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皓
(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100875)
辛亥革命期間發(fā)生了一種復雜的政治關系,各省都督和臨時政府總長人選背后往往是激烈的權力爭奪漩渦,浙江著名立憲黨領袖湯壽潛就卷入其中。湯壽潛(1856—1917),字蟄仙,以浙江立憲黨人領袖之望出任浙江都督、交通總長。他的出任,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光復會和立憲黨三方之間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權力安排上的復雜關系。雖然學術界對湯壽潛有所研究(1)關于對湯壽潛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為:其一,探討了湯壽潛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陶水木:《湯壽潛研究》,北京:團結出版社,1995年)。其二,關于湯壽潛出任浙江都督的情況,有學者認為在立憲派推出湯壽潛時革命黨人“向立憲派妥協(xié)”(董惠民、吳仁斌:《浙江歷史與文化》,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62頁),其他學者則認為湯壽潛同樣“主張建立共和民國”,其出任是革命黨人的事先安排(陶士和:《浙江民國史研究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72、73頁;鄭云山《立名于當時 可式于后人——湯壽潛的生平與事跡》、陳志放《不恤一身,為拯民,不為取位——兼談湯壽潛淡泊名利》、丁賢勇、劉堅《首任浙江都督湯壽潛》、閔杰《辛亥革命時期的湯壽潛》等文,載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但對其處于這一權力漩渦中之基本情況尚缺乏分析。因此,本文試加探討,力圖揭示這一復雜的政治關系。
湯壽潛出任浙江都督,并非偶然,是其興望與浙江政治格局雙重關系的結果。
時論認為在獨立各省中以“興望特出而公推”擔任都督者,以湯壽潛最為顯著。(2)《各省都督合論》,《大公報》1912年1月4日。的確,湯壽潛作為浙江立憲黨人領袖,因“領導江浙士紳,從清政府手里把已經(jīng)出賣給英國人的滬杭鐵路主權爭回來”而“極負盛名”。(3)張云雷:《辛亥革命見聞瑣談》,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02頁。1905年前后,湯壽潛擔任浙江全省鐵路公司總理,同革命黨人合作領導保路運動,反對清政府同英國簽訂《滬杭甬鐵路借款合同》。這對浙江辛亥革命的發(fā)生“起了推進作用”(4)沈瓞民:《浙江拒款保路運動的群眾斗爭及其他》,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1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4頁。,浙江革命黨人呂公望指出:革命黨人“竭力爭回商辦滬杭甬鐵路,藉為阻礙革命者施釜底抽薪之策,并以湯壽潛為社會活動的領導”;湯壽潛“不顧生命危險,入京與郵傳部斗法。結果如愿以償,革命情緒又因此一激而澎湃上漲了”。(5)呂公望:《辛亥革命浙江光復紀實》,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86頁。湯壽潛贊同并策劃浙江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fā)前,他發(fā)表《危言》,同章太炎等人一樣倡導民族主義革命。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湯壽潛與浙江咨議局的陳介石、馬敘倫等人討論響應起義。(6)馬敘倫:《關于辛亥革命浙江省城光復記事的補充資料》,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514、519頁。
浙江革命黨人討論了浙江軍政府的都督問題。同盟會1906年擬定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對都督的設立及其職權作了規(guī)定:“一、各處國民軍,每軍立一都督,以起義之首領任之。二、軍都督有全權掌理軍務,便宜行事。三、關于重大之外交,軍都督當受命于軍政府。四、關于國體之制定,軍都督當受命于軍政府。五、國旗、軍政府宣言、安民布告、對外宣言,軍都督當依軍政府所定,不得變更。六、略地、因糧等規(guī)則,軍都督當依軍政府所定;惟參酌機宜,得變通辦理……”(7)《孫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98頁。按此,省級政府稱為“軍政府”,其首腦非都督。每處國民軍立一都督,由起義軍首領擔任,受命于軍政府。但是,同盟會同意浙江都督人選“由本地軍界,自行安排”。(8)黃云秀:《陳其美事略》,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續(xù)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8頁。浙江軍界之核心,是擔任浙江新軍軍官的光復會上中級會議成員,上級會議成員為光復會老會員朱瑞、呂公望、韓肇基、顧乃斌、莊之盤、朱健哉,中級會議成員為童保暄、王桂林、傅其永、孔昭道。(9)呂公望:《辛亥革命浙江光復紀實》,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88頁。討論都督人選的關鍵人物就是這些成員,他們是光復會在浙江的領導核心。他們在討論都督人選前,派呂公望專程到滬與陳其美等同盟會骨干協(xié)商,商定由湯壽潛出任都督,陳其美派人送來浙江都督印信。(10)莊一拂:《褚輔成先生年譜》,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32頁。于是,由褚輔成提議“起義時擁湯壽潛為浙江都督以資號召”。(11)呂公望:《辛亥革命浙江光復紀實》,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90頁。他列舉了推舉湯的兩大益處:“一好壓住全?。欢烧饎忧逋⑴c外省?!?12)吉迪整理:《呂公望親筆稿(節(jié)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75頁。上中級會議成員決定“由褚輔成擔任向湯接洽”。(13)呂公望:《辛亥革命浙江光復紀實》,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90頁。
不過,浙江軍政府如何設置、是否設置都督,仍有很大爭議。1911年10月中旬,上中級會議成員在討論響應武昌起義舉行浙江起義時決定設置浙江軍政府,但是軍政府首腦是否稱為都督一時未決。盡管上中級會議成員已決定由湯壽潛出任,但是有人提出還是從成員中官階最高的顧乃斌或朱瑞(兩人均為管帶)選出。在10月31日上中級會議成員的共同協(xié)商中,褚輔成雖然仍然提出“請湯蟄老(壽潛)來做也好”,但也同意“最好推一位有實力的人”。顧、朱二人相繼拒絕,顧乃斌稱“有人要告我的密,我不管”,朱瑞的代表俞煒稱“朱近來身體不好,代了標統(tǒng)忙得轉不過來”(14)徐良驥、童傳體、童衍孝:《辛亥革命浙江臨時都督童保暄》,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2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48頁。。提出者批評說,顧、朱二人“向來熱心革命,是眾望所歸的,現(xiàn)在都推得精光,大家呆了”(15)葛敬恩:《辛亥革命在浙江》,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1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359頁。。至于原因,有人說“怕的是起義不成人頭落地”。中級會議成員童保暄“不顧自己年輕資淺,就站出來慷慨陳詞”,與會者“順水推舟”推舉他為臨時都督和臨時司令官。有人稱贊童“一是大言在前,不好推諉,二也是年少氣盛,見義勇為,當仁不讓,就挑起了光復杭州的首難重任”(16)徐良驥、童傳體、童衍孝:《辛亥革命浙江臨時都督童保暄》,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2冊),第248頁。。浙江咨議局明確反對童保暄出任都督,認為他“資望不夠”。(17)張任天:《憶光復會王文慶》,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續(xù)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6頁。如果朱瑞或顧乃斌站出來領導浙江起義,就有可能出任都督;在他們不愿意的情況下,乃有臨時都督之設,挑起“首難重任”。
