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探析

2021-02-13 15:29周鵬波
關(guān)鍵詞:會盟齊桓公諸侯

周鵬波

(聊城大學 文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春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動亂時期。王室衰微與諸侯圖霸,打破了國家以往的權(quán)力構(gòu)架,激化了統(tǒng)治階層的內(nèi)部矛盾,進而引發(fā)了社會的劇烈變革。伴隨著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周朝的禮樂制度也遭到了嚴重破壞,“盟禮”便是其中之一?!吨芏Y注疏》載:“若《司儀》所云‘為壇十有二尋,王與諸侯殺牲歃血而盟’,則供珠槃玉敦。”[1]158由此可知,“盟”在周朝本是司儀主持下定期舉行的“官方活動”,王與諸侯共同參與?!抖Y記正義》亦稱:“唯天子巡守至方岳之下,會畢,然后乃與諸侯相盟,同好惡,獎王室,以昭事神,訓民事君,凡國有疑,則盟詛其不信者?!盵2]141-142可見,“盟”在起初并不具有貶義色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節(jié)了統(tǒng)治階層的內(nèi)部分歧?!懊恕敝饾u沾染上貶義色彩,是從諸侯勢力過大,進而忽視周王存在,肆意結(jié)盟開始的。春秋時期私盟盛行,加之《春秋》具有微言大義的特征,因而后世在解釋《春秋》時產(chǎn)生了“凡書盟者,惡之也”[3]15的觀點。從此種意義上來講,春秋時期的“盟”正在擺脫原有的禮制束縛,數(shù)量急速增加,性質(zhì)由“公”轉(zhuǎn)“私”,并成為一種常見的社會現(xiàn)象。“葵丘之盟”正處于這種變化的關(guān)鍵節(jié)點,雖然宰周公作為王室代表參與了此次會盟,帶有一絲“公”的意味,但齊桓公才是“葵丘之盟”的實際主持者,并代為行使了周王的權(quán)力,儼然成為此次會盟的盟主。

《周禮注疏》云:“盟,以約辭告神,殺牲歃血,明著其信也?!盵1]889又《春秋左傳正義》云:“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4]41由此可知,殺牲歃血是盟誓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盟誓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天子諸侯在“盟”的過程中常采用殺牲歃血的方式誓告神明,以求化解諸侯間的嫌隙,締結(jié)互利共信的盟約。而殺牲歃血作為盟誓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本質(zhì)是借人對神明和血液的崇拜,從精神層面約束同盟者,進而為盟誓增添神圣感和儀式感?!瓣惿粴ⅰ眲t是發(fā)生在“葵丘之盟”時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指諸侯在盟誓的過程中僅束縛“犧牲”而不以口飲血,可視為殺牲歃血儀式的一種簡化。

一、“陳牲而不殺”與“陳牲而不歃血”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史稱“葵丘會盟”?!洞呵铩べ夜拍辍份d:“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秋七月乙酉,伯姬卒。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盵5]123-125由此可知,“葵丘會盟”是由夏天的“葵丘之會”和九月的“葵丘之盟”構(gòu)成?!抖Y記正義》稱“相見於郤地曰會,”[2]141“蒞牲曰盟 ”[2]141則“會”與“盟”在性質(zhì)上有所差異?!洞呵铩分袑l(fā)生于九月戊辰的事件稱為“盟”,因而本文依《春秋》經(jīng)文之說,將其寫作“葵丘之盟”,以與該年夏天發(fā)生的“葵丘之會”相區(qū)分。稍有遺憾的是,《春秋》的敘述十分簡潔,尚未提及“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直到《春秋穀梁傳》在闡釋《春秋》時才明確提出“葵丘之會,陳牲而不殺”,這也是現(xiàn)存最早記載“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的典籍:

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该瞬蝗?,此何以日?美之也。為見天子之禁,故備之也。葵丘之會,陳牲而不殺,讀書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5]124-125

《春秋穀梁傳》在描述“葵丘之盟”的細節(jié)時,寫到“葵丘之會,陳牲而不殺”。楊士勛疏:“雖盟而不歃血,謂之不殺?!盵5]125他認為,此處所講“陳牲而不殺”,就是“陳牲而不歃血”。徐邈則云:“陳牲者,不殺埋之,陳云諸侯而已?!盵5]125他認為,“不殺”是指并未殺死“犧牲”,即在盟誓過程中使用的是活牲?!抖Y記正義》:“盟之法,先鑿地為方坎,殺牲于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盤,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為盟書,成乃歃血而讀書?!盵2]142可見,“割牲左耳”應(yīng)在“殺牲于坎上”之后。若盟誓使用的是活牲,割牲耳以取血的可能性也就很小。因此,楊、徐二人觀點的區(qū)別或僅在于盟誓儀式使用的是活牲還是死牲。

