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徽州許村傳統(tǒng)建筑特色研究

2021-01-07 07:57:48羅連杰
關鍵詞:許村馬頭墻天井

羅連杰, 丁 杰

(安徽財經(jīng)大學 藝術學院,安徽 蚌埠 233041)

許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許村鎮(zhèn),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許村起源于東漢,歷史悠久,遺存豐富,特別是其古村落建筑群,獨具特色。傳統(tǒng)建筑作為物質載體,將許村這個聚族而居的宗族村落的生產、生活方式,村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以及風俗習慣等都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許村傳統(tǒng)建筑種類多樣,布局考究,工藝精湛,在空間布局、立面造型、結構材料和細部裝飾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因而,分析其所包含的歷史信息對于整個皖江流域的徽派建筑發(fā)展史研究、徽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徽州許村傳統(tǒng)建筑概述

(1) 建筑分類 許村傳統(tǒng)建筑類型主要為民居、祠堂、牌坊、廊橋和亭閣等。作為宗族村落,祠堂是許村最為重要的公共建筑,而民居則是數(shù)量最多、樣式最為豐富的建筑類型。據(jù)現(xiàn)有調查,許村現(xiàn)有不可移動文物數(shù)量277處,其中包括亭閣1座(大觀亭)、廊橋1座(高陽廊橋)、牌坊9座,以及若干民居和祠堂。

(2) 建筑年代 許村源于東漢,傳統(tǒng)建筑年代久遠。南宋時期,許村位于重要的交通要道,由于其地理優(yōu)勢,故經(jīng)濟獲得快速發(fā)展。經(jīng)濟實力的壯大促進了村落建筑藝術的發(fā)展,到明清時期,許村古村落建筑群達到鼎盛?,F(xiàn)有遺存最早的為明代所建,共有18處,多為牌坊、廊橋、祠堂和亭閣。清代遺產較為豐富,有68處之多,多為民居和祠堂。自二十世紀80年代起,許村新建筑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進村道路兩側和河前一帶。受當時建筑材料與技術的影響,傳統(tǒng)建筑高度多數(shù)為一至二層。

(3) 建筑風貌 許村作為宗族村落,人口遷徙較少,且其由于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受外界影響和破壞較少,大部分建筑都還保持較好的歷史風貌,結構完整,存有較為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據(jù)歙縣規(guī)劃局調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建筑總面積占許村建筑總面積的77.3%,且仍有70%的傳統(tǒng)建筑正在使用,其中不乏有明代至今的各個時期的各類建筑。許村如此豐富而完整的建筑遺存,可以說是徽派宗族村落建筑發(fā)展演變的集中體現(xiàn)。

二、許村傳統(tǒng)建筑四大特色

(1) 空間布局特色 第一,天井樓居式空間布局。許村傳統(tǒng)建筑無論是民居還是祠堂,其平面布局多為天井式空間布局模式。其既受中原合院文化的傳播影響,又反映了人們在與當?shù)貧夂颉⒌匦魏铜h(huán)境相適應而積極改善的居住智慧。有學者研究指出,徽州民居是中原合院民居文化與山越的巢居文化的結合,形成特殊的“天井樓居式”[1]。許村傳統(tǒng)民居建筑亦是如此。首先,在中原合院文化的影響下,其建筑空間的營造汲取了合院式住宅庭院的優(yōu)點,再結合地域人居環(huán)境特色,將方正的庭院改為狹長的天井,既可以采光通風,又可遮擋夏日炎熱的陽光;其次,在用地有限的條件下,吸收了樓居的特點,普遍設有二層樓,節(jié)約占地空間;最后,還借鑒了干闌式樓居開敞的堂屋和出挑的特征,將廳堂設計為半開敞模式,與天井融為一體,形成民居建筑中的“共享空間”。兩側私密的臥室則采取南方干闌式建筑的穿斗式木構架,尺度宜人。

民居建筑平面布局的基本模式,由簡至繁,依次有“凹”字形、“回”字形、“H”形和“日”字形等形式[1]。大型民居建筑亦有“山”或“田”字形空間格局,平面組合較為多變。祠堂建筑則獨立于居室之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空間形制,其一般采取“三進兩天井”的基本模式?!叭M”指的是沿中軸線建有門屋、享堂和寢樓,“兩天井”則指位于門屋與享堂之間的前天井和位于享堂與寢樓之間的后天井,如大墓祠。此外,天井兩側還有廊廡等附屬建筑。制式更高的祠堂,還會在此基礎上再加設前導空間,如前門、牌樓和照壁等;或增加廳堂和天井的數(shù)量,形成更加富有縱深感的中軸線。