11月3日,杭州局勢緊張,朱瑞、褚輔成、顧乃斌、童保暄、王桂林、傅墨正等人擔心浙江巡撫增辒先下手為強,乃“即發(fā)緊急措施,決定當夜發(fā)動”。(18)張效巡:《浙江辛亥革命光復記事》,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99頁。在決定光復之時,他們也討論了軍政府的組織和人事安排:其一,是否設置浙江軍政府都督一職。有人主張設置,并推舉顧乃斌擔任,顧乃斌則“以都督責任太重力辭”。(19)傅墨正:《辛亥革命杭州光復的回憶》,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1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6頁。于是朱瑞提出:“軍界中無人愿居高位,擬推褚輔成擔任此席?!瘪逸o成提議湯壽潛擔任都督,因為“東南及江北各省均在觀望中,吾省宜推一員有重望者擔任,方足以資號召,革命較易成功”。(20)張任天:《我所知道的陳其美》,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續(xù)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5頁。雖然與會者贊成褚輔成的提議(21)褚輔成:《浙江辛亥革命紀實》,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6頁。,卻又“暫緩決定”(22)傅墨正:《辛亥革命杭州光復的回憶》,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1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6頁。,并未當即決定由湯壽潛擔任都督。童保暄為臨時都督,并擔任起義的臨時總指揮。(23)郭孝成:《浙江光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5頁。其二,是否實行軍政兩個系統(tǒng)分立之制。有人提出軍政府劃分為民事、軍事兩個系統(tǒng),民事上設置民政長,由褚輔成擔任;軍事上設置浙江軍總司令,由留日士官生、浙江新軍第81標標統(tǒng)周承菼擔任。(24)傅墨正:《辛亥革命杭州光復的回憶》,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1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6頁。也有人說,以湯壽潛為民政長官,褚輔成為民政部長。(25)郭孝成:《浙江光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5頁。由此來看,都督人選的爭論很大,只能再次確定以童保暄為臨時都督,同時推舉周承菼為總司令。盡管作為光復會的領袖陶成章已從上海趕到杭州,但是上中級會議成員推舉褚輔成擔任都督,并非“光復會同志即擬推陶為浙江都督”(26)張任天:《我所知道的陳其美》,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續(xù)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5頁。,只是提議陶成章為臨時參議會主席。雖然褚輔成建議以湯壽潛為都督,但是并未得到眾人同意,有人提議湯壽潛擔任民政長或民政長官,褚輔成擔任民政部長,兩個職務之間權限劃分并不清楚??傊?1月3日前浙江都督的人選難產(chǎn)。
11月4日杭州光復后,發(fā)生了“爭奪都督職位,各不相讓”的現(xiàn)象。卷入爭奪的人選,一說是朱瑞、蔣尊簋、童保暄、蔣介石和王金發(fā)(27)應夢卿:《奉化漁民參加光復杭州敢死隊記》,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1頁。;一說是童保暄、周承菼等人(28)張任天:《憶光復會王文慶》,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續(xù)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6頁。。此外還有兩人也被提及:一是徐定超,其子女說眾人“以都督名義相要求”,但是其父力辭(29)徐象藩等:《哀啟·行述》,陳繼達主編:《監(jiān)察御史徐定超》,北京:學林出版社,1997年,第331頁。;另一是曾任清朝學政、資政大夫的朱福詵。在這些人中,蔣尊簋當時已經(jīng)擔任廣東臨時都督,一時不可能前來杭州;童保暄因為是臨時都督,如果能得到上中級會議成員的擁護,有可能出任浙江都督。但是,眾人指責童保暄“以個人名義,私刻印信,冒充都督”。(30)傅孟:《杭州光復回憶》,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辛亥革命回憶錄》(第8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年,第5頁。呂公望更激烈地指責他:上級會議成員本來約定11月9日“為行動日期,并約定公望于舉事前趕回協(xié)助一切,會內(nèi)應有事宜則由童保暄代呂負責”,童保暄卻乘機“以光復會木戳在手,發(fā)號施令,不假他人,兼之聽了王桂林敘述各方聯(lián)絡經(jīng)過情形,知人人情切向義,就要趁公望未回杭前提前發(fā)動。乃不顧王桂林、傅其永、孔昭道之勸阻,竟于九月十三日(11月3日)夜起事了”。(31)呂公望:《辛亥革命浙江光復紀實》,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90頁??梢姡j央m然勇挑“首難重任”,但是因僅屬中級會議成員而無資格出任都督。他“為了表白初衷,急切希望有資望的人接替他的位置”。(32)徐良驥、童傳體、童衍孝:《辛亥革命浙江臨時都督童保暄》,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2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49頁。11月4日之情況說明,浙江都督之位爭奪激烈。
到11月5日,有關各方因不能不推舉浙江都督,才敲定由湯壽潛出任。參加光復杭州的浙江實力派(即上中級會議成員及加入革命的周承菼)、同盟會員都在討論人選,(33)傅墨正說是11月4日“在總司令部召開軍政緊急會議,決定推薦湯壽潛為浙江都督”的。參見傅墨正:《辛亥革命杭州光復的回憶》,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1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8頁。張國淦(在黎元洪擔任總統(tǒng)時任總統(tǒng)府秘書長)記載了討論過程:
眾議公舉都督,首莊之盤(光復會),其時旗營尚抗拒,即示勸旗營歸降,不從。于是命拘禁之浙撫增韞函將軍德濟,使至營門,彈如雨下不能前,揚言不直莊之盤為都督。相持半日,改舉潘之綱,又不從,終舉童保暄,亦不從,聲言如舉湯壽潛為都督當投誠,否則拼與一戰(zhàn),于是舉湯壽潛為都督。(34)張國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龍門聯(lián)合書局,1958年,第239頁。
