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第一中學(517000) 曾海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對教師教學過程提出新的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這就要求我們數(shù)學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轉變教學理念,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條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強化,微課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廣大教師的喜歡與好評. 微課的主要特點是教學目標指向明確,教學內容短小精悍,學習方式靈活機動,它以生動、活潑、有趣的模式激發(fā)起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之中. 因此,微課教學模式非常符合當前倡導的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筆者所在的學校課題組老師根據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們一致認為,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 合理使用微課資源教學能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縮短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有利于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有效的課前預習是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 學生經過預習再去聽講,上課時的積極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沒有預習的要強. 教育家布魯姆曾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然而,數(shù)學概念比較抽象,還有大量的公式、定理,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比較枯燥、難學,學生很難從課堂中體會到數(shù)學的趣味性. 如果老師能將“枯燥、單調”的數(shù)學變得生動有趣,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極大地調動起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因此,為了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教師可以將需要學生預習的內容進行點撥、加以指導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網絡平臺或發(fā)送到班級群. 學生借助微課完成預習或自學,課堂上將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練習提高等,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執(zhí)教“探索勾股定理”時,筆者制作了課前預習型微課(如圖1):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圖片欣賞:“勾股樹”、“國際數(shù)學家大會的會徽”.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探索勾股定理: 學生觀察畢達哥拉斯家的瓷磚特點,思考是否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三邊都存在著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這個關系, 引導學生由特殊到一般.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與視頻同步動手操作: 對圖形進行不斷嘗試將“L”型進行拼接, 從而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a2+b2=c2.
在此微課中筆者選擇了學生喜歡的動畫和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觀察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的地磚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shù)學的身影,它與我們形影不離,再由學生親自去使用教師提前發(fā)放方格紙?zhí)剿鞴垂啥ɡ淼耐评磉^程. 學生不僅了解了勾股定理的歷史背景,體會數(shù)學史的樂趣,還經歷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熱情. 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前預習中借助“微課”資源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可觀,從而降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強化感知.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tài),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 在上課伊始,如果播放一段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短片,不但能使學生迅速安靜下來,而且能讓學生快速進入新課的學習中.
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SS 定理”的導課,筆者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景(如圖2): 小華有一張很喜歡的桌子,想給桌面配制一塊玻璃裝飾物,如果通過打電話的方式與玻璃老板聯(lián)系,請你幫小華想一想如何與老板聯(lián)系? 這樣富有生活氣息又具有啟發(fā)性的動畫視頻,從播放開始就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觀看后學生積極討論,紛紛為小華出謀獻策,課堂氣氛變得熱烈而專注,教師順勢引入課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在這里,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自然引入了本課的課題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體會數(shù)學課堂探索的過程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
例題教學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例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以此題的教學剖析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作用. 在大多數(shù)的教學中,學生認為例題的學習枯燥乏味,而且經常會出現(xiàn)不能以典型例題為基點輻射帶動其他有關相關例題和練習的解決. 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掌握例題的內涵和外延. 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思維定勢,更難以提高解題能力,甚至會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心. 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解典型例題之前,要先對例題進行合理分類,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精心制作圖文并茂、生動直觀、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為學生詳細分析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方便學生通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理解例題、掌握例題的解法,從而學會運用知識舉一反三.
如八下第四章“提公因式法”的第一課時的例題教學時,筆者制作了微課“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如圖3),首先通過選擇前兩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題,將詳細的解題步驟在視頻中逐步演示,組織學生觀看后,再進行講解. 接著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在提公因式后漏項或是首相系數(shù)為負時,提取負號添括號時容易出錯,分別把后面的例題設置為“錯題”,動態(tài)展示“真理辨中明”,引導學生分析,此解有沒有錯? 錯在哪里?
哲學家波普爾說:“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因素”. 在此微課例題教學中,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典型例題的理解,又讓學生對微課中的講解內容參與辨析、改正. 讓學生發(fā)現(xiàn)錯解及產生錯解的原因,從錯題中體會到知識的關鍵點和易錯點, 辨析出知識的異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化”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找到正確的解法和結論,有效地知錯、改錯、防錯. 課后將微課分享給學生,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摩,達到真正的理解與掌握. 當然,在其他新課學習時,教師還可以將與此例題相關并有一定探索性、拓展性的練習題,制作成微課,讓學生穩(wěn)步推進,聚沙成堆,從而學會運用知識舉一反三,提升解題能力.
教師在幾何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從具體到抽象,從現(xiàn)象到本質,引導學生逐步總結歸納結論.
如“幾何作圖”是初中數(shù)學的重要知識,也是中考的必考題之一. 傳統(tǒng)的教學是采用“講練結合”法,教師會在黑板上邊演示邊講解作圖方法,有的學生邊看邊操作,有的學生看不懂,學不會,沒動筆,教學效果一般. 如果能把老師尺規(guī)作圖的過程做成微課,關鍵步驟、關鍵點使用微課的放大功能,使學生更明確作圖的目的和詳細的操作過程,同時將教師解放出來,在課堂中巡視,隨時解決他們在動手操作中遇到的問題,讓更多的學生積極高效的參與到動手操作中,從而使課堂更加充實有效.
如微課“尺規(guī)作圖——角的平分線”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如圖4): 通過截取“憤怒的小鳥”的有趣的動畫片段,提出“如何擊中目標”的實際問題引入, 揭示學習本視頻的必要性. 再通過實拍視頻,指導觀看視頻的學生進行角的平分線的尺規(guī)作圖的學習,并配以聲情并茂的講解,便于學生理解,最后通過配套練習再一次操作實踐. 本節(jié)課在教學實施中,通過教師問題引領,學生自主觀看微課、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空間,真正地體現(xiàn)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中,借助圖、文、聲、像并茂的微課,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 根據學科特點,合理運用不同類型的“微課”, 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助于課堂教學中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把握;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