《孟子·告子下》將“陳牲而不殺”記為“束牲、載書而不歃血”:

五霸,桓公為盛??鹬畷T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痹倜唬骸白鹳t育才,以彰有德?!比唬骸熬蠢洗扔?,無忘賓旅?!彼拿唬骸笆繜o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蔽迕唬骸盁o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痹唬骸胺参彝酥?,既盟之后,言歸于好?!盵6]334-335

一般觀點認為,《孟子》成書晚于《春秋穀梁傳》。如楊德春先生在《葵丘之會天子禁令考》中指出:“孟子所載葵丘之會天子禁令是在《春秋穀梁傳》關(guān)于葵丘之會天子禁令之記載的基礎(chǔ)上所進行的添枝加葉的發(fā)揮。”[7]既然《孟子》對《春秋穀梁傳》中的天子禁令有所借鑒,那么,《孟子》也必定學習過《春秋穀梁傳》關(guān)于葵丘之會的記載。將二書相比較,《春秋穀梁傳》和《孟子》鑒于“葵丘之會”與“葵丘之盟”在同一年且同一地舉行,都將其寫作“葵丘之會”,但實際皆指發(fā)生于九月的“葵丘之盟”?!洞呵锓Y梁傳》的闡釋圍繞“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展開,有較為明確的時間標識?!睹献印匪d“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同樣出現(xiàn)在《春秋左氏傳》中,而《春秋左氏傳》所闡述的是“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4]358,則《孟子》與《春秋左氏傳》記載的應(yīng)為同一事件,即發(fā)生于九月戊辰的“葵丘之盟”。除此之外,《孟子》將《春秋穀梁傳》中的“陳牲而不殺”記為“束牲、載書而不歃血”。《孟子》的記載顯然更為詳細,似是楊士勛和徐邈觀點的結(jié)合?!笆奔蠢墶盃奚?,若用死牲就不須捆綁,可見,《孟子》也認為盟誓中使用的是活牲。不歃血的記載與楊、徐二人的觀點亦相同。

結(jié)合《孟子》和徐邈的闡述,“不殺”應(yīng)指盟誓儀式使用的是活牲。依據(jù)盟的流程,“不殺”就不可能歃血,那么“陳牲而不殺”便可以理解為“陳牲而不歃血”。進一步來看,不論盟誓過程中使用的是活牲還是死牲,“陳牲”本身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其作為盟誓用品的作用,也符合盟誓用牲的禮儀。此處不歃血則顯得更為特殊,這種記載與傳統(tǒng)“歃血而盟”的觀念相異,而且也未遵循“盟禮”的流程。從這方面來說,探討“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的關(guān)鍵在于分析不歃血,而不在于分析陳牲。

二、“陳牲而不殺”與“春秋盟誓不歃血”

周朝以禮樂治天下,禮儀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實際功用,以致成為維護國家穩(wěn)定和王室統(tǒng)治的重要保證。即便進入“禮樂崩壞”的春秋時期,禮儀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重要的禮儀環(huán)節(jié),并不會被完全打破或廢除。盟誓過程中的“陳牲”“歃血”更多承載的是文化內(nèi)涵和象征意義,因而被廣泛沿用于會盟過程中,后人盟誓時也很少簡化或廢除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依《左傳》記載,春秋時期的會盟多達200余次,但將“春秋三傳”所記載的“不歃血”事件進行匯總,也不過3處,可細分為13次,可見殺牲歃血在春秋時期盟誓過程中依然占據(jù)主流,不歃血的現(xiàn)象仍然十分特殊。相較于春秋盟誓不歃血,“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也展現(xiàn)出了其自身的特殊性。

關(guān)于春秋盟誓不歃血的記載如下:

(一)胥命于蒲

《春秋·桓公三年》載:“夏,齊侯、衛(wèi)侯胥命于蒲。”[5]37杜預(yù)《春秋左傳正義》載:“申約,言以相命而不歃血也?!盵4]157認為齊國和衛(wèi)國在蒲地僅約定了言辭,并沒有舉行歃血的儀式,所以,《春秋》才將其稱為“胥命”。何休《春秋公羊傳注疏》:“胥,相也。時盟不歃血,但以命相誓?!盵3]77同樣強調(diào)了此次事件不歃血,僅以命相誓,用以解釋胥命的含義。但何休的解釋略乏嚴謹,他將此次事件稱為“時盟”,此處的“胥命”和“盟”應(yīng)為兩個概念,缺少“歃血”環(huán)節(jié)的“盟”才可稱為“胥命”,“盟”與“胥命”在此處絕不能同時出現(xiàn)。何休的闡釋顯然是想強調(diào)“以命相誓”,而忽視了歃血之于盟的重要性,將此事件定義為“不歃血之盟”。

(二)衣裳之會

《春秋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載:“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車之會四,未嘗有大戰(zhàn)也,愛民也。”[5]93-94衣裳之會是指諸侯間友好性的聚會,是不借會盟實現(xiàn)個人稱霸目的的聚會。楊士勛《春秋穀梁傳注疏》:“十三年會北杏,十四年會鄄,十五年又會鄄,十六年會幽,二十七年又會幽,僖元年會檉,二年會貫,三年會陽穀,五年會首戴,七年會寧毋,九年會葵丘?!盵5]93-94依此所言,“九年會葵丘”即是衣裳之會中的1次,并且11次衣裳之會都不曾歃血。

(三)尋宋之盟

《春秋·昭公元年》載:“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戌、衛(wèi)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虢?!盵5]277杜預(yù)《春秋左傳正義》稱:“楚恐晉先歃,故欲從舊書。加于牲上,不歃血,經(jīng)所以不書盟?!盵4]1142-1143盟誓歃血的先后一般是由會盟者的地位決定的,先歃血者往往是主盟者,其后按會盟者地位的尊卑依次歃血。春秋時期由于盟誓禮儀遭到破壞且會盟國家的實力差距過大,因而也會出現(xiàn)爭歃的現(xiàn)象。楚國害怕晉國先歃血,讓晉國的地位凌駕于楚國之上,因而采取了“尋盟”的方法,即“從舊書,不歃血”。

將以上“不歃血”事件相比較,可以看出,后世典籍因歃血問題而產(chǎn)生出較大的分歧?!洞呵镒髠髡x》和《春秋公羊傳注疏》的觀點基本相同,他們認為,盟誓過程中不歃血,則《春秋》經(jīng)文中不書盟。這也是“齊、衛(wèi)胥命于蒲”稱為“胥命”而不寫作“盟”的原因,也是“楚、晉尋宋之盟”在《春秋》中寫作“會”的原因。詳細地來看,《春秋穀梁傳》所記載的“衣裳之會”與“齊侯、衛(wèi)侯胥命于蒲”應(yīng)屬于同一類型的事件,二者盟誓過程中都主動選擇不歃血?!睹献印匪f的“初命”“再命”“三命”“四命”“五命”和 “胥命”中的“命”與《春秋穀梁傳》中的盟辭,都是指約定言辭。而“尋宋之盟”不歃血的起源在楚晉爭歃,爭歃又是一種備受指責的行為。前兩則材料中的不歃血與“尋宋之盟”中的爭相歃血顯然處于后人褒貶的兩極。

《春秋》經(jīng)文載:“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盵5]124又《春秋左傳正義》和《春秋公羊傳注疏》皆認為,盟誓過程不歃血,則《春秋》經(jīng)文中不書盟。那么依《春秋左傳正義》和《春秋公羊傳注疏》的觀點,發(fā)生于九月戊辰的“葵丘之盟”,必然進行了歃血的儀式。然而,《春秋穀梁傳》卻認為,“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歃血”,這便形成了顯著的矛盾,也展現(xiàn)出了“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的特殊性。

三、“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

作為春秋前期最為盛大的會盟活動,“葵丘之盟”本可依照“盟禮”,在會盟儀式上殺牲歃血。然而《春秋穀梁傳》和《孟子》卻皆認為“葵丘之盟”不曾歃血,這背后具有十分復雜的原因。

