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學忠
(甘肅省臨潭縣城關第二小學,甘肅 臨潭 747500)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學習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利于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行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統(tǒng)一,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尊重、愛護學生,溝通師生情感,融洽師生關系,多研究自己的學生,掌握他們的特點和心理。充分利用課文內(nèi)容的趣味性,插圖的形象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這一氛圍中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創(chuàng)新。如教師在教學小學一年級課本中的課文《烏鴉喝水》,主要講一只烏鴉非常口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瓶子,可瓶子里只有一點水,瓶口又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這時候,聰明的烏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它把瓶子旁的小石頭一顆顆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烏鴉就喝著水了。課上教師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播放動畫給學生看,大家都非常高興,對烏鴉的聰明贊不絕口。然后教師又拿出一個瓶子做了一個實驗,讓學生近距離觀察:把石頭一顆顆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小朋友開心得不得了。最后,還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學生的情緒更是高漲,此時,教師借機提出一個問題,烏鴉是用這種方法喝到水的,假如你是那只烏鴉,請你想一想,還有別的辦法能喝到水嗎?大家情緒高昂、思維活躍,七嘴八舌議論開了。有的學生說:“把瓶子打碎,不就能喝到水了嗎?”有的說:“給烏鴉一根吸管,不就能喝到了?”等等。想法不一,各有千秋。教師對于學生的這些想法要一一加以點評并給予鼓勵,容許有不同的想法出現(xiàn),保護孩子的想象力。
現(xiàn)在有的學校缺乏連續(xù)、完整的家校共育機制,該機制要求參與者按照某些原則行事。其具有理想的力量,一方面可以控制人的行為并按照規(guī)則進行,但另一方面,也執(zhí)行了許多人們可以接受的行動,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采取人類行動是合理的。在家校共育中,該機制在提高協(xié)作的組織性和效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許多人忽略了該機制在中小學的重要性。特別是當涉及家校共育時,學校中沒有完全結構化的家校共育機制,所有的聯(lián)系和協(xié)作都是不完善的,并且在學校定義中沒有嚴格的實施框架。對于老師與學生父母合作和溝通的需求,沒有得到一致的評估,溝通是好是壞?因此,有的農(nóng)村小學通常是無法進行溝通的。正如班主任所說,家校共育學校是基于班級的,班主任擁有最終決定權。通常,老師和家長之間的對話壓力不是很大,如果學生有問題,老師會與家長聯(lián)系。學校老師的辦公室里有一個公用電話,老師可以打電話給學生父母。家校共育是當前的教育方式中最重要的方面,涉及所有學生的父母。它也是學校最重要的教育任務。每次家長會都具有強制性,班級都會簽到。家長會議也比較傳統(tǒng)。首先是學校領導和科任教師進行講話,然后在每個班級舉行一次家長會議,要求必須是學生的爸爸或者媽媽來參加這個會議,不能是爺爺或者奶奶,甚至是別的親戚。在家長教師會議上,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僅限于在過去一個學期向家長們匯報有關學業(yè)成績和學生所關心的具體問題。但是,家長們只是作為聽眾而存在,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互動或交流。教師要激發(fā)起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以便使我們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績。
逆向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對教師教材的闡述的觀點,同學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見。來一點“異想天開”。如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來,它看到玉米,摘玉米;看到桃子,扔了玉米,摘桃子;看到西瓜,扔了桃子,摘西瓜;看見兔子,扔了西瓜,又去追兔子,結果沒追著,小猴子什么也沒有,只能空著手回家去。課文學完后,教師提問:你喜歡這只猴子嗎?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說不喜歡小猴子,因為它見一樣,愛一樣,做事缺乏有始有終。但是有的學生卻說:“我喜歡小猴子,小猴喜歡的東西一樣比一樣好,說明它的要求越來越高,想法越來越好。”也有的說:“今天剛好是媽媽的生日,小猴子想送媽媽一件禮物,它想讓媽媽開心開心,送媽媽的禮物,當然是越不易得到的越好了?!睂τ趯W生的這種想法,教師不應該把他們否定,而去冷落他們,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應當倍加關注那些愛幻想、愛標新立異、有獨特見解的學生。充分挖掘其“異想天開”中的合理因素,使他們敢想敢說,勇于創(chuàng)新。我們不僅要教育學生學會學習,更要學會創(chuàng)造。教師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敢于猜測,敢于求異,敢于創(chuàng)新,跟上時代步伐,成為新世紀的主人。
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是面向未來的。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常常是身兼數(shù)職,既是語文老師同時也是班主任、中隊輔導員、寫字課教師等等。語文老師在學校這塊陣地上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的工作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本身,也影響著一代人是否能健康地成長。一名出色的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形成一個有向心力的班集體,才能使這個班集體更具凝聚力。要形成制度,每周有專人值周,協(xié)助教師管好紀律和衛(wèi)生;自習課絕不許走動、說話,如有問題可以同桌間小聲商討;課間必須全部出教室,到戶外活動,在走廊靠一側排隊通行。每周一組值日生,由值日組長負責,各項衛(wèi)生都有專人負責;每周五班會由班長、值日組長總結,好的表揚,差的批評。逐漸地會養(yǎng)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在講解完一篇文章之后,以課后練習作業(yè)的形式進行細化鞏固,從而使之化為學生平時生活中的行動指南和導引,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課后作業(yè)是在學生獨立思考下進行的,作業(yè)完成得理想與否就是學生德育習慣養(yǎng)成與否的窗口。如《變色龍》一課教學后安排拓展內(nèi)容:“如果作為當時在場的觀眾,你對奧楚蔑洛夫有何評價?”《挺進報》教學后要讓學生懂得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所遭受的艱難困苦,理解陳然等革命先烈機智勇敢、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栋吡顼w渡》一文使人感觸頗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種場面叫人意想不到,令人為之動容。課后安排問題:“動物世界充滿很多神奇的現(xiàn)象和故事,大家要去關注動物界,更要關注動物的各種舉動對人類的啟示,從蝙蝠的研究發(fā)明了雷達,鳥的飛行發(fā)明了飛機等。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在這些內(nèi)容中有什么收獲呢?”對學生的答案,教師講評時要揚長避短、循循善誘、耐心釋析、引導領悟,這樣更能在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對于學生非常重要。要從兒童的眼光和審美觀去裝扮校園,從教室內(nèi)的規(guī)范布置到校園中的合理布局,都要精心策劃,周密設計,讓校園文化教育人。例如,教師、學生值日制度,學生向教師行禮問好,與教師同學告別說聲再見。成立“百靈鳥”廣播室,學生自己投稿、編輯、播音,表揚好人好事,批評違紀、違規(guī)現(xiàn)象和不文明行為。走廊上懸掛著世界名人的畫像及名言。教室內(nèi)掛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班紀班規(guī)》和《班級公約》等,校園環(huán)境清潔化、美麗化、溫暖化、綠色化,保護好環(huán)境設施,對小學生日常行為進行規(guī)范的訓練。
總之,對學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在語文教學中、教材中所涉及的還是有限的,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師去不斷地探索、挖掘,并在教學中去實踐,才會取得好的效果。我們只要充分認識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利用正確多樣的教育方法,把認識落實到實踐上,就能較好地完成小學語文教學標準所規(guī)定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務,從而使我們的孩子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