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羅赴唐詩人漢詩芻議

2020-12-17 08:13常馨予孫德彪
關(guān)鍵詞:新羅詩人詩歌

常馨予 孫德彪

古代華夏民族和朝鮮民族在物質(zhì)交流達到一定程度的基礎(chǔ)上,由于雙方較高的精神修養(yǎng)和朝鮮民族漢字的使用,使唐羅時期兩國的詩歌交流成為可能。由于新羅統(tǒng)一大業(yè)的需要和新羅女王的政治眼光,新羅赴唐人員的頻繁,使得新羅詩人的漢詩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趨勢。新羅時期赴唐詩人的詩歌主要包括贈酬詩、送別詩、述懷詩、紀德詩、即景詩、僧侶詩六種。探析新羅赴唐詩人作品,可展現(xiàn)漢文化在新羅的廣泛傳播與影響,從而還原新羅赴唐詩人的文學(xué)活動及水準,以了解新羅赴唐詩人在朝鮮古代漢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并且具有促進中朝兩國文化交流的積極意義。

一、留唐詩人創(chuàng)作漢詩的背景

唐朝疆域遼闊,國力強盛,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諸多方面達到空前繁盛,特別是文化外交方面,其頻繁程度超過唐以前的歷代封建王朝。朝鮮半島與中國一衣帶水,自古以來,中國與朝鮮半島有著密切的交流,中國的儒家經(jīng)典、文學(xué)典籍、歷史著作被源源不斷地運送至朝鮮半島,以致其自古就有“小中華”之稱。新羅的文化文學(xué)、禮儀風(fēng)俗、典章制度,都深受唐朝影響。

為了積極汲取和消化先進的唐朝文化,新羅王室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學(xué)生赴唐求學(xué),除新羅仿唐所設(shè)“讀書三品科”制度以選拔官吏以外,新羅王朝對于本國士子在唐的科舉狀況也極為關(guān)注。據(jù)崔致遠在唐末代新羅王所撰《遣宿衛(wèi)學(xué)生首領(lǐng)等入朝狀》:“伏睹《太宗文武圣皇帝實錄》,貞觀元年宴群臣,奏罷《陣樂》之曲。上謂侍臣曰:‘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dāng)以文德綏海內(nèi)。’尋建學(xué)會數(shù)百間,聚四方生徒。無何,諸蕃慕善,酋長請遣子弟受業(yè),許之。自爾臣藩益動航棧,螟蛉有子,琛贐與偕,遂得底身于米廩之中,勵志于稷山之下?!?1)[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一,《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58頁??赏茢啵铝_向唐派遣留學(xué)生的時間大約是在貞觀初年。

留唐讀書,不但可以得到讀書銀和四季的服裝,回國還可以做官,因此,到唐讀書的新羅留學(xué)生日益增多,于9世紀達到高潮。唐對于外國留學(xué)生實行賓貢制度,凡在唐及第者,皆可授予官職,這無疑對新羅學(xué)生也是巨大的鼓舞,外藩士人入唐求學(xué)的風(fēng)氣也變得十分興盛。新羅留學(xué)生大多飽讀儒家經(jīng)典,熟讀漢文詩賦,有較高的文學(xué)修養(yǎng)?!斑M士取人,本盛于唐,長慶初,有金云卿者始以新羅賓貢,題名杜詩禮榜,由此以至天佑終,凡登賓功科者五十八人?!?2)[高麗]崔璨:《送奉使李仲父還朝序》,轉(zhuǎn)引自王周坤:《唐代新羅留學(xué)生在中朝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4年第2期,第109-110頁。這58名及第者,有及第即刻回國者,也有在唐被委任官吏若干年后回到新羅者。可考者有金云卿、金簡中、金允夫、金夷魚、金可紀、李同、崔致遠、金渥、樸仁范、金裝、崔彥撝、崔承佑等。

二、新羅赴唐詩人所作漢詩的類型

新羅詩人流傳至今的詩歌中,崔致遠的詩歌有一百余首,占有絕對高的比例,而有些詩人只流傳下來零星幾首。崔致遠的漢文學(xué)成就及其在朝鮮漢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是被公認的,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其他新羅詩人。有的詩人雖然只有一兩首詩歌流傳下來,卻為千古傳唱,甚至代表一種詩歌題材。在詩歌斷代史的研究上,固然要研究代表詩人詩歌的最強音,但也不能忽略那個時代其他詩人的重聲合唱,也只有如此,才能從整體上把握一個時代詩歌的整體面貌。