第二,天井空間的靈活運用。天井空間是徽州建筑特別是居住建筑平面布局的核心,是內在的“精神世界”。高聳的天井、幽暗的光線、“四水歸堂”的獨特意境,成為徽州建筑深刻的文化烙印。出于防盜考慮,建筑外墻一層不開窗戶,僅在二層高處開小窗洞,因此房間內部采光和通風受到阻礙。而天井的設置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同時,圍繞天井的屋面均向內傾,雨水順坡流向天井,既解決了屋面排水問題,又為“聚財”的吉利祈求。天井面積的大小主要由房屋的開間和進深來決定的。一般說來,明代的天井窄而深,清中后葉的天井寬而淺。許村傳統(tǒng)建筑對天井的設置獨具匠心。如許家澤宅,一進門就是一個長、寬、深為134×124×2.5厘米的小天井。旁邊的廚房里設置了更小的天井,尺寸只有125×74×2.5厘米,是許村最小的天井[2]794。為了遮陰避雨,往往在天井上加設天井布棚或明瓦,這樣可以防止雨水濺落。

(2) 立面造型特色 第一,門面標志——門樓。許村傳統(tǒng)建筑外觀皆是封閉的墻體,僅開設很小的窗洞,裝飾重點往往集中在門樓上。門樓多為家境富裕、有社會地位的體現(xiàn),因此,許村當?shù)厝顺0迅皇蛴械匚坏娜思曳Q為“門樓人家”。除了標志功能,門樓還具有保護大門的作用。它能將墻面上流下的雨水阻擋住,使大門特別是木門少受雨水沖刷,使之不易腐爛,從而延長使用壽命。

許村門樓樣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門罩式、八字式和牌樓式。門罩式和八字式多用于民居,牌樓式則常用于祠堂。門罩式最為常見和多樣,依據(jù)樣式的繁簡程度,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垂蓮式、青磚線腳式和其他形式。垂蓮式的主要特征為門罩兩側添加垂蓮柱。例如許強明宅的門樓就為垂蓮式,其還在垂蓮柱上作磚雕,樣式精美。青磚線腳式,即在大門上部用水磨青磚做成向外突出的線腳及裝飾[2],這種樣式在許村最為常見。其他樣式的門罩則有左右設云拱或上枋腳頭等形式。八字式演變于門坊,主要特征為大門處的墻體呈八字形內凹,營造入口引導空間,許家澤故居入口大門就采用了這種樣式。牌樓式門樓制式最高,雕刻精美,氣勢宏大。例如大郡伯第門樓采用五間四柱五樓式,大邦伯祠門樓采用五間四柱三樓式。這類門樓在村落景觀中特別醒目,凸顯出祠堂在宗族村落中的重要性。

第二,美觀實用——馬頭墻。馬頭墻是徽派建筑典型的外部特征。許村作為宗族村落,聚族而居,建筑間距較為密集,且大多數(shù)房屋為木結構建筑,防火的考慮尤其重要。馬頭墻為磚石外墻,可以很好地隔離火源,預防火災蔓延。同時,徽州居民在含蓄內斂的意識影響下,外墻多高大封閉,較為呆板,馬頭墻的運用則打破局限,層疊錯落,顯示出動態(tài)、活潑的美感。

馬頭墻,寓意馬到成功,同時也寄托著人們翹首企盼親人歸來的心理。許村地窄人稠,外出經(jīng)商是當?shù)厝酥\生的重要手段。外出的人們希望馳騁商場,在家守業(yè)的親人則企盼游子歸來。馬頭墻以其昂首的態(tài)勢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文化內涵[2]792。

馬頭墻高低錯落,為階梯狀山墻。馬頭墻由墻體,拔檐、垛板或垛頭,以及墻脊三部分構成[4]。拔檐部分可以遮擋雨水,保護墻體。墻脊部分則為馬頭墻的裝飾重點。許村馬頭墻脊主要有三種樣式,為坐吻式、金印式和朝笏式。三種樣式都體現(xiàn)了“賈而好儒”“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觀念。坐吻式因墻脊設有窯燒構件“坐吻”而得名。這類馬頭墻制式最高,構造復雜,雕刻繁復精美,一般只用于祠堂和社屋,如高陽廊橋就是采用了這一制式。金印式是因脊上的“印斗”而得名,寓意權利和避邪。印斗的制式主要有萬字斗、福壽斗和方形人物斗三種。金印式根據(jù)印斗的支撐方式又可分為挑斗式和坐斗式兩種類型。朝笏式在民居建筑中最為常見,其主要特點為墻脊上作酷似朝笏式的墻檐磚構件,造型樸素、簡潔。