可見,上中級會議成員先后推進莊之盤、潘之綱、童保暄為都督,以之勸降駐杭旗營,未果。旗營明確要求推舉湯壽潛,才歸降。旗營之所以要求推舉湯壽潛,是因為認為“湯先生仁人也,必全吾族”。(35)張謇:《湯蟄仙家傳》,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126頁。上中級會議成員為了迅速光復杭州,同意旗營的要求而推舉湯壽潛,因為“我們新兵,每兵只有五顆子彈”,而“杭州城里駐有巡防五營,有一千四百多兵,子彈盡充足”。(36)吉迪整理:《呂公望親筆稿(節(jié)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75頁。因此,上中級會議成員需要利用湯壽潛招撫全浙各地、尤其是駐杭旗營。在周承菼與旗營協(xié)領貴林“久議不決”之際,湯壽潛趕回。(37)《浙江光復記》,《申報》1911年11月8日。他“曉以革命力量蓬勃發(fā)展,清室大勢已去”(38)李凈通:《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浙江政局》,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1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9頁。,勸說貴林投降。杭州藩署官庫官員得知湯壽潛出任都督,自行呈報藩署積存庫銀。(39)鐘豐玉:《光復杭州回憶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59頁。對于這一切,湯壽潛在以浙江都督名義勸說清政府閩浙總督松壽、福州將軍樸壽獨立的函中說:
浙江于十五日獨立。自保德將軍、增撫臺以生靈為重,一無阻擾,已繳印信。以禮優(yōu)待,滿營訂約繳械,為徐籌生活之計,壯丁老幼未妄傷一人??梢娏x軍所至,決無仇視種族之心。(40)《浙江都督湯致福建清總督松壽清將軍樸壽書》,榮朝申輯:《締造共和之英雄尺牘》,中國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159頁。
湯壽潛所說11月15日,可能并非杭州獨立的11月5日,而是全浙江獨立日期。盡管如此,信函說明他對浙江光復起了他人所不能起的作用,具有出任都督的資格。
盡管上中級會議成員達成一致,但是在11月7日舉行的“公舉光復后軍民正式首長”的“各軍民團體”會議上,對于湯壽潛出任浙江都督仍有爭論。有人提出:“今日出席只有十八人,且浙東、浙西光復尚未就緒,以十八人推舉全浙都督,應否慎重考慮?!庇腥巳匀惶嶙h,將軍政府分為兩個系統(tǒng),“以一人綜籌軍務,定名為水陸總司令,以一人為民政長,凡不屬于軍務諸事,悉歸管理”。朱瑞則堅決“請以湯蟄仙為浙江都督”,強調(diào)“軍事時期,必須舉出都督”。(41)鐘豐玉:《光復杭州回憶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58頁。在朱瑞看來,如果不以湯壽潛為都督,浙江軍事大權就會落入周承菼之手。朱瑞雖以管帶身份代第81標標統(tǒng),但是其軍事資歷低于周承菼。但是,朱瑞不僅是革命黨人,而且是光復會實力派領袖之一,周承菼只是在杭州光復前夕經(jīng)革命黨人勸說后才參加辛亥革命的,此前并“未正式參加過革命工作”。(42)葛敬恩:《辛亥革命在浙江》,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辛亥革命回憶錄》(第4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3年,第103頁。在朱瑞強調(diào)下,“列席諸人,不復辯難,遂即推舉湯壽潛為浙江都督”。(43)鐘豐玉:《光復杭州回憶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58頁。
同盟會和浙江咨議局支持湯壽潛出任浙江都督。11月6日,陳其美正式被推為上海都督。在浙江都督人選問題上,陳其美的本意也是由同盟會員出任,但是浙江辛亥革命主要是由光復會策劃的,雖然上中級會議成員并不愿推舉陶成章出任,但他畢竟屬于光復會;他們一度推舉褚輔成,也是因為他加入了光復會,說明他們并不想推舉完全屬于同盟會的人物。因此,陳其美再三強調(diào)“都督一職應在事成后由當?shù)剀娊缱孕邪才?,吾黨不宜過問”。但是,他又不愿意浙江都督一職由上中級會議成員來擔任,因而一面強調(diào)“必須由地方具有聲望的人士出來主持,方能收拾人心,鞏固勝利”,一面告誡上中級會議成員“不可為個人爭權利”。(44)應夢卿:《奉化漁民參加光復杭州敢死隊記》,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89、191頁。時人認為,陳其美之所以“力薦”湯壽潛出任浙江都督,是為了阻止推舉陶成章(45)張任天:《刺陶(節(jié)錄)》,紹興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陶成章史料》,紹興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87年,第75頁。;陶成章隨后被刺身亡值得深思。此外,浙江咨議局副議長沈鈞儒強調(diào)“我們須得把湯老(即湯壽潛,他的別字蟄先,那時在上海)找回來”。(46)馬敘倫:《回憶湯壽潛》,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2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57頁。由于沈鈞儒等咨議局議員加入了同盟會,其立場也從立憲轉為革命,他們可以列入?yún)⒓庸鈴蜁耐藭T。(47)“降龍旗,升白旗,參加同盟會”,是沈鈞儒在辛亥革命期間“由立憲派轉向革命派的標志”。周天度、孫彩霞:《沈鈞儒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38頁。
有人認為,湯壽潛只有名望,對杭州光復“無毛發(fā)之功”。(48)《〈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14頁。事實上,湯壽潛對浙江辛亥革命起了推動作用,擁有出任都督的資格。不過,他能夠出任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與各方面的關系和上中級會議成員之間的制衡。浙江軍界派系復雜,相互間的力量相當,而湯壽潛很重視周承菼這些留日士官生,得到了他們的支持。(49)葛敬恩:《辛亥革命在浙江》,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1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370頁。在這種復雜政治關系下,湯壽潛成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選。朱瑞推舉湯壽潛,陳其美專函他“出面維護桑梓”(50)應夢卿:《奉化漁民參加光復杭州敢死隊記》,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1頁。,浙江咨議局議長陳介石、副議長沈鈞儒及馬敘倫提出必須把湯壽潛“找回來”并聯(lián)名致電他“請即回杭”(51)馬敘倫:《關于辛亥革命浙江省城光復記事的補充資料》,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520頁。,褚輔成、陳時夏“到申,約同王清夫、顧企韓勸駕”。在這種情況下,湯壽潛在陳其美出任上海都督之日即11月6日下午“乘專車來杭”(52)浙軍第四十九旅司令部編:《浙軍杭州光復記》,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3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第639頁。,11月8日宣布出任浙江都督(53)鐘豐玉:《光復杭州回憶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59頁。。上海都督、浙江都督先后誕生。
