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楚瑤,邱亞君,盧 芬
(1.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體育學系,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大學 公共體育與藝術(shù)部,浙江 杭州 310058)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全民健身意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休閑體育活動中,例如長跑、游泳、廣場舞、瑜伽、攀巖等等。攀巖作為一項從登山運動中派生出來的極限運動[1],已被列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在我國深受年輕人的喜愛[2]。他們通過長時間的參與和堅持,獲得攀巖相關(guān)的知識和經(jīng)驗,在攀巖中得到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攀巖已經(jīng)成為了一項流行的休閑體育活動。
Stebbins在1982年提出深度休閑(Serious Leisure)理論,認為深度休閑參與者在工作之外,有系統(tǒng)、有計劃地從事業(yè)余、愛好或志工的活動,他們投入如事業(yè)一般的專注,并借此機會獲得及展現(xiàn)特殊的技巧、知識及經(jīng)驗[3]。深度休閑參與者具有6項特征,即堅持不懈、生涯性、顯著的個人努力、持久的利益、獨特的文化、強烈的認同。其中,持久的利益分為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前者包括自我充實、自我實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形象的提升、自我滿足、個人重建和金錢回饋,后者包括團體吸引、團體成就和團體發(fā)展及維護[4]。
一些學者檢驗發(fā)現(xiàn)長跑[5]、高爾夫[6]、沖浪[7]等項目的深度休閑參與者完全具備Stebbins所提出的6大特征。但是,劉豐源等發(fā)現(xiàn)跆拳道愛好者只具備個人努力、持久利益、獨特的文化和強烈的社會認同4項特征[8];侯怡筠發(fā)現(xiàn)高爾夫愛好者只具有個人努力、堅持不懈、強烈認同感與持久性利益4項特征[9]。對于攀巖來說,研究發(fā)現(xiàn)攀巖者將攀巖視為一種深度休閑追求[10],展現(xiàn)了Stebbins定義的部分深度休閑特征[11,12]。此外,一些研究檢驗和探究了攀巖者的特征,包括冒險[13]、壓力尋求[14]、感覺尋求[15]、低焦慮[14]等。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fā)現(xiàn)水平越高的攀巖者表現(xiàn)出越明顯的(a)冷漠孤僻、吹毛求疵;(b) 漫不經(jīng)心;(c)聰明;(d) 平靜、自信[16]。因此,攀巖者可能具有與其他深度休閑者不同的特征,而且攀巖水平越高,可能越明顯。
深度休閑特征在多種休閑體育項目上已經(jīng)有了比較多的定量研究,但是針對攀巖的研究尚有不足。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運用質(zhì)性研究方法,基于深度休閑理論探索在本土化情境下攀巖者的深度休閑特征。通過本研究對攀巖者深度休閑特征的探索和解讀,一方面可以拓寬深度休閑理論在休閑體育領(lǐng)域的運用;另一方面,可以揭示攀巖的意義和價值,展現(xiàn)攀巖的獨特魅力,推動攀巖深度休閑生活方式的普及。
采用滾雪球抽樣法來確定本研究所需要的能提供豐富信息的受訪者。依據(jù)深度休閑的概念,結(jié)合攀巖項目特征,研究者于2019年4-5月期間,在杭州的“攀巖主義·教工路館”和“頑攀·西湖文體中心館”這兩所攀巖館中選擇持續(xù)攀巖1年及以上、每周攀巖2次及以上的攀巖者為訪談對象。在收集訪談數(shù)據(jù)的同時,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直到后幾次訪談數(shù)據(jù)的編碼結(jié)果與之前的結(jié)果類似,不再出現(xiàn)新的突出的主題,就停止對受訪者的邀約。最終,共計11名攀巖者接受了訪談。其中男性7人,女性4人;年齡范圍為20-36歲(M=28.73, SD=4.39);攀巖時間1-4年6人,5年及以上5人(見表1)。
表1 受訪者基本信息
根據(jù)Stebbins 的深度休閑理論以及其他相關(guān)文獻,研究者自行編制開放式訪談提綱。在與從事深度休閑研究十余年的專家學者討論后,修改訪談提綱。訪談問題舉例如下:(a)您在攀巖當中有哪些感受?(b)參與攀巖以來,您有哪些收獲?(c)在攀巖中有什么對您來說印象深刻的事件?(d)在攀巖中,您的社會交往情況如何?
