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新聞屬于特殊語篇中的一類,想要增強英語新聞信息傳遞的質量和效果,不單單需要在英語新聞語言準確方面加以關注,還需要關注和研究英語新聞上存在的模糊語言,使其可以在英語新聞報道當中發(fā)揮出關鍵作用。“模糊語言”指的是外界不明確、不清晰的,內涵沒有指定的特殊性語言,同時具備靈活性和概括性的特點。在英語新聞中使用模糊語言不僅可以滿足新聞受眾的閱讀心理,順應新聞報道的特點,而且還能使得新聞報道更加生動,以免新聞報道太過絕對,便于新聞記者對新聞信息量展開動態(tài)化調整。
關鍵詞:英語新聞;模糊語言;語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H313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19-0039-03
英語新聞屬于特殊的一種文體形式,其主要目的是進行客觀、精準以及實時的傳播各大社會事件[1]。但必須要看到的一點,就是新聞在具備準確性的同時還有模糊性,這二者屬于辯證統(tǒng)一的整體。這是因為在新聞特性當中,準確性和時效性之間本就潛存著無法調和的矛盾:首先,新聞受眾希望可以及時了解到新聞事件;其次,快速進行新聞發(fā)布很難確保實際數(shù)據,從而達到新聞準確性的要求[2]。因此,為了最有效地避免新聞報道的風險,在大部分的英語新聞當中都會采用到模糊語言,由此不但可以更好地使受眾需求得到滿足,也可以為保障新聞時效性奠定較好的基礎。所以,在國內外的英語新聞中對于模糊語言的使用越來越多,其作用也日漸顯現(xiàn),本文將針對英語新聞中的模糊語言展開深入的語用分析。
一、模糊語言的概念、特征以及存在原因
(一)模糊語言的概念和特征
美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Zadeh在1965年期間第一次在數(shù)學領域引入“模糊”的概念,進而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學科,模糊理論就此出現(xiàn)[3]。在此后的幾十年中,模糊理論在不同領域有了更深入地運用,不管是社會還是自然科學領域,都對模糊理論體系有很大程度的研究和借鑒[4]。我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時才對模糊理論進行研究,這個起步時間是比較晚的。我國語言學家伍鐵平先生在1979年期間在《模糊語言初探》當中第一次在我國語言學領域引進模糊理論,并開始了研究和探討[4]。此后,我國更多的語言學研究專家和學者,都在不同的層面上,依據不同的理論范式,對模糊語言展開更加深層地研究,特別是在模糊限制語方面,如模糊限制語的類型以及功能等方面得到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布萊克也在《語言與哲學》當中表示:“詞語之所以會有模糊性是因為其存在一個運用的限定區(qū)域,但此區(qū)域邊界并不明確?!盵4]也可這樣講,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當中的全部客體,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針對模糊語言來講,它之所以會模糊是就是由于它沒有清晰的邊界。
“模糊語言”指的是外界不明確、清晰的,內涵沒有指定的特殊性語言,不僅具備靈活性特點還具備概括性特點,可劃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靜態(tài)模糊語言,是通過詞義延伸與內涵不清晰而形成的模糊語言[5]。因為詞的意義具備概括性特點,經過概括從而出現(xiàn)簡單的東西,自身通常就具有一部分的模糊性,詞義指向并沒有清晰的界限,只有一個大概的范圍,從而出現(xiàn)模糊語言。例如“美”,我們在日常中看到某個人時會說“這個女生是個美女”,但究竟美到何種程度,并沒有清晰的表示,是非常美、很美還是只有一點美,在此時都是模糊不清的。此類詞語傳遞的都是一個相對概念,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表達的意思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上下波動,這都是因為思維模糊性致使詞義出現(xiàn)含義以及延伸的不確定性,從而出現(xiàn)模糊語言的情況。在中國漢語當中的“大”“小”“長”“短”“好”“壞”等詞語,以及英語當中的“big”“small”“good”“bad”等也都屬于此類靜態(tài)模糊語言。
第二類是動態(tài)模糊語言,是依據語用需求由于模糊限制性詞語而形成的模糊語言。而模糊限制性詞語大部分都是指那些沒有確切含義的詞語,如量詞以及副詞等。例如,在漢語中的模糊性副詞包括“有可能”“也許”“看樣子”“說不準”“基本上”等。在英語中的模糊性副詞包括“about”“kind of”“generally roughly”等。再如,在英語中的模糊性量詞包括有“thousands of”“hundreds of”“a great many”等。
模糊語言是語言上非常有趣的一個現(xiàn)象,在人們社會交際當中擔任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模糊詞語在人類群體中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展現(xiàn),映射出人類在一定特殊的語境之下針對禮貌準則與合作準則選擇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出現(xiàn)模糊語言的原因
