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君
隨著當前生活條件改善,人口結構老齡化加速,老年肥胖癥日益成為危害廣大患者的嚴重健康問題。肥胖是機體脂肪細胞數量增加或體積肥大使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或)分布異常,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的病理狀態(tài)。老年人肥胖癥指的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xiàn)或存在的肥胖。老年肥胖癥患者可因體型出現(xiàn)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也可出現(xiàn)氣急、關節(jié)痛、水腫、肌肉酸痛、體力活動減少等行動問題。此外,老年肥胖癥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也密切相關。劉媛[1]等在老年肥胖癥患者心理社會問題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老年肥胖癥會給患者帶來心理、社會功能、生活質量、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曹志[2]等研究利用大樣本數據分析中心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和腦卒中5種慢性病的風險密切關聯(lián)。因此有效治療老年肥胖癥,控制老年患者體重,減少相關心理問題,降低相關慢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成為臨床工作者的迫切任務,故筆者根據既往臨床經驗,將撳針治療老年肥胖癥經驗分享如下。
肥胖在我國古代醫(yī)學書籍中有很多的記載和描述,如《素問·通評虛實論》云:“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惫湃藢⒎逝终叻Q為“肥貴人”“肥人”“肌膚盛者”等。古代醫(yī)家認為肥胖是一種營養(yǎng)過剩的疾病,肥胖的病因多為過食膏粱厚味、貪于攝取、久臥、久坐、多逸少勞等。該病病位在肌肉,與脾腎相關,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為主,主要表現(xiàn)為脾腎氣虛,標實為痰濁、膏脂為主,兼有水濕、血瘀、氣滯,臨床上各有表現(xiàn)。不同于青壯年肥胖患者,老年患者由于平素膏脂攝入有限,主要表現(xiàn)為脾腎不足、痰濕內阻之證,老年患者臟腑功能衰退,尤以脾腎不足為主。清代李用粹在《證治匯補·痰證》中指出“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運化失司,精微不生反化痰濕,加之腎氣不足,氣化無力,水飲不化,反成水濕,日久凝痰,流貯肌肉,而致形體肥大。李耀兵[3]在老年超重和肥胖患者常見中醫(yī)體質類型的臨床研究得出結論老年超重和肥胖患者中痰濕質和氣虛質明顯多于平和質。故筆者在治療時以補益脾腎,化濕行水為根本治則,重在補益脾腎,脾氣健運,痰濕不生,腎氣充盈,氣化有權,從根本上杜絕水濕痰飲之源,兼以化濕行水。選穴時以足三里、豐隆、天樞、中脘、三陰交、地機為主穴,配穴隨證加減。其中足三里歸足陽明胃經,有健運脾胃之功,具有提高機體功能、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是人體強壯要穴;中脘為胃經之氣聚于腹部的穴位,又為腑會穴,針刺此穴既可發(fā)揮局部效應治療腹部的脂肪堆積,又可調理胃腸之腑暢通順達,與足三里相配,健運脾胃;天樞歸屬足陽明胃經,有健運脾胃,清熱利濕之功;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穴,有補益脾腎、健脾除濕的功效;豐隆歸足陽明胃經,為健脾除濕之要穴;地機歸足陽明胃經,功效為健脾滲濕。諸穴合用,共奏補益脾腎,化濕行水之功效。
撳針治療是臨床常見的針刺適宜技術。撳針為皮內針,具體方法為將撳針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內或皮下,進行較長時間埋藏的一種針刺方法,一般在體內保留3~4天,能夠產生和緩而長久的刺激,以達到治療目的。該法應用歷史久遠,早在《素同·離合真邪論》一書中就有“靜以久留”的針刺治療方法。撳針通過長時間留置在人體內,產生持續(xù)性且較穩(wěn)定的刺激,促進體內經絡氣血的運行,促進人體正氣運行,使邪祛而正安,對人體氣血循環(huán)起到促進作用,能夠起到舒筋活血、加快新陳代謝等作用,可以在不影響患者生活活動的基礎上,給予持續(xù)的刺激治療,減少患者就診次數,節(jié)約患者時間。與藥物治療相比,撳針治療無副作用,對人體損傷小,且患者不會形成藥物依賴性,撳針針體較短小,在治療時患者疼痛感不強,減少患者暈針的概率。目前撳針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各科,在臟腑調解及頭面五官等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一定療效。
撳針在治療肥胖方面有肯定的臨床療效,張麗[4]在撳針耳針治療兒童單純性肥胖癥35例療效觀察研究中,用清鈴撳針的耳針對兒童單純性肥胖癥患者進行為期1個月的針刺治療,觀察患者治療前、治療后、停針1年后的各項肥胖指標、生化指標,并對其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兒童單純性肥胖癥患者治療1月后,各項肥胖指標、生化指標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曾尹亮[5]等皮下?lián)遽樎?lián)合循經走罐治療脾虛痰濕型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癥療效觀察研究中,發(fā)現(xiàn)撳針聯(lián)合循經走罐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張紅[6]等在電針聯(lián)合撳針治療肥胖并發(fā)高脂血癥胃腸腑熱型患者良性作用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采用電針聯(lián)合撳針治療肥胖并發(fā)高脂血癥胃腸腑熱型患者效果極佳,治療后患者的體重、肥胖度、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百分率、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較治療前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王凱悅[7]等在電針聯(lián)合耳針治療胃腸腑熱型肥胖并發(fā)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觀察中,依據中醫(yī)辨證施治的基本原則,采用針刺加電針治療,另對治療組聯(lián)合耳針治療,持續(xù)3個月,治療后兩組患者體質量、肥胖度、BMI指數、體脂百分率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P<0.01)。由上述資料綜述可見,撳針在治療肥胖有明確的臨床療效。故筆者選用撳針治療代替?zhèn)鹘y(tǒng)針刺治療方式,給予患者持久平和的穴位刺激,留針時間多為3~4天,大大減少了患者就診次數,方便有效,有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
祖國醫(yī)學認為,不同年齡患者因生理病理、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不同,其臨床證型亦有所不同,青壯年多為胃熱濕阻型,中年人多為陰虛內熱型,老年人多為脾腎兩虛型。在治療老年患者時多從補益脾腎入手,痰濕是貫穿于疾病始終的病理產物,故在培補脾腎的基礎上祛濕化痰,使脾機得升則清陽升,濁毒降?,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針刺療法在治療肥胖時存在以下機理,針刺可減少脂肪細胞數量及體積,可降低及改善胰島素抵抗,可降低異常表達的調節(jié)因子,恢復能量平衡狀態(tài),改變進食和產熱之間的調節(jié),雖具體因果機制尚不明確,但針刺治療肥胖在臨床上療效肯定。筆者選用撳針這一特殊針刺方法,選取足三里、豐隆、天樞、中脘三陰交、地機等穴,補益脾腎,化濕行水,具有便捷、省時、安全、有效的臨床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