2019年4月至5月,采用一對一的形式在攀巖館休息區(qū)和咖啡館進行開放式訪談。在訪談之初告知受訪者本次訪談的目的,向他們保證訪談內(nèi)容匿名且僅供科研,在得到允許后,使用錄音筆對訪談進行全程錄音,訪談時間從30min到90min(平均45min左右)不等。在訪談結(jié)束以后,與受訪者保持微信聯(lián)系,以備補充和核對信息之需。
主題分析(Thematic analysis)是一種識別、分析和報告文本數(shù)據(jù)中主題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在國際上普遍應(yīng)用于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質(zhì)性研究[17]。針對訪談中產(chǎn)生的大量數(shù)據(jù),采用質(zhì)性分析軟件NVivo11.0來存儲和分析。依據(jù)Braun等人撰寫的主題分析操作指南,對數(shù)據(jù)進行歸納性主題分析,步驟包括熟悉文本、初步編碼、主題創(chuàng)建和主題審查[17]。第一步,研究者多次閱讀文本,以熟悉內(nèi)容和深入理解受訪者。第二步,研究者首先對6份文本進行初步編碼,并檢查它們是否恰當?shù)孛枋龊透爬藬?shù)據(jù)內(nèi)容,再對5名符合納入標準的受訪者進行訪談,并在初步編碼的基礎(chǔ)上進行分析,同時注意是否有新的突出的編碼出現(xiàn)。第三步,所有文本都編碼完后,審查每個編碼,確保它們都有足夠的數(shù)據(jù)支持。將編碼分組歸類,創(chuàng)建主題。第四步,審查每個主題,對它們進行更改、合并、分離或舍棄,確保它們都能較好地概括和呈現(xiàn)所包含的編碼,并且不與其它主題混淆。
在質(zhì)性研究中,常用兩個編碼員之間的一致性來計算信度[18]。在兩名研究者分別獨立完成對11份文本的編碼后,隨機抽取2份文本的編碼結(jié)果,運用Nvivo11.0進行編碼比較,計算出兩人編碼的評分者一致性在91.34%到98.85%之間,表明本研究的一致性很好。此外,研究者還邀請受訪者核對轉(zhuǎn)錄文本,交流最終的結(jié)果,并聽取他們的評論和修改建議。
運用主題分析法,歸納出4個主題和10個次主題(見表2)。研究發(fā)現(xiàn),攀巖者的深度休閑特征是自我超越、認同感、個人利益和獨特個性。
表2 攀巖者的深度休閑特征
自我超越是指攀巖者不斷提高攀巖能力從而拓展個人界限。該主題包含2個次主題:堅持不懈和自我挑戰(zhàn)。堅持不懈是指深度攀巖者堅持攀巖,即使遇到困難也會盡力克服,從而保證能夠規(guī)律地參與攀巖。例如, D(男)陳述,“在攀爬更難的線路時,需要有更大的勇氣去克服心理障礙、嘗試不同的動作,這挺難的,但是不會影響我攀巖,我會不停地嘗試,不停地給自己做心理工作,是可以克服的。”I(女)表示,“大約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有規(guī)律地堅持爬,一直到現(xiàn)在。”自我挑戰(zhàn)是指攀巖者與自己比較,追求戰(zhàn)勝自我而不是他人。他們注重攀巖能力的掌握和個人的進步,將每一次的攀爬看成是“向上進步”和“對自己的挑戰(zhàn)(E,女)”。因此,他們會刻意選擇更有挑戰(zhàn)性的攀巖路線和方式,例如,J(男)說,“我比較喜歡野攀,因為我發(fā)現(xiàn)野外爬更有挑戰(zhàn)和樂趣?!?/p>
認同感是指攀巖者高度認可攀巖這項運動,從中構(gòu)建自己的休閑認同,并且因為共同愛好而對攀巖內(nèi)群體抱有社會認同。該主題包含2個次主題:項目認同和社會認同。項目認同是指深度攀巖者在長期投入之后,會對自己所選擇的攀巖逐漸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認同感。這使深度休閑者很樂意向他人分享攀巖。所有受訪者都表示很樂意向朋友推薦攀巖,例如J(男)說,“從大學開始,只要是認識的人,就說我?guī)闳ヅ蕩r”。不僅如此,項目認同還使深度攀巖者自覺遵守攀巖中的規(guī)則、文化和價值觀。A(男)列舉了一些攀巖者的基本禮儀,“人家給你保護了你要說謝謝,借你的繩子爬好要幫主人收繩?!?B(男)舉例了攀巖中的 “專用語”,“一條線爬了很多次,然后終于完成了就叫red?!鄙鐣J同是指深度攀巖者知道自己歸屬于特定的攀巖社會群體, 并從中獲得某種情感和價值意義。深度攀巖者大多會加入一個或多個攀巖群體,并參與群體討論和群體活動。當I(女)被問到是否加入了攀巖團體時,她說,“我們有一個巖友一家組織,還有一些微信群。玩多了,大家就把你吸收進來了?!?/p>
