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芳
【摘要】曾國藩家教文化使得曾家培養(yǎng)出了諸多優(yōu)秀人才,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與傳唱,而學校作為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主陣地,應該積極組織曾國藩家教文化教育與宣傳活動,全面分析曾國藩家教文化的人文思想及其處世原則,由此健全青少年的人格,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認知水平。本文將客觀分析在學校教育內(nèi)開展曾國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動對于健全青少年人格的積極影響,闡述曾國藩家教文化的現(xiàn)代教育意義。
【關(guān)鍵詞】曾國藩家教文化;青少年人格;積極影響
曾國藩家教文化以重孝、崇德、求和的持家思想為主,具有勵志守恒、自修明理的教育價值??陀^來講,因為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青少年接觸的信息十分繁雜,而在尚未形成穩(wěn)定價值觀的前提下,青少年過多地接觸體現(xiàn)著不同價值取向的信息資源會使其陷入認知矛盾,難以明辨是非善惡,并不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反而有可能會導致青少年誤入歧途。在“立德樹人”改革背景下,學校應該全面挖掘豐富的德育資源,關(guān)注學生的人格發(fā)展,熏陶學生,使其積累豐富的精神財富,以便有效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曾國藩家教文化這一意蘊深厚的德育資源便應被引入到中小學教育環(huán)境中,通過宣傳、開展曾國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動去健全學生的人格。具體來說,曾國藩家教文化將對健全青少年的人格產(chǎn)生如下影響:
一、傳承孝道,激發(fā)出青少年的感恩意識
曾國藩家教文化的一個主流思想便是重孝,這也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應做到世代相傳。隨著民風開放、各類思想涌入,我國現(xiàn)代家庭文化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青少年成為一個家庭的中心,享受著家人的無私服務與付出,卻在日益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中遺忘了孝道,喪失了感恩意識。對此,中小學開展曾國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動則應突出孝道理念,引導學生學習孝親敬長的禮儀規(guī)范,引導學生遵守傳統(tǒng)孝道,謹遵與長輩的相處之道。在此過程中,青少年會重新產(chǎn)生感恩意識,他們能體恤父母的付出與犧牲,也能明白家長為了守護家庭所做的諸多努力,有利于改善親子關(guān)系。
本校會定期組織曾國藩家教文化主題家長會,邀請家長與青少年一同學習曾國藩家教文化中的孝道理論,展現(xiàn)曾家兩百余年一直堅守的孝道文化。在孝道文化的學習與宣講活動中,母親能學習如何相夫教子、持家守正,父親則能學習如何敬愛妻子、教育兒女,學生也能學習如何尊敬長輩、照顧長輩,在家庭中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這就有利于改善親子關(guān)系,幫助家長重新思考與學生相處的方法。
曾國藩一直認為,身教重于言傳,認為家長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所以自成家之后,便一直戒驕戒躁、勤懇克儉,穿戴十分樸素,對待妻子敬重有加,對待子女恩威并施,雖不強迫子女追求功名利率,但是卻嚴格要求子女飽讀詩書、明白道理,看重家庭和睦與美滿,這對于家長的啟示是重大的。在宣傳曾國藩家教文化的孝道美德時,本校讓家長學習了曾國藩的治家之道,也讓學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尊敬家長、不感恩家長的不良行為,利用曾國藩的家教文化重新激發(fā)出了學生對家長的感恩之情,并由此開展了豐富的家庭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傳統(tǒng)的孝道禮儀。同時,家長也要努力約束自我、警醒自身,在家中敬畏長輩、侍奉長輩,給學生做出正確的孝子榜樣,以便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人格發(fā)展,使其自主傳承孝道。
二、推崇高尚道德,規(guī)范學生行為規(guī)范
曾國藩的一生都在追求做一名明白道理的君子,努力做能屈能伸、有德有才的優(yōu)秀人才,在教育子女時也說出了“我不愿兒孫為將領,也不愿兒孫做大官,只希望成為飽讀詩書、明白道理的君子”這樣的言論,一生都在推崇高尚道德,希望子女能成長為有德有才的君子。在曾國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動中,學校也應該效仿曾國藩的“崇德”思想,引導學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使得學生銘記并踐行高尚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由此優(yōu)化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使其成長為有德性的新人才。這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一致,青少年也將在優(yōu)良的校園風氣下逐步傳承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從而切實健全學生的人格。
