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林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40)
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其歷史決定論一直受到諸多質疑、挑戰(zhàn)甚至否定。但對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來說,這些都是沒有真正把握唯物史觀而造成的割裂、曲解甚至誤解。他們與之展開直接或間接的斗爭,有針對性地闡明了歷史決定論的真正含義及其適用范圍??傮w上,人類歷史的決定性因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傳統(tǒng)觀念上的經濟、技術因素。其他的決定性因素還有哪些?它們是如何發(fā)揮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對此,學界從歷史決定論的科學涵義、表現(xiàn)形式、劃分類型及其與反歷史決定論、歷史選擇論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展開了深入探討,也從辯證、多元、復雜、尺度等角度進行了相應探索。比如,國內學者對歷史決定論的“辯證性質”的具體內涵的理解有所不同(1)楊禮銀,朱松峰.30年來的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研究[J].學術論壇,2008(10): 31-34.,價值尺度與歷史尺度存在邏輯非對比性(2)龔培河,萬麗華.“價值尺度服從歷史尺度”是一個真命題嗎[J].長白學刊,2008(6): 9-14.,“決定”機理基于其“決定”屬性而逐層深化(3)肖士英.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決定”機理及其對“四個自信”科學性理據(jù)的彰顯[J].學術界,2019(8): 43-51.。這些研究頗有參考價值和啟發(fā)意義,但仍無法有效反駁西方實證主義、科學主義、理性主義等現(xiàn)代思潮的否定,無法有力應對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歷史觀的沖擊,無法深刻闡述歷史決定論在當下的科學性、真理性和合理性。實際上,圍繞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而展開的諸多爭論可以歸之于對其尺度的認識。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這種歷史決定論本身是否絕對正確、準確或精確,而在于它在什么標準、空間和范圍下是正確、準確與精確的。本文將通過辯證、總體和批判三重視閾來檢視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問題,穿越關于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三種幻象,并探討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對后現(xiàn)代主義歷史觀的批判與超越,希望有助于確證歷史決定論的適用性、解釋力和當代價值。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并未直接使用“歷史決定論”這個概念,但精辟地闡明了人類歷史過程總是有明確可循的必然規(guī)律,總是決定于那些物質的、生產的、現(xiàn)實的和基礎的因素。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真正含義。那些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決定論往往將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之于精神的、非生產的、虛幻的和非基礎性的因素,比如絕對精神、自然力量、宗教神靈、知識增長等。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正是由于從未把歷史過程的決定性因素歸之于某一種或幾種因素,從而給自身作用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合宜的尺度。應當承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不是無條件的所謂絕對真理,不應該也不可能解釋所有的歷史現(xiàn)象和運動。真正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在何種意義、場合和境遇下是合理的?在何種標準、空間和范圍下是有效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問題。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只是在一定的意義、場合和境遇下才有解釋力,不可夸大也不能貶低其在有效尺度內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思想史上,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決定論的論證是在辯證的、總體的和批判的視閾中進行的。馬克思指出,“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4)[德]馬克思.第二版跋[M]//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22.;任何有機體制“向總體的發(fā)展過程就在于: 使社會的一切要素從屬于自己”(5)[德]馬克思.1857—58年經濟學手稿[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37.。下面將通過這三種基本視閾、觀點和方法來審視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問題。
從辯證的視閾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是相對的、靈活的和可變的。所謂尺度總是一定參照系和度量標準下的尺度。依據(jù)不同參照系和度量標準,同一歷史過程總有不同的景象、反映和結果。在價值無涉的抽象意義上,那些相對系統(tǒng)而邏輯自洽的參照系并沒有好壞或優(yōu)劣之分。然而,現(xiàn)實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總是價值嵌入的,每種參照系總有主體性的觀察者在場,總有自身規(guī)定和自我限制。在充分認識和發(fā)揮每個參照系長處的同時,也很有必要面對和彌補其不足。無論從哪個參照體系來測度,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不會也不可能是包羅萬象、巨細無遺或全頻譜的?!皟蓚€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就是辯證運動?!?6)[德]馬克思.哲學的貧困[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05.在辯證視閾下,歷史過程無非是決定性因素與非決定性因素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總的合力,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無非是對這個辯證過程的思想升華和理論總結。所以,歷史決定論并不僅僅是闡述決定性因素,也討論了非決定性因素,給自由意志和偶然性留下了充足空間。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是相對的、靈活的和可變的,但這種相對的靈活性和可變性決然不是那種沒有任何主觀性的相對主義,其主觀意志就在于對現(xiàn)實生活、物質生產和經濟基礎的尊重與仰賴。
