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慧 王瓊
摘 要:“看與被看”的實質是“凝視與被凝視”,“看者”與“被看者”的關系是一種權力關系,通過多種媒介,體現(xiàn)在角色之間,也體現(xiàn)在文本之外。在《紅字》中,不僅僅主要人物之間、中心人物與大眾之間彼此存在著“看與被看”的關系,文本外的作者與小說、作者與讀者之間也都存在著“看”與“被看”模式的設置與轉變。
關鍵詞:《紅字》 凝視 讀者
拉康曾提出:“我所遭遇的凝視不是被看的凝視,而是我在他者的領域所想象出來的凝視?!盿從凝視理論分析《紅字》,可以看到“看與被看”的實質就是“凝視與被凝視”,而“看與被看”的模式又是通過不同的“凝視”來呈現(xiàn)與完成的。在《紅字》中,霍桑以森林、黑夜、刑臺等意象為媒介,靈活轉換視角,從而抓住了主角與大眾、作者與讀者、文本與文本外的社會的“看與被看”的關系,揭示了人物命運背后的人性與宗教社會的本質。本文擬從中心人物、大眾人物、文本內外三方面展開論述,來分析《紅字》中帶有凝視色彩的“看與被看”二元對立模式。
一、 中心角色的“看”與“被看”
在“凝視與被凝視”的理論中,強調了“看與被看”的自我與他者行為建構了主體與對象。因此,受他者影響,“看”與“被看”不再是簡單的二者關系,而存在一種自我認同的觀念。在這個時候,他者是參照物,看他們的同時,亦是通過折射觀照自己的變化,在被自己看?!都t字》描述的故事主要圍繞牧師丁梅斯代爾、海斯特·白蘭、醫(yī)生齊靈沃斯三人展開,文中的他們都存在著“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結構關系。
丁梅斯代爾作為一名牧師,責任感與宗教觀使他在被發(fā)現(xiàn)“奸情”后備受煎熬,卻又不敢說出真相。在他與海斯特的關系中,二者互為“看者”與“被看者”的關系。丁梅斯代爾把海斯特當作愛欲的對象,他一方面愛著她,一方面又乞求著上帝的原諒,掙扎在他自己的痛苦中。他凝視著愛人悲慘的處境,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懦弱無力——無暇顧及愛人承受壓力之痛。而于海斯特而言,寧死不招的她只愿在陰暗處默默凝視著她在光明處的愛人,用她的方式默默守護著她的親人,注視著牧師的發(fā)展與痛苦,注視著珠兒的成長。此時她已然變成“看者”的形象,珠兒與牧師的見面、海斯特與齊靈沃斯的對話、牧師的身心情況……其實質都是海斯特站在“看者”的角度,憑借自身努力以求達到她所希翼的平衡結果。
而對于“復仇者”齊靈沃斯而言,他“復仇的火焰”既來自他陰暗注視著的海斯特與牧師的“看者”角度的折射,亦來自他“被看”的反射。牧師與醫(yī)生的友誼從剛開始就是站在不平等的對立角度,這是齊靈沃斯為復仇鋪墊的道路,是他者凝視后的計算結果。在牧師夜游與海斯特揭秘后,兩者對立關系到達了頂峰——牧師內心的驚慌、自己對自己的譴責與本身愛欲的沖突對立,牧師內心的秘密與齊靈沃斯復仇心理的沖突對立。例如:
有一叢野玫瑰挺然而立,在這六月的時分,盛開著精致的寶石般的花朵,這會使人想象,它們是在向步入牢門的囚犯或跨出陰暗的刑徒奉獻著自己的芬芳和嫵媚,借以表示在大自然的深深的心扉中,對他們仍存有著一絲憐憫和仁慈。b
此句將森林、刑臺、黑夜與人物心理聯(lián)系,“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關系從他者角度展開了強有力的闡述。
《紅字》中關于齊靈沃斯的描寫,從一筆帶過的文識淵博醫(yī)者形象到重點描述的陰暗晦澀的復仇者形象,此時“看”的主客體發(fā)生了轉變,并帶有一定的第三者色彩。齊靈沃斯病態(tài)般的窺視并如影隨形地跟著牧師與海斯特,此時“看”與“被看”不僅是二者愛恨糾葛的對立,更是當時社會悲劇的視角反射。通過齊靈沃斯的第三視角,看到海斯特反叛、尋求自由真愛時的不被世人理解的處境,看到當時女性地位的低下與飽受壓迫,亦看到不合理的宗教教規(guī)的枷鎖束縛。極端的復仇情緒主導著齊靈沃斯的一生,也注定了他在一切終了后將火焰般燃盡死去的結局。最后遺產(chǎn)贈予珠兒這一看似不可思議的舉動,未嘗不是齊靈沃斯站在“看者”角度下,自以為自己擁有了全知視角而做出的舉動,這是他對生活遺留的最后一點期望。
二、 中心角色與大眾的“看”與“被看”
《紅字》通過多時空媒介,將中心角色的命運與大眾緊緊相連。海斯特從奸情被發(fā)現(xiàn)起,已然被逼入他者的生存空間。愛人的懦弱、世人的謾罵、舊有宗教思想的束縛,使她成為“被看者”,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海斯特作為“被看者”在清教主義占主導地位的父權制社會里受到的迫害。
