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平
摘 要:在新課改推進過程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需要不斷改革和完善,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相關方面都要與時俱進,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小學生能夠更有效融入語文的教學和改革過程中來,以此為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或者不足,對此,應該探究問題的根源,且提出和落實相對應的解決措施。結合這樣的情況,本文重點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等相關內(nèi)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改革 問題分析 對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16
在新形勢下,針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而言,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要求,這樣才能為小學語文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在具體的改革過程中,也要看到仍然存在的問題,針對各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把握問題的根源,然后有效應對和處理,為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1.興趣與教學主題存在一定的沖突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往往更加關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調(diào)動,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其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在具體的改革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興趣和教學主題存在偏離的情況,為了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激發(fā)和調(diào)動,教師的教學往往偏離了主題,學生們往往對于相應問題討論過于熱情,在討論的過程中存在偏離課堂主題的情況,不能充分體現(xiàn)出應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成效,進而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不如意,學生無法掌握相對應的知識和技能。
例如,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激發(fā)其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但學生針對相關問題進一步拓展,占據(jù)了課堂很多時間,導致原有的哲理不能被學生理解,甚至存在喧賓奪主的情況。這種課堂的趣味元素導入是必要的,但是興趣的激發(fā)和主題的集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語文教師把握兩者的有效融合,注意課堂秩序和教學要求,才能體現(xiàn)出應有的改革效果。
2.多媒體利用不夠科學合理
在信息化時代,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而言,通過多媒體的有效應用,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必要的載體。但通過具體調(diào)研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濫用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情況,某些教師過度依靠多媒體教學手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急功近利的情況,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放入大量的圖片或者視頻,學生興致頗高,但是卻沒有發(fā)揮傳統(tǒng)板書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兩者存在比較明顯的割裂,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往往把它作為最為核心的內(nèi)容,應用時間過長,導致學生無法沉下心來進行閱讀,進而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不能充分體現(xiàn)出應有的獨立思考性和自主探究精神,而這樣的情況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3.師生之間缺乏良性的互動和反饋
在新時代背景之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們的思維普遍比較活躍,同時十分具有個性。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些教師往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出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個性化特征并沒有充分進行分析和掌握,進而使其在小學語文改革和教學工作中,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應有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在教學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由此導致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無法體現(xiàn)出良好的教學成效。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反饋,不能及時有效分析和掌握學生所面臨的相關問題或者疑惑,對于學生的客觀訴求也不能進行根本上的解決,此類情況導致學生和教師無法互相理解,不能實現(xiàn)換位思考,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成效都會造成嚴重影響。另外,教師和學生沒有真正溝通和交流,并沒有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和朋友關系,由此導致學生和教師往往有很大的距離感,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見,從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這類情況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和教學成效的提升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二、相應對策
1.在確保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fā)和調(diào)動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主題規(guī)范下的討論
在語文的教學改革過程中,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精神得到充分激發(fā)和調(diào)動,是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必然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在明確該改革原則的基礎之上,要充分把握小學語文的教學主題和教學要求,以此為規(guī)范進行相應的討論,這樣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成效。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圍繞語文主題進行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討論和交流,以此呈現(xiàn)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提前針對相對應的資料進行整理,把握有關于葫蘆的具體信息,然后在課堂上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們對自己收集的知識或者信息進行分享,提出自身的觀點,同時讓學生進行討論,以此讓學生更有興趣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這樣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給學生預設相對應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更有效地互動和交流,不斷探尋問題的答案,有足夠的興趣和思維發(fā)揮的余地,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故事?你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文中的主人公喜歡葫蘆為什么種不好葫蘆?你從這個故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道理?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主題的問題,讓學生去尋找答案,這樣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有足夠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把握教學主題,以此呈現(xiàn)出良好的教學效果。
2.科學合理地應用多媒體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進一步融入多媒體和信息化手段是十分關鍵的內(nèi)容,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和互聯(lián)網(wǎng)手段的融入,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進一步豐富,實現(xiàn)多元化和豐富化,這樣可以進一步拓展教學容量,為學生提供更高質(zhì)量的教學服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著重把握多媒體的應用時間,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在時間和課堂容量方面要有效控制,盡可能在10分鐘以內(nèi),同時要充分結合教材的相關要求和教學目標來進行針對性融入,把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以此呈現(xiàn)出信息化教學成效。同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反饋情況,選擇5分鐘的微視頻,針對相關課文內(nèi)容進行故事講解,在導入時間、重點問題突破等方面有效完善,確保多媒體的應用和傳統(tǒng)的板書形式進行充分融合,實現(xiàn)線上和線下的優(yōu)勢互補,以此體現(xiàn)出更加良好的教學實效性。
3.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充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不管怎樣改革和創(chuàng)新,進一步有效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重中之重,也是關鍵所在。在具體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要有效把握素質(zhì)教育的相關要求,創(chuàng)設出更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和教師進行良性互動,做好溝通交流工作,樹立良好的感情基礎,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接受和認可教師的相關教學內(nèi)容,從而在堅實的信任和情感基礎之上,實現(xiàn)更有效地互動和反饋,使師生之間的溝通機制進一步完善,進而讓教師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或者不足,這樣可以營造更高效的教學氛圍。
總而言之,從上文的探究之中可以充分明確,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而言,在當前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或者不足,對此,應該查漏補缺,在問題導向意識的引導之下,落實相對應的解決對策,為各類問題的處理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進而確保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艷《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5期。
[2] 程玉鳳《淺談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學周刊》2018年第4期。
[3] 劉定偉《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看法》,《考試與評價》2018年第12期。
[4] 張晶《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xiàn)存問題及對策》,《才智》2019年第23期。
[5] 陳維英《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考試》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