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勇,聶欣宇
(1. 三河市中醫(yī)醫(yī)院,河北 三河 065200;2.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一般是由患者腰椎間盤中髓核與纖維環(huán)發(fā)生不同程度退行性改變后,經外力作用,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使髓核組織自破裂位置朝椎管內或后方突出的一種疾病,其易刺激或壓迫患者相鄰脊神經根,使患者產生下肢麻木或疼痛等癥狀,嚴重損害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身體健康水平[1]。中醫(y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為“痹癥”范疇,是以舒經活絡、行氣止痛為治療原則的。針灸作為一種非手術式治療方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不僅具有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其臨床治療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為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經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我科13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針灸治療,現(xiàn)進行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對我科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的13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分析,按治療方式不同與單雙號法予以分組,行牽引治療與針灸治療的兩組分別為對照組(65例)與觀察組(65例)。對照組(n=65)患者,男35例,女30例,年齡22~59歲,平均(43.2±2.3)歲,病程2~35 d,平均(14.8±1.4)d;觀察組(n=65)患者,男34例,女31例,年齡23~60歲,平均(42.5±2.4)歲,病程5~32 d,平均(15.2±1.7)d。對比患者組間基線資料,可比性顯著,P>0.05?;颊呔J可本次研究,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該研究在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下順利開展。
納入標準:患者均經腰椎X線、CT、臨床檢查及MRI等常規(guī)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直腿抬高試驗顯示為陽性;患者均伴隨一定程度的腰腿疼痛臨床癥狀;排除標準:手術治療患者;已接受其他相關中醫(yī)方案治療患者;耐受程度與治療配合度較差患者;其他骨科、臟器與組織嚴重病變患者及精神障礙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65例患者給予牽引法治療,使用多功能腰椎自動牽引床對患者胸部與盆骨進行牽引,然后按患者耐受程度與實際體質,選擇適宜的重量進行牽引,每日1次,每次30 min,療程30 d。觀察組65例患者給予針灸治療,取患者側臥位、俯臥位等體位,取昆侖、足三里、腎俞、委中、百會、腰眼及陽陵泉等穴位,使用75%的乙醇棉球對患者以上各穴位皮膚進行清潔消毒,隨后使用提插捻轉法,快速穿刺并進針,進針深度保持1~3寸左右,待患者經針刺部位獲得經氣感應后,留針時間不得少于30 min。根據患者各針刺穴位,點燃艾條,給予雀啄灸,待患者皮膚潮紅、穴位周圍存在明顯炙熱感、腰臀部產生酸脹感、足部存在得氣感應即止。一般每兩天針灸1次,但部分病情較為嚴重患者可進行1次/日治療,每療程10次,共3個療程。
1.3 指標觀察
1.3.1 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腰腿疼痛與直腿抬高狀況:使用視覺模擬(VAS)評分法評估患者診治前、后的腰腿疼痛情況,滿分10分,分值高低與患者疼痛程度呈負相關;使用直腿抬高試驗,評估患者診治前、后腿部抬高角度改善情況。
1.3.2 觀察患者診治后的療效、隨訪患者6個月內復發(fā)情況:按患者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情況,將患者療效分為治愈、顯效、好轉及無效四種結果,其中治愈是指患者經診治,腰腿疼痛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角度可達90°,可充分進行自由活動;顯效是指患者經診治,腰腿疼痛癥狀已明顯緩解,直腿抬高角度可達70°以上,可進行適量活動;好轉是指患者經診治,腰腿疼痛癥狀部分緩解,直腿抬高角度在30~70°范圍內,存在輕微活動受限情況;無效是指患者經診治,腰腿疼痛癥狀并未有所改善,甚至存在病情加重,直腿抬高角度低于30°,存在嚴重活動受限情況。