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平 楊佩婷
【摘 要】本文以廣西物資學校實習安全管理工作為例,分析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中職學校頂崗實習工作中存在校企銜接度不夠、教師參與度較低、班主任主動性差及學生安全知識欠缺等問題,提出將頂崗實習管理效果檢測、問題處理加入管理模式中,完善安全管理體系設計及管理辦法,構建精準化的中職學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模式。
【關鍵詞】中職學生 頂崗實習 精準化 安全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6-0096-03
教育部頒布的《職業(yè)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規(guī)定》提出,學校組織學生頂崗實習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并報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和行業(yè)部門備案。實習作為當前中職學校的教學方式之一,已經實施多年,但各中職學校在實習操作中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矛盾,特別是實習生的安全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職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大問題,必須解決。
中職學生實習安全管理問題產生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師生安全意識不強、學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師管理方式落后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發(fā)生事故。本文基于廣西物資學校原有的學生實習安全管理模式,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找到當前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健全該模式,構建精準化安全管理模式。
一、廣西物資學校學生實習安全管理現狀
廣西物資學校的實習管理發(fā)展具有學校特色,其堅持教育需要與市場需求結合,希望達到努力發(fā)揮學生的潛能的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學生實習的環(huán)境十分重要。在實習期間,要形成一個相對優(yōu)秀的環(huán)境,必須構建一個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廣西物資學校在學生實習安全管理方面有以下規(guī)定:在頂崗實習期間,學校招生就業(yè)處及學工處與企業(yè)之間建立經常性的聯系渠道,采取“實習+安全”的管理措施,將安全管理置于與頂崗實習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確保安全管理常抓不懈。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如下。
實習前安全管理措施:(1)在學生離校之前,必須簽訂由學生家長、學生本人及學校三方同意的頂崗實習安全協議書,在返校時必須交回實習單位作為相關的證明及材料;在學生離校前,教務處、學生工作處、各教研室必須認真做好職業(yè)指導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在實習過程中將要遇到的一些疑問,以預防為主;凡參加實習的學生均應參加各級安全教育與培訓,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提升學生的安全素養(yǎng),并在經過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實習。
實習中安全管理措施:實習指導教師必須把實習學生按所到企業(yè)進行分組,確定組長及負責人,建立匯報制度,教育學生發(fā)現問題及時向學校匯報;實習學生班主任必須定期了解學生實習變動情況,其中包括聯系方式是否變更、實習地址是否變更、實習崗位是否變更、實習內容有無安全風險、實習學生心理動態(tài)及思想動態(tài)等,并定期將內容形成報告報至學生工作處。
實習后安全管理措施: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完成后,需指導教師填寫鑒定評語,后交班主任、輔導員處匯總,交教學管理科存檔;學校建立學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校企聯動機制,并根據聯動機制的要求,致力于聯合機構的建立、人員的配置與職責分配等方面的建設,力求能夠整合學校與企業(yè)雙方的力量,強化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安全管理。
二、學生實習安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實習安全管理現狀調查設計
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結構。根據表 1,樣本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分性別構成與年級構成兩大部分,男女學生總共 306 人,其中,男性為 191 人,占比 62.4%;女性為 115 人,占比 37.6%。從年級構成這一層面分析,2016 級的學生是 263 人,比例是 86.1%;2017 級的學生是 43 人,比例是 13.9%。
2.調查方法。在調查問卷的方法中,本文采用網絡調查問卷方式,利用問卷星形成問卷,最終確定有效答卷為 306 份。
(二)現運行實習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校企銜接度不夠。對“實習生工作中遇到問題你首先想到的求助對象?”這一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有 14.4% 的學生會選擇指導教師,9.2% 的學生選擇班主任,而高達 59.8% 的學生選擇企業(yè)相關人員。企業(yè)與學校之間的銜接不足,學校并沒有成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主要的求助對象,因此很難有效地履行安全管理責任。見表 2。