錢理群以《示眾》為例,指出:“小說中只有一個動作:‘看,它們之間只有一種關系:一面‘看別人,一面‘被別人看,由此構成了‘看/被看的二元對立。”c 《紅字》開篇的審刑以全知視角展開,較為直露地展示了全文的對立關系?!皝韥硗?,川流不息”的一般觀眾是構成“看”的主體的最龐大的隊伍,他們通過看海斯特審訊的痛苦過程,被激發(fā)擴大了原本所受的宗教的負面影響。通過看別人的不幸、譏諷別人的悲?。ù颂幵跁泻K固貛椭F苦人,卻被窮苦人嘲諷埋汰的情節(jié)中尤為凸顯(《紅》,30),使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得到宣泄、轉移以至于遺忘,以此達到心理上的快感。
在“被看”的主體上,海斯特、齊靈沃斯與牧師三個中心人物就像是一個圓心,所有人物以他們?yōu)橹行模小翱础钡闹黧w的反應都以他們的存在為前提。他們的形象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們是“看”的客體,另一方面他們又是“被看”的主體。在整篇小說中,“看”的主體的主角已經(jīng)被群眾人物化,群眾大部分自定義性地用接收到的思想,主觀地對他們的故事添磚加瓦,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程度與結局。此時的主角的故事已被視為一種用以排遣痛苦、獲得快感的事物,已成為按原有制度思想定義下的悲劇。
但換個角度看,作為“被看”的主體,三人不同的性格表現(xiàn)亦是不同個體的呈現(xiàn)。海斯特是具有主觀意識的個體,是異化社會的反抗者,是人類精神自由的追求者。她具有勇敢性與反叛性,但同樣也有逃脫不開的妥協(xié)性與懦弱性。在《紅字》的第二章,她被帶到市場的絞刑臺示眾,在大家鄙夷的“被看”與“心靈之鏡”的“自看”中,她的故往美好生活記憶首先占了主導地位。d 而隨著空間轉變,在她回憶般的凝視后,最終代替那些走馬燈似的場景的并重回她視野的,是現(xiàn)實世界中清教徒殖民地的嘈雜的市場,是大眾鄙夷唾棄的目光,是無人理解、黑暗的宗教社會。此時的“看”與“被看”又發(fā)生了主客體的變化,其呈現(xiàn)出的又是不一樣的視覺空間與思想空間。大眾對牧師不知情的崇高敬意加重了牧師的罪惡感與羞恥感,而最后說出真相后的死去,何嘗不是無法承擔世人眼光顛覆的后果、無法活在眾人之“看”下的最終結局。牧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自身所接受的宗教觀與倫理感,以及眾人的眼光與看法等客體,又反過來塑造了牧師丁梅斯代爾這一主體。
三、 文本外的“看”與“被看”
拉康在對主客體的意象進行闡述時,曾這樣指出:“在與他人的認同過程的辯證關系中,主體我才客觀化,語言才給我重建起在普遍性中的主體功能。”e以此,他延申出“凝視與眼睛無關”的核心思想。而縱觀全文,《紅字》中“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模式的設置正與“凝視精神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文本外的“看”與“被看”模式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作者與小說的“看”與“被看”的設置;另一方面是作者與讀者的“看”與“被看”的轉變。
在《紅字》中,霍桑的個人情感在人物命運脈絡、空間象征、大眾反應安排中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作者認識世界的方式是“觀看”,而“誰在看”則反映出作者對文本的觀看立場。f 《紅字》中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交替使用,大量的心理描寫直視角色的內心,使人物的塑造更加具體形象;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故事流線,點明作者自身的情感與思想,也使整個時代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小說視角的不斷轉換,每個人物的或客觀描述或情感認同,都不同程度地折射了作者霍桑的反叛、向往自由、勇敢無畏,以及在清教主義下妥協(xié)無措的性格特征。
