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婧斐
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古詩教學較重視“理性分析”,主要是以“解釋詩詞大意,賞析優(yōu)美詞句,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為主。這種講解的模式,學生容易覺得枯燥乏味,較難從中感受詩歌的美好。而詩歌是形象的語言,音樂里有詩歌一半的生命。每一首好詩都是一部聲韻協(xié)調(diào)、朗朗上口的聲音作品。體會詩歌美的最好方式就是吟誦。語文學科,不該只用眼睛來學習,心、眼、口、耳并用,才能獲得最好的體驗。筆者從2017年開始致力于“古詩吟誦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踐,讓學生從小學習吟誦,愛上吟誦,傳承吟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數(shù)年下來,筆者摸索出小學古詩吟誦教學的基本方法,形成了操作性強、便于推廣的古詩吟誦課程。
一、反復誦讀,感受詩美
要想學好古詩,我們要借鑒古人的學習經(jīng)驗,先不做過多的解釋,也不要太多花哨的活動,只管反復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以《望洞庭》一詩教學為例,筆者在沒有吟誦基礎的班級執(zhí)教,引導學生層層誦讀,讀出詩歌節(jié)奏和韻味。
師:讀詩只讀準字音可不行,要講求平仄和押韻,這樣才能讀出詩的節(jié)奏、詩的韻味。
(出示誦讀符號,教師帶著誦讀手勢范讀。)
師:這些符號叫平仄符號,是根據(jù)讀詩時字音的長短高低劃分的。來,我讀一句,你們跟著讀一句,我們來讀一讀。
(教師帶讀,學生跟讀。)
師: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符號的秘密?橫線怎么讀?
生:拖長讀。
師:豎線呢?
生:比橫線讀得短一點。
師:感嘆號怎么讀?
生:重讀。
師:標橫線的,我們叫它們平聲字,標豎線的是仄聲字,標感嘆號的最奇特,是入聲字。
(教師一邊總結(jié),一邊教手勢。)
師:三個紅色的字,就是這首詩的韻腳。請你們跟我讀,輕一點,拖長音。
(學生讀。)
師:總結(jié)起來,就是平長、仄短、入促、韻長。
師:把手伸出來,帶上吟誦手勢,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
(學生反復練習讀。教師指名讀。學生齊讀。)
誦讀是不斷體會詩情的過程,是涵泳、熏陶和內(nèi)化的過程,這樣長長短短、輕輕重重地讀,詩的節(jié)奏、詩的韻味就慢慢出來了。
二、讀詩成畫,品味詩語
讀懂字面意思,理解詩歌大意不是學習詩歌的目的。葉嘉瑩先生認為:“詩歌之最寶貴的價值和意義,就在于詩歌可以從作者到讀者之間,不斷傳達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感發(fā)的生命。讀詩的好處,就在于可以培養(yǎng)我們有一顆美好而活潑的不死的心靈。”小學語文《課標》中也明確指出,學習詩歌要“注重情感體驗”,教學時,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去感受、體會詩人、詩歌的情感,由此獲得情感體驗。筆者在執(zhí)教《望洞庭》時,通過第一環(huán)節(jié)層層誦讀,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味后,引導學生走進詩句,去想象“如水的月光灑在湖面上,湖光和月色交融在一起”的和諧美,想象“水平如鏡的洞庭湖就像沒有磨過的銅鏡”的朦朧美,想象“蒼翠欲滴的君山像一枚青螺躺在銀盤里”的玲瓏美。在聲音長短、高低的變化中,藏著平仄交錯的美感。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學生通過誦讀去想象畫面,感受畫面,從而體會詩人所表達的和諧、寧靜之美。
三、意象探尋,體悟詩情
詩人在詩歌中將情與景相融,營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是“詩味”的重要元素。意境的感悟,往往源于對意象的感受。所以,我們在教學古詩時,一定不能脫離意象孤立地進行意境的分析。筆者在執(zhí)教《山居秋暝》一詩時,引導學生探尋意象,感受意境。全班誦讀,指名誦讀,師生共讀,在緩慢、悠長的節(jié)奏中,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傍晚山林的清幽空靈,再通過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想象明月照、清泉流、浣女笑、漁舟過的畫面,感受動中之靜、實中之空。詩緣情,情緣景,不懂詩歌的意象,很難真正體會詩歌的情感。學生通過意象探尋、意象還原、意境品味、交流討論,從物象的“空”到心靈的“空”,在層層深入中感悟詩境,體味詩情。
四、設身處地,讀透詩心
誦讀積累不是詩歌教學的目的。古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往往和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要理解古詩,真正讀懂其中的“詩情”,就必須走進那個時代,深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設身處地去誦讀,去體驗感悟。正所謂“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每一首詩都是詩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的寫照。學生通過詩人讀懂詩心,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詩情的陶冶和感化,這就是“設身處地,讀透詩心”。例如,在《望洞庭》中,“詩豪”劉禹錫仕途坎坷,一生屢遭挫折,但并沒有悲觀處世,反而胸懷豁達,為詩灑脫豪邁;在《山居秋暝》中,王維深得佛學妙理,心地空靈超脫,“空山”其實是詩人內(nèi)心的外化。
通過三年多的實踐與研究,我們深刻感受到,吟誦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適應兒童語言發(fā)展需要。學生在每日的詩文吟誦氛圍中,認識吟誦,了解吟誦,并初步掌握吟誦規(guī)則,由聲音去體悟古詩文的內(nèi)涵。學無止境,研無止境,在古詩吟誦教學取得微小成果的基礎上,如何將研究引向深入,賦予其時代內(nèi)涵,是我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要繼續(xù)探索的內(nèi)容,期待更多的同行和我們共同探索,攜手并進。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觀瀾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