自由意志和偶然性其實是歷史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客觀規(guī)律和必然性互為表里、彼此依賴。馬克思指出:“發(fā)展的加速和延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開始就站在運動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這樣一種‘偶然情況’?!?7)[德]馬克思.馬克思致路德維?!旄衤?1871年4月17日)[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354.恩格斯說:“在自然界中這些規(guī)律是不自覺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無窮無盡的表面的偶然性中實現(xiàn)的,而且到現(xiàn)在為止在人類歷史上多半也是如此?!?8)[德]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298.有學者認為,“以因果性或必然性為基礎和出發(fā)點的決定論是不可能主宰整個宇宙的,自由意志有它自己存在的空間”。(9)俞吾金.決定論與自由意志關系新探[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2-22.可以說,偶然性是歷史過程的外在表象、外圍、次要和邊緣部分,必然性是其內在本質、中心、主要和主流部分。因此,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與非決定性因素相輔相成、相反相成、共存共生。決定性因素只有在與非決定性因素相比照的場合下才更有意義和價值,反之亦然;它們在各自的尺度下才是合理的、正當?shù)?。抽象地看,任何實踐活動都是決定性因素與非決定性因素的統(tǒng)一;具體地看,這兩種因素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有所不同。歷史決定論的必然性因而也是相對的、靈活的和有彈性的,是眾多偶然性之中的必然性,而其偶然性則是必然性規(guī)律基礎上的偶然性。自由意志和偶然性作用的性質、特征和空間往往受制于具體的歷史境遇。
從總體的視閾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是有界的、具體的和局部的。具體歷史過程由于受到復雜多樣、交互作用的眾多因素的影響,往往呈現(xiàn)不規(guī)則、不規(guī)律和偶然性的一面,但總的歷史過程通常有一定的規(guī)則、規(guī)律性和必然性。這說明,歷史過程中決定性因素的作用范圍是有邊界的,在整體、宏觀和綜合的尺度上是有效的,但在部分、微觀和局部的尺度上未必有解釋力。唯物史觀的發(fā)展成熟應該體現(xiàn)在真實完整地展現(xiàn)具體社會形態(tài)的總體性構架和作用機制。(10)韓步江.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發(fā)展成熟: 從形而上學倫理的批判走向感性直觀的實踐倫理[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7(6): 6-14.在總體視閾下,馬克思主義決定論是跨學科、泛學科、全學科或非學科的,一個或幾個學科的現(xiàn)象研究及其結論不過是部分的真理與真相。也正是在總體觀點的意義上,盧卡奇提出:“對馬克思主義來說,歸根結底就沒有什么獨立的法學、政治經濟學、歷史科學等等,而只有一門唯一的、統(tǒng)一的——歷史和辯證的——關于社會(作為總體)發(fā)展的科學?!?11)[匈]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等,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2: 77.譬如,馬克思認為,“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jù);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xiàn)存沖突中去解釋”。(12)[德]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592.生產力、生產關系屬于政治經濟學的范疇,涉及現(xiàn)代意義上的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自然科學等諸多學科。從現(xiàn)代學科劃分來看,它們是跨學科、泛學科的范疇。建立在這些范疇之上的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雖然是全學科、泛學科的,但并不排斥或反對當代各學科的分工、交叉和融合,反而要以后者作為自身發(fā)展的堅實基礎與豐富材料。
在探討人文和社會科學議題時,一個常常遭遇的尷尬是陷入概念之間無限循環(huán)論證的死結或困局。這警示我們,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各個概念之間互相規(guī)定和制約,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精確化界定盡管有一時的研究便利,卻可能影響對事物屬性的全面把握。學科劃分的目的是滿足分工和專業(yè)化的需要,而越精細的分工和專業(yè)化越是離不開總體視野,否則就會與豐富而生動的現(xiàn)實割裂從而自我設限、固步自封。在整體的復雜視角中,社會可以被視作龐大的有機體,像生物有機體一樣。(13)周愛民.從形式人類學到社會有機體[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7(5): 29-38.馬克思在批判蒲魯東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時,就發(fā)出了這樣的詰問:“單憑運動、順序和時間的唯一邏輯公式怎能向我們說明一切關系在其中同時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會機體呢?”(14)[德]馬克思.哲學的貧困[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04.雷斯尼克和沃爾夫試圖支持所謂“超越經濟決定論”來回避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理論乏善可陳的方面,“在超越經濟決定論馬克思主義看來,生產方式并非最終原因,因為生產方式的存在及其社會后果是由經濟領域的其他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共同塑造的。換句話說,生產方式所決定的因素也是決定生產方式的因素”。(15)[美]斯蒂芬·A·雷斯尼克,理查德·D·沃爾夫.超越經濟決定論馬克思主義[J].劉騰,譯.國外社會科學,2014(1): 24-31.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在將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概括為物質生活、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時,從未忘記它們與其他因素的普遍關聯(lián)和相互決定,也總是將自身奠基在總體視野和觀點的基礎上。“在任何一個社會整體中,不同的實踐(實踐意識形式)的相對自主性和相對不平衡性都決定性地影響著實際的發(fā)展,而且就作用力和限度而言,它們是作為決定因素影響著實際的發(fā)展的。”(16)[英]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M].王爾勃,周莉,譯.鄭州: 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96.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自身也是循環(huán)論證的,因為它是在掌握歷史過程中各種因素的普遍聯(lián)系之上對那些基礎性、根本性、關鍵性聯(lián)系的科學判斷、自覺運用和自為建構。