湯壽潛對于出任浙江都督的態(tài)度,張謇說他“避之上海”,并不愿出任。他對前來迎接的褚輔成、陳時夏言:“卿等欲革命,徑行之耳,奈何以強人?吾雖弗善顓制,然與卿等異趣,以若所為亦不與也!”看來,湯壽潛雖然贊同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但是并不完全贊同革命黨人的主張。褚輔成、陳時夏勸說:“杭民六十萬戶,使闔門而戰(zhàn),一朝可燼,公獨能不救之邪?”湯壽潛“不忍,乃卒徇眾請蒞杭”。(54)張謇:《湯蟄仙家傳》,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126頁。他致函友人說,他同意出任浙江都督之因是阻止民族間仇殺:“此次返杭,明知火坑,止以杭有旗城,可四五千丁,若一相搏殺,傷必相當,坐見萬人將流血,烏能無動!且舊政府已傾,新政府未建,則吾曹將為無國之民,冀力與杭旗和平解決。凡旗城各處,均望風而下,是得免流血,又不止杭地?!?55)《〈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690頁。
其實,湯壽潛抱著雄心壯志,想在歷史巨變時期勵精圖治。(56)郭孝成:《浙江光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8頁。他致電湖北都督黎元洪說:
敝省父老兄弟謬采虛聲,令攝都督之職,潛雖復黭鈍無識,寧不知為大局計哉,特承父老兄弟之命,固辭不獲,聊自附于君子之后……襄大義而佐偉功,則雖糜潛百體,無所悔矣。(57)馬敘倫:《關于辛亥革命浙江省城光復記事的補充資料》,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522頁。
但是,湯壽潛未能勵精圖治。他盡管竭力建制浙江軍政府,但是未能如愿。有人就此致函批評他沒有規(guī)劃:
執(zhí)事海內(nèi)人望,抱拯民水火之意,不惜犧牲一己,慨然允任事大責重之都督,兩浙人士孰不奔走告語,相慶得人,而全省人民之幸福、東南大局之安危,莫不有賴乎執(zhí)事。第軍政府成立數(shù)日,官職之組織,財政之計劃,制度之創(chuàng)設,不聞光復公有鴻謀碩慮于其間,此某等所大惑不解者也。夫政令紛更,黨派爭軋,此滿清之腐敗積習。我軍政府諸人,以救民為宗旨,自能力矯積弊,不必某等之鰓鰓過慮。但內(nèi)部組織一日不確立,則對外馭內(nèi)一日不得其法,萬一日久弊生,禍起蕭墻,釀成法國革命之慘劇……(58)《上湯都督書》,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8頁。
其實,湯壽潛一上任“即召集會議,組織地方政府”。(59)李凈通:《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浙江政局》,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第1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9頁。根據(jù)時人的回憶和《申報》11月10日的報道,浙江軍政府在兩三天里就設置了政事、民政、交通、財政、外交及總務等部。(60)《杭州光復后進行種種》,《申報》1911年11月10日。政事部“下設秘書、敘官兩課”;外交部“附設編譯、文牘兩課”;民政部“附設民事、勸業(yè)、警務、衛(wèi)生、教育五課”;總務部“附設收發(fā)、統(tǒng)計、文牘、收支、調(diào)查五課”;財政部“附設田賦、雜稅、鹽課、銀行、各項收發(fā)五課”;交通部“附設電務、運輸兩課”。每部“設正副部長,每課設課長一人,課員無定額”。(61)《杭州都督府現(xiàn)狀》,《申報》1911年11月12日。何者機構為“附設”,何者為“下設”,兩者之間模糊不清。除政事、民政、交通、財政、外交及總務這些部外,《申報》11月13日又稱浙江軍政府“特別設立編制部,以謀進行大綱”。(62)《杭垣近日狀況》,《申報》1911年11月13日。這樣,共設7個部。
事實上,浙江軍政府未能設置7個部。起義前夕,革命黨人商定“政治組織由褚輔成聯(lián)絡諮議局陳時夏、沈鈞儒、張傳保等設計準備”。(63)褚輔成:《浙江辛亥革命紀實》,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5頁。他們提出于“軍政府都督之下,設總司令部及政治部。周承菼為總司令,所有陸軍及巡防營,皆受其節(jié)制指揮;褚輔成為政治部部長,所有民政、財政、交通、外交、教育、實業(yè)皆歸其總攬”。(64)莊一拂:《褚輔成先生年譜初稿》,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33頁。照此來看,浙江軍政府設立軍事、政治兩個系統(tǒng),政治部統(tǒng)轄民政、財政、交通、外交、教育和實業(yè)。有人說,設置的是政事部而非政治部,政事部下設交涉、實業(yè)、民政、財政、教育、鹽運等司(65)黃元秀:《辛亥浙江光復回憶錄》(節(jié)選),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浙江省圖書館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選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19頁。;有人說設民政、軍政、財政、教育和實業(yè)司,無交涉司,直轄于政事部(66)張國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龍門聯(lián)合書局,1958年,第239頁。。這大概是浙江軍政府初期的情況。
隨之,浙江軍政府形成政事部、財政部、浙軍總司令部三部格局,職權劃分清楚一些,各部所轄各司改稱科。據(jù)《浙軍政事部暫行章程》,政事部“綜理本省行政事務(除司令部財政部范圍以內(nèi)所管各事外為屬之)”,下設總務、民政、外交、交通四科。(67)《浙軍政事部暫行章程》,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0頁。財政司升格為部與政事部并列,因為褚輔成與臨時參議會認為“現(xiàn)值軍事倥傯,運糧籌餉在在均關重要”(68)《杭州新紀事》,《申報》1911年11月20日。,“財政一部責任重大,應歸獨立,直轄于都督府”(69)《杭垣近日狀況》,《申報》1911年11月13日。?!敦斦繒盒姓鲁獭芬?guī)定:“本部隸屬于軍政府,主管本省財政事務?!薄氨静繉τ诟鞲h民事長關于財政事務有監(jiān)督指揮之權?!?70)《財政部暫行章程》,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80頁。財政部長高子白“因財政部前次分科辦事名目太繁,今特減為總務、支應、征收三科”。(71)《財政部地址及辦事之變更》,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62頁?!墩丬娍偹玖畈烤幹票怼芬?guī)定:浙軍總司令官位于都督之下,總司令部下設:副官部,首長稱為副官部長;參謀部,首長為參謀長,下設第一、第二、第三3科;軍事部,首長為軍事部長,下設人事、軍務、軍械、經(jīng)理、軍醫(yī)、軍法6科。(72)《浙軍總司令部編制表》,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92頁。隨后頒布的《浙江軍政府軍總司令部編制條例》稱:“浙江軍總司令部掌管浙江都督所轄域內(nèi)關于陸海軍一切事務”;“軍總司令官直轄都督,統(tǒng)率全浙水陸各軍,管理關于軍令、軍政、教育事務”;“軍總司令官奉有都督命令時,得下浙軍全部或一部之動員及戒嚴令”,“軍總司令官為保持地方之安寧秩序,奉有都督命令時得以使用兵力,但事急時得以便宜處理,后告都督”。(73)《浙江軍政府軍總司令部編制條例》,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00頁。