新羅留學(xué)生多以儒者自勉自居,大多熟稔儒家經(jīng)典,并竭力以孔孟之道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新羅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內(nèi)在精神,表現(xiàn)了這種精神風(fēng)貌在域外的特殊感受和情感表達。從內(nèi)容上,可以將新羅赴唐詩人的詩歌劃分為贈酬詩、送別詩、述懷詩、紀德詩、即景詩、僧侶詩六種。

(一)贈酬詩

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指出《詩經(jīng)》的經(jīng)典篇章中,實際上具有“興觀群怨”的社會功用,“子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3)楊伯峻:《論語譯注·陽貨篇第十七》,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263頁。從詩歌發(fā)展軌跡來看,“詩可以群”,實際上詩歌藝術(shù)已從審美化、功用化走向了應(yīng)酬化和普及化。也就是說,先借助詩歌來聚集士人,進而相互切磋砥礪。文學(xué)是依靠語言來表達的特殊審美意識形態(tài),而語言是人類表達情意的工具,交際功能自然也應(yīng)是語言的顯著功能,文學(xué)也就不可避免地承擔(dān)起人類促進彼此交流的社會職責(zé)。人類在自身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了精神的豐富性,經(jīng)歷了得意、失意、惆悵、苦悶。詩人間已達成以詩會友的社會習(xí)慣,人們通過贈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慕、思念、感激等情懷。以詩會友遂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也影響到新羅的詩人。

新羅的贈酬詩主要見于崔致遠、崔承佑、樸仁范寫給唐人的詩歌。由于崔致遠留唐時間較長,交往唐人范圍較廣,詩歌創(chuàng)作也相對較多,因而他的詩作中,贈酬詩所占比重較大,有20余首?,F(xiàn)存崔承佑詩作3首——《獻新除書李舍人》《贈薛雜端》《憶江西舊游寄知己》,樸仁范詩作4首——《寄香巖山睿上人》《上馮員外》《贈田校書》《上殷員外》。贈酬詩按照思想內(nèi)容分為以下幾類:

1.表述感恩之情的詩歌

崔致遠是留唐學(xué)生中與唐朝文人交往最廣泛者,據(jù)《三國史記》卷46《本傳》記載,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其12歲時來華。崔致遠于長安觀光6年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及第,中和四年(884年)歸國。留唐的16年間,他先后于長安求學(xué),旅居洛陽,出仕江淮,漫游潭州、汴州、楚州等地,與唐末文人詩人,詩文酬唱,交游頻繁。由于他的海外學(xué)子身份和出眾的才華,常獲得別人的幫助或提攜,他的感恩之心在部分贈酬詩中自然流露出來。崔致遠于廣明元年(880年)進入淮南幕府,以其出眾的才華得到高駢的賞識,并與高駢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文學(xué)唱和關(guān)系。高駢其人雖以武略著稱,卻崇敬儒士?!杜f唐書》稱他:“好為文,多與儒者游,喜言理道”。共同的愛好,奠定了崔致遠與高駢的酬唱基礎(chǔ)。如《陳情上太尉詩》:

海內(nèi)誰憐海外人,問津何處是通津。本求食祿非求利,只為榮親不為身。

客路離愁江上雨,故國歸夢日邊春。濟川幸遇恩波廣,愿濯凡纓十載塵。(4)[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25頁。

先是開門見山地闡述了自己是海外人的孤獨處境和對出路的迷惘;再寫自己不為求利、只為光宗耀祖;第三聯(lián)寫離家的愁緒、煙雨的阻隔、歸期的遙遠;第四聯(lián)寫能夠回國承蒙高駢大恩,并決心堅守自己清高的志向。崔致遠12歲入唐求學(xué)時,其父對他說:“十年不第進士,則勿謂吾兒,吾亦不謂有兒往亦”,(5)[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37頁。所以他“只為榮親不為身”,由此其對高駢的感激之情、對自己志向的十年堅守就容易解讀了。