個人利益是指攀巖者經(jīng)過長期參與攀巖休閑活動從而獲得的個人心理、生理方面的好處。該主題包含2個次主題:心理利益和生理利益。心理利益中,最明顯的是幸福感、成就感、滿足感、減少壓力和克服恐懼。例如,D(男)認為,攀巖“讓我更快樂了,生活更有樂趣了?!盙(男)說,“攀巖給我?guī)碜疃嗟氖浅删透?。”C(男)把攀巖當成了包治百病尤其是壓力的“神藥”,他說,“像我最近壓力大可能會失眠,是攀巖讓我釋放壓力,別的不行。我累了,或者心情不好,或者很長時間很壓抑,我就想去攀巖?!背诵睦砝?,深度攀巖者還得到了生理方面的利益,主要體現(xiàn)在健康促進和身材改善。例如,A(男)說,“現(xiàn)在很少感冒了?!盋(男)說,“身材是比較好的,肌肉都比較勻稱?!?/p>
獨特個性是指深度攀巖者在攀巖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普遍而獨特的性格。該主題包含3個次主題:獨立、堅韌和沉靜。獨立是指深度攀巖者傾向于在攀巖中自主地決策和行動,依靠自己去實現(xiàn)目標。例如F(女)說,“因為每個人的破解方式不一樣,我會去思考在這個線路上,我應(yīng)該怎么樣去破解?!?堅韌是指攀巖者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百折不撓。他們遇到困難不放棄,面對失敗不灰心,致力于目標的實現(xiàn)。例如J(男)說,“就拿那條屋檐線來說,我當時爬不上去心理打擊特別大,但是一直不放棄。爬屋檐線花了將近我攀巖以來一半的時間,后來才無意中爬上去了?!迸蕩r者常把在一條線路上經(jīng)歷無數(shù)次失敗直到成功登頂?shù)倪^程叫做“磕線”。G(男)說,“有時候一條線要磕很長時間,就像這條線我磕了兩個月?!背领o是指攀巖者性格安靜,大多不善言辭、不喜社交。例如,C(男)說,“像那個教練,有一點悶葫蘆的感覺,不善于表達。在我攀巖當中,接觸到的大部分人都會比較接近于他的性格?!?/p>
Stebbins指出,深度休閑者渴望挑戰(zhàn)自我和發(fā)展技能[19]。從這個角度來說,深度攀巖者表現(xiàn)為追求自我超越,這使他們注重持續(xù)攀巖以實現(xiàn)目標、提高能力,渴望不斷超越自我[20],取得個人進步。首先,深度攀巖者具有高水平的堅持性,持續(xù)而規(guī)律地攀巖。他們會主動克服參與攀巖的客觀限制(例如受傷、工作忙、身體素質(zhì)限制、家人不理解等)與主觀限制(例如恐懼、挫折、疼痛等)。深度攀巖者具有高水平的運動承諾,渴望并決心持續(xù)參與攀巖[21]。
其次,深度攀巖者具有顯著的自我挑戰(zhàn)精神。他們有著很強的進步欲望,有目標地尋求風險和挑戰(zhàn)[22],并樂于迎接挑戰(zhàn)[23]。深度攀巖者持續(xù)攀巖的很大動力來自不斷進步和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的失敗反而使他們愈挫愈勇。深度攀巖者追求學習和完善攀巖技能并達到精通,因此更傾向于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并付出高水平的努力[24]。同時,深度攀巖者以自我為參照來樹立目標和定義成功,與過去的個人水平比較而不與他人競賽,正如C(男)解釋說,“攀巖是跟自己較真,跟自己對抗,跟自己較量”。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深度攀巖者具有認同感特征。首先,攀巖者具有項目認同。一方面表現(xiàn)在他們將攀巖內(nèi)化為自我的一部分[25],不僅把攀巖當作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把攀巖亞文化圈的規(guī)則和價值觀內(nèi)化為個人的準則和價值觀。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他們將攀巖者身份納入自我概念[26],不僅為自己的攀巖者身份感到“自豪(E,女)”,還像個“傳教士(H,男)”一樣邀請別人成為攀巖者。這種項目認同來自于攀巖者對攀巖本身強烈的興趣,也來自于參與攀巖所獲得的深度休閑體驗和個人利益[1,27]。