湯壽潛力圖掌握政事部、財政部,部長人選對其自然很重要。政事部部長一職“統(tǒng)屬民事、警務、教育、實業(yè)、衛(wèi)生諸科,關系重大,責任綦繁”(74)《杭垣光復后近狀》,《申報》1911年11月17日。,湯壽潛力圖換掉褚輔成。11月5日,他從上海到杭州還未就任浙江都督職務時,就提出由陳介石擔任臨時民政長兼民政司長。11月8日,他任都督當晚,正式提出陳介石出任民政長,而以褚輔成擔任交通司長。革命黨人對此反對,指責陳介石“鄉(xiāng)望不孚且系反對獨立者”,于當晚19時“特開大會改選褚輔成君擔任”。(75)《浙江光復記》,《申報》1911年11月8日。湯壽潛不同意褚輔成出任,先后提出由沈鈞儒、吳雷川二人出任,但是兩人“仍不就”。(76)《杭垣光復后近狀》,《申報》1911年11月17日。11月16日,湯壽潛推舉汪曼峰擔任,但是他也“堅辭不就”。(77)《新浙江進行種種》,《申報》1911年11月19日。時論分析這些人不出任“大半因政事部權限未分,組織紊亂,且加以統(tǒng)屬名義,權利暗潮,致生進行阻力”。(78)《杭州新紀事》,《申報》1911年11月20日。事實上,由于革命黨人反對,湯壽潛不能不同意仍由褚輔成擔任政事部部長一職。政事部設置后,“諸民事皆屬”褚輔成,湯壽潛不能過問。(79)迎升:《辛亥杭州駐防失守記》,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72頁。
至于財政部部長一職,湯壽潛一開始就提出由張竹生出任。(80)馬敘倫:《我在辛亥這一年》,《辛亥革命回憶錄》(第1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1年,第173頁。張竹生的背景及與湯壽潛的關系如何,尚不清楚。革命黨人提出由莊崧甫出任部長,沈鈞業(yè)副之,湯壽潛只能同意。(81)《杭州光復后進行種種》,《申報》1911年11月10日。莊崧甫“視事兼旬”后,一則以“支應浩繁,來源日涸,前敵軍需急如星火,而籌濟現(xiàn)款、發(fā)行軍鈔等項,一時又難辦到”,二則以“內(nèi)部意見亦極掣肘”(82)《杭州新紀事》,《申報》1911年11月20日。,三則“以此時財政最難對付者為軍餉支配”,而自己“性情不甚能聯(lián)合各軍隊”,提出辭職。其中第二個原因是否指湯壽潛,尚不清楚。莊崧甫提出了接任人選的資格:“今后財政必須向素無派別、家世殷實、資望出眾之軍人充任?!?83)鐘豐玉:《光復杭州回憶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59-460頁。湯壽潛不同意由軍人出任,提出由沈鈞儒“暫代支持,以維大局”。但是,沈鈞儒“以財政非所素習”,“力辭不就”。(84)《杭垣新猷種種》,《申報》1911年11月14日。11月18日,湯壽潛推舉杭州首富高爾登接任財政部部長,莊崧甫改任鹽政局局長。高爾登本擬于11月20日接任,但是遭到一些革命黨人和軍界人士的反對,他們強調(diào):“莊君辦事果決”,“且軍鈔三百萬亦經(jīng)本黨總機關部決議認籌二百萬現(xiàn)款,尅日運濟作為預備額,金融必無掣肘”,莊崧甫辭職“別有原因”,“如莊果去,本黨決不承認”。見此,湯壽潛一面對高爾登“懇切勸駕”(85)《杭州新紀事》,《申報》1911年11月20日。接任財政部部長之職,一面“力任調(diào)和”,以莊崧甫任財政部參議長。這是一種“俾得和衷共濟,合謀進行”(86)《杭州新事記》,《申報》1911年11月21日。之折衷處理,湯壽潛和革命黨人共同分享財政權;他只能利用自己關系致函各處籌款,其他一般不能決定。
至于軍事方面的組織設置,湯壽潛更無權過問。浙江軍政府設置水陸軍總司令部,其下設機構稱“處”而不稱“司”:軍政處,負責征兵、退伍、緝捕、軍械、編纂、輸送、兵站等事務;軍區(qū)處,負責軍醫(yī)院、野戰(zhàn)醫(yī)院、衛(wèi)生勤務等事務;軍需處,負責被服、發(fā)餉等事務;參謀處,負責計劃、編制、測量、軍令等事務;副官處,負責警衛(wèi)、人事、庶務等事務;軍法處,負責審問、裁判、拘押等事務。(87)黃元秀:《辛亥浙江光復回憶錄》(節(jié)選),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浙江省圖書館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選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20頁。這一切由總司令周承菼和協(xié)統(tǒng)兼陸軍小學監(jiān)督朱瑞規(guī)劃,湯壽潛批評說:“顧司令部于南京出師之計畫,從無一語道及;北伐如何,亦惟成竹在胸,不令下走得聞厓略。甚至軍政編制,發(fā)表于報端,人以見問,而下走迄未□目,瞠無以答?!?88)《〈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18頁。他無可奈何地稱:“下走在此,從無個人自發(fā)之命令,今該部不肯通融,下走亦不便強迫?!?89)《〈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01頁。
湯壽潛不僅掌握不了行政、財政兩大權,還受到臨時參議會的制約。
革命黨人在浙江咨議局的基礎上成立臨時參議會,作為“臨時議事機關”(90)褚輔成:《浙江辛亥革命紀實》,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7頁。,并“監(jiān)督都督”(91)傅以潛:《陶成章》,紹興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陶成章史料》,1987年,第18頁。。關于其成立時間和名稱,有多種說法,一說臨時參議會成立于11月3日晚(92)郭孝成:《浙江光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5頁。,一說褚輔成于11月4日“急組臨時議會”(93)張效巡:《浙江辛亥革命光復記事》,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500頁。;一說為臨時參議會,陶成章任主席;一說為參議部,陶成章任總參議或參謀長或部長。湯壽潛則提出成立臨時省議會,擔任都督后即發(fā)出通告,要求“各府各派代表四員”。(94)《杭州新談片》,《申報》1911年12月12日。之所以未成立正式的省議會,在于“議會選舉手續(xù)繁重,時日急促,勢有勿及”。(95)《杭州新紀事》,《申報》1911年12月1日。這樣看來,革命黨人成立臨時參議會,湯壽潛提出成立臨時省議會,“參”“省”一字之差,耐人尋味。
12月10日,浙江省臨時參議會宣告成立。組織上,參議員來自“黨員、軍人、各界名人”(96)黃元秀:《辛亥浙江光復回憶錄》(節(jié)選),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浙江省圖書館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選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19頁。,陶成章、顧乃斌、莊嵩甫、吳思豫、張恭、黃云秀、蔣著卿、李炯裳、莊辛墅、周淡游、張浩、方鴻聲等著名人士皆被“推舉”為參議員;其中一些人還兼任行政官職。職權上,臨時參議會擁有:(1)決策權,“凡施行全省之重要政務及一切規(guī)章,參議會均有議決權”(97)褚輔成:《浙江辛亥革命紀實》,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7頁。,送都督府執(zhí)行。這樣,都督府變成了臨時參議會的執(zhí)行機關。(2)機構設置權和人事安排權,即“新機構設立及機構首長的任命,參議會亦有同意權”。(98)陶士和:《浙江民國史研究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79頁。比如,政事部各司的設置由褚輔成“連日會同參議部籌劃進行”。(99)《杭州都督府現(xiàn)狀》,《申報》1911年11月12日。(3)副署權,即湯壽潛發(fā)布的命令非經(jīng)陶成章副署不生效力。(100)章天覺:《回憶辛亥革命》,見《辛亥革命史叢刊》(第2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60頁。在這些職權下,湯壽潛受到極大牽制。他指責說:“下走生平所病,在不爭權利;公乃以爭權利藥之,如證不對何?下走不爭,而不能積誠以化人之爭,此則所返躬而引為大戚耳!”(101)《〈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00頁。