在唐朝,士人應(yīng)招進入幕府擔(dān)任文職幕僚,如果幕僚得到幕主的賞識,幕主可上表朝廷舉薦其兼任朝廷要員,以提升幕府在社會中的聲望。中和元年(881年),高駢舉薦崔致遠擔(dān)任都統(tǒng)巡官、殿中內(nèi)御史供奉一職,引起了高駢淮南幕府中諸位郎官的強烈反對,他們以“夷不治華”的理由,向高駢提出抗議。崔致遠向高駢寫了一封《長啟》(謝職啟第二),以辭職的方式使自己與幕主擺脫難堪的境遇。而高駢基于崔致遠內(nèi)心與外部環(huán)境的考慮,以及崔致遠文中提及希望高駢從諫如流的態(tài)度,應(yīng)允了崔致遠的請求。在知曉上述信息后,崔致遠另一首贈酬詩《歸燕吟獻太尉》應(yīng)運而生,詩曰:

秋去冬來能守信,暖風(fēng)涼雨飽相諳。再依大廈雖知許,久污雕梁卻自慚。

深避鷹鹯投海島,羨他鴛鷺戲江潭。只將名品齊黃雀,獨讓銜環(huán)意未甘。(6)[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25頁。

在詩中,崔致遠把即將歸國的自己比喻成“歸燕”,道出了與高駢年復(fù)一年“能守信”、“飽相諳”難得交往,推斷自己能再來唐,自謙地說自己在淮南幕府不稱職。他在海島躲避異己勢力,羨慕別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將自己的名第品級與黃雀等同起來,認為像黃雀一樣銜來白環(huán)來報答高駢的恩情是遠遠不夠的。高駢看到此首詩后,于廣明元年(880年)任命崔致遠為館驛巡官,此后,一直到返回新羅前,崔致遠的職務(wù)再無變動。

2.表達贊頌的詩歌

酬唱詩中除了表達感恩類型以外,還有表達贊頌的詩歌,新羅賓貢生樸仁范也是杰出的留唐詩人?!度龂酚洝贩Q樸仁范“僅有文字傳者,而史失行事,不得立傳”。據(jù)崔致遠《孤云先生文集》卷一所載,樸仁范留唐期間苦心為詩,后于乾符四年(877年)及第。樸仁范活動于9世紀后半期的文壇,當(dāng)時中國的文壇有以張喬和鄭谷為首的“咸通十哲”,與崔致遠、樸仁范等也有交往?!跋掏ㄊ堋钡那逖旁婏L(fēng)不同于晚唐詩風(fēng)的衰颯消沉、傷感悲涼,對樸仁范有一定的影響。其有10首漢詩被收錄于高麗《名賢十抄詩》卷中。

他的《上殷員外》一詩寫道:

孔明籌策惠連詩,坐幕親臨十萬師。騏驥躡云終有日,鸞凰開翅已當(dāng)期。

好尋山寺探幽勝,愛上江樓話遠思。淺薄幸因游鄭驛,貢文多愧遇深知。(7)[朝]徐居正等編:《東文選》(三冊)卷十二,首爾:慶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古木版刻。

詩以諸葛亮的智慧和謝惠連的詩歌起句,引出武將殷員外運籌十萬師于帷幄之內(nèi),是駿馬終有一日會躍上云端,是鸞鳳正當(dāng)此時應(yīng)亮麗張翅。喜歡沿著山寺探尋幽深美景,愛好登上江樓訴說超遠的遐思。詩中的前三聯(lián)都是對殷員外韜略、志向、喜好的贊頌,并表明實現(xiàn)報復(fù)恰逢時機。最后,詩人自謙地說自己淺薄,幸虧因游歷而增添了知識,但所呈現(xiàn)的詩文有愧于知己。他的另一首詩《贈田校書》,詩曰:

蕓閣仙郎幕府賓,鶴心松操古詩人。清如水鏡常無累,馨比蘭蓀自有春。

日夕笙歌雖滿耳,平生書劍不離身。應(yīng)憐苦戍成何事,許借余波救涸鱗。(8)[朝]徐居正等編:《東文選》(三冊)卷十二,首爾:慶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古木版刻。

一首七律,把田校書的職務(wù)、詩人氣質(zhì)、內(nèi)心清凈的狀態(tài)、美好的品格、不沉湎于享樂、劍膽琴心的操守、對人事的關(guān)愛刻畫得淋漓盡致。他在《上馮員外》中寫道:“陸家辭賦掩群英,卻咲虛傳榜上名。志操應(yīng)將寒竹茂,心源不讓玉壺清。遠隨旌旆來防虜,未逐鷥鴻去住城。蓮幕鄧林容待物,翩翩窮鳥自哀鳴?!?9)[朝]徐居正等編:《東文選》(三冊)卷十二,首爾:慶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古木版刻。用“掩群英”的陸機辭賦起詩,并笑陸機徒有虛名。接著將馮員外的人格比作“竹”和“玉壺”,言其高潔。馮員外雖品性高潔卻不得志,詩人堅信其終有得志的一天,最后詩人為馮員外的坎坷境遇感到痛心。