對掌握了話語權的作者而言,他在作品中表達他的“看”,但他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又是屬于“被看”的。他表達“看”,而表達本身亦是“被看”。g作者成為“看”的主題時影響著小說的視角;成為被看的主體時,更易于讀者理解他的小說。h 霍桑有意識地從作者和讀者兩個角度去構思整個故事發(fā)展,深入當時社會,通過空間媒介的多重意味刻畫出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挖掘出人物復雜多樣的心理現(xiàn)實。在《紅字》中,“看”是視覺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和出發(fā)點,而讀者對作者、小說的認知也經(jīng)歷了從無意識認同,到有意識反思的轉變。i
作者的創(chuàng)作既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也是對其自身情感的表達?;羯G擅畹剡\用不同人物的多場景視角,將讀者拉近他的世界,品讀到他文章背后真實的內心世界。他出生在清教主義主導的社會,因此在他的小說中,基督教倫理精神色彩便格外鮮明。但除此之外,從不同人物命運的安排和空間設定中,我們亦可看出他對自由的向往,對道德不一樣的判斷。海斯特的勇敢、齊靈沃斯的極端、牧師最后的坦白、珠兒的成長是人物命運安排的巧妙轉換。森林具有文化隱喻與象征的空間,代表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與海斯特主體所代表的精神呼應;監(jiān)獄、絞刑臺代表清教徒的準則與法制,是政教合一的權威象征,這些被大筆墨運用在宗教、審訊等黑暗場景之中,呈現(xiàn)給讀者霍桑所寄寓的反叛思想,這是空間設定的完美運用?;羯R鈭D通過這些手法,將其所“看”、所“想”傳達給讀者,而在這個傳達的過程中,“看”與“被看”的對立模式也就清晰明了了。
四、結語
運用從“看”出發(fā)、“被看”反思的二元對立模式分析《紅字》,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再次深切地體會到霍桑的用意之深。其設定的人物命運后的人性、社會大眾的常態(tài)與文本外的世界,再一次通過“看”與“被看”兩者的對立轉換模式體現(xiàn)出來,并進一步揭示了整個社會發(fā)展的實質。
a 〔法〕拉康:《凝視的大對體》,吳瓊譯,收于吳瓊選編:《視覺文化的奇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頁。
b 〔美〕霍桑:《紅字》,胡允桓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41頁。本文所引文本均出自這個版本,為了行文簡潔,后文所引文本只隨文注出頁碼,不再另行作注。
c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頁。
d 毛凌瀅:《多重空間的構建——論《紅字》的空間敘事藝術》,載于《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第45頁。
e 〔法〕拉康:《拉康選集》,褚孝泉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90頁。
fh董可:《畢飛宇小說中的看與被看模式研究》,《浙江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第44頁,第47頁。
g 張榮翼:《走向“被看”的美學》,載于《寧夏大學學報》,1988年第1期,第11頁。
i 盧忱:《“看”與“被看”的辯證反思——以《理查三世》為例》,載于《電影評介》2016年第20期,第50-52頁。
參考文獻:
[1] 拉康.拉康選集[M].褚孝泉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
[2]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 張榮翼.走向“被看”的美學[J].寧夏大學學報,第20卷,1988年第1期.
[4] 毛凌瀅.多重空間的構建——論《紅字》的空間敘事藝術[J].江西社會科學,2009(5).
作 者: 鄭思慧,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漢語言師范本科在讀;王瓊,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歐美文學和西方女性文學。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