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倉,杜思龍
(1.南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2.新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3.新疆大學 人文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明代是我國古典目錄學的昌盛時期,最為突出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私家目錄非常興盛?!盵1]趙時春《平?jīng)龈尽?以下簡稱《府志》)為明代關中方志的代表作,“其考證敘述,具有史法”[2],作者為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趙時春。趙時春一生仕途坎坷,致仕歸家后,潛心修編方志,他憂國憂民、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在方志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不僅充滿人情關環(huán),更具史家氣質(zhì)。對于《府志》的研究分析,使后人得于管窺明西北方志獨特的邊關愛國情懷和鮮活的明代西北英雄。
《府志》作者趙時春,字景仁,號浚谷先生,陜西平?jīng)隹h人(現(xiàn)甘肅省平?jīng)鍪?。嘉靖五年(1526)進士,改庶吉士,授戶部主事。嘉靖六年(1527),調(diào)兵部武庫司主事,“上疏請禁讒佞,正士風,又疏錄用言官,明善惡,避異端等七事”[3]527,被黜為民。嘉靖十八年(1539),起任為翰林院編修兼司經(jīng)局校書,“疏請正東宮朝會禮儀,備文武官僚,以崇國本,又罷為民”[3]527。嘉靖二十九年(1550)九月,京城遭到蒙古俺答汗騷擾、劫掠,形勢危急。趙時春受徐階舉薦,起用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又僉都御史,巡撫山西。九月在山西廣武與俺答汗的戰(zhàn)役中,遭到伏擊,孤立無援,以至潰敗。十二月,趙時春受彈劾“詔解公官,聽調(diào)”[3]527。居家壽終,年五十九。
“時春讀書,日能記萬余言,凡史氏所載天文地理戶口錢谷多少之算,與寇戎蠻貊之詭姓隱名,歷歷誦之無爽。所為文若詩,豪宕閎肆,如司馬子長、李太白而卒澤于仁義道德”[3]527,明史又言“趙時春讀書善強記,文豪豪肆,與唐順之、王慎中齊名。詩,伉浪自喜類為其人”[4]。他一生著作頗豐,有《趙浚谷集》十六卷,《平?jīng)龈尽肥?,《稽古緒論》兩卷,《洗心亭詩余》一卷。他以秦人的慷慨才情而起,以知兵、主戰(zhàn)贏得人生輝煌,卻也因此走向仕途終點。晚年歸鄉(xiāng),專心于史志編纂。趙時春作為“嘉靖八才子之一”,是嘉靖年間關隴地區(qū)杰出的文人代表。
明朝立國后,統(tǒng)治者極為重視地方志的修編。洪武年間,曾四次下令修編全國性志書。后世統(tǒng)治者也多次下令督促全國性志書的編修,同時也促進了地方性志書的編纂。弘治十一年,全國郡縣志書的遍征,促使各地修志工作普遍展開,志書數(shù)量倍增。從洪武到弘治,修志的意識在士大夫心中大大增強,他們把修志作為一種教化鄉(xiāng)民,傳播禮教的方式,推動了全國方志的編修,是方志成為地方文化存續(xù)與傳承的主要形式。
