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
【摘? 要】在小學的課程標準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與其他科目的教學側(cè)重點略有不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品德,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5-0027-02
【Abstract】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elementary schools,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 teaching of other subjects.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is mainly to help students form a sound personality,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a good behavior, exercis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words】Primary educatio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re literacy
一、創(chuàng)設情境化課堂
所謂教育,在于“教書育人”四個字,而在這四個字之中,教書是前提,育人是關鍵。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當體現(xiàn)教材的意義所在,落實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塑造作用,這種對人的塑造包括但不局限于性格和能力等各個方面。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的本質(zhì)是創(chuàng)造,要創(chuàng)造一種符合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教材來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以一種更加完善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就是在教育體系中補足教育育人作用的重點學科,是以學生富足的精神世界和科學三觀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學科?;诖耍W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需要掌握更加容易被小學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情境式課堂對于小學學生來說更容易被接受。
例如,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將一些學生身邊能夠接觸到的情境與教材所學的內(nèi)容相結(jié)合,并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學生利用不同的身份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解析社會現(xiàn)象,提升學生對“社會”這一概念的理解,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后學生走入社會做鋪墊,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品格。通過這種情境構(gòu)建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用一種相對生動形象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幫助學生快樂成長。
二、助學生打開心扉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學模式偏于老套,以至于學生很難對課堂內(nèi)容提起興趣,甚至產(chǎn)生抵觸心理。在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浪潮下,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改革也在不斷地進行中,在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多樣化發(fā)展?;谛抡n標的這種要求,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和教師互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提升課堂活力。在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篩選和處理,著重選擇具有較高思辨性的內(nèi)容,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專業(yè)培訓。對于教師來說,在教授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也是提升自身認知的一個過程,只有教師先認識了自我,才能夠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幫助學生打開心扉,提高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使用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學方法時,教師應當改變管理者的身份定位,或者旁觀者的態(tài)度,而要以一個活動參與者的身份去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角色扮演的游戲之中,這種參與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也能夠幫助教師在與學生一起互動的過程中敞開心扉。通過這種課堂方式,教師與學生可以做到真正地互相敞開心扉,實現(xiàn)平等的對話,有利于教師聆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三、與學生情感互通
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來說,教師應當注意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的互通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對教師來說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一種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內(nèi)容的表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身邊發(fā)生的道德與法治的事件,對于如何與人相處也會有更深刻的感悟。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帶動教師和學生的雙方熱情,幫助雙方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之中,而在游戲參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從多個視角去觀察事件中的現(xiàn)象,并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解決辦法,這種親身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未來的生活的幫助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對這種邊玩邊學的方法接受度比較高,印象也更加深刻。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夠提高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參與社會的積極性。當然,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既要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也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將書本上空洞的知識變成課堂上演示出來的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
例如,當教師在與學生探討“在路上看見小偷應當怎么做”這一問題時,可以主動扮演事件中的小偷角色,讓學生集體想辦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增添更多的細節(jié),應到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同時展現(xiàn)出豐富的精神情感,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觀念的理解,拉近師生關系。
四、讓學生自由呼吸
對于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中心應當是學生,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當扮演朋友角色,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與學生一起就模擬事件的發(fā)生進行問題探討。而教師在進行角色扮演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生個人情感的發(fā)掘,形成一種和諧與平等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足夠的課堂自由度,允許學生在課堂規(guī)則范圍內(nèi)進行自由探討,并在教師引導下就某些身邊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這不僅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有著促進作用,而且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作為課程改革的重心之一,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應當與學生的個人成長密切相關,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讓學生扮演課堂教學的主角,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從事件中推理并進行總結(jié),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具體的學習目標。
在基礎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其健康成長密切相關,尤其是習慣和觀念的養(yǎng)成,與德育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以及開展的效果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在這種情況下,新課標要求下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教師以一種多樣性的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以及教學工作的個性化發(fā)展。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與學生的思辨能力密切相關,而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離不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的角色扮演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既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與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教育現(xiàn)代化改革的要求。在這種大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化的課堂,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打開心扉,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對自由的課堂氛圍,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角色扮演的過程之中,同學生一起進行互動,讓師生關系在互動過程中更加緊密,也讓師生之間的信任度在互動中共同提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教學策略分析[J].才智,2019(27).
[2]秦瑞芬.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 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
[3]閆華棟.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 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