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星星 肖方生 肖建平 吳小妹 郭觀華
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在臂叢神經(jīng)阻滯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間在本院進行前臂手術治療的88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使用羅哌卡因進行麻醉,觀察組使用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進行麻醉。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6h、12h、24h、48h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感覺阻滯消退時間和運動阻滯消退時間均長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良反應率的組間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在臂叢神經(jīng)阻滯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可以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阻滯消退時間也較長,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關鍵詞:右美托咪定;羅哌卡因;臂叢神經(jīng)阻滯;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322.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220-01
引言
臨床上對于前臂上肢的手術治療常常需要應用相應的麻醉措施,手外傷手術最常用的一種麻醉方法就是臂叢神經(jīng)阻滯,其對于患者的麻醉效果十分顯著。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即有些患者在麻醉后仍然具備少量的自主意識,這時再對其開展治療,患者就會出現(xiàn)較大的心理壓力,如緊張、焦慮、血壓升高等,進而就會對手術效果產(chǎn)生影響甚至對病情產(chǎn)生誤判。為應對這一概率性問題,醫(yī)護人員會采用輔助麻醉性鎮(zhèn)靜藥物來進行麻醉,不僅性能夠降低患者的手術疼痛感還能夠消除患者麻醉過程中的不適記憶。右美托咪定屬于選擇性的ɑ2受體激動劑,其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以及麻醉效果較好,本文對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手外傷手術治療的88例患者納入本次研究范圍,按照隨機分組法將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2.3±5.7)歲,體質量42~70kg,平均體質量(58.5±6.8)kg,手術時間1~4h,平均手術時間(2.3±0.6)h。觀察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4.1±5.8)歲,體質量44~73kg,平均體質量(59.4±7.1)kg,手術時間1~4h,平均手術時間(2.4±0.6)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即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手術前的8h都禁止進食,并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心電圖監(jiān)測,測量患者的術前血壓、血氧飽和度,同時為患者建立外周靜脈通路。采用仰臥位盲探法對患者的肌間溝及腋路雙管法進行臂叢神經(jīng)阻滯:先阻滯腋路臂叢神經(jīng),麻醉者左手同一指定位、針頭盲探尋找異感下實施腋路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指導患者選取仰臥位,患肢外展90°,屈肘 90°,前臂外旋,手背貼床,呈“軍禮”狀,完全暴露腋窩,頭向 對側偏斜皮膚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麻醉者左手食指在腋窩處 尋找腋動脈搏動最明顯處,用食指稍用力將其按壓固定作 為指示,將7號注射針連接注射器和延長管,以食指固定的 腋動脈橈側為進針點刺入,尋得異感,無回抽血后注射局麻藥0.25%羅哌卡因20ml;再進行肌間溝臂叢神經(jīng)阻滯,患者去枕平臥位,頭偏向對側,患側肩下墊置軟墊,以鎖骨上方胸鎖乳突肌后緣前、中斜角肌與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三角間隙中,環(huán)狀軟骨邊緣第 6 頸椎水平部位為穿刺點,消毒鋪巾后黑色0.7×25TWLB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垂直刺入,尋得異感后回抽無血液、腦脊液,注入局麻藥0.4%羅哌卡因20ml。
對照組:注射羅哌卡因,其藥物為用1% 鹽酸羅哌卡因(宜昌人福藥業(yè),國藥準字 H20103636)。注射時給予肌間溝1% 鹽酸羅哌卡因80mg加生理鹽水稀釋至20mL,腋路1%羅哌卡因5ml加生理鹽水稀釋至20ml。
觀察組:注射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其中使用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生產(chǎn)企業(yè):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83390),羅哌卡因與對照組使用藥物相同,注射時給予患者兩路局麻藥各加入20ug的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進行注射。
1.3評價標準
采用VAS評分標準對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分,主要針對術后6h、12h、24h、48h進行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的感覺阻滯消退時間和運動阻滯消退時間。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采用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計算軟件為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其中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組間數(shù)據(jù)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式為[n(%)],性組間數(shù)據(jù)用x?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
2.2對比兩組患者的感覺阻滯消退時間、運動阻滯消退時間
2.3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對照組中出現(xiàn)低血壓和竇性心動過緩的患者分別為2例、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09%,對照組中出現(xiàn)低血壓和竇性心動過緩的患者分別為1例和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82%,經(jīng)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手術過程中麻醉是必須要實施的一種舉措,臂叢神經(jīng)阻滯在臨床上是非常常見且高效的麻醉方式,其能夠有效阻滯患者在手術中的神經(jīng)反應,達到較理想的麻醉效果。羅哌卡因在臨床上的應用率較高,對感覺和運動神經(jīng)具有較好的阻滯效果,相關研究顯示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可以獲得更好的麻醉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的觀察組在術后6h、12h、24h、48h的VA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感覺阻滯消退時間和運動阻滯消退時間也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另外,不良反應率的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在臂叢神經(jīng)阻滯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可以有效提升麻醉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持續(xù)較長時間的感覺阻滯和運動阻滯,既安全又高效,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慕建榮,賀濤.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羅哌卡因對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jīng)阻滯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0,5(08):119-121.
[2]張雪瑩,耿志海,楊秀娟,王慶東,李夢迪.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對臂叢神經(jīng)阻滯的效果及對IL-4、IFN-γ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20,41(02):172-174.
[3]敖家駒,陳永沛,鐘聲宏.右美托咪定對羅哌卡因臂叢神經(jīng)阻滯效果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16):2365-2366.
贛州東方手足外科醫(yī)院?江西贛州?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