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趙若元
體育隱性課程的研究對體育教學的意義重大。體育隱性課程是相對于體育顯性課程而言的概念,它作為體育顯性課程的良好補充,對教師教授學生體育技能、體育知識以及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本研究對近年來我國體育隱性課程的基本研究現(xiàn)狀進行概括、歸納和述評,以期對體育教學有所啟發(fā)和指導。
1 體育隱性課程的定義、內容、特征與價值
1.1 體育隱性課程的定義
體育隱性課程,關鍵內涵在于“隱性”二字。所謂“隱性”,是相對于顯性而言。體育隱性課程,其實就是體育顯性課程的有益補充。關于體育隱性課程的研究,在我國的研究起步較晚,認識也并不到位,因而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中都略顯滯后。北京體育大學最早展開了關于體育隱性課程的研究。如學者姚蕾認為,體育隱性課程是“在學校體育范圍內,按照學校體育的課程目標,以內化的,隱性的方式,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總和,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這一觀點和概念,顯然已經(jīng)將體育隱性課程置于較高的位置,其文化的屬性彰顯出體育隱性課程的特征,即它具有一種內化形式的影響力,或者說,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是一種潛移默化式的。另一位學者孔祥的觀點,與此相似,他認為:體育隱性課程是“在體育顯性課程之外的,以基本教育目標為基準,在此指導之上,設計的有關教育方面各個要素的統(tǒng)稱”??梢钥闯?,在他的觀點中,雖然把體育隱性課程的概念縮小到了校園范圍內,但其依然以文化為統(tǒng)領,顯示出了其文化的屬性。如果說上述兩個概念比較宏觀的話,那么以下概念則屬微觀的范圍之內。
學者屈輝在認為體育隱性課程是“學生在學校教育的環(huán)境中,受教育者通過學校體育的環(huán)境,通過內隱式的、間接式的學習或者相關方式獲得的關于體育教育經(jīng)驗的總和”。而學者張琦則認為:“體育隱性課程的內涵是指學生在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中接觸的與體育要素有關的內容,包含師生相處方式、教師教學風格等一系列內隱式的或者并未得到正式確認的教師經(jīng)驗的總稱”。與上述體育隱性課程屬于文化的范疇不同的是,這兩個概念明顯縮小了范圍,將體育隱性課程回歸到了體育教學的范疇之內,并將其更多地形容為經(jīng)驗,因此,顯得更容易把握和領會。
綜上所述,在查詢了相關文獻之后,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上述四個概念基本能夠代表目前國內對體育隱性課程的總的認識,也基本受到了學者和教育一線工作者的認可,但究竟體育隱性課程應當屬于文化的范疇還是一種教育經(jīng)驗,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
1.2 體育隱性課程的構成內容
目前,學術界之所以將體育隱性課程歸屬為“隱性課程”,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內容,在這一點上,國內學者的認識較為統(tǒng)一。如姚蕾、史曉惠、陳亮、李慧紅、李麗金等學者認為,體育隱性課程是一種具有內隱式的“文化系統(tǒng)”,在這一系統(tǒng)里,物質文化要素與精神文化要素的共同作用構成了體育隱性課程,有別于顯性課程,在體育隱性課程中,它的核心要素是精神文化要素。而在此之外,同顯性課程一樣,體育隱性課程的物質要素主要有體育設施、場地、器材、環(huán)境、空間等等構成,這在學術界已經(jīng)達成共識,在此不多做介紹。
1.3 體育隱性課程的特點
總結多篇文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根據(jù)眾多學者的研究,體育隱性課程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一些:(1)隱匿性。指體育隱性課程在學生的教化、影響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不是能夠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而是難以直觀體現(xiàn)的。(2)多樣性和多元化。多樣性指的是體育隱性課程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是多種多樣的,如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學習氛圍的不同以及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不一致等等。(3)依賴性。指體育隱性課程不能獨自產(chǎn)生作用,而需要依賴其他方面的事物或者形式,如教師、教具、場地、器材等等,才能實現(xiàn)和發(fā)揮。(4)相對容易接受,和顯性課程的灌輸式教育不同,體育隱性課程在潛移默化之間,就能讓學生接受內容,比如,教師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加入組間競賽,在競賽過程中,學生就能夠體會到強烈的競爭和合作精神。因此,其作用的發(fā)揮也是潛移默化的,學生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就會接受。(5)長期性,指體育隱性課程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效果時間是很長的,有時甚至是終生的。(6)后效性,指體育隱性課程的效果通常是沒有辦法直接體現(xiàn)出來的,而需要是通過長時間才能顯現(xiàn),才能體現(xiàn)出來。
1.4 體育隱性課程的作用
增強對體育隱性課程作用的認識,可以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更好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從而更好的指導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通過對諸多學者成果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體育隱性課程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點:研究體育隱性課程的作用,既可以豐富我們對體育隱性課程的認識,也能對體育教育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從而指導體育教學的實踐工作。我國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體育隱性課程的作用主要有:(1)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力,為相關技能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運動機能的學習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通常需要泛化、分華、鞏固提高以及自動化等四個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感性認識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能會更快地掌握運動技能,而感性認識能力較差的學生,則可能遇到瓶頸,不利于運動技能的學習。作為體育隱性課程,培養(yǎng)的正是學生感性認識的能力,強化對運動技能的身體感知,有利于技能的順利學習。(2)能夠陶冶情操,加強學生對體育精神的認識。