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德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初中生還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主觀能動性也沒有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實際教育當中,教師應當在學生的年齡基礎上,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優(yōu)化語文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 核心素養(yǎng) 改革創(chuàng)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38
一、優(yōu)化語文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通過對知識的生活化運用,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帶來便利。身為教師,還需要掌握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導入,這種導入方法,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科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難,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嚴肅,消除了負面的心理,才能讓學生以一個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不斷強化自身核心素養(yǎng)。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多元化的課堂導入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導入自主學習,互相探討,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調度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一些愛國事例的分享,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言傳身教,讓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學習黨與國家的政策,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思維,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斷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培育愛國的情懷。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審美鑒賞情景,例如在《漁家傲·秋思》的教學中,根據教學要求和課文內容,我自制了多媒體教學課件,把詩詞中的情和景作為本課的切入點。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運用多媒體平臺設計ppt教案。通過信息技術,詩詞以生動形象的圖片或者視頻展現出來。或者補充一些初中語文詞語的運用,將生活與教學有效融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可以通過積極的研究,實現有效思考和初中語文水平的提高。學生根據自己需求的不同,獲得不同類別的相關信息,只有積累了一定數量的信息后,才能輸出更好的信息。
二、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既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語文課堂所教的不單單是語言知識,而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但是,傳統文化有時缺乏趣味,使得學生無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要注重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學的方式,增加趣味性,積極鼓勵學生學習中華優(yōu)秀文化。
比如,語文教科書中會寫到二十四節(jié)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了解不多,接觸的機會也不多,但是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農民進行耕作的時令。又如,“高鄰”“避諱”“亞元”“解元”等一系列古代名詞,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并未接觸到,所以在開展相對應的教學時,教師應更加注重教學方式,要以形象生動的方式來講解,加深學生對于這一類知識的理解及印象,積極學習,了解更多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通過學習、積累優(yōu)秀傳統文化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內涵。初中生處于需要他人肯定自身價值的階段,教師和父母的肯定與贊揚會給他們極大的動力,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需求,積極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引導初中生培養(yǎng)愛國理念
如今,時代奏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樂章。身為教師要樹立愛國主義觀念,在語文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授課者的角色,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學生,通過立足于教材,立足于生活,引導初中生培養(yǎng)愛國思想。
基于教材的內容,我們要努力挖掘生活當中真實的愛國素材,將這些素材進行整合,進而吸引學生的興趣,高效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梢院侠硪命h史,黨史中講道:百年蒼黃路,實則不易;百年奮進史,實屬感慨;百年輝煌跡,實為人民。在兩個“一百年”關鍵交匯點,我們當代教師要更加認真全面地學習百年黨史,提高自身本領,開拓嶄新征程。學習就是要走進生活,提升情感。通過語文的教學,學生就能感悟到黨和國家發(fā)展的目標,激發(fā)他們從內心樹立愛國的思想理念,培育愛國的思想情懷。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任何東西都在不斷變化著。初中語文教師要隨時根據自身的情況,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不斷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國家意識及民族自信。在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同時,教師要發(fā)揮自己在學生的人生道路上作為啟蒙人的作用。
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師的教育應當與課堂教學及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緊密結合,促使青少年培養(yǎng)健全的道德品質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融入學,懂得換位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做出最佳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
在開展民族自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提高個人本領,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如今這一句話對我來說是真正的刻骨銘心。教師在學生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管理著一個班的同學的學習和生活,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引導者,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注意滲透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學生的路會不會走歪,學生的思想會不會出現問題,教師的教導和引導很重要。
例如,在開展《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熟悉課文,把握文章主旨大意,通過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鼓勵學生用心去感悟,讓學生深刻體會祖國的偉大,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幫助他們培育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當發(fā)現語文教學存在問題時,教師也應該及時指出來,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商量解決方法,調動每位同學參與語文建設的積極性。初中學生的發(fā)展,不僅包括學習知識,更包括學會做人做事,以及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我們要聯系社會生活,構建語文文化,發(fā)展正確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模式,使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工作的效果及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為初中生日后的成長及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另外,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在語文文化的影響下培養(yǎng)愛國意識和民族自信,提升道德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學要把握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和內涵,對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
五、創(chuàng)造審美鑒賞情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初中生對于情感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夠從文章、古詩詞當中去提煉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他們能夠很好地去體會作者所描寫的事物是好是壞,所表達的精神是否值得弘揚,等等,具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要以學生的情況來進行選擇,創(chuàng)造審美鑒賞情景,打造高效教學課堂,在高效課堂中不斷滲透核心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學習理念。
例如,在《鄉(xiāng)愁》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方式來營造作者的思鄉(xiāng)氣氛。文章當中描寫到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種意象都能夠很好地代表家鄉(xiāng)。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郵票、船票、墳墓以及海峽的照片或者相關的實物,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從教科書過渡到實際事物中,讓學生能夠通過看見真實的事物來體會余光中寫這一首詩時的思想情懷。通過營造思鄉(xiāng)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充滿思鄉(xiāng)氛圍下,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夠很好地去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以及撰寫這首詩的目的。
又如,進行《我愛這土地》這篇文章的教學時,作者在描寫“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時候都運用了不同的修飾方法,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情朗讀,注重每一個修飾詞的力度,進而去感受這一篇散文的魅力。經過深情朗讀,學生能夠很好地感受到作者在這一篇散文中表達的情感,為接下來深入地學習為什么作者要這樣描寫,作者寫這一篇散文的目的等內容打下基礎。通過對作者寫作主題的不斷揣摩探究,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總之,一切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基礎情況為落腳點,教師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以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展示知識,賦予較為枯燥的知識以“生命力”,這些富有“生命力”的知識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好地激發(fā)興趣,高效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胡春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科教導刊》2020年第3期。
[2] 郁珺《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初探》,《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