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 歐陽廣
摘 要:作者在學校進行問卷調查,統(tǒng)計并分析了直播教學效果、直播教學困擾、直播教學學習狀態(tài)等七個方面的學生反饋;以“電工與電子技術”為例,分析了網絡直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難題,包括學習興趣難激發(fā)、學習過程難管理、學習活動難開展、學習效果難評價四個方面。從依托網絡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興趣、聚焦學習目標開展差異化教學、通過任務引領豐富學習活動、建立試題庫科學評價學習效果四個方面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網絡直播;教學難題;解決措施;電工與電子技術
一、網絡直播教學現(xiàn)狀
筆者針對學校9463名學生進行了網絡直播教學的問卷調查,主要內容與結果如表1所示。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已經接受并習慣直播教學,對教學效果感到滿意,能夠掌握主要學習內容。但網絡直播教學存在網絡卡頓、學習資源不足等問題,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到壓力,主要原因可能是學習氛圍不足,沒有教師監(jiān)督,學習效率不高。學生比較喜歡“對話框”“連麥”等交流方式。認為網絡直播教學效果好的學生不足一半。
二、網絡直播教學中存在的難題
(一)隔屏相對,學習興趣難激發(fā)
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教學師生同處教室,學生能夠最直觀地感受到教師聲音、表情、動作所表達的感情,容易被教師吸引[1]。但是在網絡直播教學中,師生直接面對的是屏幕,因為沒有了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們整日面對屏幕上呈現(xiàn)的知識內容,聆聽教師“麥霸”式中規(guī)中矩的講解,一切像例行公事,很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問卷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學習狀態(tài)不佳也說明了這點。
(二)環(huán)境復雜,學習過程難管理
網絡直播教學時,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獨自學習狀態(tài),需要高度的自律,學習過程的管理成為最大的難題。如何保證學生簽到“打卡”以后認真聽課,而不是繼續(xù)睡覺?如何保證課堂提問時學生輸入的答案經過了縝密思考而不是復制敷衍?如何判斷登錄賬號的是學生本人而不是他請來的“替身”?
網絡直播教學必須依托網絡與相關設備,問卷調查中,“網絡卡頓問題”成為學生的最大困擾,占比為79.0%,說明目前的網絡速度仍不理想。除此之外,網絡環(huán)境也非常復雜,很多原因都可能使直播課出現(xiàn)問題。教學過程中各種不相關的窗口防不勝防。也可能因為麥克風調試不當,出現(xiàn)刺耳的噪聲。
(三)手段單一,學習活動難開展
網絡直播教學促使教師搖身一變成為“主播”,學生們大部分時間成為“看客”或“聽客”。雖然也可以進行語音或視頻交流,但效果不如傳統(tǒng)課堂的面對面交流。問卷調查中僅有1/3的學生對互動效果滿意。
(四)學習效果難評價
網絡直播教學中,教師不清楚學生對自己布置的作業(yè)、安排的測試是否進行了獨立思考,也很難判斷高合格率、高優(yōu)良率數據背后,是學生努力的結果,還是社交軟件的功勞。雖然大部分學生對網絡教學效果表示滿意,但通過軟件“刷課”“刷作業(yè)”甚至“刷考試”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很大程度干擾了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增加了教師客觀評價學生成績的難度。
三、解決網絡直播難題的措施
(一)依托網絡優(yōu)勢,激發(fā)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教學講究系統(tǒng)性、邏輯性、嚴謹性,通常是線性的,按部就班,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基于網絡思維的教學則將知識體系看作由很多點相互連接起來的立體化、無邊緣的網狀結構,碎片化、超鏈接、娛樂化是其基本的特征,這種教學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學習習慣[2]。
網絡直播教學時,教師最好每次課確定一個知識點,以此為核心,建設立體資源,包括知識點的來龍去脈、知識應用、奇聞趣事等,引導學生立體化地學習。
下面以“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的“交流電的基本概念”為例說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常重點介紹交流電的定義、特點、三要素、相量表示法等,網絡直播教學如果也按照這個模式講授,估計很難吸引學生眼球。
我們不妨以交流電為核心,分析相關因素,畫出思維導圖,如圖1(見下頁)所示。
分析思維導圖,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方案。
①介紹科技達人埃隆·馬斯克與他的特斯拉汽車,從特斯拉汽車的命名介紹特斯拉及他發(fā)明的交流電導入新課。
②從美國懸疑電影《致命魔術》中特斯拉發(fā)明交流電的片段說明交流電的發(fā)明及特點,展開教學。
③思考冰箱、電視等的電源與手機電池的差別,說明交流電的特點及應用。
④以家庭照明電路為例,說明交流電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介紹交流電便宜、便于傳輸等特點,進一步介紹變壓器與交流電動機的特點與作用。
⑤以特斯拉汽車為例,說明直流牽引與交流牽引的差異,進一步分析直流電動機與交流電動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匯集相關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始學習。
(二)聚焦教學目標,開展差異化教學
傳統(tǒng)教學一般通過控制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網絡直播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視頻、語音溝通等方式掌握學生的狀態(tài),但因為網絡卡頓等原因,實施效果并不讓人滿意。
如果將教學的關注點從過程轉移到目標,情況可能大不相同。教師應該聚焦教學目標,利用網絡學習時間自由、學習資源充足、沒有空間限制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習慣與特點開展學習。直播時,重點點評學生的自主學習結果,回答學生的疑問,突出重點[3]。
科學、合理地設計評價標準是這種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關鍵。傳統(tǒng)教學中整齊劃一、答案完全一致的作業(yè),學生很容易相互抄襲或從網絡直接搜索答案。因此,教師布置作業(yè)或測試時要注重差異性,具體做法包括四個方面:①計算電路時,將某一元件的值設置為學生的學號,這樣全班每個同學的答案均不相同,防止抄襲。②隨機生成作業(yè)和測試題,實現(xiàn)一人一卷。③設置難度等級不同的作業(yè)或測試,加權計入平時成績。④為練習或測試設置重做功能,鼓勵學生在完成情況不理想,比如正確率低于80%或60%時重做。
(三)通過任務引領,豐富學習活動
“電工與電子技術”教學內容很多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可設計蘊含學科價值、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引領教學,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探究,達到理解知識、學會應用的目的。課程部分知識點與學習任務如表2所示。
(四)建設在線題庫,科學評價學習效果
因為網絡的存在,傳統(tǒng)的有標準答案的終結性評價很難真實反映學習效果。但基于在線題庫的練習與測試,具有便捷、題目隨機、即刻呈現(xiàn)結果的特點,有傳統(tǒng)教學難以企及的優(yōu)勢[4]。
我們與出版社合作,建立“電工與電子技術”在線試題庫,按照各知識點匯集了近4000道主觀題與客觀題。每次直播授課完畢,根據知識點,采用隨機出卷的方式選擇2~5道試題制作成作業(yè)或小測試,幾分鐘時間就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期末考試采取隨機組卷、將題目打亂順序的方式,實現(xiàn)一人一卷。測試應盡量多使用電路分析、計算等題型,減少容易在網絡上搜索到答案的概念性題目。
四、小結
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網絡直播教學存在興趣難激發(fā)、過程難管理、活動難開展、效果難評價等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轉變觀念,利用網絡優(yōu)勢,卻可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聚焦目標開展差異化教學和豐富的教學活動,合理評價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