(3) 建筑結構特色 第一,抬梁層疊思維與穿斗連架思維的混合。在中原合院民居文化與山越巢居文化的影響下,結合許村宅基用地有限的環(huán)境條件,許村傳統(tǒng)建筑大多采用了抬梁與穿斗相混合的結構形式。在建筑的重要空間,如廳堂位置,其人流量大,且需要空間寬敞明亮,增加使用面積,故采用抬梁式結構,而這種抬梁式結構又是傳統(tǒng)抬梁式結構的改良。不同于用梁來承托檁條,許村傳統(tǒng)建筑直接用柱來承托,并且采用穿斗式的橫向榫卯結構來銜接構建[5]。

在建筑的山墻處,為了穩(wěn)固墻體,避免傾斜,則采用穿斗式結構,把柱與枋固定在墻內,利用其橫向穿插連接來加固。許村傳統(tǒng)建筑進深多為五架,穿斗式連接構架往往簡化成為雙步梁形式,這樣能適當減少用材,增加室內有效使用空間。保留檐柱和中柱落地,兩柱之間的兩根橫枋則用童柱來銜接,加強穩(wěn)定性。傳統(tǒng)建筑中采用的梁枋大多為冬瓜梁造型,美觀實用。其兩端細、中間粗,起拱弧度較平緩,故結構較為飽滿。

此外,隨著磚木技術的發(fā)展,許村許多建筑也采用了磚木混合的結構形式。例如村中大觀亭出現(xiàn)了擱墻造,將底層闌額與普柏枋均置于磚墻之上,僅以斗拱與底層檐柱相連。

第二,天井連廊出挑。許村傳統(tǒng)建筑多為樓居式,其二層的回廊多為一層大梁出挑,且因為天井空間有限,出挑的距離極為狹窄,往往僅可過一人。在一層檐柱處用飛來倚(美人靠)支撐出挑部分,而到二層檐部則用插拱或斜撐來支撐。這些支撐構件多雕工精湛,極具觀賞性。

(4) 細部裝飾特色 第一,槅扇。許村俗稱“格子”。它是建筑內部進行空間分隔的主要建筑構件。槅扇多采用半透空的窗格,既能在分隔空間的同時,讓空間相互連續(xù),既分又合;又便于室內通風采光。同時,其典雅精湛的裝飾花格和雕刻能起到強烈的裝飾效果,極具藝術性。

明到清中葉以前的槅扇主要為木格和柳條窗,簡樸素雅。清中葉以后,隨著經(jīng)濟和審美文化的變遷,槅扇的裝飾和雕刻日漸精巧華美。例如許村許有章宅的室內槅扇堪稱經(jīng)典。其室內槅扇多為鏤空木雕,上部分多為花格圖案,格心為寶瓶形,寶瓶上下各雕有一壽桃圖案,寶瓶和壽桃內雕刻花卉人物。下部分多為裙板木雕,裙板上雕刻吉祥紋樣和戲劇故事。整套槅扇精美異常,藝術價值極高。

此外,許村大戶人家常采用大門槅扇,既便于觀景和防護,又與門樓相得益彰,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但因其牢固性不足,許村現(xiàn)存的完整的大門槅扇已很稀少,僅見于前溪的許大定宅。

第二,三雕?;罩萑穸酁楸娙怂熘?,其主要指徽派的石雕、木雕和磚雕三種。三雕亦是許村傳統(tǒng)建筑重要的裝飾細部,是地方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其在建筑的室內外廣泛運用,如柱礎、柱頭斜撐和雀替,屋架抬梁部分,門窗與屋脊部分,等等。同時室內家具、擺件等工藝品也多用三雕工藝。三雕的內容題材十分豐富,且多取材于生活,有宗族神話、名人軼事、風俗民情,等等。此外,還會運用許多吉祥紋樣做輔助裝飾。這些裝飾紋樣和內容題材都用以體現(xiàn)村民的理想信念、審美情趣和心理寄托。許村的三雕技藝精湛,例如許家澤宅柱頭斜撐處的鏤空雕,玲瓏剔透,栩栩如生。

第三,墻體繪畫。墻體繪畫的裝飾性弱于槅扇和三雕,但其所需費用較少,是較為經(jīng)濟的裝飾形式。依其分布情況,大致可分為岔角繪畫、門窗繪畫和檐口繪畫,后續(xù)隨著民居建筑形制的改變,還出現(xiàn)了陽臺繪畫。岔角繪畫多分布在房屋正背兩面的岔角處,呈三角形布局。門窗繪畫分布在門窗的上部,呈長方形布局。檐口繪畫分布在檐口下方,其繪畫的規(guī)模最大,內容也最為豐富。其一般由三幅畫組成,中間為畫面主體,兩邊多用山水圖案作輔助裝飾[2]793-794。