對患者進行6個月隨訪,記錄患者6個月內病情復發(fā)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并分析患者腰腿疼痛評分等相關數據,由均數±標準差代表直腿抬高角度等指標,由例、百分比(n,%)代表治療總有效率等指標,所有計數、計量資料均給予t值與χ2檢驗,當P<0.05時,那么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腰腿疼痛與直腿抬高狀況。觀察組診治前,患者腰腿疼痛評分(7.22±1.34)分、直腿抬高角度(21.91±4.53)°,無異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經針灸治療,患者腰痛疼痛評分(2.23±1.34)分、直腿抬高角度(80.64±4.92)°,明顯優(yōu)于經牽引治療的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腰腿疼痛與直腿抬高狀況評估結果(±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腰腿疼痛與直腿抬高狀況評估結果(±s)
分組 例數 腰腿疼痛(分) 直腿抬高角度(°)診治前 診治后 診治前 診治后對照組 65 7.31±1.62 3.12±1.33 22.25±4.82 64.74±8.65觀察組 65 7.22±1.34 2.23±1.34 21.91±4.53 80.64±4.92 t - 0.452 4.235 0.526 10.752 P - - - - <0.05
2.2 判斷患者臨床療效。觀察組經針灸治療,病情好轉、顯效及治愈患者共63例,總有效率96.9%,明顯優(yōu)于經牽引治療的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患者臨床療效評估結果對比表[n(%)]
2.3 評估患者6個月病情復發(fā)情況。觀察組65例患者6個月內病情復發(fā)率1(1.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12.3%),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以腰部疼痛、肢體麻木、椎管狹窄、椎間隙變窄為臨床表現(xiàn)的,其病理基礎是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不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存在嚴重影響,還損害了患者的工作與身體健康[2-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患者腰部受嚴重外傷影響,增加了患者的椎間盤受力,使患者發(fā)生腰部纖維斷裂情況;二是患者因長期過勞損傷,使下肢痛感與麻木感增加,如未及時治療,極易使患者腰部與下肢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情況。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受破裂組織影響,產生自身免疫反應與化學刺激,從而引發(fā)神經根炎癥,當突出髓核壓迫、牽引患者神經根時,易使患者靜脈血流發(fā)生受阻情況,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神經根水腫癥狀,還易增加患者疼痛敏感度[4-5]。
中醫(y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為“痹癥”與“腰痛”范疇,一般認為其發(fā)病原因是濕寒風邪入侵引起的經絡瘀阻。牽引法是一種借助外力對患者神經根壓迫癥狀進行緩解的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通過局部刺激患者穴位,增加患者神經細胞興奮,逐步恢復患者神經細胞,達到消除患者神經根水腫、解除關節(jié)粘連、充血、控制無菌性炎癥、加速穿刺部位血流及改善患者氣血瘀阻的治療目的。足三里具有燥化脾濕,促進患者生發(fā)胃氣之功效;委中、腎俞及腰眼等穴位對患者腰腿疼痛癥狀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百會穴具有開竅、醒腦功效;陽陵泉穴對患者肢體麻木具有較為明顯的緩解作用,在調節(jié)患者機體平衡、疏通氣血的同時,也具有緩解患者腰腿疼痛及肢體麻木等功效。同時配合艾灸,借助艾火的溫度優(yōu)勢,在溫熨后,利用經絡傳導功效,達到溫通氣血及祛風散寒的作用。本文65例患者經針灸治療,在委中、腎俞及陽陵泉等穴位的刺激作用下,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腰腿部疼痛癥狀,觀察組經針灸治療,患者腰腿疼痛評分(2.23±1.34)分、直腿抬高角度(80.64±4.92)°,明顯優(yōu)于經牽引治療的對照組,P<0.05。觀察組經針灸治療,病情好轉、顯效及治愈患者共63例,總有效率96.9%,明顯優(yōu)于經牽引治療的對照組,P<0.05。觀察組65例患者6個月內病情復發(fā)率1(1.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12.3%),P<0.05。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針灸治療,其臨床治愈率明顯優(yōu)于牽引治療患者,在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同時,對患者腰腿部疼痛也具有緩解作用,同時還改善了患者直腿抬高角度,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