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濤
何為語文?這是一個本體性也是一個前提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實施語文教學的哲學基礎。有了明確的認識,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才會更清晰,實現(xiàn)方式才會更科學。
然而,多少年來,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各抒己見,莫衷一是。課標這樣定位:“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定位引發(fā)了新一輪語文課改。每一個有專業(yè)自覺的語文教師,都會以此為契機,加大反思力度,展開有益探索,積極建構屬于自己的語文教育哲學。
魏星老師是一位有專業(yè)自覺的教師。他最近出版的《語用:語文教學的新坐標》及《魏星:言語生成律》,標志著他已經(jīng)建構出了自己的語文教育哲學。他“回望歷史”“回到常識”,并在新的語言學視野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思考,得出“語用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的結論,進而給出深度教學“就是探究言語生成的過程和規(guī)律的教學”。作者進一步認識到:“言語的生成,也是‘道’的生成。語言的豐富像‘道’的繁衍一樣,衍生、再生、化生、生長……言語的生長是有機的,它不停息地確認生命的存在?!闭菑摹吧拇嬖凇薄叭说耐瓿伞边@個教育原點出發(fā),魏星以自己的話語和實踐方式,回答了“何為語文”這個問題,并嘗試建構基于語用的深度教學新坐標。書名中的“坐標”,這也是我所追求的獨屬于語文的教育價仇或育人價值,或是實施語文教學的哲學基礎。
按照這樣的坐標方向,魏星和他所帶領的團隊開始了頗為大膽的探尋,鮮明地提出了“語用教育觀”,即言意共生的本體觀、個體內生的生本觀、活動創(chuàng)生的實踐觀、有無相生的哲學觀、生生不息的生命觀。這里暫且不討論這些主張能否站住腳,但我必須要說,教師敢于運用理性反觀自己的教學實踐,找到原創(chuàng)性的、富有個性的教學主張,這在當代教師群體中是不多見的,因而是難能可貴的。教學主張不能停留在“意氣用事”“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層面,它必須要基于實踐,充分說理,嚴密論證,并進行有效的建構。讓我驚喜的是,魏星的理論視野比較開闊,這些主張不僅能關照現(xiàn)實,而且分析深入,具有一定的穿透性而理論一旦穿越實踐,便顯示出生命的活力和理論的力量。在“語用教育觀”的范疇下,從教學理念到教學策略,從教材解讀到教學設計,從課堂智慧到教師專業(yè)成長,一步步下來,建構出一系列語文教學新思維。雖然不像學術著作那樣體系森嚴,但各個部分相互映照,相互支撐,核心觀念一以貫之,顯示出扎實的研究功力。作者善于在原點上思考,對好多問題的認識非常清晰,如對文本和閱讀教學的認識:
“我們可以把文本當作兩種不同的存在:一是已說的話語,即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的東西、靜態(tài)的東西,學習基本的字、詞、句、篇知識;二是在說的話語,就像一眼噴涌著的活泉,正在成形的狀態(tài)之中,跳躍著生命的活力,等待著讀者與它對話時文本有不同的認識,必然套導致不同的閱讀觀前者是接受性閱讀,后者是對話性閱讀。語用教學強調把兒童看作文本意義的生產(chǎn)者,在對話中生成教學意義。”
又如:
“教學一篇課文,主要關注兩點:一是文本言語的生成,揣摩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情思的,內在的言語生成規(guī)則是什么;二是兒童言語的生成,思考如何以課文為載體發(fā)展兒童的語言。要完成文本價值向教學價值的轉變,就必須站在兒童視角,找到作為催化劑的‘酶’,以喚起學生的驚異感和想像力,催生言語的理解、運用?!?/p>
在《語用:語文教學的新坐標》這本書中,像這樣理性、生動且富有個性的語言還有很多。魏星老師堅持以自己的視角、自己的語言方式表達對語文的理解,體現(xiàn)一種可貴的創(chuàng)新品格。
認識著的實踐是美麗的。我最欣賞的部分是案例部分,作者用多個教學案例微觀分析自己如何以語用思維設計與實施教學它讓我認識到,這本書是在教學田野行動中自然生長出來的。個案研究涉及詩歌、散文、小說等各種諜型,是“語用教學”的最好詮釋。每個課例分為四個部分來介紹:文本言語生成的解密;兒童言語生成的預設;課堂言語生成的實態(tài);教后的言語生成從這四部分能清晰地看出教者的思維,先是分析文本的原生價值,再從學情視角思考如何轉化,進而展示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的課堂作品,最后是反思性的“后教學”。不難看出,魏星老師將每節(jié)課看成是一次語用活動,“它不是一出已經(jīng)定稿的劇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畫上句號的手稿,一直處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動態(tài)發(fā)展之中”。相對于前面的理論表述,這一章的語言風格非常淺近、活潑。如果讀者對課堂感興趣的話,我建議可以先研習這些課例,再“瞻前顧后”進行閱讀,逐步建立整體性認識。
以新的坐標實現(xiàn)教學轉型,關鍵在于語文教師自身。語文教師要堅持讀書、實踐與寫作,不斷提升教學氣質與實踐智慧,踏上幸福的言語人生之路。“作為一項為孩子打底的工程,語文教育天然需要教師具有一種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圣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溫馨的情懷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逼鋵?,魏老師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從泥巴村一路走來,孜孜追求語文教學之道,努力地在“接著說”中,“自己說”“說自己”,最終“成為我自己”書中提出的結構性獨特理念和實踐策略固然使人心動,而充溢全書的高遠的教育理想以及熱愛語文、摯愛兒童的情懷更讓人感佩。
當然,魏星老師及其團隊的語文理念和實踐,只是語文課改大潮中的“這一個”。書中的一些觀點難免有偏頗、膚淺之處,也有一些研究領域需要補充(如缺少識字、口語交際教學等),但我相信:每一個“這一個”都有其典型性與獨特價值。只要認真閱讀魏老師的“這本書”,我相信可以從中獲得多方面的啟迪當代中國的語文教育教學,也將可能因為“這本書”的出現(xiàn),而有了新的風景、新的前景。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田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