墻體繪畫的主題內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體現(xiàn)出許村村民與時俱進的積極面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在情感愿望、家族理想的心理寄托需求下,繪畫主題內容多與三雕一致,表達情感訴求。隨著地域性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繪畫主題則以山水風光為主,特別是黃山的特色風光。

三、典例分析

(1) 高陽廊橋 第一,建筑背景。高陽橋位于升溪之上,是許村保存較為完好的雙孔石墩木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陽橋最初為元代所建,后幾經(jīng)修改,建成現(xiàn)在的模樣[6]。其是溝通許村前溪村與高陽村的重要通道,也是許村村民交往的重要場所。

第二,建筑形制。高陽橋橫跨升溪,為石墩橋上架廊,廊寬5.3米,長21米。廊內共有7間,每間以木柱分隔,中間面闊最寬,其余稍次之(圖1)。

圖1 高陽廊橋平面圖與剖面圖(圖片來源:歙縣規(guī)劃局)

橋中間南側設有佛座,供奉觀音坐像,寄托“永鎮(zhèn)安流”的寓意。中間北側墻面則開圓洞,并設有焚燒爐,為方便焚燒香紙,防止火災。廊內通道南北兩側設有坐凳,方便村民往來、休息與交流。木柱和長凳的數(shù)量設置比較講究,分別為八和六,暗含“發(fā)順”的寓意[7]。廊橋南北立面沿中間對稱。屋頂造型類似宋氏官帽,分為三部分,中部屋面略高于兩邊,形成參差錯落的屋脊線。墻上開有窗,窗形制不一,有方形窗、六棱窗及圓形窗洞,窗的大小從中間往東西兩側逐漸減小,可以調節(jié)廊內氣壓[8]。橋內憑窗觀景,不同窗形可成不同框景,風景優(yōu)美,別具趣味。廊橋的東西兩側立面為馬頭墻,中間高、兩邊低,錯落有致,中間設置有圓拱形廊門。馬頭墻脊為坐吻式,設有窯燒構件坐吻,垛頭和博風均用磚雕裝飾。

第三,建筑結構與裝飾。高陽廊橋橋身為石拱橋,廊部為磚木混合結構。四面墻體用磚石砌筑圍合,廊內用木柱支撐,采用抬梁式屋架結構,便于廊內通行。內部裝飾獨具匠心,中間設有佛座,所以這一間的室內裝飾最為注重,唯有這間梁下設置了木雕作為雀替。中部三間設有天花,天花上繪制彩繪圖案。其余四間則為徹上明造,露出梁架結構,梁上繪制彩繪圖案,其題材內涵講究,構思獨特,技法熟練。

高陽廊橋作為許村獨特的交通建筑,承載著村落的人際交往活動,見證著村落的發(fā)展繁榮,同時,其自身所包含的人文景觀和建筑藝術,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極具觀賞性。

(2) 許家澤故居 第一,建筑背景。許家澤曾任清末兩淮鹽運使,家境豐沛,眼界開闊,極為重視子女教育,所以家族也出現(xiàn)一門五博士的盛況。此外,許家澤先生于1927年創(chuàng)辦許村儀耕小學,推動許村的教育快速發(fā)展。許家澤故居建于1905年,現(xiàn)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建筑形制。許家澤故居也是典型的天井樓居式空間布局形式。其平面形式為“日”字形,分為前后兩大部分,中間用一較大的庭院連接(圖2),前后部分皆為三開間。前部中間為入口門廳,門廳左側為廚房,右側為轎廳。三處空間均設有天井,特別是門廳和廚房的天井大小僅一平方米左右,是許村最小的天井,甚至在整個徽州也不多見(圖3)。中間庭院面積較大,非常寬敞,左側為廁所,右側為一兩層過廊,現(xiàn)堆砌雜物。后部分為兩部分,左側面積較大,主要為主人的起居空間,共兩層,內設一較大天井。一層房間皆圍繞天井呈回字形布置,天井南側為一過廳,過廳兩側為廂房;天井北側則為客廳,客廳左右設廂房。天井東側為一樓梯,聯(lián)系上下兩層。樓梯左側有一狹窄庭院,現(xiàn)堆砌雜物。二層主要為回廊和臥室。右側則為備房,也有兩層。一層有兩間房,房內皆設有天井,兩房之間有一樓梯方便上下交通。兩間備房與左側廳堂和庭院長廊相通。