趙時春罷官返家鄉(xiāng)平?jīng)龊?,自覺肩負起了續(xù)編自己家鄉(xiāng)地方志書的責任,此本方志并不是趙時春一人所做,卷后注明了參與編纂??钡娜藛T名單,這點值得注意。在遵循全國志書編纂體例的同時,趙時春修志是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體現(xiàn)出強烈的憂國憂民,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同時,趙時春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性格也可在此志中窺見一二。
1.憂國憂民
趙時春極為關心國計民生,文集《鹽論》《時政》《上崇治本疏》《馬政論》《處州銀治志序》等篇目對國家政事抒發(fā)了自己見解,針砭時弊。同時,他非常關心民生疾苦,著有大量詩文。“(趙時春)執(zhí)掌笑談天下事,靡不切當、通達國體,識者謂可比賈生。上書請上禁諛納諫以振士風,極論時政缺失,及詆擊輔臣之專佞,雖下詔獄,而辭益辯,氣益豪?!盵3]1《紀事》四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其一)
黍禾未穗谷先焦,八月秋霜望眼勞。
塞北江南烽火暗,卻將黃犢換弓刀。
(其二)
妻子相隨何處奔,路連白骨鬼連村。
可憐黃冊百千姓,半是他鄉(xiāng)不返魂。
(其三)
禁賣田廬更賣身,犯人俱是太平人。
鬼門關吏如相問,猶欠須知糧站銀。
(其四)
教兒何用讀齊論,白蠟黃精眾所尊。
準令諸生皆上納,孔方或是孔門孫[6]。
時值明朝邊境戰(zhàn)事頻發(fā),而平?jīng)鲇峙R近三邊總督駐扎的固原,是防衛(wèi)河套蒙古南下的要沖,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對邊防戰(zhàn)事極為敏感,他喜歡談論兵防戰(zhàn)事、御敵兵法。文集《寇戎論》(三篇)《議處民兵》《炮防》《責言》等都是關于抵御外敵方略的篇章。
2.經(jīng)世致用
趙時春身處明代中期,思想界呈現(xiàn)出程朱、莊禪、心學交織的狀態(tài)。其思想雖受影響,但由于一生詩文創(chuàng)作都追求復古思想,再加上歷經(jīng)三次環(huán)海沉浮,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學理論。總的來說,趙時春認為文學作品應該言之有物,弘揚人倫道德,祖宗功業(yè),同時反對清談虛無,也包括對佛老思想的排斥憎恨。“佛、老之術出,其徒尤眾,其害彌長。唐儒韓愈力排其說,而世人始知邪正之……皇朝以道治天下,學者非儒術不談,類能竊乎周、程、張、朱之緒余,非復楊、墨、佛、老之故轍……求其從事于博文約禮之訓,潛心于修己治人之方,言必底績,行不愧心……夫能遠俗學之害,力求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之徒也。”[8]179
所以在修編《平?jīng)龈尽窌r,上述思想也就自然而然體現(xiàn)其中,成為他方志思想的主要來源。具體體現(xiàn)在方志中,除了史家常用考辯之法,《平?jīng)龈啡?,《寇戎》?nèi)容最多,其中詳記對蒙古作戰(zhàn)的經(jīng)過,兵事戰(zhàn)法頗為熟悉。《戶口》《田賦》《藩封》等目中,隨處可見他對賦稅、鹽政、馬政、驛站之弊的敘述和對百姓疾苦的關心。《壇祠》《孝節(jié)》《風俗》《寺觀》《詳異》中,痛斥佛道危害百姓和對迷信害人的揭露,無不體現(xiàn)出他憂國憂民,經(jīng)邦濟世的思想。他雖與韓昭王交好,但《府志》仍有大量揭露韓王宗室橫行鄉(xiāng)里、欺民壓官的記述。最后府志不設藝文,題裁區(qū)別于其他方志。
