的音譯是Kim-tong。
21這大概也是英國人在很多文獻中把金塘島叫做“銀島”(the Silver Island) 的原因所在。
22這位總兵應(yīng)是藍理。藍理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十二月來舟山,康熙四十年(1701 年)四月調(diào)直隸天津總兵。參見夏志剛 :《清代鎮(zhèn)守舟山定海總兵官考略》, 《浙江海洋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 年第1 期,第67-75 頁。
23坎寧安用的音譯是Tien-ching-wei。
24這里指的是施瑯、施世驃父子。對施瑯的官職,坎寧安用的音譯是Chunkoon。參見夏志剛 :《清代鎮(zhèn)守舟山定??偙倏悸浴?, 《浙江海洋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 年第1 期,第67-75 頁。
25坎寧安所描寫的應(yīng)該是清末影響較大的《點石齋畫報》中就曾記載的寧波沿海有一種可在灘涂中行進的小船:“其狀似船而長僅四尺,兩頭皆銳,中設(shè)一架木,藉以憑胸倚手,漁者屈一足,于中更一足牮海濱之泥,行輒數(shù)丈,雖三里之遙,轉(zhuǎn)瞬即至?!?/p>
26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坎寧安在信中用了Le Compte 這一拼寫的原因。
27柏應(yīng)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 年),著名傳教士和漢學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
28 Bohea 可能是指紅茶。
29坎寧安用的音譯是Fokien。
30坎寧安用的音譯是Voiii。
31 Bing 茶,無法考證是哪一類茶,可能是閩南語的讀音。
32坎寧安用的音譯是Singlo。
33坎寧安對“尺”的標音是根據(jù)舟山人的發(fā)音(Che)。
34坎寧安稱為the mandarin broth。
35坎寧安用的音譯是Ven-cheu。
35衛(wèi)匡國對舟山的拼寫是Cheuxan。
37坎寧安用的音譯是Kieuyeu。
38當時西方對中國北部的稱呼是相對廣東而言。如英國人羅伯特·福瓊(Robert Fortune)的著作《中國北方三省漫游記》(Three Years Wanderings in the Northern Provinces of China, including A Visit to the Tea, Silk and Cotton Countries: with Account of the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of the Chinese, New Plants etc.)中的中國北方三省是指“福建、浙江和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