2.教師參與度較低。就“學校是否派駐教師在實習地進行實習指導工作?”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選擇老師帶隊到企業(yè)就離開及無帶隊選項分別是 19%、42.4%,這說明樣本頂崗實習安全管理中教師參與度較低,全程跟隊的比例只有 38.6%。據此而言,需要強化教師在學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中的責任,使之始終進行常態(tài)化與規(guī)范性的發(fā)展。見表 3。
3.班主任主動性差。就“實習期間,你認為是否需要與班主任老師聯絡溝通?”的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認為自己需要與班主任“偶爾聯系”與“不需要聯系”的學生分別占 66.3%、6.2%,“需要密切保持聯系”的學生為 27.5%。從數據來看,實習中的班主任對處理危害學生安全的事件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就此而言,如果提升班主任在處理安全事件中的主動性,就能有效維護頂崗實習中學生的合法權益。見表 4。
4.學生安全知識欠缺。本次調查問卷共給學生設計了 15 道安全知識題,涉及消防、交通、實習操作、自然災害等方面,就“檢查燃氣用具是否漏氣時,通常采用( )來尋找漏氣點”的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只有 46.7% 的學生能正確回答該題,高達 51% 的學生認為聞氣味可以判斷漏氣點,由此可知學生欠缺日常生活安全部分的知識。見表 5。
三、實習精準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構建
中職學生實習的全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實習前、實習中和實習后。依據上述調查結果及廣西物資學校原有的學生實習安全管理模式,本文在原管理模式上增加管理效果檢測、管理問題處理環(huán)節(jié),改變管理環(huán)節(jié)內容、完善管理流程,解決出現的問題,構建一個精準化安全管理模式,實現學生實習期間安全管理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一)加入效果檢測,建全管理體系
1.實習前安全教育效果檢測。頂崗實習前的安全教育,要引導學生具有“學生”與“員工”的雙重身份認同,同時還應樹立“邊學邊實踐”的觀念,掌握不同于在校生活的生產、生活安全知識,了解企業(yè)管理及勞動法律法規(guī)。學??梢岳脗鹘y(tǒng)考試或線上問答的模式檢測實習前安全教育效果,以保證學生自己對實習內容、工作崗位及生活環(huán)境有清醒的認知,從而解決學生安全知識欠缺、安全意識不足的問題。
2.實習期間校企管理效果檢測。頂崗實習學生在企業(yè)實習期間既是“學生”也是“員工”,因此他們受到學校與企業(yè)的聯合管理,同時,中職學生大多還是未成年人,他們的實習也受到家長監(jiān)督。學生生活工作在企業(yè),企業(yè)是他們的直接管理者,但學校應該是聯合管理中的引導者。學??梢酝ㄟ^與學生、企業(yè)簽訂各類協議,明確各方所需承擔的安全責任,加強學校、企業(yè)、學生、家長多方聯系,通過電話調查、實地檢查等方式檢測校企聯合管理效果,解決校企銜接不夠問題。
3.實習后教師管理效果檢測。中職學校為保障學生實習安全、保證實習效果,會在企業(yè)中安排駐崗指導老師實時收集學生信息,解決學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代表學校與企業(yè)溝通并配合企業(yè)進行學生管理,而班主任則是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橋梁,因此教師是安全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在確定教師工作職責及制定相關制度后,學校可以通過檢查教師工作日志、檢查學生實習報告、聽取教師工作匯報及企業(yè)反饋的形式對教師管理效果進行檢測,從而解決教師在安全管理中參與度低及主動性差的問題。
(二)加入問題處理,完善管理體系
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體系需要不斷完善,從學校角度來說,實習安全管理模式也遵循由基礎至細化的構建過程,一般是在原有模式上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后將解決方法加入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中加入問題處理環(huán)節(jié),對每一個管理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及總結,從學校、企業(yè)、學生等各方面對存在問題進行歸類,提出合理解決方式,一方面可以將安全管理體系向可行化、有效化推進,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安全管理形式化發(fā)展問題。問題處理環(huán)節(jié)的加入無疑能更好更快地完善安全管理體系。
(三)改進后安全管理模式
現將一個實習管理周期設定為實習前、實習中、實習后三大階段,前兩個階段都設有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效果檢測和問題處理四個環(huán)節(jié),實習后設有效果檢測和問題處理兩個環(huán)節(jié),由此構建中職學生實習精準化安全管理模式。
1.實習前安全管理。具體如下:
實習前安全教育:(1)在學生離校前,教務處負責做好實習學生法律、維權方面的職業(yè)安全教育,學生工作處負責做好實習學生生活、學習方面的生活安全教育,各教研室做好崗位操作的專業(yè)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在實習過程中將要遇到的一些疑問,以預防為主;(2)凡參加實習的學生均應參加各級安全教育與培訓,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提升學生的安全素養(yǎng),并在經過考核合格后,方可實習。
