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王摸云, 楊睿祺, 楊釗楠, 張平, 姚焱*
(1.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廣州市重點實驗室, 廣州 510006; 2.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廣州 510006)
鉈(thallium,Tl)是一種非必需的劇毒重金屬元素[1]。Tl元素在自然環(huán)境中以Tl(Ⅰ)和Tl(Ⅲ)兩種氧化還原狀態(tài)存在。與Tl(Ⅲ)相比,Tl(Ⅰ)在熱力學上更穩(wěn)定,是環(huán)境中Tl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Tl是一種強烈的神經(jīng)毒物,通過食物鏈或被植物吸附進入生物體中,會產(chǎn)生神經(jīng)系統(tǒng)障礙、中毒性肝病、致突等嚴重毒性問題[2]。水稻(OryzasativaL.)是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關(guān)注水稻Tl脅迫下Tl的吸收及耐性機制,對保障水稻正常發(fā)育和糧食的安全穩(wěn)定非常重要[3]。植物有兩種應(yīng)對重金屬脅迫的耐受機制,即外部排斥機制和內(nèi)部螯合機制。有機酸陰離子可與重金屬形成穩(wěn)定的螯合物,并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毒性,研究證明有機酸在這兩種機制中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4]。因此,研究植物體內(nèi)有機酸的分泌和代謝機制,對于了解植物對重金屬的耐受性具有重要意義。
陰離子通道抑制劑,如9-蒽甲酸(A-9-C)、4,4′-二異硫氰酸噻吩-2, 2′-二磺酸鹽(DIDS)、尼氟酸(NIF)和苯基乙二醛(PG),常用于研究有機酸分泌物的模式和機制。許多研究表明,特定的膜定位轉(zhuǎn)運蛋白與陰離子通道分泌的有機酸相關(guān)[5]。然而,不同陰離子通道抑制劑對不同物種具有不同的影響。此外,蛋白質(zhì)合成抑制劑環(huán)己酰亞胺(CHM)在許多相應(yīng)研究中都有應(yīng)用。Yang等[6]研究發(fā)現(xiàn),鋁(Al)脅迫下添加CHM對蕎麥根中的草酸分泌沒有影響,而決明子中的檸檬酸分泌則被CHM完全抑制。因此認為,在模式Ⅱ植物決明子中需要從頭合成和激活陰離子通道以促進決明子中Al誘導的檸檬酸分泌,但是在模式Ⅰ植物蕎麥中存在Al誘導下分泌草酸的質(zhì)膜蛋白(陰離子通道)。
草酸是最小的二甲酸,是鋁脅迫下蕎麥根系分泌的有機酸[7]、鉛脅迫下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機酸[8],也是鎘誘導下番茄和東南景天根系分泌的有機酸[9-10]的主要成分。前期研究結(jié)果表明,草酸是Tl脅迫下水稻根系分泌的特異性有機酸[11],然而,Tl脅迫誘導的草酸分泌機制仍然未知。
本研究以水稻為研究材料,以10和25 μmol·L-1兩個Tl濃度分別處理水稻2和12 h,測定草酸分泌和植物體內(nèi)Tl含量變化,探討Tl在水稻植株中的吸收和分布特征;并通過加入陰離子通道抑制劑PG和NIF以及蛋白質(zhì)合成抑制劑CHM,研究抑制劑對Tl脅迫下草酸分泌的影響,以及Tl吸收能力與根系內(nèi)部草酸含量的關(guān)系。本研究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在Tl脅迫下的吸收和耐受機制。