從批判的視閾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是歷史的、空間的和有限的。雷蒙德·威廉斯從語言學角度揭示,“決定絕不僅僅指設定限度,它還指施加作用力”,這種“完整的決定”是“由設定限度和施加作用力共同構成的、復雜的、相互關聯(lián)的過程”。(17)[英]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M].王爾勃,周莉,譯.鄭州: 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94-95.歷史決定論的限度或有限性體現(xiàn)在歷史時間和運動空間兩個方面。就歷史時間而言,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不是宿命論或永恒論,它認為決定性因素及其背后的實體都是歷史的、暫時的和變動不居的。恰如馬克思所言:“這些觀念、范疇也同它們所表現(xiàn)的關系一樣,不是永恒的。它們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18)[德]馬克思.哲學的貧困[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03.考察歷史的時間跨度越是長期和宏觀,越能發(fā)現(xiàn)和掌握那些決定性的因素、規(guī)律和趨勢;時間跨度越是短期和微觀,越會遭遇那些偶然、個別和具體的現(xiàn)象,看來雜亂無章、混亂無序。恩格斯指出:“我們所研究的領域越是遠離經濟,越是接近于純粹抽象的意識形態(tài),我們就越是發(fā)現(xiàn)它在自己的發(fā)展中表現(xiàn)為偶然現(xiàn)象,它的曲線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畫出曲線的中軸線,您就會發(fā)現(xiàn),所考察的時期越長,所考察的范圍越廣,這個軸線就越是接近經濟發(fā)展的軸線,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進。”(19)[德]恩格斯.恩格斯致瓦爾特·博爾吉烏斯(1894年1月25日)[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69.所以,歷史決定論在時間上的有限尺度表現(xiàn)在,決定性因素多見于長時段內,而非決定性因素則更多見于短時段內。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是對歷史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的總體把握,不是對所有微觀和局部變動的個別詮釋。因此歷史決定論不能和宿命論、預測學劃等號,不可能預見到未來的一切。
就運動空間而論,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僅僅作用在一個國家、民族和地方,而是普遍作用在所有的國家、民族和地方。個別地域的歷史事件往往造成散亂、凌亂或混亂的表象,但越大范圍的歷史事件越能鮮明展現(xiàn)歷史運動的“中軸線”、客觀性和必然性。例如,馬克思強調:“工業(yè)較發(fā)達的國家向工業(yè)較不發(fā)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20)[德]馬克思.《資本論》第一版序言[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8.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是人類歷史的一般規(guī)律,但每個國家和民族的過渡方式卻相差甚遠。西歐社會經歷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yè)革命等,因此西歐國家和美國率先發(fā)生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1688年英國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fā)動光榮革命,并在次年以《權利法案》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包括獨立戰(zhàn)爭和南北戰(zhàn)爭兩個階段,分別摧毀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和南方奴隸制之后,才掃清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障礙。1789年爆發(fā)的法國大革命持續(xù)時間長、過程激烈,徹底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后來經歷的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和帝制的交替曲折演變使法國成為典型的議會共和制國家。這說明,只有足夠多的考察對象和樣本,才能真正體現(xiàn)客觀規(guī)律和必然性的決定性作用,而歷史決定論的實際應用也必須“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21)[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5.。
作為一種唯物辯證的思想,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既與各種唯心史觀劃清了界限,也反對各種形而上學的決定論與非決定論,因此招致了來自馬克思主義陣營外部甚至內部的許多質疑、批評和否定。對此,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一邊及時地予以反駁和回應,一邊努力闡明歷史決定論與時俱進、靈活和辯證的一面。那些反馬克思主義、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比如把歷史決定論歪曲為“經濟決定論”“技術決定論”“抽象決定論”等,恰恰犯了經典作家批判的教條主義、一元論和形而上學錯誤,形成了關于歷史決定論尺度的教條主義、一元論和形而上學幻象。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和視閾,才能徹底穿越這三種幻象,構建更加完整而清晰的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圖景。
首先,用唯物和辯證的歷史決定論來破除教條主義幻象。馬克思、恩格斯在世時就對教條主義深惡痛絕并予以鮮明抨擊。馬克思的批評家一定要把他“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一切民族,不管它們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如何,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馬克思坦言:“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22)[德]馬克思.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的信[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466.看來,馬克思對其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詳細闡述的概括與總結有著清醒的認識,并沒有將之等同為“一般歷史哲學理論這一把萬能鑰匙”。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實踐的認知有高度原則性和足夠靈活性,對任何范疇和概念的使用都不是僵化的,而是常常根據(jù)語境的變化來界定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恩格斯指出:“一個事物的概念和它的現(xiàn)實,就像兩條漸近線一樣,一起向前延伸,彼此不斷接近,但是永遠不會相交。