一種觀點認為,齊桓公作為主盟者具有“信厚”的品質(zhì),不需要再以歃血的儀式來昭著信義。楊士勛《春秋穀梁傳注疏》載:“莊二十七年傳云:‘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藕褚?,則衣裳之會皆不歃血。而此會獨言之者,以此會桓德極盛,故詳其事,實余盟亦不歃血耳?!盵5]125依此之意,“葵丘之盟”不歃血的原因在于齊桓公“信厚”。歃血是為了昭著信義,當誠信敦厚的齊桓公作為會盟的主持者時,信義也必然會在同盟國中彰顯,也就不必考慮再用歃血儀式來約束同盟者。同時,“葵丘之盟”展現(xiàn)了齊桓公高尚的德行,因而,《春秋穀梁傳》才會詳細敘述“葵丘之盟”“不歃血”的細節(jié)。

另一種觀點認為,諸侯畏懼齊桓公,不敢違背與齊桓公定下的盟約,因而可以省略歃血的環(huán)節(jié)。趙岐《孟子注疏》載:“齊桓公,五霸之盛者也,與諸侯會于葵丘,束縛其牲,但加載書,不復歃血。言畏桓公,不敢負之,不得專誅不孝。”[6]335杜預(yù)又曰:“諸侯皆束縛其牲,但加載書,而不復歃血。歃血,ヱ血也,言不敢負桓公之約也?!盵6]336此觀點認為,齊桓公的政治霸業(yè)在“葵丘之盟”時達到全盛,諸侯畏懼齊桓公的勢力,因而也就畏懼齊桓公所制定的盟約,不需要再舉行歃血的儀式。

以上兩種觀點皆以齊桓公個人為中心,前者認為齊桓公“信厚”是不歃血形成的原因,后者認為諸侯畏懼齊桓公的政治霸業(yè),所以不必歃血。綜合來看,這兩種分析是較為合理的。細察春秋盟誓時的“不歃血”現(xiàn)象,“胥命于蒲”與“衣裳之會”皆是可以歃血,但會盟者主動選擇不歃血的行為,以此強調(diào)會盟者的主體選擇性并以主盟者為中心。而“尋宋之盟”則是處于特殊狀況下,是為化解爭歃分歧而進行的被動選擇,這時則更應(yīng)考慮會盟的背景和諸侯國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若將11次“衣裳之會”分開來看,春秋時期的不歃血現(xiàn)象共計13次,齊國主盟了其中的12次。“胥命于蒲”的主盟者是齊僖公,“衣裳之會”的主持者是齊桓公,齊僖公與齊桓公又是父子關(guān)系,從家族傳承來說,齊桓公“葵丘之盟”不歃血也應(yīng)受到其父齊僖公的影響。

從所處歷史時期來看,“葵丘之盟”發(fā)生于公元前651年,尚處于春秋的前期。這時的“盟”并未完全擺脫禮制束縛,盟的性質(zhì)也正在由“公”轉(zhuǎn)“私”?!墩撜Z·憲問》載:“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盵8]154宋朱熹注:“二公皆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盵8]154可見,齊桓公的圖霸策略便是“尊王攘夷”。歃血作為“盟”的重要標志,只有歃血才可以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盟”。倘若齊桓公在會盟中使用了歃血儀式,那么齊桓公就徹底違背了“然天下太平之時,則諸侯不得擅相與盟”[2]141的禮儀。如此看來,齊桓公在“葵丘之盟”時簡化了歃血儀式,恰恰是守禮的一種表現(xiàn)。據(jù)此可知,禮制的束縛和齊桓公“尊王攘夷”的策略也影響了“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的形成。

四、后世對“陳牲而不殺”的評價

“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產(chǎn)生于“葵丘之盟”,后世對“葵丘之盟”的認識也直接影響了人們對“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的評價。歷史上對“葵丘之盟”和齊桓公在“葵丘之盟”時的表現(xiàn)有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陳牲而不殺”是處于《春秋穀梁傳》話語體系中的現(xiàn)象,因而在評價“陳牲而不殺”時應(yīng)該以《春秋穀梁傳》為中心,以《春秋左氏傳》和《春秋公羊傳》為參照。

《春秋穀梁傳》對“葵丘之盟”是持有肯定態(tài)度的,“陳牲而不殺”是其肯定“葵丘之盟”的重要依據(jù)。如“桓盟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為見天子之禁,故備之也。葵丘之會,陳牲而不殺,讀書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5]124-125。其認為,《春秋》中將“葵丘之盟”所發(fā)生的日期詳細記為戊辰這一天,就是為了贊美齊桓公的行為。齊桓公在“葵丘之盟”時代替周襄王盟誓了“天子之禁”,并因周襄王未參與此次會盟,便簡化了歃血儀式,充分展現(xiàn)了齊桓公的尊王守禮。事實上,“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和“明天子之禁”都是具有褒義色彩的。另外,《春秋穀梁傳》在分析“陳牲而不殺”的原因時,認為“‘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5]125,同樣肯定了齊桓公的誠信厚德。總之,《春秋穀梁傳》在整體上肯定了“葵丘之盟”和齊桓公在“葵丘之盟”時的表現(xiàn), 同時,對“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的評價也是較為積極的。