其次,深度攀巖者具有強烈的社會認同。研究表明,對休閑活動的高度投入和承諾會使休閑參與者體驗到持久的情感收益,產(chǎn)生對同伴群體的社會依戀[28]和社會世界認同[29,30]。深度攀巖者將自己融入攀巖的社會世界,對其他攀巖者具有親近感,并對攀巖團體具有歸屬感。由此可見,深度攀巖者們構(gòu)建了一個典型的內(nèi)群體,成員在心理層面上自覺認同并歸屬于其中,表現(xiàn)出團結(jié)、親密并且互相愛護[31,32]。此外,深度攀巖者一般會有一兩個比較固定的搭檔,他們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和友誼,這也是社會認同的一種表現(xiàn)。
心理利益的實現(xiàn)和個人獎勵的獲得是深度休閑參與的主要組成部分[33]。本研究發(fā)現(xiàn),深度攀巖者獲得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個人利益。攀巖者獲得的心理利益主要是幸福感、成就感、滿足感、減少壓力和克服恐懼。其中,成就感有著特殊的意義。深度攀巖者可能會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及時獲得成就感,而在攀巖中尋求更容易獲得的成就感。例如,C(男)說,“有些工作上的問題不能馬上解決,但是攀巖一下,完成一條線,就會獲得一點成就感?!盇dams等的研究結(jié)果也支持了這個現(xiàn)象,即無法在工作中滿足其成就需求的人可能會在休閑活動中滿足其成就需求[34]。
攀巖者獲得的生理利益主要是健康促進和身材改善,因為攀巖本身就是一項中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并且在攀巖中獲得的積極情感(即上述心理利益)也是促進健康的重要因素[35]。攀巖主要利用上肢肌群來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36],因此深度攀巖者(尤其是男性)通常會“肩膀變寬(D,男)”,出現(xiàn)“倒三角(G,男)”,身材會更符合社會對男性的期待。攀巖者獲得的生理利益得到了其他深度休閑體育研究的支持[37,38]。
深度攀巖者具有與非攀巖者不同的個性,他們獨立、堅韌且沉靜。首先,獨立表現(xiàn)在深度攀巖者在攀巖中習慣于獨立思考和行動,喜歡自己做決定,非常自給自足,不刻意追求固定的伙伴,這與攀巖的項目特點有關(guān)。相比其他對抗性的運動,攀巖的開展不依賴他人。攀登者的獨立性格已經(jīng)被不少研究所證實[39-41]。其次,堅韌表現(xiàn)在深度攀巖者“有種死磕精神,跟自己較勁,跟巖壁較勁(F,女)”。這種堅韌性格和深度攀巖者的自我超越特征可能有著內(nèi)在一致性,也與攀登者追求成功[42]、目標導向[43]、自信而頑固[16]的特質(zhì)有關(guān)。最后,沉靜主要體現(xiàn)在深度攀巖者比較安靜,對人冷淡,不愛說話,喜歡一兩個好朋友而非一大群人[23]。這也和攀巖的特點有關(guān)。攀巖不是機械運動,攀巖者需要動腦研究巖壁狀況、最佳攀爬路線和動作組合,從而得出線路的最佳解決方案,因此只有安靜地思考和勤練才能爬到頂點。攀登者的冷淡性格也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41,43]。
深度攀巖者的獨特個性既是天生的,也可以被攀巖后天塑造。在本研究中,多數(shù)受訪者都認為自己原本就性格獨立、堅韌和沉靜。但是,攀巖也能發(fā)揮后天培養(yǎng)的作用。攀巖能夠塑造性格的關(guān)鍵原因在于它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必須獨立應(yīng)對挑戰(zhàn)和克服困難的情境,正如C(男)所說,“如果孩子在上面爬不動了,下面的人最多就是鼓勵他,要完成還是要靠他自己?!?/p>
深度攀巖者具有自我超越、認同感、個人利益和獨特個性這4項深度休閑特征。表明攀巖在培養(yǎng)參與者的性格品質(zhì)、滿足認同需求、帶來多方面?zhèn)€人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建議未來鼓勵更多人參與和堅持攀巖,通過深度參與攀巖休閑活動來自我提高和自我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