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jié)選自《巾悅》
編前: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清逸杯”作文比賽取得圓滿成功。那些在平時不顯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愛的女職工們,她們在“我想對患者說”和“醫(yī)者寄語”中道出了從醫(yī)之人的厚道仁心。文章收錄在《巾悅》文集?!栋┌Y康復》雜志多年來關注醫(yī)患關系話題,系列刊登這方面的文章。雜志選登《巾悅》文集中的部分優(yōu)秀作品與讀者分享。我們愿為醫(yī)患關系和諧作出更多努力。
我行醫(yī)近二十載,仍每每如履薄冰,認真研讀每幅圖像,仔細分析每個病例,唯恐辜負肩上健康所系的職責,辜負患者和臨床醫(yī)生對這項檢查以及檢查結果的期許和信任。但總有一些時候,感覺眼前的征象無法解釋,影像表現(xiàn)和患者的臨床特征不甚吻合,思維陷入了混沌和死角。
每每這時,我會做兩件事:尋本溯源,以病人為師,將他患病的前塵過往、來龍去脈和任何相關細節(jié)都事無巨細地再梳理一遍。往往發(fā)現(xiàn)的蛛絲馬跡會如一滴活水或一縷清風,讓混沌的死水顯現(xiàn)清純或再起微瀾。再者,我會查找文獻或翻閱相關著作、圖譜,并與同行交流討論,更新自己的知識,拓展思維的寬度,在新的認識高度探尋靈感和火花。這樣做,往往會幫助我從山重水復走向柳暗花明。
行醫(yī)越久、經驗越多,思維難免桎梏。在醫(yī)學新知識新技術井噴式發(fā)展的今天,因循守舊的經驗式診療無疑會被淹沒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浪潮里。而唯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觀念,完善自身技術,提高自身能力和業(yè)務,才是明智之舉?!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大醫(yī)精誠者,不忘以病人為本的初心,始終走在推陳出新、不懈發(fā)展的路上……
(核醫(yī)學科 李囡)
對于我們科研人員來說,寫標書、寫論文時文思泉涌無疑是每個人都非常期盼的。然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和源源不斷的信息輸入,哪里能輸出甘甜的瓊漿呢!源頭活水就是我們不斷積累、提高、千錘百煉的科研能力。沒有不斷提升、與時俱進的科研能力,無疑坐井觀天,更似無米之炊。
能力是理想生長的土壤。最近朋友圈里有這樣的話:“當你的能力與夢想不匹配的時候,所有的努力都是彎路?!爆F(xiàn)代社會中,我們工作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無數(shù)的焦慮其實都根源于能力與理想不匹配,即“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只有能力的基礎博大精深,才能長出頑強的苗兒、開出燦爛的花兒。
能力是成果產生的源泉。我們不能總是看著某某大牛又發(fā)了一篇大Paper(論文),又拿了個大項目,而不檢討自己比別人的付出少之又少。尤其是在知識和信息都日新月異的今天,一日不讀書都落后別人一大截。別人都已經使用飛機坦克海陸空全面出擊地搞研究了,我們若還局限于“小米加步槍”,無疑是要被淘汰的。
我們每一個人,就像一口汩汩的泉,越往深挖水越旺,潛力無限。
(病因學研究室 田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