由上看來,浙江軍政府在行政上設置政事部、財政部、水陸軍總司令部,在立法上成立臨時參議會,行政、立法兩權并立。這個體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三大部“鼎峙一城,各自為政”,都督“幾同贅瘤”。(102)《都督統(tǒng)一政權之濫觴》,《申報》1911年12月6日。湯壽潛批評說:軍政屬于水陸軍總司令部,民政屬于政事部,一省之內(nèi)頗似之雙頭政體。(103)《〈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698頁。他曾提出將三大部“完全編制,各任監(jiān)察,各負責成,以符民主共和之法度”(104)《杭州新紀事》,《申報》1911年11月20日。,但是未果。他只能“以軍務付之周承菼,民事付之褚慧僧,財務付之高爾登”,自己則“藉內(nèi)外政務及籌借商款名義,時往還上海,駐杭之日不多”。(105)鐘豐玉:《光復杭州回憶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59頁。其實,他不可能擁有實權,因為他“既與黨人無聯(lián)絡,而不能不對付黨人;與軍人無聲氣之道,而不能不對付軍人;與吏事不習,而不能不對付吏事”。(106)《各省都督合論》,《大公報》1912年1月4日。因此,他不可能“襄大義而佐偉功”,只能數(shù)度提出辭職。
湯壽潛出任都督后不幾天就發(fā)生貴林事件。前面指出,貴林為清軍駐杭旗營協(xié)領,曾在浙江保路風潮中支持湯壽潛,兩人的關系密切。周承菼以貴林“搖惑謀變”為由,判處貴林死刑。湯壽潛立即從上海返回,責問周承菼“何故不先請命”。周承菼回答湯壽潛無權干涉:“此案人證物證俱全,以軍法緊急處分,我實負有專責?!?107)鐘豐玉:《光復杭州回憶錄》,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3卷),各地光復(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60頁。湯壽潛無可奈何,“力辭都督欲去”。不過,他剛一就職就去職并不利于各方,各方因而“泣留之”。(108)迎升:《辛亥杭州駐防失守記》,浙江省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72頁。他本人也不甘心,11月11日致函友人說:“黨中有黨,變幻之數(shù),巧歷不能算,殆為革命時代所必經(jīng)之階”,“潛一身不足惜,深恐破壞之后,再加破壞,不敢一怒逕去”。(109)《〈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698頁。如此看來,湯壽潛認為無權只是一時,希望“環(huán)境”好轉而“留之”。
然而,湯壽潛所期望的“環(huán)境”并未好轉。貴林事件發(fā)生后一個月里,他指責之所以無所作為,“都緣微生物從中作祟”,“紛紛者方爭此機上肉”。因此,他致函臨時參議會提出辭職:“謝去之以讓賢路,正所以為吾漸大局計耳!”(110)《〈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03、704頁。臨時參議會雖然“默許”但未表態(tài),因為都督更迭時機未到:朱瑞以浙軍支隊長名義率軍參加江浙聯(lián)軍作戰(zhàn)攻打南京,致電臨時參議會強調(diào)“湯萬不能辭職”(111)《公電》,《申報》1911年12月15日。;浙江旅滬學會也提出“金陵雖復,北虜未驅,建設伊始,泣請勉任”(112)《浙江旅滬學會致湯都督電》,《申報》1911年12月13日。。這樣,雖然湯壽潛“迭次辭職”,但是“未經(jīng)各界認可”(113)《湯都督去志已決》,《申報》1912年1月10日。,“浙防廷鈞率本部全體”致電浙江臨時省議會強調(diào)“湯都督辭職,遠近駭然,敝軍全體堅請挽留,維持大局”(114)《議會專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36頁。。按照《浙江軍政府臨時約法》規(guī)定“都督由人民公舉,任期三年,連選時得續(xù)任,但以一次為限”,湯壽潛至少可以擔任三年都督。但是該約法又規(guī)定“都督有特別障故或辭職不能執(zhí)政時,由議會選臨時都督代理之”(115)《浙江軍政府臨時約法》,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12頁。,湯壽潛隨時都會出現(xiàn)“特別障故或辭職”。湯壽潛雖然在各方的要求下抱著勵精圖治的雄心壯志出任了浙江都督,但是無實際權力,只是一個傀儡都督,只能辭職。他去職之機,取決于南京臨時政府的人選安排,以及立憲黨人與光復會、同盟會圍繞浙江政局展開的關系演變。
湯壽潛與實業(yè)家張謇、江蘇都督程德全并稱東南三名望。上面已經(jīng)指出,同盟會要求湯壽潛辭職浙江都督,出任交通總長,這是同盟會必須聯(lián)合東南名望在南京開府的必然結果。
在臨時政府設于何地的問題上,湯壽潛先是主張武昌,隨后提出開府東南。據(jù)《軍政府委任赴鄂全權代表之條件》所載,政體“仿美國”,首都定武昌,總統(tǒng)“以首先發(fā)難身臨前敵者推之”(116)《軍政府委任赴鄂全權代表之條件》,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94頁。,湯壽潛似乎主張以武昌為首都,以黎元洪為總統(tǒng)。出任浙江都督之前,湯壽潛曾積極與張謇、程德全一道同革命黨人宋教仁、于右任等人協(xié)商此事。1911年10月22日,湯壽潛“與三數(shù)同志組織臨時會,為臨時政府之預備會”。(117)《〈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12頁。出任浙江都督后,湯壽潛主張開府東南。他與程德全于11月11日聯(lián)名致電上海都督陳其美,提出“急宜仿照第一次會議方法,于上海設立臨時會議機關,磋商對內(nèi)對外妥善之方法”。(118)郭漢民編:《宋教仁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27頁。11月12日,湯壽潛、程德全又“分電各省派委代表來滬會議組織臨時政府”。(119)陸丹林:《革命史譚》,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41頁。11月13日,湯壽潛還致函袁世凱強調(diào)開府東南的必要性:“東南人士,咸以政體不可不立,外交不可無主,謂宜亟設共和政府,以收統(tǒng)一之效。”(120)《致袁世凱函》(1911年11月13日),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09-710頁。同時,湯壽潛、程德全、張謇東南三名望爭取同盟會在東南開府,派代表赴武漢勸說黃興“到上海去統(tǒng)率江、浙軍隊攻克南京,在南京組織全國軍政統(tǒng)一機構”。(121)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辛亥革命回憶錄》(第1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1年,第190頁。對此,同盟會在南京光復之前推行開府武漢的計劃,宋教仁、居正提出以湖北軍政府為中央軍政府,孫中山也在11月16日電中表示“總統(tǒng)自當推定黎君”。(122)《孫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547頁。在12月2日南京光復后,同盟會改變計劃,決定開府東南。