兩者的這種差別正好是這樣一種差別,由于這種差別,概念并不無條件地直接就是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也不直接就是它自己的概念。”(23)[德]恩格斯.恩格斯致康拉德·施密特(1895年3月12日)[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93.他沒有把概念和規(guī)律的本質看作是直接的現(xiàn)實,而是把它們看作“一種近似值,一種趨勢,一種平均數(shù)”。(24)[德]恩格斯.恩格斯致康拉德·施密特(1895年3月12日)[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94.因此,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經濟狀況”“經濟運動”“經濟基礎”“經濟因素”等概念基本上是等同的,可以互相替代。這些概念之間固然有許多或大或小的差異,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影響歷史決定論的理論清晰度和解釋力。
顯而易見,唯物辯證法為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提供了巨大的概念靈活性和詮釋空間,任何教條主義對歷史決定論的僵化理解都將犯下舊形而上學的錯誤。針對青年們有時過分看重經濟方面,恩格斯特別強調:“我們在反駁我們的論敵時,常常不得不強調被他們否認的主要原則,并且不是始終都有時間、地點和機會來給其他參與相互作用的因素以應有的重視。”(25)[德]恩格斯.恩格斯致約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593.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社會科學家在表述思想時,很難一直同時保持關鍵概念尤其是所有概念的純凈、精確和一致。其原因是,所有描述現(xiàn)實的范疇和概念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規(guī)定的,它們構成了一張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概念聯(lián)結之網。因此,對文本話語的分析應該考量其具體語境與概念規(guī)定性的張力。如若不然,就會忽略這些概念彼此之間的自相矛盾與混淆之處,從而罔顧作者本人在處理復雜而變動的事實時難以避免的疏失和遺漏?;蛟S有人將這種相互決定和制約歸結為無窮論證的空洞,比如阿爾都塞。實際上,這種無窮論證不過是在極其有限的范圍內進行的形而上學的追究,如果踏出這個邊界一步,便不再是無窮論證。與此同時,對概念詮釋的靈活空間也不是無止境的,必須要與客觀現(xiàn)實保持一定的張力。畢竟根據(jù)唯物主義的觀點,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不是相反。而這種張力作用的強度、范圍與界限則取決于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探索程度和能動實踐水平。
其次,用“一”與“多”相結合的歷史決定論來破解一元論幻象。基于不同的視閾、視角和視線,事物本身的矛盾運動有時表現(xiàn)為“一”,有時表現(xiàn)為“多”。這里的“一”與“多”不過是相對的。大尺度上的一個矛盾都由小尺度的多個矛盾組成,而微觀層面的多個小矛盾構成了宏觀層面的一個大矛盾。所以,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是不同層面的一種大因素與多種小因素的辯證統(tǒng)一,歷史決定論是一元論與多元論的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和相得益彰。歷史決定論更為真實地描述了各種因素相互制約、交互作用并整合為一種歸根到底的總的因素或合力的過程。恩格斯強調:“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fā)展是以經濟發(fā)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fā)生作用。這并不是說,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其余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而是說,這是在歸根到底不斷為自己開辟道路的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的相互作用?!?26)[德]恩格斯.恩格斯致瓦爾特·博爾吉烏斯(1894年1月25日)[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68.例如,馬克思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yè)資本家的社會?!?27)[德]馬克思.哲學的貧困[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02。這說明,生產工具是衡量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標志,生產力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但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實際上涵蓋了諸多因素,經濟因素不過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生產力、生產方式、現(xiàn)實生活、經濟基礎等概念都被馬克思、恩格斯用來說明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但并不意味著歷史決定論是純粹一元論的學說。這是因為,馬克思、恩格斯對決定性因素的概括是在對歷史過程各種矛盾運動的總體把握下進行的,沒有割裂任何一種因素與其他因素的緊密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啊嘣獩Q定’概念則試圖避免孤立那些自主性范疇,同時這一概念又試圖強調各種相對自主的當然又有著相互作用的實踐。”(28)[英]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M].王爾勃,周莉,譯.鄭州: 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95.可見,一元論幻象不過是多元論片面、孤立和抽象的形式,一元與多元相結合的動態(tài)結構才是歷史決定論主張的真相。