《春秋左氏傳》和《春秋公羊傳》對“葵丘之盟”與齊桓公多持否定的態(tài)度,評價也較為消極。如《春秋左氏傳》:

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痹卓紫葰w,遇晉侯曰:“可無會也。齊侯不務(wù)德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wù)靖亂,無勤于行。”晉侯乃還。[4]358

“葵丘之盟”后,宰周公回國路遇晉侯,談及“齊侯不務(wù)德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在宰周公眼中,“葵丘之盟”與伐山戎、伐楚的性質(zhì)是相同的,是齊桓公不務(wù)德行、四方攻略的一種表現(xiàn)。宰周公作為王室代表參與此次會盟,因此,宰周公對“葵丘之盟”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王室對“葵丘之盟”的態(tài)度。

又如《春秋公羊傳》:

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钢瞬蝗?,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爾?貫澤之會,桓公有憂中國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黃人也??鹬畷?,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3]223

《春秋公羊傳》認為,“葵丘之盟”“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即齊桓公在“葵丘之盟”時過于驕傲自滿,以致9個國家在“葵丘之盟”后便違背了天子之命。其將“葵丘之盟”與“貫澤之會”相比較,認為齊桓公在“葵丘之盟”時已經(jīng)喪失了“憂中國之心”,因而也就逐漸喪失了盟主的地位,評價也是消極的。

依據(jù)“春秋三傳”的評價,《春秋左氏傳》和《春秋公羊傳》并沒有涉及“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這也絕非偶然?!瓣惿粴ⅰ睂嶋H是齊桓公遵守禮制、擁護王室的一種表現(xiàn),這恰好與《春秋左氏傳》和《春秋公羊傳》所要陳述的觀點相反。如果說《春秋左氏傳》和《春秋公羊傳》展示了“葵丘之盟”較為消極的一面,那么《春秋穀梁傳》中“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則表現(xiàn)了“葵丘之盟”恪守禮制的一面。因此,“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是“春秋三傳”書寫差異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全面把握“葵丘之盟”的重要依據(jù)。

五、結(jié)語

作為春秋前期最為盛大的會盟活動,“葵丘之盟”正處于由“公盟”轉(zhuǎn)向“私盟”的關(guān)鍵節(jié)點?!瓣惿粴ⅰ笨梢岳斫鉃椤瓣惿混ρ?,可將其看作殺牲歃血形式的一種簡化,這種現(xiàn)象的形成不僅與齊桓公誠信敦厚、勢力強盛有關(guān),而且也與禮制束縛、父子承襲、圖霸策略有關(guān)。將其與春秋“不歃血”現(xiàn)象相比較,《春秋左傳正義》和《春秋公羊傳注疏》皆認為盟誓過程中不歃血,則《春秋》經(jīng)文中不書盟。而《春秋穀梁傳》則認為11次“衣裳之會”均未歃血,后世典籍在圍繞《春秋》經(jīng)文的闡釋時產(chǎn)生了巨大差異。但結(jié)合不同典籍對“葵丘之盟”的評價,這些差異顯然是由于不同典籍對“葵丘之盟”的不同態(tài)度所造成的?!洞呵锓Y梁傳》記載“陳牲而不殺”,就是為了肯定齊桓公的“信厚”以及“葵丘之盟”的積極作用?!洞呵镒笫蟼鳌泛汀洞呵锕騻鳌穼Α翱鹬恕背钟蟹穸☉B(tài)度,因而不會記載具有肯定意義的“陳牲而不殺”??傊?,“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現(xiàn)象是我們?nèi)姘盐铡翱鹬恕钡闹匾罁?jù),也是學界絕不可忽視的一個會盟現(xiàn)象。

猜你喜歡
會盟齊桓公諸侯
五張羊皮
春秋——諸侯爭霸的擂臺賽
春秋隱公時期的會盟探析
春秋隱公時期的會盟探析
烽火戲諸侯
齊桓公遇委蛇
齊桓公大敗山戎
烽火戲諸侯
齊桓公:交際中的人格魅力
試論吐蕃與唐會盟的安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