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第三中學教科室主任,中小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中原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河南省教育學會理事。受邀為省內外各地教師做示范課、講座100多場,主持并參與多項省級重點課題,著有《走走,看看》《班主任的教育熏陶力》。
在我看來,育人的事業(yè),更是一份“內修”的事業(yè)。修什么?能力、涵養(yǎng)、人格、心境都需要。修從何“道”?閱讀、取經(jīng)、自省、感悟皆是途徑。修向何方?把學生渡向更好的生活彼岸,讓自己能夠在回望教育之路時會心一笑。
用讀書寫作來自我拯救
為什么走上了讀寫之路,而且一副篤定了“生命不息,讀寫不止”的樣子?因為人在學識、心理、人格上都是有缺陷的,唯有讀書寫作可以彌補這些缺陷,從而實現(xiàn)自我拯救。
我19歲踏上講臺,被分配到距離縣城20多公里的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雖然一進教室我的責任心便四面潮起,但面對簡單的《靜夜思》,我卻不知如何讓學生去讀、去懂;寫下《爭執(zhí)》這個題目,面對學生“怎么寫”的發(fā)問,我不知如何去指導;課堂之外,除了備課、批改作業(yè),我不知老師的生活應該怎樣度過。那時,身邊沒有導師引領,也沒有人告訴我應該怎樣去做,更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便捷的培訓平臺。
最早拯救我的是魏書生的《語文教學探索》,它不僅啟蒙了我的語文教學,也照亮了我通往讀書、寫作的道路。后來,在從開始閱讀、模仿優(yōu)秀教案,到琢磨、思考名師名家的經(jīng)典課例的近20年中,我翻閱了很多專業(yè)書,如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書生等關于教育管理的書,于漪、竇桂梅、余映潮等關于語文教學的書。徜徉其中,我看到了大師們的教育智慧,聆聽了先行者們的教育呼喚,也理解了“職業(yè)痛苦的根源是心理貧困、角色錯位、專業(yè)不?!钡暮x。
與此同時,我開始嘗試教育寫作。2009年,我開始在樹人網(wǎng)、中國教育網(wǎng)寫博客,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熱愛教育、熱愛讀書寫作的教師、名家。當我的教育文章發(fā)表在《中國教師報》《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班主任》《教育時報》《河南教育》等報刊上時,當我舉辦的語文活動和班級活動得到學生的熱烈支持時,當我被選為進修學校、教體局的兼職教師為永城市班主任、中小學語文教師做講座時,我寫下這樣一句話:“成長,不在于你站立的位置,而在于你選擇的方向?!?/p>
2018年11月,我的《班主任的教育熏陶力》出版。從文學作品到學術專著是我寫作上的一次升華。我慶幸自己沒有被身邊的世俗、平庸、抱怨腐蝕,慶幸自己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沒有放下閱讀的書和寫作的筆。“人,是會思想的蘆葦”,生命本來脆弱,只是思想使它強大,我越發(fā)體會到讀書寫作的“自我拯救”不僅僅對于個人發(fā)展有著深刻教益,對于心境的修煉更是一劑良藥。
最好的老師,是一直做教學的激情行者
1997年,我調入一所城鎮(zhèn)中學。當時,學校正進行著“說、講、聽、評”的教研活動,每次授課老師、評課老師的侃侃而談,聽課老師的奮筆疾書,都讓我在驚嘆中慚愧。我悄悄找來一本有關說課的書,帶著“說課要說什么,怎么說,為什么這樣說”的疑問,研讀起書中每一個說課案例。后來,書讀多了,有了“鑒賞”的思維,我慢慢結合自己的體會,找到每一種課型的切入點,小心翼翼地去設計適合自己風格的教案。
“課堂教學能力是一個教師最核心的專業(yè)素養(yǎng);真正的名師是課堂里摔打出來的;年輕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能力,要多參加比賽,多反思自己的課堂,多觀察別人的課堂?!爆F(xiàn)在我常常這樣囑咐年輕教師,而當年的我就是憑借這些從校級比賽走向了市里、省里的領獎臺。每次報名后,我都是在緊張的心理下做最充分的準備,不用說查閱的資料涉及廣泛,教案的設計一改再改,就是一句導語,一個過渡的問題,我也要反復地推敲比較。我在比賽中一次次突圍:在學校舉辦的青年教師授課比賽、說課比賽中,我兩次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經(jīng)過“授課、說課、演講、答辯”四關考核,我被評為“永城市十佳新秀”。我開始一次次走上省級賽場,從省級一等獎到2011年被評為河南省名師、2015年進入中原名師培育團隊、2020年被評為特級教師。每一次,我內心都感慨著讀書學習帶給我的積淀與從容,也叩問著自己:我有過成為名師的追求嗎?沒有,真的沒有!可是,就如很遠的路,腳步不停歇,不覺間就會到了盡頭。
2017年3月,我成立了永城市首個名師工作室,吸納了來自市直、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15名優(yōu)秀語文老師。后來,工作室迎來了第二期16位成員和15名省級名師、骨干培育對象。我把“讀得進、寫得出、講得彩、走出去、請進來”的成長途徑化為具體的專業(yè)引領:采取共讀書目、課例研討、示范交流、微課論壇、送教下鄉(xiāng)、外出學習等形式,大家共同學習。每個周日的晚上8點,守候、聆聽“微論壇”講座成了我們的習慣,我們開通自己的微信平臺督促自己,在微信群里用熱情誠懇的話語互相鼓勵。在“孟紅梅名師工作室”這個小圈子里,老師們最常感嘆的是自己重拾了多年前讀書、寫作的習慣,體會了離開世俗與喧囂的安靜與淡定,有了繼續(xù)前行的勇氣和信念,這使得他們開始一次次華麗地蛻變,很多老師在發(fā)表作品上有了零的突破,有了整本的書稿,走上了省級名師、省級骨干教師的平臺……看著他們拔節(jié)抽穗,我感到一種由衷的快樂,我想:有一種快樂并不在于自己身處何方,也不在于擁有什么,而在于自己和一群什么樣的人一起走,一起做事,我們又達到了一個怎樣的境界。