選用常規(guī)水稻品種‘華粳秈’作為試驗材料,由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張桂權(quán)教授提供。采用水培方式,將水稻種子在26 ℃黑暗萌發(fā)。5 d后,將發(fā)芽種子移入1.1 L的育苗盆中(放入一個水稻苗支架,4個孔,每孔1個苗),育苗盆中為通氣營養(yǎng)液。根據(jù)Yoshida等[12]配方制備營養(yǎng)液:2.9 mmol·L-1NH4NO3,0.32 mmol·L-1NaH2PO4,1.0 mmol·L-1K2SO4,1.0 mmol·L-1CaCl2,1.7 mmol·L-1MgSO4·7H2O,9.1 μmol·L-1MnCl2·4H2O,0.52 μmol·L-1(NH4)6Mo7O24·4H2O,18 μmol·L-1H3BO3,0.15 μmol·L-1ZnSO4·7H2O,0.16 μmol·L-1CuSO4·5H2O,36 μmol·L-1FeCl3·6H2O。培養(yǎng)的前3 d使用營養(yǎng)液濃度減半并把pH調(diào)至6.0,之后每3 d更換一次全營養(yǎng)液。脅迫處理前,將15 d秧齡的幼苗培養(yǎng)液更換為含3.0 mmol·L-1Ca(NO3)2、1.5 mmol·L-1MgSO4、pH 6.0的處理液后過夜[13],之后進行處理。所有試驗均在RTOP-500D人工氣候培養(yǎng)箱(浙江托普云農(nóng)科技)中進行,培養(yǎng)條件:12 h光照/12 h黑暗,晝夜溫度25/22 ℃,光照強度350 μmol·m-2·s-1,相對濕度75%。
對經(jīng)3.0 mmol·L-1Ca(NO3)2和1.5 mmol·L-1MgSO4溶液(pH6.0)中過夜預(yù)處理的水稻秧苗,進行Tl脅迫處理,包括去離子水處理(對照,-Tl)、10(Tl10)和 25 μmol·L-1Tl處理(Tl25)共3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使用30株15 d秧齡的幼苗。
為了檢驗PG和NIF兩種陰離子通道抑制劑和蛋白質(zhì)合成抑制劑CHM對根系分泌、根和葉中草酸含量,以及根和葉中Tl含量的影響,將15 d秧齡幼苗浸泡在3.0 mmol·L-1Ca(NO3)2和1.5 mmol·L-1MgSO4溶液(pH 6.0),過夜后進行以下7個處理,均處理12 h:①25 μmol·L-1Tl(Tl);②25 μmol·L-1CHM(CHM);③25 μmol·L-1Tl + 25 μmol·L-1CHM(Tl+CHM);④25 μmol·L-1Tl + 50 μmol·L-1PG(Tl+PG);⑤25 μmol·L-1Tl + 50 μmol·L-1NIF(Tl+NIF);⑥25 μmol·L-1Tl + 50 μmol·L-1PG + 25 μmol·L-1CHM(Tl+PG+CHM);⑦25 μmol·L-1Tl + 50 μmol·L-1NIF + 25 μmol·L-1CHM(Tl+NIF+CHM)。處理后將稻苗轉(zhuǎn)移到去離子水中培養(yǎng)6 h,然后冷凍干燥蒸發(fā)除去根分泌物中的水分。
根系外泌有機酸收集方法:稻苗分別處理2和12 h后轉(zhuǎn)移到去離子水中靜置6 h,用凍干法濃縮去離子水中的根系分泌物,殘留物溶解在2 mL 0.01 mol·L-1K2HPO4緩沖液(pH 2.75)中,再由0.45 μm濾膜過濾后上機檢測。
根系內(nèi)有機酸收集:將根系在3 mL含0.25 mol·L-1蔗糖,50 mmol·L-1Tris-HCl緩沖液(pH 7.5)和1 mmol·L-1巰基乙醇的提取緩沖液中冰浴研磨,4 ℃、2 000 r·min-1離心15 min,通過0.45 μm 濾膜過濾后,上機進行HPLC(Shimadzu Prominence LC-20A,Japan)檢測。
檢測的色譜條件:流動相由0.01 mol·L-1K2HPO4緩沖液(pH 2.75)和甲醇組成,以97∶3的比例配制,流速0.6 mL·min-1,柱溫30 ℃,進樣體積20 μL,檢測波長210 nm,檢測時間10 min。
水稻幼苗在含鉈處理液中分別處理2或12 h后,移去水稻幼苗,收集處理溶液并通過0.45 μm膜濾器過濾,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儀(FAAS,Shimadzu)測定處理液中殘存的Tl含量,同時測定水稻根系和葉片中的Tl含量:用去離子水沖洗根部3次,然后用濾紙吸干根部表面水分。分別測定根和葉的鮮重。隨后將根和葉片在105 ℃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用稀鹽酸浸泡12 h。最后,取3 mL浸泡液過濾后通過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儀測定Tl含量。