體育精神是學校體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擁有健全的體育精神,能夠做到敗不餒、勝不驕,能夠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中的團結、向上等功能,這些精神,如果能夠遷移到學習之中,會促進學生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時塑造學生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如“女排精神”在體育隱性課程中的應用。(3)興趣激發(fā)的功能,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學生不喜歡體育,有時只是存在一些畏難情緒,如果通過體育隱性課程的引導,則可以讓他們領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激發(fā)對體育的熱情。(4)磨煉意志的功能。在體育運動和比賽中,很可能出現(xiàn)落后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口號,鼓勵學生,從而在比賽中磨煉和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5)觸發(fā)靈感和直覺的功能,體育隱性課程具有較強的感性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身體認知和情感認知。(6)發(fā)展想象力功能,通過體育隱性課程,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關于體育的聯(lián)想。
2 體育隱性課程的理論基礎
2.1 “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最早由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的領域內所提出。1895年,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歇斯底里研究》中,將人類的心理情況分成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認為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于無意識的,而這絕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fā)展和行為,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爭斗、國與國之間的戰(zhàn)爭以及宗教信仰等等一系列。而在佛洛伊德之后,1932年,著名作家海明威則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學創(chuàng)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特別雄偉壯觀的原因,在于它只有八分之一漂浮于水面之上,剩余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是我們難以看到的,但又是決定性的”。在各類文藝作品中,文字及其產(chǎn)生的形象是所海明威指稱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謂的“八分之七”。后來,在他的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文學界在研究文學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明晰水下的“八分之七”,因為這一部分是基礎,是重點的部分。
2.2 “冰山理論”與顯性、隱性課程
通過我們上述對佛洛伊德和海明威“冰山理論”的介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的相關理論,其實與冰山理論的原理是一致的。如同在海面以上的冰山部分,顯性課程是文化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外部體現(xiàn),是我們能夠察覺到的,可以看到的;但是,隱性課程卻并非如此,它是難以從外部進行衡量的,比如,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團結精神、拼搏意識以及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難以察覺的。事實上,在任何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學也不例外,教師給學生傳授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通過考核、考評等方式,是能夠在平常表現(xiàn)和考試中得以外化的,但是,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體育道德和體育精神的影響和形成是難以量化的,雖然難以量化,但是它可能影響學生很長時間乃至一生的時間,而且這種作用是通過考試以及其他方面的手段無法衡量的。
當然,教育也好,體育也罷,不能僅僅考慮在特定領域的影響,更要考慮全方位的影響。尤其在社會中,人可以缺乏知識,但一定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和價值觀,否則,可能給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正像“羅森塔爾效應”所闡述的,當個體獲得他人的信任、贊美的時候,他就很可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從而會間接增強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最終能夠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對于體育隱性課程而言,亦然如此。因此,我們認為,在體育隱性課程和體育顯性課程中,體育隱性課程起到的是主體作用,體育顯性課程則居于從屬地位,但二者又是相互統(tǒng)一和有機結合的整體。就如同“冰山理論”顯示的那樣。
3 體育隱性課程在新課程標準中的意義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高中)是于2017年提出的。在課程標準中,一共有三個層次的內容,分別是運動能力的內容、健康行為的內容和體育品德的內容。這三個層次的內容,層級不同,側重點也并不相同,從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的角度來看,運動能力屬于顯性課程的內容,而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則屬于隱性課程的內容。因此,僅僅靠教學中教師的示范、講解、糾錯以及平常的一些技能傳授,僅僅能達到運動能力提高的目標,但是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方面的目標,通過日常教學顯然是難以達到的。特別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拼搏的精神”“克服困難的能力”“堅忍不拔的品質”等等,本身就具有難以量化和難以評價等特征,這些品質,僅僅通過體能、技能、技術的練習是難以達到的,因此,必須依靠體育隱性課程才能達成。如教師的激勵、困難的預設以及學風的引導等等,但是這些內容,顯性課程顯然無法體現(xiàn),必須通過隱性課程及相關內容的設計,才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未來學校體育課程的設計中,一定要加強體育隱性課程及相關內容的設計,比如和“女排精神”“國乒精神”“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相關案例的引入等等,達到課程的目標,才能為學校體育培養(yǎng)具有“拼搏精神”“堅韌品質”能夠“迎難而上”的學生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1.太原市第二十中學;2.新疆警察學院警體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