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霄
【摘要】目的:于小兒輸液患兒中集束化護理對于輸液外滲的干預效果進行探討。方法:對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輸液的80例患兒進行分組(雙盲法)研究,乙組和甲組,各40例。乙組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甲組以集束化護理為主,比較輸液外滲發(fā)生情況、患兒家屬滿意度。結果: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甲組輸液外滲率小于乙組(P<0.05);甲組家屬總滿意度大于乙組家屬(P<0.05)。結論:于小兒輸液患兒中,集束化護理可減少輸液外滲發(fā)生的風險,并提高家屬的滿意度。
【關鍵詞】靜脈輸液;患兒;輸液外滲;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1-0168-01
在兒科靜脈輸液中,因種種原因常導致輸液外滲發(fā)生,致使患兒哭鬧,而降低家屬滿意度,甚至引發(fā)護患糾紛[1]。因此要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來避免或者減少小兒輸液外滲的發(fā)生,減輕患兒痛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對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輸液的80例患兒進行分組(雙盲法)研究,乙組和甲組,各40例。甲組患兒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0-14歲,均值6.12歲。乙組患兒中,女性17例、男性23例。0-14歲,均值6.19歲?;純夯€資料P>0.05。
1.2 方法
乙組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甲組以集束化護理為主,即:(1)為患兒選擇合適的部位進行穿刺,靜脈注射、穿刺的血管首要要求是保護血管,從遠心端開始,且要符合年齡的特點、不易脫出、易于固定。2歲以內患兒頭皮靜脈穿刺,分清動靜脈,遠心端開始,并考慮家長抱孩子,依次選前額、兩邊顳部,當血管條件差時考慮耳后、枕部。2歲以上的患兒,手背脂肪較厚則足背靜脈穿刺,避開關節(jié),選擇平直、易固定血管。血管條件有限且配合度高患兒,可進行橈部血管穿刺。(2)為患兒選擇合適穿刺工具,根據(jù)患兒的年齡、血管條件以及藥物特性等選擇合適的穿刺針。3個月以內的患兒,頭部血管的條件差,需輸刺激性強藥物、胃腸道反應明顯藥物,選5號穿刺針。(3)護理人員要提高穿刺技能水平,確保一次穿刺成功,小兒的頭皮的脂肪層較薄,血管緊貼皮膚,進針角度要小于5°,而手足背的進針角度在10-15°之間。進針后,由淺入深,穿刺針緩慢的進入血管,在見回血且條件允許下減少角度繼續(xù)進針少許,確保針尖斜面完全進入血管。一些患兒的血管充盈不夠,回血慢或無回血,則不再進針,輕擠輸液管的末端,盡管無回血,但液體順暢滴入,且穿刺部位未發(fā)生腫脹,穿刺也是成功。(4)穿刺針妥善的固定,頭皮靜脈穿刺后經(jīng)輸液貼對針頭進行覆蓋,針頭下墊消毒干棉球,針尖同血管處于同一水平,短3M膠帶對棉球、針頭進行蝶形交叉固定,再以長條膠帶環(huán)繞頭部一周,輸液管在腦后規(guī)定。手足部針頭常規(guī)固定后,7歲以內患兒輸液固定器進行固定,手腕部、足踝部進行固定。(5)給予家屬正確抱孩子的指導,確保穿刺部位朝外,控制患兒手肘的活動度,避讓針頭部位。(6)強化輸液巡回,增加輸液巡回查看頻次,指正家屬可能導致輸液外滲的動作,講述該動作可能導致輸液外滲。
1.3 觀察指標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統(tǒng)計患兒的輸液外滲的發(fā)生情況。使用自制問卷評估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分值在0-100分之間,以0-60分視為不滿意,以60-80視為基本滿意,以80-100分視為很滿意[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24.0軟件,(%)表示計數(shù)資料,x2檢驗,(x±s)計量資料,t檢驗,P<0.05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2.1 比較甲乙兩組輸液外滲發(fā)生情況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甲組輸液外滲率小于乙組(x2=8.5375,P=0.0035)。
2.2 比較甲乙兩組家屬滿意度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甲組家屬總滿意度大于乙組家屬(x2=7.4397,P=0.0064)。
3?討論
在兒科中,靜脈輸液是比較常用的一種給藥方式,因患兒自身特點易發(fā)生輸液外滲,帶給患兒、家屬痛苦的同時,增加護理人員穿刺難度以及工作量。對于輸液外滲來說,是因輸液中針頭滑出血管或穿刺時針頭刺破血管導致液體進人血管外的組織,輸液外滲部位的局部腫脹、蒼白或發(fā)紅、輸液不暢、疼痛,當藥物存在刺激性或者毒性,組織就會嚴重壞死[3]。在輸液外滲后,要及時更換部位進行穿刺,確保靜脈通道通暢,而保證用藥有效,并給予滲漏部位相應的處理。
集束化護理為一組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其中每個元素均可改善患兒輸液結局,整體實施的效果優(yōu)于單獨元素執(zhí)行[4]。輸液外滲的發(fā)生因素是在輸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一些簡單的、普通不起眼的細節(jié)都可導致針頭刺破血管壁,而增加患兒不必要的痛苦,導致家屬的擔憂、責備等,并加重護理人員工作量,還可能引發(fā)醫(yī)患糾紛。所以,在小兒靜脈輸液中,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把每個環(huán)節(jié)做到位,結合臨床經(jīng)驗,強化觀察,做好健康指導,提高護理技能水平,而避免發(fā)生輸液外滲[5]。
總之,于小兒輸液患兒中,集束化護理可減少輸液外滲發(fā)生的風險,并提高家屬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柳,羅泳潔.11例小兒高危藥品輸液外滲針刺減壓處理效果分析[J].家庭醫(yī)藥,2019,23(11):203.
[2]?羅丹.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飲食保健,2019,6(9):203-204.
[3]?周婷.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常見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母嬰世界,2019,35(3):203,206.
[4]?劉燕.小兒靜脈輸液藥物外滲的原因及護理干預方法評價[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33(6):122-124.
[5]?劉艷.淺談輸液外滲患兒的預防及護理[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