測定細胞壁、根和葉細胞質(zhì)中Tl含量:取0.10 g新鮮的根或葉,加入3 mL含0.25 mol·L-1蔗糖、1 mmol·L-1巰基乙醇、50 mmol·L-1Tris-HCl緩沖液(pH7.5)的提取液,冰浴研磨,4 ℃、3 000 r·min-1離心15 min,得到沉淀成分,將上清液15 000 r·min-1離心30 min獲得上清液組分[14]。將沉淀用3 mL稀鹽酸浸泡12 h,過濾并通過FAAS測定細胞壁中的Tl含量。過濾最終的上清液并測定,記為細胞質(zhì)中的Tl含量。
使用SPSS 16.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通過Duncan檢驗比較各組間差異。
目前,草酸是水稻在Tl脅迫下根系向外分泌的唯一一種有機酸。由圖1可知,對照組(-Tl)2和12 h的水稻根系向外分泌草酸量極低;2 h后Tl10處理的根際草酸含量為2.00 mg·g-1FW,Tl25處理的分泌量上升至4.47 mg·g-1FW;但12 h后兩個處理的根際草酸含量均下降,Tl10處理的根際草酸含量下降至0.66 mg·g-1FW,Tl25處理的根際草酸含量降至2.50 mg·g-1FW。-Tl處理的根系草酸含量在2 h后為16.15 mg·g-1FW,與Tl25處理2 h的值(18.65 mg·g-1FW)無顯著差異;2 h時Tl10處理的根系草酸含量顯著高于-Tl處理。12 h后,各處理間根系內(nèi)草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結(jié)果表明,Tl脅迫濃度升高會導致水稻根系外泌的草酸含量升高,但隨著Tl處理時間的延長,水稻根系外泌草酸含量反而下降。Tl脅迫主要影響根系向外分泌的草酸量,對根系內(nèi)部草酸含量影響不顯著。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具有顯著性。
為研究重金屬Tl在水稻體內(nèi)的吸收與分布特征,測定了水稻不同部位的Tl含量,結(jié)果(表1)表明,Tl10處理12 h,整株水稻的Tl含量為0.018 mg·g-1FW,Tl25處理為0.035 mg·g-1FW,顯著高于Tl10處理。在Tl10和 Tl25處理下,根中的Tl含量約為整株水稻中總Tl含量的73.8%和77.2%,而葉中Tl含量僅為整株含量的26.1%和23.8%,兩個處理間均沒有差異。此外,Tl10和 Tl25處理的根細胞質(zhì)的Tl含量分別約為水稻植株總Tl含量的56.3%和59.6%,高于根細胞壁和葉細胞質(zhì)中的Tl含量。因此,Tl在水稻中的主要積累部位為根系,特別是根細胞質(zhì)中。
表1 Tl處理后水稻中Tl的吸收和分布
為了研究Tl脅迫下草酸分泌的模式,將陰離子通道抑制劑PG和NIF,及蛋白質(zhì)合成抑制劑CHM分別加入到Tl處理中,12 h后,測定根際、根內(nèi)和葉內(nèi)的草酸含量。由圖2可知,Tl處理的根際草酸含量為2.5 mg·g-1FW,而Tl處理分別添加3種抑制劑后,草酸分泌量發(fā)生了變化。NIF效果最為顯著,完全抑制了草酸的分泌;PG也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草酸分泌量降低至0.18 mg·g-1FW;CHM處理的根際草酸含量降至1.955 mg·g-1FW,但與Tl處理無顯著差異。對于根系內(nèi)草酸含量,Tl處理的根內(nèi)草酸含量為15.44 mg·g-1FW,添加CHM和NIF后根內(nèi)草酸含量顯著降低至12.32 和6.05 mg·g-1FW,而PG處理的抑制效果不明顯。對于葉內(nèi)草酸含量,這3種抑制劑添加均未對其產(chǎn)生顯著影響。因此,陰離子通道抑制劑NIF和PG在Tl脅迫下對水稻根外泌的草酸含量起明顯抑制作用,而蛋白質(zhì)合成抑制劑CHM基本不影響根系內(nèi)和外分泌的草酸含量。3種抑制劑對根系內(nèi)的草酸含量影響較小,對葉片內(nèi)草酸含量沒有影響。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具有顯著性。
Tl處理下,植株內(nèi)部的Tl元素總含量為0.034 mg·g-1FW,其中根的Tl含量最高,為0.35 mg·g-1FW。Tl處理下添加PG、NIF和CHM后,均顯著降低水稻植株對Tl的吸收量,處理后植株的Tl含量分別為0.031、0.014和 0.029 mg·g-1FW,NIF的抑制能力最強。3種添加劑對根Tl含量影響的規(guī)律與植株基本一致。Tl處理的葉片Tl含量為0.095 mg·g-1FW,添加NIF后顯著下降為0.038 mg·g-1FW,添加PG和CHM后的葉片Tl含量與對照無顯著差異。因此,抑制劑NIF對植株、根及葉的Tl含量均有顯著抑制作用。