3.贊美友情的詩歌

新羅留唐詩人,雖然來自異域,但他們在中華文化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和唐朝文人一樣,有著對于珍貴友情的豐富人生體驗。在孤獨的歲月里,歡愉、苦悶無法與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交流,便將其述諸筆端,與在唐的友人唱和。

樸仁范表達友情的贈酬詩沒有他的贊頌詩多,有據(jù)可查的是他的《寄香巖山睿上人》,詩中寫道:“卻憶前頭忽黯然,共游江海偶同船。云山凝志知何日,松月聯(lián)文已十年。自嘆迷津依闕下,豈勝拋世臥溪邊。煙波阻絕過千里,鴈足書來不可傳。”(10)[朝]徐居正等編:《東文選》(三冊)卷十二,首爾:慶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古木版刻。詩歌回憶了詩人與睿上人相識的情境,并訴說二人的志意和多年的友情,第三聯(lián)寫詩人的處境不佳,遠沒有睿上人悠游自在,第四聯(lián)寫相距千里、煙波阻隔,難以傳遞書信。

樸仁范對殷員外、田校書、馮員外的贊頌,與睿上人的友情,都以他的贈酬詩表現(xiàn)出來,詩風(fēng)清麗雅致,這在晚唐消沉悲涼的風(fēng)氣下,無疑是一種積極的追求。韓國學(xué)者金臺俊在他的《朝鮮漢文學(xué)史》中,對樸仁范有所評價,這或許對我們理解他詩風(fēng)的雅致和價值有所幫助:“伏以樸仁范苦心為詩,金渥克己復(fù)禮,獲窺樂境,共陟丘堂,自古以來,斯榮無比”。(11)[韓]金臺?。骸冻r漢文學(xué)史》,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31頁。

(二)述懷詩

詩歌除了哲理詩外,多是表達感情的,內(nèi)容上的劃分難以有統(tǒng)一的標準,所以按內(nèi)容將詩歌分類,只是相對于詩人情感的輕重而劃分的。這里的述懷詩,是指以訴說情感為主、寄托懷抱的詩歌。這一部分具體分為述愁苦、述友情、述懷抱三個方面,而前兩個方面見諸于崔致遠的詩歌,第三個方面見諸于崔匡裕、崔承佑和薛瑤的詩歌。

1.述愁苦。崔致遠的《秋夜雨中》,不僅是其詩歌中的名篇,也是新羅漢詩中的名篇,與最優(yōu)秀的唐詩相比也毫不遜色,詩曰:

秋風(fēng)惟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燈前萬里心。(12)[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25頁。

“秋風(fēng)”,是說肅殺凄涼,而不是金風(fēng)送爽。“惟”是無奈,只能如此,沒有選擇。“苦吟”是愁苦吟詩、單調(diào)艱難?!笆缆贰蔽跷跞寥痢⒈緛砣硕啵爸簟眳s“少”、寥寥無幾。“窗外”是說外部環(huán)境。“三更”表明夜色已深?!坝辍笔钦f凄冷,不是“春雨”?!盁羟啊豹q言昏暗孤獨?!叭f里”盡狀遙遠?!靶摹敝笇亦l(xiāng)的思念之心。一首五絕,短短20字,通過描繪大的時節(jié)“秋”和小的環(huán)境“雨夜”,“世路”人多、“知音”寥寥,身在“燈前”、心在“萬里”,時間“三更”和空間“萬里”等的對立沖突,盡顯身在異鄉(xiāng)的愁苦至極。

2.述友情。新羅詩人在漫長的留唐生涯中,與唐人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所創(chuàng)作的漢詩中,訴說友情的還見于贈酬以外的詩篇,尤以崔致遠為代表,《長安旅舍與于慎微長官接鄰》一詩寫道:

上國羈棲久,多慚萬里人。那堪顏氏巷,得接孟家鄰。

守道惟稽古,交情豈憚貧。他鄉(xiāng)少知己,莫厭訪君頻。(13)[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51頁。