《府志》為西北名志,《四庫總目提要》贊稱,其考證敘述,具有史法,在關中諸志之內(nèi),最為有名。王世禛說:“志以簡核為得體,康德涵《武功志》最稱于世,嗣是關中繼起者,則有趙浚谷之《平?jīng)龈尽贰盵7],“秦趙浚谷志,平?jīng)觥q有《黃圖決錄》之遺焉”[8]。張令瑄說:“浚谷《平?jīng)龈尽?,文辭涓雅,體裁得當。在明清陜甘諸志中堪為名著,其所記明代西北史料及議論當時軍政積弊、民生疾苦,尤以痛斥明代宗藩官紳為害地方更為他書之所不敢言”[5]569。趙時春耗時近五載編纂成書,資料頗豐,且考證嚴密,僅考證崆峒玄鶴一事,六次登山,方下結論??甲C“平?jīng)鑫浜顝R”,原五人漢雍齒、王陵、陳平、周勃、灌嬰,皆與平?jīng)鰺o關,應該是東漢馮異、王常、祭遵、寇恂、馬援五人,考據(jù)頗具史法。寺觀目不記陰陽,頗具志法。因此,作為平?jīng)鲇惺芬詠硎撞扛?,《府志》成就非凡,具有存史、資治、教化之功。
存史,就是用文字的方式將一個地方的自然、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及歷史盛衰保存下來,供后人參閱。記平?jīng)龀俏鞅苯詾楹蕾F園林“韓昭王以千金筑城……花卉竹木千數(shù),環(huán)以清塘兩重……鯽鯉鱉之屬以萬記,水陸之鳥群集翔”[5]378,城北陶將軍“萬竹園”、“臨涇別墅”,“臺榭池沼相望亙二十余里”[5]379。此外,各州縣物產(chǎn)記各類草木藥蔬、鳥蟲魚獸種類繁多,更有虎、豹、野豬等動物,足以見明代時平?jīng)龅貧夂驖駶?,草木繁盛?/p>
卷一《藩封》,詳記韓王府規(guī)模建制及歷代韓王名稱,并有韓昭王《水壺遺稿》《千文法帖》《東海草書》《忠孝大字》等書法存世,是研究明代平?jīng)鲰n藩王的重要史料。
各州縣詳記戶口,稅收,可作為研究明代西北地區(qū)經(jīng)濟財政的重要史料。
卷二《風俗》詳記明代平?jīng)龅貐^(qū)喪葬及各個月份舊歷節(jié)日民俗,是研究明代西北地區(qū)重要的民族史資料。
卷三《寇戎》,記載金末偏將汪世顯破鞏昌,殺害占葛完展降元一事。趙時春論說公允,一改地方志回護鄉(xiāng)賢的積習,可為后世修志之鑒。趙時春論說:“世顯仕蒙古,貴顯其死,皆請于蒙古,贈謚號勒銘,故史臣文其說,隱完展為帥焉。世顯所戕,直稱世顯為帥,且稱其保民不得已而降蒙古,皆飾詞也,故平?jīng)霎斀鹪H無可考證,蓋以世顯云。小人蹤跡詭秘類如此,而史自司馬遷以后,少質(zhì)多佞,君子無證焉。若郭蝦蟆忠勇偉岸,完展得以復見《金史》之末,世顯事亦自著,史臣微詞隱意四百余年,余得而具論之,天道舊乃彰,信父?”[5]348
同時,《寇戎》對明初經(jīng)略西北軍事、對蒙古作戰(zhàn)經(jīng)過極為詳細,是重要的對蒙作戰(zhàn)的軍事史料。
資治即為決策層提供參考,《府志》多論賦役、馬政、鹽政、驛站軍政及宗王藩室對官司、百姓之害,起到了良好的資治作用。體察百姓不易,秉筆直書、不畏權貴在當時難能可貴。