深入教研,向著明亮那方進發(fā)
2014年,在一次省校本教研交流會上,我聽到了一批教師在教研路上精耕細作、收獲喜悅的故事。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之外,還有一個能夠讓普通老師堅守著自己生命力的道路,那就是“研究”。實踐—反思—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唯有這個過程才會讓我們向著語文更深處漫溯,才會在促進個體生命成長的同時,獲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恰好,我?guī)еZ文老師做的省級課題“‘四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教學模式中語文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通過了立項申請,為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入,我進行了教研活動形式的改變——由低效單調的聽課、評課改為具有人文關懷的觀課、議課。每一次觀議課的總結會上,我都要把存在的問題提出來共同商議、解決,并據(jù)此調整、提升下次觀議課的方向和水平。學期末,這些反思凝成的共11萬字的文章,如《我的轉型期》《我對觀課議課的認識與思考》《磨課留給我的……》等被整理成校本書。2016年4月,永城市教育局組織召開以“觀課議課”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2016年9月,課題被評為省級一等獎,實現(xiàn)了我為老師們構想的愿景。
“語文,應當有自己的‘活法。”這句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話一遍遍沖擊我的大腦,第一次聽中原名師韓秀清說出這句話時,我甚至想掉下淚來,這當是共有一種語文情結的老師的最美追求?!疤岢鼋虒W主張就是給自己樹立一面旗幟”(余文森),“老師為什么做不出教學主張?——站位不高,思考不夠,探索的厚度不夠,縱橫的發(fā)展空間不能拓展”(丁武營),這些發(fā)人深省的教學主張令我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梳理“為生活育人、為生長育才、為生命育魂”的教學主張,并架構出自己在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上的所做所思:(1)生活,是教育教學的源頭活水。受教育,使自己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會表達,使自己成為更受尊重的人。(2)生長,是生本課堂的拔節(jié)抽穗。尊重學情,讓生長看得見;善于引導,讓生長長得高。(3)生命,是書香滋養(yǎng)的桃源洞天。躬身示范,激發(fā)閱讀欲望;名著閱讀,扎深語文根基;推薦閱讀,引進文學殿堂;校本誦讀,豐厚文化底蘊;閱讀活動,推動興趣能力。
當我的“教學主張”走向“豫浙名師論壇”時,我愈發(fā)明白:一切的教育,最終要回歸生活。而我們,該在今天教給孩子什么能力、品質、習慣,才能夠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里安度?在這種叩問和體悟中,慢慢地,我借助自己是語文老師又擔任班主任的優(yōu)勢,將“快樂生活、養(yǎng)成良習、發(fā)展能力”作為自己的育人目標,植入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的每一個點滴中:開展“21天好習慣”系列活動、開設“晨問暮省”課程、開好主題月班會等活動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習慣的養(yǎng)成;用巧于詢問、敢于放手、善于肯定的方法歷練學生獨立、自主、自治的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讓學生慢慢形成自信、專注、堅持等良好心理;在日月湖、芒碭山的研學活動中一起寫詩,在感受家鄉(xiāng)文化魅力中滋生詩意;春節(jié)期間讓實踐活動走向大街小巷,把語文的浪漫與生活煙火相融生香……
這就是屬于語文的生活、生長與生命,它在學生的笑臉上、文字間、夢想中,只有不斷去追尋教育的美,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才能在溫潤著學生的性靈間,讓做教育的一顆心不再疲憊。教育本是詩性的世界,那就讓教學主張成為引領自己再次成長的生長點,讓自己的生命閃爍靈光吧。
生命本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小樹,一個中原名師的生命里要有虛懷若谷的氣度,有學貫中西、學富五車的才華,有深邃的教育思想,有鮮明的教學特色,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具備這些,我們才會在中原大地深深扎根,長成一株繁茂的大樹。
朝著一棵樹的方向修為自己吧,讓自己在素箋間,在鍵盤上,與自己的生命對話,與他人的生命相遇……
寄語青年教師:
成長,不在于你站立的位置,而在于你選擇的方向。讀些專業(yè)圖書,留下成長痕跡,努力在現(xiàn)實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長點,蓬勃拔節(jié),直至繁茂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