久居于唐的詩人因遠離家鄉(xiāng)而常感到孤獨,詩人將自己的住所比成顏回的陋巷,把于長官住處比成孟母三遷最終為孟子選定的“孟家鄰”,以示珍惜和敬意。守道依古訓(xùn),交友不嫌貧,自己身在他鄉(xiāng),難得知己,不要嫌棄他頻頻拜訪。

3.述懷抱。述懷抱的詩雖然也屬于述懷詩的一種,但與述懷詩略有不同。述懷詩只要表達一種情懷即可,但述懷抱的詩還要包含詩人的意愿、報復(fù)的內(nèi)容。崔匡裕有一首述懷詩《長安春日有感》,寫于他中第之前:

麻衣難拂路歧塵,鬂改顏衰曉鏡新。上國好花愁里艷,故園芳樹夢中春。

扁舟煙月思浮海,羸馬關(guān)河倦問津。只為未酬螢雪志,綠楊鶯語大傷神。(14)[朝]徐居正等編:《東文選》(三冊)卷十二,首爾:慶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古木版刻。

詩歌講詩人自身處境低賤,不能為他人社稷謀事,自己年齡也逐漸老去。唐雖好,但因為功名未成,仍是愁緒填膺,思念故園的春天。又把眼光轉(zhuǎn)向現(xiàn)實,詩人雖然身處窮困當(dāng)中,但一心超脫,無心問津。最后講到詩人壯志未酬之時,雖面對大好時光,反而感到難過傷心。全詩不僅訴說了自己的愁懷,也表明了對“酬螢雪志”的期待。

(三)送別詩

送別詩屬交往詩一類,人生際遇有離有別,送別詩應(yīng)運而生。送別詩的創(chuàng)作可以追溯到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詩經(jīng)·邶風(fēng)》中的《燕燕》是最早的送別詩。緣于內(nèi)心對外物的敏銳感知,自古就有很多表達離別的詩歌。“別詩”作為具體的詩歌類型,最早出現(xiàn)在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所編的《昭明文選》中,提出有“祖餞”一類,也就是踐行、別離之意?!白骛T”目錄下收錄了8首詩歌,雖未對“祖餞”作出概念上的定義,但基本可以明確編者的意圖:第一,題目多以“送”或“別”等字作為題眼;第二,內(nèi)容上基本以描述離別場合為主;第三,情感上都抒發(fā)了深切的離別情意。送別詩是在送別情境下所迸發(fā)出的情感世界的兩面,是相互觀照、相互激發(fā)的兩種密不可分的情感關(guān)系。鐘嶸《詩品序》中說:“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就是對人生這一場景的描述。新羅詩人留唐期間與唐朝各階層文人交游頻繁,唐朝詩人張喬在《送人及第歸海東》詩中有“自笑中華路,年年送遠人”的感慨。

崔承佑的離別詩多將自己離別的傷感藏在心底,詩中表達的意思往往是稱贊、激勵、勸告,直接表達離別悲傷心情的只有1首。先看他的《送曹進士松入羅浮》一詩:

雨晴云斂鷓鴣飛,嶺嶠臨流話所思。厭次狂生須讓賦,宣城太守敢言詩。

休攀月桂凌天險,好把煙霞避世危。七十長溪三洞里,他年名遂也相宜。(15)[朝]徐居正等編:《東文選》(三冊)卷十二,首爾:慶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古木版刻。

羅浮是廣東省一座山的名字,因晉代葛洪在那里體悟道術(shù)而成名,曹松在晚唐期間曾游覽此地,此詩即臨行前的送別。第一聯(lián)寫的是送別的場景。第二聯(lián)將東方朔(厭次狂生)、謝眺(宣城太守)與曹松相比,而認為后者更高。第三聯(lián)勸說曹松勿于官場攀險路,應(yīng)在超離塵世的地方躲避人間的危險。第四聯(lián)是說順其自然、合于自然以成聲名。在這首詩歌中,崔承佑為數(shù)不多地流露出他的道家意識。

再看他的《春日送韋大尉自西川除淮南》一詩:

廣陵天下最雄藩,暫借賢侯重寄分?;ㄋ腿ニ寂叔\水,柳迎來暮挽淮濆。

瘡痍從此資良藥,宵旰終須緩圣君。應(yīng)念風(fēng)前退飛鹢,不知何路出雞群。(16)[朝]徐居正等編:《東文選》(三冊)卷十二,首爾:慶熙出版社影印李佑成家藏古木版刻。

