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青青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中醫(yī)科,廣東 廣州 510220)
帶狀皰疹屬于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多發(fā)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和類固醇皮質(zhì)激素的人群中,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帶潮紅斑的皮疹、水皰、丘疹,像綠豆般大小的栗粒,皰液清亮,但嚴重時會發(fā)展為血性及壞死的潰瘍。該疾病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加之癥狀會持續(xù)數(shù)月乃至數(shù)年,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本癥除治療外,還應當配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能達到促進預后的效果[1]。本次主要針對面部三叉神經(jīng)帶狀皰疹患者采取中藥熏蒸結(jié)合阿昔洛韋滴眼液冷熱濕敷治療過程中配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治療的84例對象并實施詳細分組研究,總結(jié)如下。
納入本次研究的84例對象均勻選自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治療的面部三叉神經(jīng)帶狀皰疹患者中,以數(shù)字隨機法將其分作兩組,各組42例。甲組包括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處于19歲至71歲之間,年齡平均在(38.52±12.19)歲;乙組包括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處于17歲至69歲之間,年齡平均在(35.67±11.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可實施進一步分析,P>0.05。
甲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藥進行治療并配合常規(guī)護理干預:口服藥物:加巴噴丁膠囊(0.1g/粒0.3g po tid)、甲鈷胺片(0.5mg po tid)、新癀片(0.32g/片 0.64g po tid)。靜脈滴注:250ml、0.9%氯化鈉注射液+40ml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ivd、qd);250ml阿昔洛韋注射液(ivd q8 h)+100ml、0.9%氯化鈉注射液。常規(guī)護理:健康知識宣教、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和出院指導等。
乙組在甲組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結(jié)合阿昔洛韋滴眼液冷熱濕敷治療并配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①阿昔洛韋滴眼液冷熱濕敷方法:采用0.1%阿昔洛韋滴眼劑8ml、4支實施冷熱濕敷,1天2次,用阿昔洛韋滴眼液浸泡無菌方紗,將其貼敷在患者皰疹皮膚處,再利用紅外線燈進行照射,時間在20min,照射過程中皮膚與燈的距離控制在30cm左右,待患者皰疹消失之后方可停止用藥。②中藥熏蒸法:每天2次。處方:(紫草、白癬皮、荊芥)各15g,(蛇床子、五倍子、地膚子)各30g,茵陳20g、黃柏10g和苦參50g。從煎熬好的藥液當中取400ml加入中藥熏洗機中,再加入開水1000ml,進行溫度設定,然后對患者患處實施熏蒸,將熏蒸溫度設定為50℃,熏蒸距離控制在30cm。
觀察兩組療效:若患者患部皰疹完全消退,且疼痛癥狀消失,則為痊愈;若大部分皰疹結(jié)痂,疼痛癥狀基本消失,則為顯效;若患者疼痛有所減輕,皰疹消退低于50%、高于20%,則為一般;若患部疼痛未減輕,皰疹消退低于20%,則為無效。
本研究所獲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例(%)] ”表示,用“x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選擇“t”進行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乙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40(95.24%),明顯高于甲組的29(69.05%),P<0.05,詳見表1:
對兩組患者皮疹消退4周后進行觀察,乙組PHN發(fā)生率為1例(2.38%),明顯低于甲組的12(28.57%),P<0.05。
帶狀皰疹在皮膚科當中比較常見,中醫(yī)將其稱為“蛇丹”,針對該類病癥,醫(yī)護人員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盡可能的減輕患者痛苦,并促進患處痊愈[2]。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乙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甲組,乙組PHN發(fā)生率低于甲組,P<0.05。從本次研究結(jié)果來看,本次中藥熏蒸處方當中:蛇床子:止痛抗炎;五倍子:抗菌、解毒;茵陳、黃柏和白癬皮:止癢解毒、清熱燥濕;地膚子:止癢、清熱利濕;荊芥:透疹、止血;苦參:止癢、清熱燥濕;紫草:涼血、活血及通絡。諸藥并用,能夠起到活血止痛、除濕解毒的功效[3]。其次,中藥熏蒸機能夠直接作用于患處,操作簡便,且安全無毒,安全性較高。再加上針對性的護理,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對中藥熏蒸治療儀的操作方面,以及相關(guān)禁忌等,重視相關(guān)知識的宣教,飲食指導,加強心理護理,及時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
綜上所述,針對帶狀皰疹患者,采取中藥熏蒸治療方法效果顯著,加之通過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病理知識,熏蒸儀器使用方法,及時緩解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配合度的同時,提升治療效果,縮短病程,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有效降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發(fā)生率,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