湯壽潛盡管主張開府東南,但是在處理與湖北軍政府、同盟會的關系上采取折衷立場。其一,支持黎元洪擔任大元帥,而以黃興為副元帥。湖北軍政府雖然同意臨時政府設于南京,但是強調(diào)必須推舉黎元洪擔任大元帥,大元帥府須設在武昌。(123)劉恒:《張謇傳記》,中國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第190頁。黎元洪也致電同盟會強調(diào):如果“另有人在滬聯(lián)合推舉大元帥、副元帥等名目,請其宣告取消”。(124)劉星楠:《辛亥各省代表會議日志》,《辛亥革命回憶錄》(第6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1年,第247頁。這樣,湖北軍政府提出:臨時政府設于南京,孫中山可為臨時大總統(tǒng);大元帥府設于武漢,以黎元洪為大元帥。對此,湯壽潛“通情”各代表,“終推黎元洪為大元帥”。(125)章太炎:《太炎先生自定年譜》,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編:《近代史資料》1957年第1期(總12號),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第125頁。其二,支持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tǒng)的前提是實施美國式的聯(lián)邦制。湯壽潛表示自己要“親赴武昌,會合各省速籌聯(lián)邦政府之組織,以定國基”。(126)《杭州新紀事》,《申報》1911年11月20日。孫中山同意:只有聯(lián)邦制才適合于中國,“每省對于內(nèi)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負其整理統(tǒng)御之責”,“于各省上建設一中央政府,專管軍事、外交、財政”。(127)《孫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563頁。他并稱:雖然“聯(lián)邦制度于中國將來為不可行,而今日則必賴各省都督有節(jié)度之權,然后可戰(zhàn)可守。所謂軍政統(tǒng)一,于此亦絕無矛盾也”。(128)《江蘇》,天津《大公報》1912年1月29日。如此看來,聯(lián)邦制是同盟會與湯壽潛、程德全、張謇達成的“某種暫時的妥協(xié)”。(129)[澳大利亞]駱惠敏編:《清末民初政情內(nèi)幕(1845—1912)》上,劉佳梁等譯,上海:知識出版社,1986年,第806頁??偨Y來說,南京臨時政府實行總統(tǒng)府、大元帥府分離之制,總統(tǒng)府設南京,大元帥府設武昌。這與湯壽潛等人折衷處理與同盟會、湖北軍政府的關系密切相關。
上面已經(jīng)指出,既然要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方皆認為湯壽潛、張謇等東南名望就應入閣。光復會領袖章太炎提出,“郵傳莫宜于湯壽潛”,張謇“任財政”,“皆眾所公推,不待論也”。(130)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363頁。同盟會骨干之一、廣東都督胡漢民(臨時政府成立后任秘書長)和貴州都督楊藎誠提出湯壽潛為內(nèi)務總長,張謇為財政總長。(131)許師慎:《國父當選臨時大總統(tǒng)實錄》上,中國臺北:“國史”叢編社,1967年,第13-14頁。很奇怪,大家未提東南另一名望程德全。湯壽潛本人致電各省,提出:除外交以公推伍廷芳外,“內(nèi)務程德全,教育章炳麟,財政張謇,交通詹天佑,軍政黃興,司法汪兆銘”。他還提出各部需要明確名稱,不能搞混:“新邦肇建,首取便民,無論名稱程式,愈簡單愈省便。各部妄稱,內(nèi)務為內(nèi)部,外交為外部,教育為學部,財政為計部或戶部,交通為郵部,軍政為軍部或仍兵部,司法為法部。事有似緩而實急者,此類是也。”(132)《湯都督致各省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16頁。
在各方討論的過程中,各部及其人選逐步確立,湯壽潛一度被拋出總長人選之外?!渡陥蟆?912年1月3日稱:“現(xiàn)孫總統(tǒng)至寧履任后,聞已與參議院人員(即各省代表)及各大領袖議商擬公推黃興為總理大臣,伍廷芳為外交卿,徐紹楨為陸軍卿(徐現(xiàn)充北伐總司令,故又以黃總理暫時兼任),程璧光為海軍卿,湯壽潛為民政卿,陳錦濤為財政卿,張謇為農(nóng)工商卿,王寵惠為司法卿,蔡元培為學務卿。”(133)《臨時政府之新組織》,《申報》1912年1月3日。1912年1月4日,《申報》改正稱:“黃興為內(nèi)閣總理兼陸軍卿,陳錦濤為財政卿,程德全為交通卿,黃鐘瑛為海軍卿,伍廷芳為司法卿,王寵惠為外務卿,蔡元培為學務卿,張謇為農(nóng)工商卿,宋教仁為內(nèi)務卿,徐紹楨為陸軍參謀總長?!?134)《新總統(tǒng)之新建設》,《申報》1912年1月4日。所改正之處,除了伍廷芳與王寵惠位置交換、海軍總長由程璧光換為黃鐘瑛之外,就在于湯壽潛丟掉“民政卿”之職,“民政卿”改為“內(nèi)務卿”由宋教仁出任,并補上程德全為“交通卿”,而這正是湯壽潛后正式出任之職。這似乎說明,掌管經(jīng)濟的張謇入閣是肯定的;至于湯壽潛與程德全兩個都督,同盟會打算只用一人。居正總結各總長人選產(chǎn)生過程說:
當時初提黃興陸軍、黃鐘瑛海軍、王寵惠外交、宋教仁內(nèi)政、陳錦濤財政、伍廷芳司法、湯壽潛交通、張謇實業(yè)、章炳麟教育。代表中有一派反宋教仁、王寵惠、章炳麟者,又有以伍廷芳改外交者,爭持不決。繼由克強與總統(tǒng)商,以遁初主張初組政府,須全用革命黨,不用舊官僚,理由甚充足。但在今日情勢之下,新舊交替,而代表會又堅持反對遁初長內(nèi)務,計不如部長取名,次長取實,改為程德全長內(nèi)務,蔡元培長教育,秩庸與亮疇對調(diào)??偨y(tǒng)曰:內(nèi)教兩部依兄議,外交問題,我欲直接,秩老長者,諸多不便,故用亮疇,可以隨時指示,我意甚決。乃復商代表會,外交、司法勿變更,克強復出席代表談話會,以所改名單,及總統(tǒng)意告之,眾無異議。(135)居正:《梅川日記》,羅?;?、蕭怡編:《居正文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73頁。
這說明:第一,孫中山堅決要求由王寵惠出任外交總長,伍廷芳改任司法總長;第二,同盟會不能“全用革命黨”,還必須“用舊官僚”,因此湯壽潛出任交通總長,宋教仁的內(nèi)政總長換為程德全;第三,同盟會不想臨時政府的財政被控制,因此張謇的財政總長換為實業(yè)總長。曾經(jīng)充當袁世凱的政治顧問莫里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除了點名高度評價張謇、王寵惠等人外,還未點名說湯壽潛等人的座位安排“看來也是合理的”。(136)[澳大利亞]駱惠敏編:《清末民初政局內(nèi)幕(1895—1912)》上,劉桂梁等譯,上海:知識出版社,1986年,第823-824頁。有人批評臨時政府總長人選“多屬舊時人物,或新近附義來歸者”,這是指責湯壽潛、程德全、張謇。于右任稱:“請他們加入,并不僅是表示對于同情者的答謝,而是寓著選賢與能、天下為公的精神?!?137)《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民國元年一至六月份),中國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76年,第29、31頁。
湯壽潛并不打算就職交通總長,出現(xiàn)了是否以總長身份兼任浙江都督的爭論。1912年1月3日,各省都督代表聯(lián)合會通過湯壽潛為交通總長的提名。1月5日,臨時政府舉行各部總長委任禮,到教育總長蔡元培、外交總長王寵惠、財政總長陳錦濤、實業(yè)總長張謇,司法總長伍廷芳因“議和”、內(nèi)務總長程德全因“有病”未到(138)羅剛遺著:《中華民國國父實錄》(第3冊),中國臺北:財團法人羅剛先生三民主義獎學金基金會,1988年,第1649頁。,湯壽潛則在杭州。參加南京選舉臨時大總統(tǒng)的浙江代表屈映光、黃郡致電浙江臨時議會、政事部、財政部、司令部,提出湯壽潛兼任浙江都督,另設副都督由蔣尊簋擔任:
湯公被選為交通部長,諒諸公同賀得人之慶。惟浙省大局粗定,若都督遽行變易,人心恐為動搖。再四思維計,仍請湯公兼任都督,公舉副都督一人代行其職務,以鎮(zhèn)人心,以利進行。副都督一職,光等以為莫若公推蔣軍統(tǒng)兼任。事關桑梓前途,萬乞諸公主持是幸。(139)《議會專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46頁。
駐寧浙軍也兩度致電提出湯壽潛兼任都督,稱“湯公為全省人望所系。際此秩序初復,驟然離省,甚屬非宜”。(140)《軍政府專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50頁。沈宗傳、鄭壽仁等二千人更是提出“浙事艱巨,眾望湯督。目下交通部務無殊間散,俟國事大定,選任未遲”。(141)《特別要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58頁。
同盟會堅決反對湯壽潛兼任浙江都督。陳其美致電各軍政府強調(diào),湯壽潛“被舉為交通總長,浙都督一席礙難兼任”,“已公推蔣尊簋君,其美實深贊同”。(142)《滬都督來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68頁。在這種情況下,湯壽潛不能兼任浙江都督,強調(diào)“千萬另舉都督”,否則“浙始終為潛累”。(143)《湯都督去志已決》,《申報》1912年1月10日。但是,他反對蔣尊簋繼任浙江都督,《漢民日報》登載了湯壽潛給浙江省議會、副都督、各府軍分府民事長的提議繼任人選之電:“潛昨晚到寧。中央已發(fā)表任潛交通,且無許辭。外顧大局,內(nèi)念浙事,力小任重,惟有惶急,杭事伏諸公扶持。在杭三部長,在滬陳都督,章太炎、陶煥卿二先生,其才其望均勝衰朽以倍。幸浙父老擇一替潛,必能為浙保障治安,維持秩序。潛住三兩天,總設法一一返杭,循例交卸?!?144)《議會專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46頁。
陳其美擔任上海都督,不能接任浙江都督。章太炎不可能接任,因為同盟會反對。陶成章也不可能接任,因為有人強烈反對稱“可與破壞而不可與建設”。(145)《特別要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58頁。這樣,只能由蔣尊簋繼任,陶成章意識到此點,稱:“以浙督見推,仆自顧輇才恐負重任。如湯難留,則繼任者非蔣軍統(tǒng)莫屬?!?146)《專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80頁。1月14日,陶成章被刺身亡。湯壽潛意識到這一點,《漢民日報》1月13日登載了他致孫中山、黎元洪、伍廷芳、各省都督各總司令、浙江各軍政分府各民事長暨各團體的辭職電:“壽潛誤浙兩月,愧對父老。今謬任交通,才益不勝,辭又不獲,尤滋惶疚。浙都督已由邦人士公推蔣軍統(tǒng)尊簋”,“日內(nèi)趕辦交卸,事竣即赴寧”。(147)《湯都督致政府及各省通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86頁。
1月14日,湯壽潛電辭浙江都督。1月15日,臨時省議會批準“辭職”,湯壽潛“赴寧就交通總長”,雖然“浙人仍欲挽留,惟湯以南京臨時政府初成立,不能不赴命”。(148)羅剛遺著:《中華民國國父實錄》(第3冊),中國臺北:財團法人羅綱先生三民主義獎學金基金會,1988年,第1669頁。事實上,同盟會以“中央政府非得一二老成,不足服眾望”(149)郭孝成:《浙江光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8頁。為由,要求湯壽潛必須卸去浙江都督之職到南京任職交通總長,輿論認為他“茲因被舉臨時政府交通部長,誼無可辭,不得不交卸浙江都督之任”。(150)《新浙江事物記》,《申報》1912年1月17日。1月16日,湯壽潛正式去職浙江都督,蔣尊簋“接印視事”。(151)《蔣都督接印視事》,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杭州師范大學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匯編》(第6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420頁。
湯壽潛就職交通總長后的作為,可以見之于《時報》1月22日所發(fā)表的《南京新政記》。它描述了臨時政府運作的情況:
總統(tǒng)府近日除軍事和議外,無甚要政。各部總長亦多未到齊,除黃陸軍部長本在府辦事外,其余外交長已由司法長改任此職。伍廷芳昨僅一到,即去。民政長程雪樓因病未出,張謇、湯壽潛均因公于前日到滬?,F(xiàn)總統(tǒng)府一切政務均由秘書處呈明大總統(tǒng)核辦。(152)壽臣輯:《辛亥革命始末記》(一),中國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705-706頁
作為總統(tǒng)府秘書長的胡漢民證實了這一點:湯壽潛同張謇“僅一度就職,與參列各部會議,即出住上海租界”。(153)《胡漢民自傳》,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1卷),反清革命(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737頁。這里所說“參列各部會議”,指1月21日召開的臨時政府第一次內(nèi)閣會議。湯壽潛于1月15日離開杭州前往南京就職,不知他何日抵達南京。既然“臨時政府惟一目的在速定共和”(154)《孫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0頁。即議和,他和張謇在參加第一次內(nèi)閣會議后就到上海。湯壽潛反對同袁世凱議和,提出宜“聲其罪而討之”。(155)《〈浙軍都督府卷宗〉有關都督湯壽潛書信底稿集拾》,蕭山市政協(xié)文史工作委員會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年,第703頁。但是,第一次內(nèi)閣會議“決定告知袁世凱限期答復優(yōu)待清室條件”(156)羅剛遺著:《中華民國國父實錄》(第3冊),中國臺北:財團法人羅綱先生三民主義獎學金基金會,1988年,第1678頁。,這說明臨時政府同袁世凱的議和已經(jīng)取得了相當?shù)倪M展。反對議和的湯壽潛參加完第一次內(nèi)閣會議即到上海,這差不多將他入府擔任交通總長的歷史畫上了句號。
從上可見,湯壽潛主張開府東南,反對以湖北軍政府為中央政府。他雖然贊同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tǒng),但是支持黎元洪為大元帥。他反對推行責任內(nèi)閣制,主張仿照美式實行總統(tǒng)制、聯(lián)邦制。由于他的名望和影響,同盟會開府東南的必要性,湯壽潛必須入府任總長。上任交通總長以后,湯壽潛只是參加一次內(nèi)閣會議,就離開南京到上海;這一方面是由于當時湯壽潛并無交通建設工作可做,一方面是由于南北議和及其反對議和的態(tài)度。
總之,湯壽潛作為東南名望,不可避免地被卷入1911年10月至1912年1月激烈的權力爭奪漩渦之中。由于他與杭州旗營的關系,他對杭州的光復和閩浙兩省的辛亥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因而擁有出任浙江都督的資格。由于他與同盟會、光復會、浙江咨議局等各方面的關系和光復會上中級會議成員之間特別是朱瑞、周承菼之間的制衡,湯壽潛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都督人選。然而,雖然他想勵精圖治,但是在臨時參議會的牽制下和政事部、財政部、水陸軍司令部各自為政之下,他無啥權力,只能辭職。雖然他參與策劃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公認的總長人選,但是其交通總長也只是名義上的,他入府只是增加臨時政府的威望而已。隨著他1月22日離開南京到上海,他被卷入辛亥革命期間權力爭奪漩渦的歷史差不多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