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薇
摘要:小學語文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科目之一,占用了比較多的時間,但是課堂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這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小學生年齡相對比較小,專注能力比較弱;課堂的設置不合理,教學方式單調無趣,這些綜合作用導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難以提高。本文將具體分析以上現狀,并且提出針對性地解決措施,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是學生積累語言素材的一門重要學科。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拓寬語文學習視野,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立足于課本,進行深入分析及研究
(一)立足于語文教材,清晰掌握教學目標和背景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能夠被收錄并編排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通常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和文學探究性。不僅適合小學生進行學習,還有助于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授課的重要和主要工具。因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熟知自己的教材版本,清晰掌握其包含的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基于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挖掘教材中的優(yōu)點,為學生進行詳細的教材講解。如果教師自身對教材內容不完全了解,不了解具體的知識和要求,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更多的錯誤。所以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體現一定的工具性,更要體現人性化。在教學過程中,二者都可以具體體現,從而在語言中得以實現。在語文教學中,它與漢字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一旦語言離開文本,就會導致語文學科本質的喪失。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無法體現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熟悉和理解教材,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二)立足于語文課文,對課文進行深化理解和教學優(yōu)化
在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閱讀了語文教材中的每一個新課文,然后通過查閱一些教材了解課文。在學習這些詞的過程中,作者會標記出它們的同義詞和反義詞,并利用對生活和文本的感悟理解它們。在認識的過程中,會根據不同的勘探方法進行標記。對于那些用詞典等工具解決問題的詞,有必要利用詞典對書中的詞義進行查詢和標注,以避免閱讀中的障礙,導致閱讀中出現一些問題。另外,在參考資料的使用上,筆者的方法是記錄文章的結構分析,并將其放在文章的末尾以供學習。為了能夠表達關鍵詞和句子,作者會把它們記錄在單詞旁邊。在做了一些準備工作后,筆者開始編寫教學計劃,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常以知識性教學、課本化講解為主,教師更多地將目光放在了對學生語文學科知識積累、閱讀或寫作能力培養(yǎng)之上,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立足于課本,挖掘具有文化滲透、安全教育及德育素質教育的課文內容,進而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探究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多樣化的語文情境
俄羅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孩子生來就是一個發(fā)現者和研究者。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兒童的天性,可以設置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情境,使他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處于探究問題的情境中,自由探索、自由發(fā)展。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增強學生內心的愉悅感,使他們對探究問題產生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探究性積極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以情境的方式將文字知識和具體的視頻、圖片建立聯系,提升其語文具象化思維、知識鏈接和構想能力。
(二)借助情境設置強化對學生的問題性、啟發(fā)性引導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得多。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案例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引導學生的思維。首先,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教師們應該以寬容的態(tài)度接受學生的問題。不要過分否定學生的成績,即使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其次,找出相應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提問。例如,教師們可以設置一些游戲場景,通過比較觀察的方式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最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篩選,分析并回答優(yōu)秀的問題。
(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發(fā)揮空間
提出問題是思考的開始,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提問和自由發(fā)揮空間。適當地引導學生結合語文知識或課文進行問題性思考,能夠深化對學生語文思維及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學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教會學生如何發(fā)現信息、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方法有效解決問題。簡而言之,在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當一個引導者和引領者,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性引導和提問式互動,為學生設置一些語文學習問題,并且鼓勵學生自己提出相關問題,并對之進行探究和探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及探究能力的進步,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式交流,以及提升其自我的語文思考和探究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進步。
三、對學生的智力做到充分地發(fā)展
學習興趣是孩子們學習最重要的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漢語有獨立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參與學習。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學生厭學,從而達不到理想的學習理念,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習語文,了解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但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興趣,除了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新外,最好把自己的形象從嚴格的教師形象轉變?yōu)閷W生的導師。只有這樣,教師們才能更有效地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語言學習需求,讓有限的課堂發(fā)揮其無窮的魅力。
課堂氣氛對任何語文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和良好的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學生聽,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導致教與學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教學效果不好。所以對于教師來說,要想有一個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必須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可以設置問題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并積極探索發(fā)現問題、想回答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其次,教師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課堂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調動課堂氣氛。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一些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能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但教學氛圍枯燥,這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氣氛不和諧,最終導致語文學習的文本學習達不到預期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大膽革新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精心備課,合理設計提問,充分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崔興學.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19(6).
[2]陳凡.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