詩歌先言廣陵的雄偉、對韋大尉赴任的信任,接著以“花攀錦水”和“柳挽淮濆”訴說依依惜別之意。認為韋大尉到任后定能治療百姓的瘡痍,為圣君分憂。最后勸說韋大尉一心建功、不問名利。崔承佑的此詩完全不受晚唐頹廢詩風(fēng)的影響,借韋大尉赴任,表達念民念君之心,與“咸通十哲”的風(fēng)格有相通之處。

崔致遠有題為《送吳進士巒歸江南》的送別詩:“自識君來幾度別,此回相別恨重重。干戈到處方多事,詩酒何時得再逢。遠樹參差江畔路,寒云零落馬前峰。行行遇景傳新作,莫學(xué)嵇康盡放慵?!?17)[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52頁。吳巒事跡不詳,依據(jù)這首詩的題意,吳巒應(yīng)是江南人士,崔致遠于淮南幕府時期,曾與吳巒交往頻繁,并有過屢次分別、重逢的經(jīng)歷。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期盼與故友再度相逢,吟詩品酒,可離別在即,遠樹、江邊路、寒云、馬前峰展現(xiàn)在眼前,也只好就此惜別。詩人囑咐吳巒在別后仍然以詩互通消息,不學(xué)嵇康的放浪和慵懶。唐中和四年(884年),崔致遠奉使離開江南回到故土前,曾寫下《酬吳巒秀才惜別二絕句》與吳巒相唱和,其二有云:“殘日塞鴻高的的,暮煙汀樹遠依依。此時回首情何限,天際孤帆窣浪飛”。(18)[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26頁。通過對落日、高鴻、暮煙、遠樹的描繪,展現(xiàn)了一幅凄婉、令人留戀的場景,回首往日的友情,難耐不已,只有乘舟疾速駛?cè)?。臨別的叮囑和難耐,都說明了崔致遠與吳巒友情的深厚。

(四)紀德詩

紀德詩是新羅赴唐詩人創(chuàng)作的特色較為突出的詩歌類型,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在崔致遠的作品里,共有20多首,全部是七言古詩。詩中所紀之德,不是新羅朝廷之德,也不是唐代朝廷之德,而是他的上司高駢的德行。詩歌創(chuàng)作之時正值高駢春風(fēng)得意之時,因而詩中充滿了積極、樂觀、向上的色彩。

高駢的家族世代為禁軍將領(lǐng),其年少時好讀書,喜談古代兵法,敏決多才。黃巢之亂起,高駢坐守揚州,先太尉自保,企圖吞并江南、割據(jù)一方,因而失寵,終為部將殺害。在高駢抗禮朝廷之時,崔致遠調(diào)任為其殿中侍御史,因而與高駢關(guān)系較近,對他頗為了解。崔致遠對高駢才智的肯定有如下三首詩為證?!痘茨稀吩娫疲骸鞍丝s超陶太尉,三邊靜掩霍嫖姚。玉皇終日留金鼎,應(yīng)待淮王手自調(diào)?!?19)[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01頁。詩中的“淮南”指唐貞觀年間所設(shè)置的地域廣泛、下轄八個郡的淮南道?!鞍丝ぁ狈謩e是江都郡、弋陽郡、蘄春郡、同安郡、廬江郡、淮南郡、歷陽郡、鐘離郡?!疤仗尽奔刺召?,曾奉晉明帝招平亂,官至侍中太尉。此詩原注對“三邊”解釋說:“劍南、荊南、淮南乃天下名鎮(zhèn),相公累移節(jié)制,西戎、南蠻、東鄙賊起,相公皆自討除?!?20)[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十七,《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01頁。“霍嫖姚”即霍去病,“玉皇”指皇帝,“留金鼎”指治理國家。全詩說高駢的榮耀高過陶侃和霍去病,皇帝想治理國家,要靠高駢親自來經(jīng)營操作,可見其對高駢才智的肯定。在崔致遠《桂苑筆耕集》中收錄的《書法》《性箋》是其鑒賞高駢文章和墨寶的心得。在這些詩篇中或云:“見說書窗暫臥龍,神功妙訣助奇鋒”,或云:“始知絕句勝聯(lián)句,從此芳名掩謝家”。(21)[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二十,《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01頁。崔致遠對高駢的贊美雖有過譽之詞,但可以證明高駢有相當(dāng)?shù)男摒B(yǎng)。