許家澤故居建筑平面典型而有極具特色,特別是對天井的運用,可謂匠心獨運。故居里結合功能需求共設有5個天井,每個大小不一,既方便采光通風,又極具觀賞性。

第三,建筑結構與裝飾。許家澤故居的建筑結構是常見的磚木混合結構,外圍用空心磚墻圍合,內部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比較獨特的是,在部分天井處,出現(xiàn)檐部前步柱減柱,形成大尺度的直梁承托列梁和駝墩、斜撐、挑頭方組合出挑,使檐廊的挑頭方和列梁成為一體化構件[9]。并且,其一層室內地面采用架空處理,留有通風口,以便防潮。

許家澤故居的建筑立面和徽州傳統(tǒng)民居一樣,較為樸素內斂。白墻灰瓦,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其建筑外部的主要裝飾為八字式門墻,凸顯入口。建筑的裝飾重點在室內,集中在庭院門樓、廳堂和天井。庭院進入后部的入口門罩,裝飾十分講究。門罩基本為磚雕裝飾,由細磚疊涉線腳,線腳上用磚刻雕飾,頂部加以單坡屋檐和屋脊,十分醒目。廳堂和天井裝飾則主要為門窗、槅扇和結構構件裝飾上,皆為木雕,技藝精巧,雕刻精美。后堂天井部分,僅底層的門窗和槅扇部位就采用了五種雕飾紋樣,設置講究,彰顯屋主的社會地位與經(jīng)濟實力。遺憾的是其表面被涂以紅漆,破壞了原有木材質樸的美感。

許家澤故居建筑價值較高,其建筑形制、結構與裝飾都較為獨特,特別是靈活運用天井和各種雕刻裝飾。但是目前此建筑處于荒置狀態(tài),希望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四、結 語

許村以其較完整的格局,豐富的建筑類型,獨特的建筑風格及其所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成為明清時期徽派建筑的集中展示區(qū),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許村傳統(tǒng)建筑自身所含的人文景觀,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和諧搭配,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建筑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一是空間布局上,體現(xiàn)了中原合院文化與山越巢居文化的融合,主要為天井樓居式空間布局模式,并靈活設置天井,既節(jié)約用地,又利于采光通風,表現(xiàn)出因地制宜,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居住智慧。

二是立面造型上,則主要表現(xiàn)在門樓和馬頭墻上,其樣式多樣,設置講究,體現(xiàn)了許村作為宗族村落,受禮制文化、徽商文化深刻影響的思想觀念和社會風俗。

三是建筑結構上,體現(xiàn)了抬梁層疊思維與穿斗連架思維的融合。傳統(tǒng)建筑大多采用兩者相混合的結構形式,并適當簡化構件,用出挑方式支撐檐部與廊部結構,以便能依據(jù)不同需求合理布局,提高空間利用率。但局部空間受結構限制,尺度較窄,舒適度較低,如樓梯和連廊。

四是細部裝飾上,則主要體現(xiàn)在槅扇、三雕和裝飾繪畫上,裝飾技法精巧,藝術表現(xiàn)豐富。其裝飾題材廣泛,內容深刻且貼近生活,寄托人們的理想信念和真情實感,極具地域特色。

猜你喜歡
許村馬頭墻天井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馬頭墻》、《皖南印象》之二
公共藝術與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關系
藝術科技(2021年14期)2021-09-10 01:47:10
許村:打造攝影小鎮(zhèn) 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青磚小瓦馬頭墻
從一塊布到一個“智能家”海寧許村的世界級家紡集群夢想
中國紡織(2019年10期)2019-12-02 10:05:15
淺談徽派“馬頭墻”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運用與演變
天井庭園,幻境猶深
馬頭墻上的徽州“ 一府六縣”的水墨長卷
城市地理(2018年7期)2018-09-18 08:38:02
雨天
詩潮(2018年1期)2018-04-25 01:48:20
蓝田县| 资溪县| 山东省| 万山特区| 旬阳县| 南岸区| 龙泉市| 冕宁县| 马鞍山市| 陆河县| 黄浦区| 东山县| 青冈县| 仙游县| 连州市| 双桥区| 镇远县| 南岸区| 腾冲县| 大邑县| 桐梓县| 尤溪县| 江阴市| 张掖市| 德庆县| 眉山市| 商都县| 蓬安县| 攀枝花市| 东山县| 潞西市| 涟水县| 麻栗坡县| 子长县| 泸溪县| 阿拉尔市| 宜阳县| 新宾| 义马市| 隆回县|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