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二語學術寫作中的文獻引用不當行為分析
——以英語專業(yè)碩士畢業(yè)論文為例

2021-05-20 12:09:30
英語知識 2021年2期
關鍵詞:二語寫作者語料

唐 蘇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

1.引言

文獻引用是學術寫作中的一項重要技能。正當合理地引用文獻來歸納和評價前人研究的成果與不足并佐證自己的觀點,能夠明確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現(xiàn)狀,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該文的寫作質(zhì)量。文獻引用的學習和訓練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二語學習者往往因文獻引用策略使用不當被認定為抄襲,從而被誤認為有意違背學術標準和規(guī)范。隨著學界對文獻引用行為的研究從學術道德視角轉向語言學視角,區(qū)分有意抄襲和無意抄襲(Drum,1986;McLeod,1992;Sutherland-Smith,2008),文獻引用不當行為被學界認定為語言學習和學術寫作能力發(fā)展過程中的階段特征。本文擬通過分析中國二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的文獻引用不當行為,以提升二語學術寫作能力,強化學術規(guī)范,以期為二語學術寫作教學提供一些啟示。

2.研究背景

2.1 文獻引用策略分類

文獻引用是一種借用源文本語句或觀點的文獻使用方式,包括文內(nèi)的文本引用部分及縮略的作者信息,和文后參考文獻里完整的文獻信息。文獻引用既可為文章提供有力依據(jù),亦能體現(xiàn)作者觀點的獨到之處(Hyland,1999)。如果獲取不到原文獻,可以使用二次引用來歸譽該語句或觀點的原作者和間接資源的作者,后者信息必須列入?yún)⒖嘉墨I。不當?shù)奈墨I引用方式會被認定為學術抄襲(Pecorari,2003)。

目前學界對文獻引用策略的分類并沒有達成一致(馬蓉 秦曉晴,2014a)。Barks和Watts(2001)構建了一個文獻引用策略的三元模型,即釋義、概括和直接引用;Shi(2004)將各種文獻引用行為總結為三種:未標注出處文字(復制、輕度修改、句法重構)、標注出處文字(復制、輕度修改、句法重構)和直接引用;經(jīng)過進一步的研究,Shi(2012)認為翻譯也是二語學生的一種文獻使用方式;Pecorari和 Shaw(2012)從源材料和文章互文關系的角度提出了間接互文性(indirect intertextuality)、常規(guī)互文性(conventional intertextuality)、非常規(guī)互文性(unconventional intertextuality)和欺騙性互文性(deceptive intertexutality),其中后兩者為不當?shù)幕ノ年P系。

此外,國外學界對拼湊寫作(patchwriting)和釋義(paraphrase)的界定存在爭議。Howard(1993:233)將拼湊寫作定義為“復制文獻材料后刪除一些詞語,改變其語法結構或插入同義詞以替代原來的詞”。雖然Howard(1993,1995)、Mcdonnell(2004)以及Li和Casanave(2012)等學者肯定了其在二語學術寫作初學者學習中的作用和價值,但Pecorari(2003,2008)將其認定為篇章抄襲的一種形式,是一種可歸譽源文本的思想表達方式,一種獨立的話語重述(Pecorari,2008),是一種與歸納相關的復雜寫作方式(Hirvela & Du,2013),缺乏一致的操作定義使學界就何種釋義會被認定為抄襲引起了爭議(Roig,2001)。Shi(2004)將釋義分類為接近釋義(close paraphrase)和完全釋義(absolute paraphrase)。經(jīng)過研究,Keck(2006)提出將釋義分類為幾近抄襲(Near Copy)、少量修改(Minimal Revision)、中度修改(Moderate Revision)和徹底修改(Substantial Revision),其中前兩者為不當?shù)奈墨I引用行為。

國內(nèi)學界也逐漸開始關注二語學術寫作中的文獻引用。程偉(2007)將文獻引用分為四種方式:未標注出處引用、直接引用、釋義和二次引用,并基于是否歸譽源材料和標注引用對不當引用進行了界定;馬蓉和秦曉晴(2014b)綜合學界已確認的文獻引用方式和互文類型提出了新的文獻引用策略框架:概括、完全釋義和直接引用(規(guī)范互文);復制、接近釋義和直接翻譯(不規(guī)范互文),并提出了“有效引用”的概念,即文中括號標注的被引用文獻信息能在文后參考文獻中查找到;文末參考文獻缺失將被認定為引用信息錯誤(趙永青等,2016);孫厭舒(2016)綜合前人研究將文獻引用分為標注引用的借用、未標引用的借用和直接引用三大類,并將前兩類進一步細分為完全復制、釋義和改寫。