(五)即景詩

即景詩簡而言之是寫眼前景物的詩歌。這類詩歌雖然也包含感情,但相對于抒情詩來說,情感色彩不十分明顯,詩歌重在對客觀景物的描繪。即景詩的經(jīng)典詩句多由于“直尋”,即直接描摹景物而包含詩意,源于傳統(tǒng)上“賦”這種詩歌表現(xiàn)手法。新羅赴唐詩人的即景詩集中體現(xiàn)在崔致遠的作品里,金立之、金可紀、金云卿、崔匡裕的作品中也有少量體現(xiàn)。

崔致遠曾自述:“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東泛,泊舟于珠山下,凡所入目,命為篇名,嘯月吟風(fēng),貯成十詩,寄高員外。”(22)[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十七,《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26頁??梢娫娙说某踔灾粸椤皣[月吟風(fēng)”,屬于即景詩。

崔致遠的即景詩《沙汀》云:“遠看還似雪花飛,弱質(zhì)由來不自持。聚散只憑潮浪簸,高低況被海風(fēng)吹。煙籠靜練人行絕,日射凝霜鶴步遲。別恨滿懷吟到夜,那堪又值月圓夜?!?23)[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十七,《韓國文集叢刊》第一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26頁。水濺沙地,遠看似雪花飛舞,沙地柔弱的品質(zhì)不能自持,潮浪顛簸決定沙汀的聚散,海風(fēng)吹打決定沙汀的高低。煙霧凝聚水面,人跡罕至,日射凝結(jié)冰霜使鶴步遲緩。滿懷的離愁別緒,吟詩入夜,在月圓之時又怎能承受得起?他的《石峰》:“巉巖絕頂欲摩天,海日初開一朵蓮。勢削不容凡樹木,格高唯惹好云煙。點蘇寒影妝新雪,戛玉清音噴細泉。靜想蓬萊只如此,應(yīng)當(dāng)月夜會群仙?!薄妒习伞罚骸安徊慕K得老煙霞,澗底如何在海涯。日引暮陰齊島樹,風(fēng)敲夜子落潮沙。自能盤石根長固,豈恨凌云路尚賒。莫訝低顏無所愧,棟梁堪入宴嬰家?!币鄬偌淳霸?。縱觀以上三首即景詩代表作品,可見崔致遠即景詩的特點:一是直接以目睹的景物為題,二是前三句都極力描摹景物本身,三是最后一句抒發(fā)作者的心志?!妒濉繁憩F(xiàn)了詩人超俗的心境,《沙汀》透露了傷情的離別,《石上矮松》飽含了其對真誠樸素品格的肯定。

(六)僧侶詩

唐末,鄰邦僧侶入唐求法風(fēng)靡一時。統(tǒng)一新羅后,新羅僧人不遠萬里到唐求法。據(jù)記載,從法興王十五年(524年)到新羅滅亡的三百年間,涌現(xiàn)出70多名高僧入唐求取真理,其中不乏新羅王室貴族。這些僧侶歸國后備受尊崇,為朝鮮佛教的發(fā)展與中朝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僧侶詩與宗教詩、禪詩等關(guān)系密切,屬于同一題材的詩歌。宗教詩是體現(xiàn)宗教思想的詩歌,主要包括佛、道兩方面的詩歌,宣傳儒家思想的詩歌已經(jīng)普遍化、一般化了。禪詩是佛教詩歌中的一類,指與禪理、禪趣有關(guān)的詩歌。而這里所謂的僧侶詩是指由佛教僧徒所寫,與佛理、僧事有關(guān)的詩歌。新羅的僧侶詩集中體現(xiàn)在慧超的求法詩中,其他僧侶的詩歌流傳下來的不多。