在大自然當中,一切事物的界限都非常模糊,尤其是在絕對性層面中沒有界限明確的事物存在,這與哲學當中的普遍聯(lián)系觀點相符。模糊語言的形成是由于各種語言符號間有著一定的散離性、連續(xù)性以及矛盾性特點的因素[6]。例如,在空間、時間的因素和問題中,其實質上屬于連續(xù)體,是沒有永遠不變且穩(wěn)固的界限。所以,不管什么語言都能夠依照自身特殊性對空間、時間展開劃分,但劃分最終結果即為界限間存在的模糊界限。如,在生活之中常用語言的“秋冬”“冷暖”間的界限是不明確和不清晰的,人們很難在其之間得到一個界限明確的區(qū)別。更為關鍵的是,語言模糊性是無法以人的思想和意志來轉移,它是客觀存在的。人們針對客觀世界和事物的認知能力仍有待不斷提高。就人類學以及社會學等各個層面看,客觀世界是無窮盡的,不斷地在生長和繁衍,并一直處于延續(xù)變化與發(fā)展當中。并且,人們在認知客觀世界和各種事物的過程中,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認知到和看到的世界是不充分的,這樣的認識能力一樣判定了人們在語言方面不管是從表達還是內容方面,都會被很多因素限制,不能利用同樣的語言對不一樣的事物展開表達,而且即便可以展開表述,也一樣會因為人們不一樣的生活背景,而促使語言有著不一樣的交際內涵,而這同樣是導致語言模糊的關鍵因素,這也符合和順應了人類認知心理發(fā)展,由模糊逐漸清晰。模糊語言一般包含在語言內在,它的含義怎樣理解和認識,與語言表達者的判斷有著很大關系[7]。
可以說,模糊語言可以打破客觀事物之間的邊界,利用同個詞語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還可以簡潔明了地陳述新聞事實,而這也是語言模糊性存在即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將模糊語言運用至新聞報道當中,其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新聞自身的準確性特點與時效性特點,充分展現(xiàn)新聞的作用與價值。特別是針對突發(fā)性公共事件,記者很難及時掌握所有事實和細節(jié),就可采用模糊詞語,對報道的新聞問題展開表述。在新聞語篇當中不僅有著自身模糊語情況,例如,“短時間內”“上午8點時許”等表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段,同時也具有非自身模糊情況,例如,“據說”“某人”“某相關知情者”等,在此種狀況之下,記者一般要利用一部分的概括性模糊語言來展現(xiàn)新聞的時效性特點,最大程度的強化語言表述成效。
二、英語新聞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分析
(一)滿足新聞受眾的閱讀心理
在傳播學的充分運用以及相關滿足理論內容能夠表明,新聞受眾了解和接觸媒體新聞都是因為自身有著特定的需求動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自身心理、信息以及娛樂等方面的需要[8]。受眾只會對一些可以滿足他們自身需求的信息產生興趣,在很多情況之下,記者唯有在新聞報道當中采用必要的模糊詞語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和符合新聞受眾的閱讀心理需求,包括了很多細節(jié)的新聞報道,可能乍一看非常精準明確,實際上很啰嗦和拖沓,這樣是不能很好地吸引受眾眼球,而且會使得受眾產生畏懼的情況。因此,記者通常利用一些模糊詞語來避開這些問題,比如下面的新聞導語當中就靈活運用了模糊詞語。
In Chinese cities,more than 8 million people are registered as unemployed,and that number has been growing for three year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leased its first white paper yesterday,setting a goal to tackle unemployment.
在一篇新聞報道當中,其實并不是每部分的新聞內容作用和價值都是一樣的,肯定是有個主次的,就像上述中針對失業(yè)人數(shù)的確切數(shù)值,受眾是記不住的,并且興趣度也不大,只需要知道大概是多少就可以,重要的內容信息為政府頒布了白皮書化解失業(yè)問題,所以,針對不是那么重要的新聞內容運用模糊語言進行表述是可以的,上述中關于數(shù)字的模糊語言信息,在新聞當中不僅簡潔,還可以表明問題,能夠很好地滿足新聞受眾對于新聞詳略程度的需求,此類實際案例在英語報紙當中比比皆是,表明模糊詞語在英語新聞報道當中出現(xiàn)的合理性。
(二)順應了新聞報道的特點
因為新聞報道寫作十分注重實效性,其常常被稱之為“急就章”[9]。新聞真實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發(fā)展的規(guī)模以及帶來的影響通常都有著一定的模糊性,新聞記者對于新聞事件的規(guī)模,影響大小一時間很難給出非常明確的判定,所以新聞記者有時會在新聞報道當中采用到較強概括性的模糊詞語對新聞受眾進行大概的報道,對新聞報道對象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概括,這順應和符合新聞的簡潔性、時效性等特點,例如:
BAGHDAD:The US military tribunal has sentenced army specialist Jeremy to up to several years,in prison and ordered him to be discharged from the army for abuses committed against Iraqi prisoners.