2.2 文獻引用策略研究

學界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對文獻引用行為進行考察。除了普遍的從道德文化層面對有意圖抄襲進行解釋,學者們更關注二語學生學術寫作的文獻引用能力、對文獻引用規(guī)范的認知、著作權意識等因素導致的無意圖抄襲。Pecorari(2003)研究了二語研究生的文本中被認定為抄襲的篇章,并對其進行了訪談;在進一步的研究中,Pecorari(2008)發(fā)現(xiàn)二語研究生誤用二次引用,將其參考文獻直接復制為一手引用;Abasi等(2006)在對二語研究生及其文獻引用行為進行的一項案例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學校制度定義為抄襲的行為,但并未發(fā)現(xiàn)抄襲的主觀意圖;Lankamp(2009)同樣從碩士生的文本中識別了未在參考文獻中歸譽來源的源材料;Davis(2013)對碩士生進行了縱向研究以考察其源文本使用能力的發(fā)展并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當引用的行為。國外研究表明,不當文獻引用行為在二語學生學術寫作中較為普遍。

盡管國內(nèi)學界同樣缺乏對文獻引用策略的統(tǒng)一分類和研究,并傾向于從學術不端的道德角度來審視不當文獻引用行為,本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著眼于語言學視角的文獻引用不當行為研究。鐘偉珍和黃國文(1999)、程偉(2007)發(fā)現(xiàn)了研究生論文中的文獻引用不當行為;馬蓉和秦曉晴(2014a,2014b)研究了二語學術寫作中的文本借用策略,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文獻引用不當行為在于接近釋義和復制;對比中美學生對抄襲的認知,張惠琴等(2008)、張聰(2014)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對抄襲行為認知欠缺,這也在秦朝霞(2013)的研究中得到了印證,碩士生的引用格式規(guī)范認知無明顯進步(徐昉,2013)。王俊菊等(2017)使用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考察分析了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的學術寫作文獻引用,發(fā)現(xiàn)研究生的文獻引用水平有待提升。碩士生能較好識別顯性抄襲,但對隱性抄襲和文獻引用不當?shù)恼J知有限(桂敏等,2016;章木林 鄧酈鳴,2019)。

學界對英語專業(yè)碩士生文獻引用不當不乏實證研究,但尚存以下不足:視角方面,大多聚焦對文獻引用不當行為的質(zhì)性探討而較少關注原文獻來源特點和文本復制量的量化分析;方法方面,對文獻引用策略的分類不夠詳盡,且需結合原文對照進行深入考查文獻引用行為。英語專業(yè)碩士生代表著相對高的語言水平,理應在其畢業(yè)論文中體現(xiàn)出較高的文獻引用能力。本文擬以其畢業(yè)論文為研究語料,從文獻引用策略使用方式這一宏觀層面和文獻引用文本復制程度這一微觀層面探究其二語學術寫作中的文獻引用策略使用不當。擬回答以下問題:

(1)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畢業(yè)論文的文獻引用不當行為的數(shù)量有何特點?

(2)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畢業(yè)論文的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量有何特點?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語料

研究語料來自國內(nèi)某重點大學全日制英語專業(yè)碩士生同一研究方向的畢業(yè)論文。鑒于文獻引用相對集中在文獻綜述,本文借鑒前人研究(Pecorari,2003;程偉,2007),從25篇論文文獻綜述部分引用頻次不低于30次的碩士論文中隨機抽取10篇的文獻綜述為研究語料,共計36797詞。