慧超的僧侶詩是在《往五天竺國傳》(殘卷)中留下的5首五言律詩,后被收錄于《全唐詩補逸》和《全唐詩續(xù)拾》中,《往五天竺國傳》(殘卷)中的一段話這樣寫道:“又從吐火羅國東行七日,至胡蜜王住城。逢漢使入蕃,略題四韻,取辭五言。冬日在吐火逢雪述懷,五言。此胡蜜王兵馬少弱,不能自護,見屬大寔所管。過播蜜川,即至蔥嶺鎮(zhèn)。開元十五年十一月上旬至安西”。(24)陳尚君:《全唐詩補編》卷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258頁。其將地點與作者的經(jīng)歷、作詩動機、所處環(huán)境、歸期寫得很明確,只是這5首詩并無標題,下面兩首詩歌的標題為陳景富所加。(25)《全唐詩外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56頁。先看《于吐火羅國遇漢使入蕃略題四韻取辭》一詩:

君恨西蕃遠,余嗟東路長。道荒宏雪嶺,險澗賊徒倡。

鳥飛驚峭嶷,人去□偏梁。平生不捫淚,今日淚千行。(26)陳尚君:《全唐詩補編》卷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289頁。

《吐火羅國逢雪述懷》詩云:

冷雪牽冰合,寒風(fēng)擘地烈。巨海凍墁壇,江河凌崖嚙。

龍門絕瀑布,井口盤蛇結(jié)。伴火上垓歌,焉能度播密。(27)陳尚君:《全唐詩補編》卷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289頁。

這兩首詩都訴說了西域求法旅途的萬分艱險,新羅僧人由于受中國僧人西域求法的影響,先后有十幾人去西域求法,有的與漢僧一起,有的孤身前往,但無論是唐僧還是新羅僧,最后回歸者寥寥無幾,但他們探求真諦的勇氣和精神世代長存。詩歌中抒寫了他們求法的決心、路途的險惡、頑強的毅力、思鄉(xiāng)的情緒、異域的風(fēng)光等,詩歌數(shù)量雖不多,卻有典型的代表意義,詩風(fēng)蕩氣回腸,頗具唐詩特點。這些詩歌,不僅記錄了唐羅兩國僧人探求真諦的艱苦歷程,也是研究唐羅漢詩、唐與西域交往的珍貴資料。

三、結(jié)語

縱觀朝鮮漢詩史,新羅末期至高麗初期是發(fā)端。除崔致遠外,其他新羅文人的事跡大多不可考,為了解該時期的文學(xué)帶來不便。通過研究新羅赴唐詩人的文學(xué)作品,可以窺探中朝文化的同質(zhì)性,在文化同質(zhì)的基礎(chǔ)上,唐代文人并未將新羅文人看做異邦人,而是用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與新羅文人酬唱贈答。

經(jīng)過以上分析可知,基于赴唐新羅詩人的異域身份,贈酬詩基本是與唐朝詩人交流的詩歌。由于異域生活經(jīng)歷,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漢詩中,贈酬詩、送別詩在數(shù)量、質(zhì)量上都在新羅赴唐詩人整體詩歌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也是在其他民族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少見的。這兩類詩歌不但反映出了當(dāng)時詩人的創(chuàng)作水平,還表現(xiàn)了新羅詩人的所思所感、懷鄉(xiāng)情緒,也印證了唐羅兩國人民的珍貴友誼。述懷詩常常抒發(fā)新羅詩人在他鄉(xiāng)異國的感懷。新羅詩人的即景漢詩并非像其他民族詩歌那樣描繪本國風(fēng)光,而是在唐期間對唐朝江山景物的描述。紀德詩大多是崔致遠對高駢的贊歌。僧侶詩中也絕少對宗教義理的表現(xiàn),而是域外求學(xué)的艱辛表白。所有這些均源于新羅詩人的異域身份。

猜你喜歡
新羅詩人詩歌
詩歌不除外
從唐詩看唐朝與新羅友好交往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域外漢詩:新羅新生代詩人崔匡裕的漢詩研究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詩歌島·八面來風(fēng)
天安新羅舒泰酒店正式開業(yè)
詩人與花
關(guān)于新羅縣幾個問題的考證
且末县| 黄大仙区| 兖州市| 湄潭县| 鸡西市| 乐山市| 九台市| 永川市| 苏尼特左旗| 正宁县| 永新县| 金溪县| 鲁山县| 鱼台县| 潍坊市| 临沂市| 丽水市| 宁晋县| 革吉县| 尖扎县| 巴塘县| 洞头县| 界首市| 太原市| 甘谷县| 开平市| 遂昌县| 马边| 济源市| 三河市| 射阳县| 武汉市| 都匀市| 北辰区| 依兰县| 勃利县| 曲沃县| 保德县| 汉源县| 洪湖市|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