本校為了積極宣傳曾國藩家教文化,且能從現(xiàn)實角度改善學生的精神財富與行為表現(xiàn),每年在暑假期間便會組織一次修學行健之旅,旨在引導學生尋找生命的價值,感受生命的熱度,讓學生做到修身養(yǎng)性、與人為善。每一次的修學行健旅行都有不同的主題,有時候是圍繞為人處世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思考處世哲理,有時候則圍繞交友識人告訴學生要與君子交往,不與小人為伍。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學生也能長期閱讀《曾國藩家書》,從書中尋找處世之道、為人原則。漸漸地,本校學生的氣質(zhì)便產(chǎn)生了變化,他們能按照曾國藩家教文化中的君子之交原則與好友相處,與君子為伍,也能效仿曾國藩家族修身養(yǎng)性,敢作敢當,既能享受成長,也能忍受不足,能屈能伸,心智逐步變得成熟起來。
這就足以證明曾國藩家教文化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而曾國藩家教文化的內(nèi)容豐富,幾乎可以引導青少年尋找各種各樣的成長答案,所以本校長期組織著曾國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推廣了曾國藩家教文化理念,且在鄉(xiāng)土資源的支持下開展了修學行健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傳承曾國藩家教文化,便于學生真正實現(xiàn)健康成長。
三、培養(yǎng)終身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形成堅韌的意志品質(zhì)
曾國藩的家族經(jīng)歷了二百余年的榮盛時光,且每一代后輩中都有英才出現(xiàn),這得益于曾國藩家教文化的科學性與先進性。曾國藩在治家方面與一般的家長不同,一直堅持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的教育方針,要求后輩做到:讀書、種菜、養(yǎng)魚、喂豬、早起、掃屋、祭祖、睦鄰,監(jiān)督后輩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且在讀書活動中汲取先賢智慧,反復告誡子女要勤儉持家、不可中斷讀書行為。這一思想至今都廣為流傳,但是不少家長都難以做到這八點。因此,在曾國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動的實踐過程中,學校應該突出曾國藩的治家方針,既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勞作,也要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使其能夠形成堅韌、持久的意志品質(zhì),將讀書變成一種習慣。
為了切實踐行曾國藩家教文化中的“治家八字訣”,我便帶領著全校教師整理了豐富的圖書資源,購買了適合學生放松心情的小說、繪本、連環(huán)畫,也整合了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的國內(nèi)外名著,以及一些備受學生歡迎的經(jīng)典小說作品。為了讓學生長期堅持讀書,盡早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我則針對各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布置了明確的課外閱讀任務,以一個學期為界限設定閱讀考核周期,統(tǒng)計各學段學生的讀書經(jīng)驗,并且不斷拓展學校的圖書資源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使其能順利形成終身學習意識,我還要求一線教師定期讀書,給學生做好榜樣,身體力行地宣傳讀書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讀書風氣。漸漸地,本校在曾國藩家教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下,逐步形成了自主閱讀、我愛閱讀的良好風氣,這就有利于熏陶學生,緩解學生急功近利、焦躁的負面心理,促使學生在學習時、生活中長期堅持讀好書、多讀書,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了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
總而言之,曾國藩家教文化的人文思想內(nèi)涵豐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備受推崇,那么中小學學校便應該積極開展曾國藩家教文化教育活動,既要組織主題講座、理論宣講,也要充分利用鄉(xiāng)土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傳承曾國藩家教文化的核心思想,從而切實健全青少年的人格,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鄭涵.傳承好家風,共筑中國夢[J].少男少女,2021(04):50-51.
[2]王娜.國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D].黑龍江大學,2019.
[3]瞿麗芝.國藩的孝悌思想及現(xiàn)代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6.
注:此論文為湖南省教育協(xié)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課題《曾國藩家教與青少年健康人格養(yǎng)成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