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話語的重新語境化對外傳播是國家形象建構、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體現(xiàn)。重新語境化指當信息要素從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時,信息要素需要經(jīng)過一個脫離源語境、接受新語境的轉變過程。話語的對外翻譯傳播與重新語境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翻譯為例,解讀重新語境化在話語翻譯與對外傳播中的重要應用。
Fairclough(1992)明確定義了篇際互文性和顯性互文性,通過話語再現(xiàn)、預設、否定、仿擬、諷刺和元話語等形式實現(xiàn)話語規(guī)約的挪用。
Cameron,Hunt & Linton(1996)發(fā)現(xiàn)兒童在寫作時,認知信息經(jīng)過重組后再去表達觀點,在這個過程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重新語境化和改適轉換現(xiàn)象。Zheng & Ren(2018:5)通過考察新聞報道中話語的表達方式和內(nèi)容以及對翻譯偏差的接受來分析新聞報道中話語的再語境化。
話語翻譯傳播會不可避免地涉及重新語境化,而與重新語境化結伴而來的是話語的改適轉換。Fairclough(2003)發(fā)現(xiàn),改適轉換實際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一種社會實踐會被改造、轉變?yōu)榱硪簧鐣嵺`。因此,話語翻譯傳播會不可避免地涉及重新語境化,而與重新語境化結伴而來的是話語的改適轉換。
話語翻譯主要涉及內(nèi)容上信息要素的改適轉換。報告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經(jīng)濟、科技、管理類詞匯,有些能夠在英語中找到相對應的詞匯,但有些根本沒有對等詞。所以在處理這類詞匯時采取了將這些要素刪除,直接采用直譯的方式,不僅保留了漢語的構詞特色,也向外界傳達了中國在各方面崛起的信號。通過譯文和上下文,外國讀者能夠明白原文所要表達的信息。
針對報告中出現(xiàn)的中式縮略語,譯者要考慮名詞背后的社會和文化因素,充分理解名詞的內(nèi)容。如“兩個毫不動搖”,對關心時政的中國讀者來說,不難理解中央這一重要表態(tài)的內(nèi)容和重要意義。但對于外國讀者來說,高度概括的數(shù)字類縮略語會給他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為了彌補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使用要素增加的方式,既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又準確無誤地傳達了原文的中心思想。
要素替代這一方式是為了更貼近目的語境文化,也為話語在目的語境中的傳播奠定了良好基礎。如 “四個意識” 沒有翻譯為“Political Consciousness”,而是翻譯出了其詞語背后蘊含的人民團結、目光長遠、堅定維護黨中央并與之保持一致的深意,外國讀者更能接受這種表達。若是不進行要素替代,外國讀者將會不知所云,無法理解其所想傳達的意思。
要素重組是將從源語境中提取的各類要素,按照新語境的需求進行組合與整理,再予以呈現(xiàn)?!巴苿印薄按龠M”“提升”本質(zhì)上都是“提高”的意思,屬于漢語系中的近義詞。但是,英語語言中不能大篇幅使用相同形的單詞,既要符合英文行文風格,又要強調(diào)出中文重復使用的意味,在翻譯中可以選取近意不同形的單詞,這樣子就可以更加完整地傳遞信息,將要素重組從而選擇更適合的單詞。所以,在英語中,這類詞匯直接對應的話可以用“boost、promote、improve”等詞。
如今,重新語境化在話語翻譯及傳播中的應用已相當廣泛。本文梳理了重新語境化的理論及研究應用,探究了重新語境化與話語翻譯與傳播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qū)υ捳Z傳播中涉及的翻譯提供一定的參考,并引發(fā)更多學者關注重新語境化在各大領域中的應用。同理,本文選取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這一語料代表了話語的嚴謹性,因此可推廣到其他話語的翻譯與傳播,希望以此能夠促進國內(nèi)外學者們更多地關注話語翻譯與傳播的重新語境化和意義轉換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