對真實歷史過程作一元論的割裂是曲解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向別人說明唯物史觀時,恩格斯特別批評說:“在德國,達到正確理解的最大障礙,就是著作界對于經濟史的不負責任的忽視。”他還強調:“不要過分推敲上面所說的每一句話,而要把握總的聯(lián)系”。(29)[德]恩格斯.恩格斯致瓦爾特·博爾吉烏斯(1894年1月25日)[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69-670.但后來還是有很多人包括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犯了德國著作界的這種錯誤,將歷史決定論簡化為所謂的“經濟決定論”。阿爾都塞闡述過馬克思主義的多元決定論,來批評“經濟決定論”。他說:“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從不把各因素的排列、每個因素的實質和地位一勞永逸地固定下來,從不用單一的含義去確定它們的關系;只有‘經濟主義’(機械論)才一勞永逸地把各因素的實質和地位確定下來,不懂得過程的必然性恰恰在于各因素‘根據(jù)情況’而交換位置?!?30)[法]路易·阿爾都塞.保衛(wèi)馬克思[M].顧良,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4: 184.阿爾都塞認為,社會各領域中活動的“不同矛盾”可以匯合成“一個真實的統(tǒng)一體”“它在同一項運動中既規(guī)定著社會形態(tài)的各方面和各領域,同時又被它們所規(guī)定。我們可以說,這個‘矛盾’本質上是多元決定的”。(31)[法]路易·阿爾都塞.保衛(wèi)馬克思[M].顧良,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4: 78.顯然,阿爾都塞的多元決定論抓住了社會運動變動不居、相互制約的本質,有力駁斥了經濟主義的機械決定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有益補充和完善。從中可知,歷史過程中的各種決定性因素不是無原則的地位均等,而是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主次分明的有機組合。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是在考察經濟過程的基礎上對整個社會生產運動的總體把握,是在強調歸根到底是經濟因素的同時對歷史過程中各種因素共存互生的辯證認識。
第三,用偶然與必然相統(tǒng)一的歷史決定論來消除形而上學幻象。馬克思主義對歷史過程中決定性因素的認識并不局限于一種現(xiàn)象、表象和面相,并不是從孤立對象出發(fā)將社會有機體簡單割裂。恩格斯提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wěn)定的事物同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樣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在這種變化中,盡管有種種表面的偶然性,盡管有種種暫時的倒退,前進的發(fā)展終究會實現(xiàn)。”(32)[德]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298.可見,在種種偶然性和暫時倒退的干擾下,各個事物不斷變化的總過程終究實現(xiàn)了前進和發(fā)展。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現(xiàn)實基礎。列寧曾尖銳地批評過俄國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對馬克思主義的迂腐理解:“他們根本不相信任何這樣的想法: 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fā)展階段在發(fā)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xiàn)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33)[蘇]列寧.論我國革命[M]//列寧.列寧專題文集: 論社會主義.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357-358.這說明,歷史過程是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殊發(fā)展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兩者互為前提、彼此依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事萬物都是普遍聯(lián)系、彼此影響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立論基礎和存在條件。譬如,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固然是決定性因素,但物質生產勞動者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卻受到社會生活的制約,他們之間的利益分配、權利實現(xiàn)和社會承認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制約,他們的勞動生產、思想觀念和價值信仰還受到精神生活的制約。因此,歷史絕不是“某種脫離日常生活的東西,某種處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東西”(34)[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38-39.,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必須在“現(xiàn)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才能找到。
批判決定論的學者常常將強調因果關系的決定論視為“強決定論”,而把那些承認偶然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決定論看作“弱決定論”。實際上,所謂的強決定論或弱決定論不過是相對而言的,在各個事物的相互影響中總有一些強作用和弱作用。關鍵的問題在于,這種強弱是相對于哪種尺度、標準或參照系而言的。對很多人來說,唯一衡量的標準就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然而,即便是那些必然或偶然的因素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在不同的時空尺度內有不同的性質。微觀尺度上的眾多偶然現(xiàn)象可能就是宏觀尺度上必然性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在無止境的時空內,任何偶然的變動終究會有一個必然性的規(guī)律和結果。波普爾曾經為了駁斥歷史主義對未來預測的精確性,提出了所謂“大規(guī)模預報”,即“它們的模糊性被它們的范圍和意義加以平衡了的長期預告”。他提出:“如果長期預報終究是社會科學可以達到的,那么十分清楚的就是,它們只能是我們所描述過的大規(guī)模預報的那種東西?!?35)[英]卡爾·波普爾.歷史主義貧困論[M].何林,趙平,等,譯.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4-35.這里暫且不論波普爾對唯物史觀和歷史決定論的嚴重誤解,他對大規(guī)模預報的理解其實也撕裂或掩蓋了歷史過程中各個要素之間的豐富聯(lián)系。畢竟天文學領域里的太陽黑子活動和日月食與人類社會活動有根本不同。人文和社會科學對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認識不僅需要對盡可能多的現(xiàn)象的觀察、統(tǒng)計和分析,還要依靠理性思維對它們的整體把握。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就是這樣的理性思維。也正是在此意義上,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絕不等同于物理學上的機械決定論,更不等同于各種神秘的未來學或預測學。
