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蓮
【關鍵詞】微課;初中生物教學;應用
一、微課應用與初中生物教學的優(yōu)勢
微課是信息技術發(fā)展下的產物,將其應用到教學中,是對傳統(tǒng)教育手段的突破,其自身具備的多種優(yōu)勢為新型教育的實施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一)以點帶面,引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初中生物知識點比較零散,且具備抽象性的特點,給學生理解生物知識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將生物的知識點素材利用微課的方式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內化、重組。教師應將生物微課知識進行整合,使其形成知識的教學主線,進而聯(lián)系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以點帶面地讓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內化,調動學生生物學習的主動性,實現(xiàn)對整體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見微知著,突破教學難重點
初中生物有較強的實踐性,實驗是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物知識的重要途徑。在生物實驗的觀察與操作過程中,學生的操作能力以及思維都得以較好的提升。但是實驗活動的開展會受到實驗素材、實驗室、季節(jié)以及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而微課則能突破傳統(tǒng)實驗開展中的各種限制,根據教學需要制作出實驗微課,能隨時隨地播放,生物活體也能制作成虛擬生物活體,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隨時體驗實驗。
二、巧用微課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一)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
預習是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的重要步驟。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在預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制作成課件,為學生預習的質量提供保障。首先要制定明確的預習提綱,結合生活中的知識以問題的方式進行設置。其次,在問題設置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啟發(fā)性,引導學生閱讀知識的難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預習中。比如,在《人體內的物質運輸》預習課件制作中,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輸液環(huán)境,將運輸過程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問題設置:心臟的四個腔分別與那些血管連通?心臟血液的流向是什么樣的?動靜脈分別有什么功能。
(二)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在生物概念中的應用。傳統(tǒng)教學中,針對生物概念往往局限在字面意思的講解中,概念的內涵、知識的靈活運用收獲效果卻不大。比如,針對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這個概念,不僅需要學生了解綠色植物從萌芽到死亡中經歷的所有階段,同時還需要學生掌握植物在不同階段生長中所需要的各種條件,以及開花結果的過程,讓學生歷經植物栽培,體驗植物的生長。但是由于植物栽培的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在生物課堂中可操作性并不強。但是可以將植物漫長的生長過程利用視頻的剪輯功能將其濃縮,制作成課件,通過微課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有效地將抽象的概念轉化得直觀具體。
2.在生物實驗中的應用。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感性認識可以通過實驗過程上升到理性認知。北師大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實驗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或者觀看教師的演示。但是由于實驗條件以及課堂時間限制等原因,很多用時長且現(xiàn)象不明顯的實驗,教師一般都用口述的方式開展,學生失去體驗感并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例如,在《細胞》相關知識的學習中,組織學生開展細胞觀察的實驗,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細胞結構會很容易,但是在觀察人口腔上表皮的細胞實驗中則會存在較大的困難。這時候教師可以開啟顯微鏡中的錄像功能,將顯微鏡下的畫面錄制下來,并制作成課件。
3.在解題練習中的應用。解題訓練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利用微課進行解題練習能有效降低學生間的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解題練習的微課制作上,教師可以將練習題分成易錯題、典型題以及綜合題練習等。易錯題微課制作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能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練習題的針對性以及解決方式的有效性;典型題微課主要用于促進學生審題能力、獲取信息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資料分析、實驗探究等練習題;綜合題主要是幫助加強學生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該類題型往往涉及比較廣的知識范圍,將多個章節(jié)中的知識點融合一起,通過綜合性練習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微課練習題的設計中,教師都需要堅持生本理念,并根據審題、解題以及答題的思路流程進行。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微課在合作探究中的應用
將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重復的問題歸結為一個問題,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學習和探究。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大量的實例與實驗微課有效結合,通過反復的瀏覽、學習以及探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上的難重點。針對有較高難度的問題,各個小組需要通過對微課內容的反復研究,探討交流等過程進行解決。比如在“左心室、右心室血液的流向問題”研究中,教師可以制作‘一滴血的旅程視頻課件,配以完整的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引導小組通過觀察、交流之后,完成探究報告,然后小組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匯報。
(四)微課在評價中的應用
微課的教學評價中,首先要考慮到微課的共性,其次需要考慮到生物學科的特征以及實際教學情況。評價課件中需要體現(xiàn)出以生為本的理念,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等,通過有效評價促進學生知識技能以及應用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結語
初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有效應用,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等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xiàn)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應加強微課資源平臺的建設,并在平臺中突出生物學科的特色。教師也應注重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掌握微課設計和制作的技巧,并將其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上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