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麗 姚 瑤 車 琳
腦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癥,導致患兒運動功能以及智力發(fā)育障礙[1]。目前,臨床對于腦癱合并智力障礙患兒早期通常采用康復訓練聯(lián)合藥物的治療手段,能極大改善腦癱患兒的運動功能以及智力障礙?;純河捎谀挲g較小,機體各個系統(tǒng)還未發(fā)育完善,身體可塑性較強,通過骨盆控制及爬行訓練,能夠有效的提高患兒上下肢運動功能。鼠神經生長因子是一種神經營養(yǎng)因子,能夠有效地促進軸突定向再生、髓鞘生成以及神經元胞體存活等多種功能,盡可能改善神經和智力水平,提高患兒預后[2]。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97例腦癱合并智力障礙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經頭顱CT和MRI 確診[3],均存在運動功能障礙,能夠進行交流,且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下肢嚴重骨關節(jié)疾病不能進行康復訓練;存在其他系統(tǒng)臟器損傷;有認知理解障礙,不能正常交流。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49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0.5~6歲,平均(3.24±0.36)歲;體質量2.5~4.1kg,平均(3.31±0.64)kg;腦癱分型:共濟失調型18例,痙攣型10例,混合型20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齡0.5~6歲,平均(3.31±0.42)歲;體質量2.5~4.3kg,平均(3.45±0.57)kg;腦癱分型:共濟失調型20例,痙攣型15例,混合型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鼠神經生長因子肌肉注射,30ug/次,隔日1次,治療3個月,并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骨盆控制及爬行訓練。
1.2.1骨盆控制訓練 患兒取仰臥位,康復師雙手置于患兒髂嵴,協(xié)助患兒做骨盆交替旋轉、上下、前后訓練,并讓患兒站于距離墻約 15cm位置,靠墻進行前傾訓練。
1.2.2爬行訓練 (1)四點支撐:在患兒雙肩放置沙袋,由一名康復師支撐其肩關節(jié),一名康復師握住患兒下肢,輔助患兒完成膝關節(jié)彎曲并保持患兒呈雙手、雙膝四點支撐的姿勢。一名康復師用圍巾懸吊患兒腹部,減輕患兒壓力,引導患兒正確爬行方法。(2)三點支撐:在患兒腹部放一滾筒,讓患兒雙手支撐身體,一只腿彎曲膝蓋著地,另一只腿向后伸直,保持12s后交換雙腿,訓練8min/次,2次/d。(3)腹爬訓練:在患兒視線范圍前方放一顏色鮮艷的玩具,一名康復師握住患兒雙踝,當患兒伸手抓取玩具時,康復師向前推患兒對側腳向前,反復訓練3個月。
1.3.1運動功能水平 于訓練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4]對上下肢運動功能進行評價,上肢運動功能總分為0~66分,下肢運動功能總分為0~34分,分值越高表明運動功能越好。
1.3.2智力發(fā)育水平[5]于訓練前后采用發(fā)育篩查測驗方法對兩組智力發(fā)育水平進行評價,包括DQ及MI評分,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智力發(fā)育水平越好。
1.3.3日常生活能力 于訓練前后采用ADL量表[6]對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包括語言、自理及適應能力3個條目,每個條目0~2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表1 兩組訓練前后運動功能水平的比較 (分,
表2 兩組訓練前后智力發(fā)育水平的比較 (分,
表3 兩組訓練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的比較 (分,
小兒腦癱主要是在圍生期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患兒大腦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損傷,破壞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7],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因此,降低腦癱患兒的發(fā)生率,且盡可能改善腦癱患兒的運動及腦功能障礙為主要治療目標。鼠神經生長因子是一種神經營養(yǎng)物質,其本質為一種蛋白質,患兒由于各個系統(tǒng)都還未發(fā)育完善,給予神經營養(yǎng)藥物治療能促進腦組織神經細胞的生長發(fā)育,改善智力障礙。骨盆控制訓練能夠通過穩(wěn)定骨盆平衡功能,對患兒進行各個方位的旋轉訓練,能促進軀體平衡能力,提高站立時的穩(wěn)定性,改善運動功能。爬行訓練著重訓練機體協(xié)調性,能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增強患兒肢體控制能力,促進患兒骨骼生長,提高上下肢運動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及預后。
腦癱合并智力障礙可引起患兒上下肢運動功能障礙,雖然無特效藥物進行治療,但通過康復訓練,可改善患兒運動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訓練后運動功能水平升高幅度高于對照組。骨盆訓練[8]在患兒康復訓練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強化骨盆和軀體的控制能力,增強上下肢的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水平。爬行訓練時依據患兒腦癱的類型以及病情嚴重程度制定合理科學的運動方法,通過腹爬訓練、四點和三點支撐等訓練,使患兒在爬行過程中充分利用大腦和四肢,提高四肢協(xié)調能力,控制軀體平衡。同時,促進對運動產生正確反應的能力及刺激大腦潛在能力,增加大腦智力發(fā)育的速度,改善運動功能。
腦癱患兒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腦組織功能受損,引起患兒智力障礙,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及給家庭造成負擔。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訓練后智力發(fā)育水平升高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骨盆訓練能夠有效鍛煉身體兩側的平衡功能,增強下肢肌群的控制和協(xié)調能力,提高骨盆的穩(wěn)定性,促進患兒生長發(fā)育,增強患兒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智力[9]。爬行訓練是由康復師根據患兒不同情況制定合理化方案,通過四點、三點支撐以及腹爬訓練的方法刺激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提高患兒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促使患兒大腦對肢體正確運動方式的調控能力,促進大腦的發(fā)育。在早期,嬰兒腦部還處于發(fā)育旺盛的時期,且腦的可塑性非常強,及時給予患兒營養(yǎng)神經細胞的藥物治療非常重要。鼠神經生長因子[10]是從小鼠頜下腺中提取的具有營養(yǎng)神經功能的蛋白質分子,能促進神經細胞的生長、分化和成熟,修復受損的神經系統(tǒng),促進神經髓鞘以及神經細胞的生長發(fā)育,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改善神經功能,提高患兒智力發(fā)育。
腦癱合并智力障礙可引起患兒語言、自理及適應能力等對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很大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訓練后日常生活能力升高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鼠神經生長因子能促進神經中樞系統(tǒng)對語言、智力以及運動功能的發(fā)育和調控能力,提高患兒日常生活能力[11]。骨盆訓練能夠有效的增強骨盆肌的穩(wěn)定能力,改善腦癱患兒的運動功能,還可刺激神經細胞的發(fā)育,有效的骨盆訓練能夠增強患兒自信,改善負面情緒,能增強患兒注意力,提高患兒理解和反應能力,提高患兒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骨盆控制及爬行訓練能夠通過促進神經細胞修復等機制,改善腦癱合并智力障礙患兒的神經功能,修復受損細胞功能,提高肢體的協(xié)調性,提高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