3.2 編碼方法

文獻引用研究主要涉及文獻引用策略使用量和文獻引用文本復制量(Gebril & Plakans,2009)這兩個指標,前者關注文獻引用的形式,后者關注文獻引用的內(nèi)容。本研究參照APA,借鑒前人研究(Shi,2004;程偉,2007;Petric,2012;馬蓉秦曉晴,2014a)改進了文獻引用策略編碼標準,將文獻引用策略分為六大類:直接引用、釋義、二次引用、未歸功復制、翻譯和無效引用,并對文獻引用策略使用的適當和不當進行區(qū)分(見表1)。標注引用的一個括號計一條引用,包括單引、群引和二次引用(Mansourizadeh & Ahmad,2011)。直接引用指用引號或縮進等形式標記引用;釋義是重新表述原文,根據(jù)Keck(2006)“特殊聯(lián)系”(unique links)的分類標準,釋義與原文20%及以上的詞句重復會被認定為不當引用,包括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和數(shù)的屈折變化。概括和拼湊寫作也屬釋義范疇,前者是歸納原文信息,但拼湊寫作并未對原文充分釋義;二次引用指找不到原文而間接引用他人的引用內(nèi)容,并歸功間接資源的作者,同樣需要標記直接引用或者對引用內(nèi)容進行釋義;未歸功復制是指照搬原文且不歸功原作者;翻譯指直接翻譯原文而不進行歸納、釋義或歸功來源等;無效引用指正文中標記了引用,但文后相應的參考文獻信息缺失。標記的直接引用(SDQ)、充分適當?shù)尼屃x(ADP)和正確且歸功原文的二次引用(CDSC)是適當?shù)奈墨I引用策略。

表1 文獻引用策略分類

部分文獻引用策略示例如下(粗體為與原文重復的文字):

(1)釋義:

原文:Children speak more like adults, dress more like adults and behave more like adults than they used to.

引文1:Yet children are beginning to act more and more like adults every day, by the way they speak and act.(不當釋義)

引文2:Modern kids seem to be acting, through dress and speech, like adults at an alarmingly young age.(適當釋義)(Cited in Keck, 2006)

(2)二次引用:

原文:This was first suggested by Leonard Bloomfield.He advocated that (i)...and (ii)word“the minimum free form”.(Hu Zhuanglin, 2006:57)

引文:According to Bloomfield (1995, quoted in Hu 2001:79), word is “the minimal free form”.(正確二次引用)

原文:A promising candidate in this regard is the Yes/No test developed and used by Meara and colleagues (Meara and Buxton, 1987; Meara,1989, 1996; Meara and Jones, 1988; Meara and Milton, 2002).(Harrington M, 2006: 73)

引文:It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by Meara and colleagues (Meara and Buxton, 1987; Meara and Milton, 2002, cited in Harrington M, 2006).(不當二次引用)

原文:Indeed, questionnaires are often referred to under different names, such as “inventories”,“forms”,“opinnionaires”,“tests”, “batteries”,“checklists”,“scales”,“surveys”,“schedules”,“schedules”,“studies”, “profiles”,“indexes/indicators”,or even simply“sheets”(Aiken,1997).(Zoltan Dornyei, 2003: 5).

引文:Indeed, questionnaires are often referred to under different names, such as “inventories”,“forms”,“opinionnaires”,“tests”, “batteries”,“checklists”,“scales”,“surveys”,“schedules”,“studies”,“profiles”,“indexes/indicators”,or simply“sheets”(Aiken 1997).(未歸功二次引用)(3)翻譯:

原文:水是中國古代極為典型的根隱喻。以水比德、以水喻道、以水論政、以水談兵等以自然之水隱喻社會人事的做法是中國古人基本的思維習慣和修辭傾向。而從本質(zhì)上來說,以水為喻之思維模式和修辭傾向來源于“天人合一”這一中國古代最為基本的思想觀念。(Diao Shenghu,2006: 180)

引文:Diao(2006)regards water as the most typical root metaphor in ancient China.It is the fundamental thinking habit and rhetorical inclination for Chinese people to use water in nature to understand the people and events in society, such as virtue, principles, politics and war.He thinks the use of water metaphors stems from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in ancient China that“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翻譯)

關于文本復制量,本研究借鑒前人研究(Pecorari,2003;程偉,2007)計算了4個次指標,并借助數(shù)學極值法,采用極限假設以衡量語料的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程度:指標1指單條文獻引用中不當復制文字的百分比;指標2、3、4用于測量語料的整體不當引用程度。指標2(寬范圍)為各語料中經(jīng)對比的不當復制文字在整個語料的占比,其排除了未對比文本中可能存在的不當復制文字,可能由此低估文本的不當引用程度;指標3(窄范圍)即各語料經(jīng)對比的不當復制文字與未對比文字之和在整個語料的占比,因其將全部未對比文字視作不當復制文字而可能高估文本的不當引用程度;指標4是經(jīng)對比的不當復制文字在已對比文字數(shù)的占比。指標4應介于指標2與指標3兩個極值之間,文本對比越充分,指標4與真實不當引用程度的誤差就越小。