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經常遭受本體論、知識論和方法論上的質問與沖撞,尤其是反理性主義、虛無主義、解構主義思潮等唯心史觀的指責和沖擊。從現(xiàn)代主義到后現(xiàn)代主義,唯心史觀不斷與西方學術思潮流派相結合,呈現(xiàn)新的特點、特征和趨向。后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形成了對客觀性的質疑,通過符號、修辭、敘述等途徑來闡述知識、史實乃至社會的不確定性;它是反中心、反本質、反真實的,摒棄了歷史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實在性?!霸诮裉斓臍v史實踐和歷史話語中,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最終應該是創(chuàng)造性的緊張關系?!?36)[美]伯克霍福.超越偉大故事[M].邢立軍,譯.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可以說,后現(xiàn)代主義是現(xiàn)代主義的一種變形、反叛和否定,在未來卻有可能表現(xiàn)為對現(xiàn)代主義的某種回歸和復歸。在此意義上,后現(xiàn)代主義史觀既是對現(xiàn)代史觀外在形式的一些拓展,也是對其內在精神的某些傳承。這是因為,史實之外的深化也是對史實本身的深化。進而言之,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延續(xù)、斷裂與沖突不過是西方史學思想內在矛盾的一種展開,這種矛盾的和解與妥協(xié)早晚會孕育一種新的歷史哲學,反過來確證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合法性。
從理論品質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是辯證的、總體的和批判的,超越了后現(xiàn)代歷史觀的形而上、碎片化和懷疑論。唯物史觀認為,完整的決定“就存在于整個社會過程之中,而不是在別的什么地方”(37)[英]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M].王爾勃,周莉,譯.鄭州: 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95.。相反,后現(xiàn)代學者利奧塔爾直言:“簡化到極點,我們可以把對元敘事的懷疑看作是‘后現(xiàn)代’?!彼麖娬{,“正在到來的社會基本上不屬于牛頓的人類學(如結構主義或系統(tǒng)理論),它更屬于語言粒子的語用學”。可見利奧塔爾走向了技術決定論,認為元敘事之后合法性的“操作標準是技術性的,它不適宜用來判斷真理和正義”。(38)[法]利奧塔爾.后現(xiàn)代狀態(tài): 關于知識的報告[M].車槿山,譯.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4.雖然表面上它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形成了沖擊、質疑和削弱,其實不過是從另外角度豐富和充實了后者。方法論上,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是具體與抽象、微觀與宏觀、一與多的統(tǒng)一。如伯克霍福所言,只有把“思想史、歷史哲學、文學和修辭理論、歷史編纂和方法、元史學結合在一起”“才足以探尋一種新的歷史化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以及為何包括這些方方面面”。(39)[美]伯克霍福.超越偉大故事[M].邢立軍,譯.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2.后現(xiàn)代歷史觀常常把歷史與文本、語境及詮釋聯(lián)系在一起,拒絕將它們剝離或分離,固然有一定啟發(fā)性和參考價值,但無法否認文本、語境和話語本身就是歷史的產物,是一定的階級關系、矛盾和斗爭在觀念上的折射。盧卡奇犀利地揭示過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目的,“19世紀資產階級的全部科學竭盡全力要掩蓋資產階級社會的基礎,為此目的,從拼命歪曲事實到關于歷史、國家等等本質的‘高超’理論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40)[匈]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 關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M].杜章智,任立,燕宏遠,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9: 127.更重要的是,他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上歷史的辯證的總體觀。
從研究方法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是抽象與具象方法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和兼顧,超越了后現(xiàn)代歷史觀的抽象化、抽離性和“去實踐”。對于決定論的任何抽象“不過是使那些具體的、總是相互關聯(lián)的決定因素變得神秘化而已,而這些因素全都是現(xiàn)實的社會過程”。(41)[英]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M].王爾勃,周莉,譯.鄭州: 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95.后現(xiàn)代主義敘述史學代表安克施密特強調,“一段歷史的歷史作品價值,更多的是由對在這段歷史中揭示出來的事實的敘述的解釋,而不是由這些事實本身所決定的”。他希望建立起一種足夠結實和堅固的敘述哲學的結構,來承受歷史實踐之重。(42)[荷]安克施密特.敘述邏輯: 歷史學家語言的語義分析[M].田平,原理,譯.鄭州,北京: 大象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12: 1.雖然“歷史學家普遍意識到了敘事是一種形式,不是被發(fā)現(xiàn)的而是被制作的”,但“敘事形式總是已經‘在這兒’”,敘事“依然是歷史知識的一個永恒的和核心的部分”。(43)[加]南?!づ撂丶{,[英]薩拉·富特.史學理論手冊[M].余偉,何立民,譯.上海: 格致出版社,2017: 702-703.在唯物史觀看來,后現(xiàn)代歷史觀不過是“從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考察中抽象出來的最一般的結果的概括”“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xiàn)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實證科學是從現(xiàn)實生活和現(xiàn)實的前提即人開始的,但“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tài)中的人,而是處在現(xiàn)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人”。(44)[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17-18.進一步說,歷史不僅僅是話語的、文本的、解釋的和修辭的,也是政治的、階級的、社會的和意識形態(tài)的,后者往往具有更重要的決定性作用。這也是??聦⒃捳Z歸因于權力關系的理論背景和思想淵源。??掳褭嗔斫獬伞岸喾N多樣的力量關系”“它們內在于它們運作的領域之中”(45)[法]米歇爾·福柯.性經驗史[M].佘碧平,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0.,話語是“權力的工具和結果”(46)[法]米歇爾·福柯.性經驗史[M].佘碧平,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6.。雖然??聦υ捳Z及其權力關系的考察極具原創(chuàng)性和顛覆性,但究其實質依然是唯心主義的,“我認為比經濟影響更為本質的是我們時代的話語存在”(47)[法]米歇爾·???性經驗史[M].佘碧平,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