實習前安全管理措施:在學生離校之前,必須簽訂由學生家長、學生本人及學校三方同意的頂崗實習安全協議書。在返校時,必須交回實習單位作為相關的證明及材料。
實習前安全管理效果檢測:(1)實習學生接受安全教育后,需進行一次問卷測試,以測試是否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如未達到效果需要補充教育。(2)實習學生交回材料后,需進行材料完整性、正確性的確認,如果相關證明及材料不全,則在材料補齊、更改前不能上崗實習。
實習前安全管理問題處理:(1)總結和分析安全教育檢測結果,提升不足之處的教育比重和時長,適當更改教育方式;(2)材料回收欠缺之處形成可供參考的標準化規(guī)范;(3)其他的不足之處,總結成經驗教訓,形成管理制度中條例。
2.實習中安全管理。具體如下:
實習中安全教育:實習學生上崗前企業(yè)必須組織崗前安全培訓,上崗后企業(yè)必須派遣相關經驗人員對學生進行指導并解決學生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
實習中安全管理措施:(1)學校必須定期聯系企業(yè),了解學生實習現狀,對企業(yè)所接收到的學生反饋信息進行整理,統(tǒng)籌處理學校、家長、老師、企業(yè)、其他學生所獲得的所有信息,確保實習學生實習現狀信息的完整和真實,最終達到精準管理的目的;(2)實習指導教師必須把實習學生按所到企業(yè)進行分組,確定組長及負責人,建立匯報制度,發(fā)現問題及時向學校匯報;(3)實習學生班主任必須積極聯系企業(yè),了解學生實習變動情況,關心學生實習日常生活,其中包括聯系方式是否變更、實習地址是否變更、實習崗位是否變更、實習內容有無安全風險、實習學生心理動態(tài)及思想動態(tài)等,并定期將內容形成報告報至學生工作處。
實習中安全管理效果檢測:(1)在學生落實實習企業(yè)、明確實習崗位之后,學校與實習企業(yè)共同制訂實習計劃和實習要求。落實校內指導教師制度,跟蹤學生在崗期間的工作、學習情況。落實班主任責任制度,學校需要定期檢測學生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2)學校定期到實習企業(yè)實地檢查企業(yè)安全管理責任落實情況,對落實不到位的企業(yè)提出整改意見,并監(jiān)督整改。
實習中安全管理問題處理:(1)結合學校和實習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并在學生頂崗實習結束后對實習企業(yè)、指導教師、班主任表現進行考核,建立獎懲制度;(2)其他的不足之處,總結成經驗教訓,形成管理制度中的條例。
3.實習后安全管理。具體如下:
實習后安全管理效果檢測:(1)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完成后,需實習企業(yè)、實習指導教師填寫鑒定評語,后交班主任、輔導員處匯總,交教學管理科存檔;(2)頂崗實習駐崗教師在實習結束后,需要上交駐崗期間的工作日志、工作總結、企業(yè)意見等材料至學校,由學校審核材料真實及完整性,根據考核細則對駐崗教師進行考核;(3)實習學生班主任在實習結束后,需要上交學生實習期間的工作日志、工作總結、家長意見等材料至學校,由學校審核材料直接及完整性,根據考核細則對班主任進行考核。
實習后安全管理問題處理:對實習期間安全管理模式運行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完善頂崗實習安全管理中校企聯動機制、人員配置、職責分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力求能夠整合學校與企業(yè)雙方的力量,強化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安全管理。
中職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培養(yǎng)有素質、有技能的專門人才,頂崗實習則是人才培育過程不可缺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以廣西物資學校實習安全管理工作為例,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出發(fā),針對中職學校頂崗實習工作中存在的校企銜接不夠、教師參與度不足、班主任主動性差及學生安全知識不足等問題,提出豐富和精細化原有的學生實習安全管理模式內容,以實習前安全管理、實習中期安全管理、實習后安全管理為一個實習管理周期,構建精準化的中職學生安全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李鵬盛.中職生頂崗實習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2]王 玲.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規(guī)范化管理研究——以物流管理專業(yè)為例[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6(24).
[3]倪 睿.中職學生校園安全分析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
[4]羅貴章.中職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問題探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4(7).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2018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課題“中職學生實習精準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踐”(GXZZJG2018B02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盧 平(1968— ),女,籍貫廣西南寧,現就職于廣西物資學校,學生工作處主任,研究方向為學校德育建設與實施、學生日常管理、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隊伍培訓、校園文化建設;楊佩婷(1989— ),女,籍貫廣西南寧,碩士,現就職于廣西物資學校,學生工作處干事,研究方向為學生安全工作。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