這是一篇有關戰(zhàn)時的新聞報道,新聞記者為了迅速進行新聞發(fā)布,采用了模糊詞語,其也許還沒有弄清楚此人明確的入獄時間,但為了滿足新聞的時效性,所以采用了模糊語言。
(三)使得新聞報道更加生動
運用數(shù)字進行表達能夠帶來精準的成效,但是對于大部分的讀者來講,數(shù)字通常非??菰铮缛魧⒖菰锓ξ兜臄?shù)字經過合適的模糊詞語進行轉化,使其更加形象、生動和活潑,那么其表述成效會比精準的數(shù)字更為明了和清晰,受眾的接受度也會越高,新聞也會隨之更豐富和生動。例如:
1.Guns started yelling and inventories began to soar,not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but also around the world.
2.As stock prices plummeted again on Friday,criticism of the new market maker of the Stock Exchange's refusal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market has grown stronger.Criticism of the lack of liquidity in the new electronic market of the Stock Exchange gained momentum in the stock market massacre last week.
上面兩條新聞報道表達的是美國股市消息,新聞記者為采用一個數(shù)字,僅是運用了有著模糊性質的詞語。在例1當中采用了動詞,更加生動活潑地表示股票與戰(zhàn)爭同步升級的過程。例2運用了有著模糊性質的名詞以及帶有模糊形式的動詞,充分和生動地表述了各界人士對于星期五股價迅速下跌的不滿和憤怒。
(四)以免新聞報道太過絕對
新聞必須要真實,迅速的含義必須精準,但是這并不表示新聞語言表述的概念在內在含義以及外在延續(xù)上都一定要非常清楚,因為新聞傳播受到的限制非常多,如法律法規(guī)以及新聞道德等因素,在政治方面以及經濟方面等的新聞報道當中,有很多地方必定需要采用模糊方法,閃爍其詞地進行表達,模糊詞語非常的靈活,采用恰當,可以避免將話說得太過絕對,此點在各國外交上的新聞里有著十分明顯的體現(xiàn),例如:
Chinese Premier Li Peng said yesterday that American entrepreneurs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to help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and develop Sino-US relations.
為了以免話語太過絕對,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模糊方式進行,從而說話者才能夠更好地為自己留下一定的余地。
(五)便于新聞記者對新聞信息量展開動態(tài)化調整
針對英語新聞事件本身來講,其出現(xiàn)的背景和過程,以及也許帶來的影響都非常復雜,所有的新聞記者都很難將事情發(fā)生的各個細節(jié)都清楚的傳遞給受眾,為了增強英語新聞的時效性與可信性,新聞記者可以利用模糊語言對新聞事件展開處理,經過調整新聞信息量,為新聞受眾帶來一個清晰簡明的新聞報道,強化新聞價值,并且還可以為新聞受眾保留思考的空間,最大程度地報道新聞事件,提高受眾對于英語新聞的興趣度和關注度。
三、結語
總的來說,語言的模糊性使得英語新聞報道中產生大量的模糊語言,并且英語新聞當中的準確性與模糊性之間是并存的,并且是有跡可循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主觀世界以及客觀世界上的模糊特質,此外還有語言上的局限性。受眾群體的新聞閱讀心理和需求也帶動了語言模糊情況在新聞報道當中的出現(xiàn),其對于英語新聞報道起著不容忽視的語用功能。因此,廣大新聞記者要掌握和了解模糊語言在英語新聞報道當中的合理性,從而有效推動模糊語言領域的深層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翠瓊.英語新聞報道中模糊語言的語用分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2]王苗.模糊語在英語新聞中的語用功能與語用訴求研究[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8(5).
[3]婁凌云.英語新聞報道中模糊語言的語用分析[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06.
[4]任桂婷.英語新聞報道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以英國幾大媒體關于撤切爾夫人逝世的報道為例[J].文教資料,2014(1).
[5]楊琳.語言順應論視角下英語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7.
[6]黃菊芬.探析英語新聞報道中的模糊語言——以China Daily為例[J].隴東學院學報,2012(3).
[7]任美玲.順應理論視角下英語廣播新聞語篇中模糊限制語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17.
[8]朱家艷.順應論視角下英語新聞語篇中情態(tài)動詞運用與交際策略的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7.
[9]張風.從順應論分析英語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J].山東文學(下半月),2011(10).
作者簡介:段鈺(1981—),男,漢族,山西太原人,山西工程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語用學。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