從研究尺度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是宏觀與微觀尺度的結合、統(tǒng)一和兼容,超越了后現(xiàn)代歷史觀尺度的斷層、零散和互斥。一些后現(xiàn)代主義學者批評說,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宏大敘事和宏大理論,而宏大敘事都是無用甚至危險的(48)[美]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時間地圖: 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M].晏可佳,等,譯.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7: 11.。米爾斯也指責說,“宏大理論的根本原因是一開始就選擇了特別一般化的思考層次,導致其踐行者邏輯上無法下降到觀察者層次。他們作為宏大理論家,從來不曾從高遠的一般性下降到具體歷史背景和結構背景中的問題”。(49)[美]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M].李康,譯.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6.顯然,這些學者僅僅看到了唯物史觀的宏觀面,卻沒有領略到其具體面。例如,佩里·安德森試圖結合總體理論與具體研究,來促進馬克思主義在歷史領域中建立合理的理論效力。他強調,“在歷史解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間沒有嚴格的分界,即不能絕對地區(qū)分成‘長時段’(long-run)和‘短時段’(short-run)或‘抽象’和‘具體’兩種互不相涉的研究”。(50)[英]佩里·安德森.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M].劉北成,龔曉莊,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前言第2頁.霍布斯鮑姆在回應敘述史學的復興時說,“只要我們能了解我們所研究的乃是同一個宇宙,那么不管是小宇宙還是大宇宙,差別只在于選擇恰當?shù)募记蓙硌芯俊薄?51)[英]霍布斯鮑姆.論歷史[M].黃煜文,譯.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5: 288.唯物史觀認為,“迄今為止的一切歷史觀不是完全忽視了歷史的這一現(xiàn)實基礎,就是把它僅僅看成與歷史進程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附帶因素”。這種歷史觀總是按照歷史之外的某種尺度來編寫歷史,“只能在歷史上看到重大政治歷史事件,看到宗教的和一般理論的斗爭”。(52)[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38-39.可以說,真正的唯物史觀是切入現(xiàn)實,關注現(xiàn)實的人、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實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進而也是結構性的、情境性的和話語性的,后現(xiàn)代主義對此有一鱗半爪式的誤解和誤讀。
從研究話語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意味著概念的能指與所指、外延與內涵的多層整合,超越了后現(xiàn)代歷史觀概念的單薄、僵化和空洞。米爾斯發(fā)現(xiàn),資本主義等術語“常常有些頗為夾纏而含混的隱含意義”“常常有幾套‘復合’的事實與關系,以及純靠猜測的關聯(lián)因素和觀察結論”。因此,要闡明這些術語的句法和語義維度,必須明白和考察每一個術語所蘊含的特殊性的等級及其所有層次。(53)[美]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M].李康,譯.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7.這啟示我們,概念不僅僅是單一維度或規(guī)定的限定與自證,更是實踐豐富性的一般、特殊和個別的集合。為說明歷史過程的決定性因素,馬克思使用過“物質生活”“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生產力”“物質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等概念,恩格斯使用過“經濟狀況”“經濟運動”“經濟的前提和條件”和“現(xiàn)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等概念。不難想見,這些概念之間盡管有層次、角度、措辭、語氣、語序和側重點上的差異,而在更深和更高層面上必定有著或隱或顯的復雜關聯(lián)、一致或通貫。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概念“不是關于整體的一個混沌的表象,而是一個具有許多規(guī)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54)[德]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700.但是,后現(xiàn)代主義卻將歷史的基礎歸之于語言學、解釋學和修辭學的形式、結構或具象。比如海登·懷特把歷史作品看成是“以敘事性散文話語為形式的一種言辭結構”(55)[美]海登·懷特.元史學: 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M].陳新,譯.南京: 譯林出版社,2009: 2.,整個歷史領域形式的一致性和融貫性的基礎“是詩性的,本質上尤其是語言學的”(56)[美]海登·懷特.元史學: 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M].陳新,譯.南京: 譯林出版社,2009: 34.。
思想史上,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形成、發(fā)展、成熟和創(chuàng)新離不開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歷史觀的生長、拓展、質疑和挑戰(zhàn)。一些后現(xiàn)代主義者頗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甚至自稱“馬克思主義者”,但他們在使用或借用馬克思主義若干概念、原理和觀點,貌似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也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篡改以至“推翻”了馬克思主義。一些非馬克思主義學者反對無所不包的宏大理論和單一解釋理論,卻過于強調了局部、偶然和特定情境的重要性,從而失去了對歷史決定因素生成性、互動性和耦合性的深刻把握和綜觀統(tǒng)籌。不必諱言,“精致主義”、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后現(xiàn)代歷史觀嚴厲審視、拷問和責難了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但在更大視野下和更多層面上,發(fā)展中、多樣性和碎片化的后現(xiàn)代歷史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新的養(yǎng)料、條件、環(huán)境和生機。換言之,后現(xiàn)代歷史觀并未真正削弱、擊敗或解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反而為歷史決定論提供了新對手、新目標、新場域和新斗爭。一個類似的頗有諷刺意味的原因是,“懷疑主義者的解構工作恰恰為建構清理了場地,因為最偉大的理論構造正是由此拔地而起的”。(57)[英]昆廷·斯金納.人文科學宏大理論的回歸[M].張小勇,李貫峰,譯.上海: 格致出版社,2016: 9.