卷一《賦稅》,詳述賦稅折銀、鹽業(yè)官營之弊,田畝不均之弊,由此引發(fā)的宗室豪強隨意侵地,訴訟者眾,敗壞風俗。又監(jiān)苑、衛(wèi)所、旗校官吏增加賦稅加重,流亡人口愈多。又增驛遞,奸民充為驛遞,“焚室毆妻,甚乃殺褓,負有死之志,無生之樂。盜賊群起,法不勝奸,夷狄乘之,四隅交砸,增募軍旅而民病愈甚”[5]360,又官員三年一任,致使綱紀松弛,迎來送往又增賦稅,官雖知其弊,又以“官吏犯法之物例歸于公,官之迎送,既不能免其一而輸公,附加為二,民力且盡”[5]350。公無所得,徭役又增,徭役增而民丁少。改糧征銀,糧價增火耗增,稅倍數(shù)以往,“承平久墾,地利瘠薄,所收不給官糧,何以自給”[5]360,民稅少,官費支出又多,且多為虛增之名目,“(平?jīng)鲂l(wèi)余軍)不以捕御而為衛(wèi)官私設巡檢司以十數(shù),而弓兵咸納……又重以土軍額設之軍,食民租衣,民徭隱沒而弗知”[5]360,地方藩王又強加徭役、賦稅,囤地之廣,不可計數(shù)。從嘉靖二十年到嘉靖四十年,二十年間賦稅大增,人口減半,十存其四。時春嘆曰:“書曰民為邦本,可不懼哉?”[5]360此段論證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他痛斥時弊,體察民生疾苦,是為方正慈祥之人。
卷三《學校》論學校:“學官忘講授,宮墻荒蕪,俎豆廢弛,況于稽古明道哉?是疇之過,與學督憲使傷其如此,或?qū)屹又瑒t詭曰:‘旁郡無師’。”[4]307-308可見當時學校之凋敝荒蕪。
論韓王宗室危害地方。“園圃、莊榭、水磨、竹木、果蔬之茂悉歸宗室,眾廂之民莫得而有焉,或僦舍以居。故城郭益富麗而民日耗竭矣”[5]P263,“(平?jīng)龈?規(guī)方五百里而軍牧屯居十之五六,楚肅韓所據(jù)又居二三焉,府僅得十之二,故名存而實削矣”[5]270。
地方志最后一大功能就是教化鄉(xiāng)民。趙時春在《府志》序言說,翳秦去諸侯以為官吏,而列城之史官亡,先正之典訓日廢,而一切便宜之術行,吏背得以文奸,而民無所措手足矣!足見方志對地方鄉(xiāng)民教化作用的重要。
不像其他方志教化鄉(xiāng)民奉三常五綱,《府志》教化作用體現(xiàn)在痛斥寺觀害民、僧道害民、同時斥責修廟宇、斥火葬、斥施舍以及喪葬設齋門的陋習揭露“節(jié)”“義”之虛偽,斥責農(nóng)人不思修水利,整田地,補害蟲,全部推諉于天災,求上天保豐收。以此來教化民眾,這些在當時極為難得。
卷二《風俗》論及火葬:“俗莫甚火葬,蓋始于西方浮屠。以攻戰(zhàn)□□為敵人所得,故預自焚棄愚亦甚矣。今居中國,當承平焚毀何為呼?蓋或疾病異常,懼相傳染,貧無棺殮,莫可封樹。遂至于斯抑不思,死者兇病,生者何與?葬地所需幾何,在有司舉老養(yǎng)之政,存漏澤之園,善士富將民必有效之者,而野斯無露骨亦,乃若市棺備舍,豫兇違利又不敢取焉。”[5]331表現(xiàn)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激烈沖突。以“西方”對“中國”,可見當時“中國”的稱呼已經(jīng)深入人心。
卷三《寺觀》,痛斥迷信害民。張?zhí)┮蚍朗客跞嫠幈┧?,劉全之女練習王老人“招陽術”猝死,韓建寧王因妾信白蓮教而被革爵……,時春感嘆說:“嗚呼!邪說之害人家,猶小人之害國也,一中之鮮有不覆者矣。必先攻其所敗,赴其所急。凡生人之情,鮮不好色與財,色損身而財敗德,敗愈甚則求愈急,故邪說得以入之。嗚呼!有國家者可不懼哉?余故舉親所聞見數(shù)端以永后鑒云,若夫大雅明哲斯,亦不足觀已?!盵5]357憐民愛民如此,讓人可敬。
卷四《平?jīng)隹h·物產(chǎn)》記述多種醫(yī)藥方,有益于民。
卷七《靜寧州·人物》,后附趙時春貞女節(jié)婦解曰:
“未娶曰士,未嫁曰女……婚,昏也。陰陽交際之時人道取焉是同生死,故婦從一而終曰節(jié)也。聘而未嫁,非婚也。女非婦,待姆而行,行不踰閨,以順父母,故曰貞。貞者順正而固也,女德也。故婚姻之禮,不備則真。女不行,行則非貞矣。士未迎父母,未命姆弗待也,而奔以哭士,而士其親余律,無服而強恃服。吾聞哀生于情,情主于禮,此之何禮而于士何情也?不備禮而行,謂之奔□,奔婦則逆義,違親命則傷孝,是以為□大禁今取之,而與節(jié)婦同論,甚非禮。故曰,大不可。”[5]466
斥責女子守節(jié)于未婚夫非情非禮,駁腐儒之見,甚為難得。
雖《府志》有眾多贊譽,但亦有眾多不足之處。最為遺憾的是對于人物記載的缺失,當然,這“一直是地方志編纂的一個難點”[9]。其表現(xiàn)有二:
歷代兵事歸為“寇戎志”,名目欠妥;卷一《沿革》后魏置平?jīng)隹ぃ_皇初郡廢,置縣。但平?jīng)鲋每ぴ?,升平二?358)苻堅置平?jīng)隹ぃ∑蕉鰢?。此志誤。
卷三《寺觀》,詳述迷信誤民,但缺寺廟建制沿革、文物藝術;《寇戎》“記秦、漢、及十六國、唐、宋兵事,每北涉朔漠,西及河西,東連陜豫,越平?jīng)鲞^遠,有失方志范圍”[10]。
卷十二《崇信縣》,唐李元諒為崇信名人,且遺跡甚多,但記載過簡。
卷五《涇州》,記載宋代經(jīng)略西夏人物,雖駐節(jié)在涇州,但事跡在平?jīng)?、慶陽兩地,應列入“府志”。乾隆《涇州志》所收明代弘治進士何宗理,《府志》未記。
卷六《靈臺縣》,《山川》記西北二里曰虎山,順治《靈臺縣志》記虎山,縣西北一里許。《壇祠》無,順治《靈臺縣志·壇遺》可補缺?!端掠^》中,順治《靈臺縣志》所記“元帝宮”“太清觀”未載。《孝節(jié)》無,順治《靈臺縣志》“孝義”“節(jié)烈”可補缺?!度宋铩罚樦巍鹅`臺縣志》記張雷,霍州人;《府志》記云川人,存異。
卷七《靜寧州》“靜寧西魏屬原州,唐五代屬渭州,皆與史無括。宋景德時曹偉城隴干,慶歷中,韓琦請建為德順軍,歷金、元不改。北魏,州為金隴縣西地,而宋之渭州,為今平?jīng)?,此世所皆知者。而趙志收錄北魏及宋知渭州諸人于靜寧,是移隴西、平?jīng)雎毠倥c靜寧也,甚為謬誤”[11]。乾隆《靜寧州志》所記多處山川為《府志》所未載,如東山、翠屏山、五臺山。乾隆《靜寧州志》所記大廟如“文廟”“亂石廟”《府志》未載。乾隆《靜寧州志》記知州李華、劉滋、郭越、張志、林昌、朱紳、王鋒、劉班《府志》均缺。
卷十《鎮(zhèn)原縣》人物,明朝前無一人著錄,有失志法。如東漢李恂、王符,北魏胡叟,宋代曲端等皆有載于正史,《府志》均缺。
卷十一《華亭縣》人物,漢至魏晉千年間只錄皇甫氏一族,有失志法。順治《華亭縣志》著錄宋代郭執(zhí)中、元代楊基、明宣德年間陳敏,景泰年間石輅等《府志》均缺。
趙時春在嘉靖《平?jīng)龈尽肪幾胫校隗w例上以區(qū)域為卷,各卷以綱目體平的創(chuàng)新,在內(nèi)容上體現(xiàn)出來的對明代平?jīng)龅貐^(qū)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特別是對人口遷移、流民問題的記述,使得其在保存有關國計民生方面資料的“存史”價值尤為突出,特別是對當時某些“時事”的評價,具有很高的歷史借鑒價值。趙時春不僅在編纂方志時體現(xiàn)出了劉知幾所謂的“史家三長”,更是體現(xiàn)出一個具有“史德”和人文關懷的史學家對地方歷史的關心,對后世及現(xiàn)代史家的地方志編撰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