對Tl脅迫下水稻植株根系內(nèi)草酸含量與植株Tl吸收量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圖3)表明,水稻根內(nèi)草酸含量與植株體內(nèi)Tl含量存在線性關(guān)系,且相關(guān)系數(shù)達到0.923, 相關(guān)性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
水稻秧苗Tl處理2 h后,根系分泌的草酸量隨著Tl脅迫強度的升高而增加,Tl處理時間延長至12 h時,草酸分泌量逐漸降低。此現(xiàn)象表明,Tl可以快速激活水稻草酸的分泌,激活能力與Tl脅迫濃度相關(guān)。當陰離子通道抑制劑NIF加入到Tl脅迫的水稻處理液中,根系外分泌和根系內(nèi)部的草酸含量被顯著抑制;而蛋白質(zhì)合成抑制劑CHM添加不會顯著影響根的草酸分泌與含量。這表明,陰離子通道對Tl脅迫下草酸的分泌有重要影響。雖然PG和NIF均可抑制草酸的分泌,但NIF的抑制能力明顯強于PG,NIF不僅可以抑制水稻根系向外分泌草酸,還可以降低根系內(nèi)部的草酸含量。推測可能是NIF抑制了水稻根中草酸分泌通道蛋白的活化。但調(diào)節(jié)草酸分泌的草酸轉(zhuǎn)運蛋白與重金屬脅迫下草酸的分泌是否有關(guān),還有待進一步證實[15]。
研究者普遍認為,重金屬脅迫下植物根尖有機酸分泌有兩種模式。模式Ⅰ植物中重金屬直接激活細胞壁表面的陰離子通道,從而分泌有機酸以螯合重金屬,此過程不涉及到新蛋白質(zhì)的合成與DNA的表達,對重金屬脅迫反應(yīng)迅速[16]。模式Ⅱ植物在受到重金屬脅迫時,有機酸的分泌需要依靠離子通道蛋白的合成,激活有機酸的分泌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決明根系分泌檸檬酸需要一定的反應(yīng)時間,也會被蛋白抑制劑CHM所抑制[6]?;诒狙芯恐兴驹赥l脅迫下的草酸分泌特征,初步認為水稻根中的草酸分泌模式屬于模式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Tl脅迫下根系外分泌的草酸含量變化與根內(nèi)草酸含量變化沒有密切關(guān)系。Ma等[17]也曾報道過類似結(jié)果,在Al脅迫下有機酸陰離子的向外分泌不受根系內(nèi)部有機酸水平或根細胞合成有機酸能力的調(diào)節(jié)。這表明某些重金屬脅迫下植物根系有機酸分泌機制可能存在相似性。
有機酸在植物對重金屬外部和內(nèi)部解毒中起重要作用。內(nèi)部解毒是指細胞質(zhì)中螯合重金屬的有機酸、液泡的區(qū)室化、或細胞內(nèi)部的蛋白質(zhì)與重金屬結(jié)合,從而降低重金屬對植物的毒性等[18-19]。蕎麥中的草酸與Al形成穩(wěn)定的螯合物,有效降低了游離Al3+離子對植物細胞的毒性,提高了蕎麥對鋁的耐受性[20]。本研究發(fā)現(xiàn),水稻根系內(nèi)草酸含量與水稻全株Tl含量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923,根系內(nèi)草酸含量與植物體內(nèi)Tl吸收量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推測Tl與草酸能夠形成穩(wěn)定物質(zhì)以降低水稻細胞內(nèi)游離Tl+含量,從而提高對Tl的耐受。水稻應(yīng)對Tl脅迫的解毒機制可能與蕎麥體內(nèi)草酸解除Al毒機制有相似性,但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本研究首次提出Tl脅迫下促進水稻根系草酸分泌的模式屬于模式Ⅰ;明確了陰離子通道抑制劑NIF對Tl脅迫水稻根系草酸分泌的顯著抑制作用;水稻根系內(nèi)部草酸含量與Tl吸收量正相關(guān),揭示了草酸對水稻植株內(nèi)部耐受Tl的貢獻,為進一步揭示Tl脅迫下水稻細胞及分子層面的耐受機制奠定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