總體而論,馬克思主義決定論與后現(xiàn)代史觀的關系似乎遵循著一個共生、互斥、沖突、斷裂、融合、共生的循環(huán)邏輯。伽達默爾在解釋學意義上闡述過相似的循環(huán)邏輯,“理解其實總是這樣一些被誤認為是獨立存在的視閾的融合過程”。因此,歷史意識把傳統(tǒng)視閾與自己視閾區(qū)分開來又結合起來,并在這種“歷史視閾的統(tǒng)一體中與自己本身再度相統(tǒng)一”。(58)[德]伽達默爾.詮釋學Ⅰ: 真理與方法[M].洪漢鼎,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0: 433-434.不過這種結合、分離和再統(tǒng)一不是所謂的“中立”“客觀”。斯金納斷言:“完全就不存在這樣一種毫無變化的概念和意義的網絡,等著我們去做中性的分析?!?59)[英]昆廷·斯金納.人文科學宏大理論的回歸[M].張小勇,李貫峰,譯.上海: 格致出版社,2016: 9.由是觀之,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對后現(xiàn)代歷史觀的批判、超越與建構是合法的、內在的、必然的,也是有立場、有原則、有主張的。
關于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爭論背后貫穿著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迄今為止,像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斗爭一樣,思想史中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一直在進行,并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特征。對于它所帶來的張力、對立和沖突應該充分加以利用,同時也應保持足夠警惕。隨著各學科的分工和專業(yè)化,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重組也在日益增強,對任何話題的討論宛如在觀念的密林中艱難穿行。如何辨認、區(qū)分和對待相互交叉、纏繞而難解難分的思想流派,同時又保持研究自身的獨立性和原則,不啻為一臺臺情況復雜而過程艱辛的“思想手術”。“物極必反”“過猶不及”等成語提醒我們,堅守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邊界和范圍,與批判、約束和糾正各種過沖行為同等重要。譬如,在尊重事物運動存在漸變、量變規(guī)律的同時,也要強調其突變、質變的力量和作用。對唯物辯證法的認可、遵循的同時,也要防止滑向庸俗的社會進化論和相對主義。庸俗進化論否認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其內在矛盾,而相對主義則抹煞了物質生活、生產運動和經濟因素的根本作用。
形式上,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不是歷史過程自身之外的某種尺度,而恰恰是歷史過程自身所展現(xiàn)的時間和空間尺度。歷史決定論不過是在這種時間和空間尺度內對那些決定性因素的揭示、歸納和闡述。從不同的視域或視角來看,這些決定性因素表現(xiàn)為不同的形式。與人們的意識相比照,它們表現(xiàn)為現(xiàn)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與意識形態(tài)相對照,它們表現(xiàn)為生產力及生產方式的發(fā)展;與政治的上層建筑相比較,它們表現(xiàn)為經濟的狀況和基礎。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澄清了包括后現(xiàn)代主義的各種唯心主義的誤解、曲解和忽略,反駁了“經濟決定論”“技術決定論”“抽象決定論”等錯誤觀點,也闡明了決定論的多元、動態(tài)、相對和包容。任何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所做的簡單化、抽象化、片面化理解傷害的僅僅是這些詮釋本身,卻反過來確證了這種決定論的真理性、穩(wěn)健性和自洽性。這是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反對歷史決定論的共同遭遇和尷尬之處。一言以蔽之,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全面、深刻揭示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全面、深刻把握。
本質上,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尺度是一種內在尺度,是人類歷史自身運動、矛盾、邏輯、關系和價值的尺度。對這種尺度的研究要克服主觀上的偏執(zhí)、獨斷與幻覺,追求實踐上的通達、澄明與自由??陀^上,歷史決定論應該只有一個真相,永遠在接近,從未被窮盡。主觀上,歷史決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研究者看到的都是主觀愿意看到的世界?!捌駷橹谷藗兛偸菫樽约涸斐鲫P于自己本身、關于自己是何物或應當成為何物的虛假觀念。他們按照自己關于神、關于標準人等等觀念來建立自己的關系?!?60)[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3.實踐上,我們永遠是在一個客觀真相與若干主觀理解的循環(huán)往復以致無窮中不斷加深對歷史決定論的理解,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當代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展望未來,推動和深化歷史決定論的研究要有科學的方法論,繼續(xù)探索歷史決定論在不同尺度下的不同解釋力;要有嚴密的本體論,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實質、表象和幻象;要有清醒的價值觀,明確對歷史決定論的價值判斷不過是學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階級觀的表現(xiàn);要有堅定的站立點,選擇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是由無產階級解放和人民主體地位的價值取向決定的;要有真誠的知識論,盡可能用更多的片面真理和局部真相努力構建更為全面而綜觀的歷史圖景,從而打破“幻象、觀念、教條和臆想的存在物的枷鎖”(61)[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