3.3 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研究用國外廣泛采用的查重軟件Turnitin檢測語料,并人工比對軟件標記相似性高的部分和原文,以考查其文獻引用的具體情況。原文如期刊文章、碩博論文、論文集以及專著,多數(shù)可從中外文數(shù)據(jù)下載或瀏覽。研究由兩位英語教師分別編碼,并對不一致處協(xié)商解決。語料標記歸功的被引文獻計327篇,其中經(jīng)對比292篇。標記文獻引用計508條,其中經(jīng)對比468條。但經(jīng)軟件查找和人工核實,語料中識別出未歸功復制和翻譯,因而實際分析對比文獻引用549條。數(shù)據(jù)收集之后用SPSS 25.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4.研究結果

4.1 文獻引用不當行為數(shù)量特征

表2是語料的文獻引用策略整體使用情況。橫向比較10篇語料(見表2),文獻引用策略使用頻率最高的是L7(73次),最低的是L4(31次)。各語料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文獻引用策略使用不當,其中最高的是L9(87.30%),最低的是L4(29.03%)。L9使用了29次未歸功復制和21次未歸功二次引用,L8同樣使用了大量的未歸功復制和無效引用,而L1中的無效引用高達37次。L4文獻引用策略頻率最低,而引用策略使用不當量也最低。

表2 各語料文獻引用策略頻次

縱向比較各文獻引用策略(見表3),釋義策略使用頻率最高(198次),其中適當釋義176次,其余五類文獻引用策略的使用頻率相差不大。雖然適當?shù)尼屃x策略使用量最高,但文本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大部分為對原文獻內(nèi)容的整體概括,而并非對其語句的重新闡述。換而言之,寫作者未必真實了解掌握釋義這一文獻引用策略。語料中的未歸功復制、翻譯和無效引用也有較大的使用量。歸功的二次引用的使用量(無論正確與否)較少,而未歸功的二次引用使用量則與前者反差較大,且無效引用的標準偏差最大(11.302),說明各語料中無效引用情況差異最大。

表3 文獻引用策略描述統(tǒng)計

由表3可見,文獻引用策略的使用不當頻次總計310次,占比56.5%。進一步分析各文獻引用策略使用不當情況(見圖1)發(fā)現(xiàn),使用頻率最高的依次為無效引用、未歸功復制、未歸功二次引用和翻譯,而不當釋義、未標記直接引用和不當二次引用使用頻次則較少。

圖1 文獻引用策略使用不當比例

研究追溯和分析了未歸功復制、未歸功二次引用和未歸功翻譯所使用的源文獻,大致為期刊文章、學位論文、專著和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四類(見表4)。未歸功二次引用和未歸功復制的源文獻主要為國外期刊文章和專著,而翻譯所使用的源文獻則為中文期刊文章和專著,尤其集中于期刊文章的摘要部分。

表4 未歸功原文獻來源

4.2 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量特征

Pecorari(2003)和程偉(2007)對單條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量的相似度水平進行了劃分,鑒于釋義策略將20%及以上的重復率認定為不當引用,本研究借鑒前人研究將相似性水平確定為100%、85%、70%、50%、30%和20%。不當重復文本涵蓋詞的屈折變化,且無效引用的相似性水平確定為100%。由表5可知,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量隨相似度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且相似性水平為100%。文獻引用不當占比51.30%,因其包含相當數(shù)量的無效引用和翻譯。85%—100%的相似性水平占比21.94%,而其余相似性水平占比則急劇下降。

表5 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量的相似度水平描述統(tǒng)計

根據(jù)極值理論,經(jīng)對比字數(shù)越接近總字數(shù),即對比越充分,文本不當復制程度指標越準確??紤]到軟件檢測和人工核實的有效性,指標4最能準確反映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程度。由表6可知,L2對比最充分(80.68%),因此其指標2和指標3兩個極值跨度最小,指標4也最靈敏;而L10則相反(37.53%),因此其兩個極值跨度最大,指標4相對誤差較大。

表6 各語料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程度

此外,對比各語料的三個指標發(fā)現(xiàn),若三個指標均相對較高,則其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程度較嚴重;反之亦然。如L9和L8,其“寬范圍”相對較高(43.41%;55.08%),其指標4也相對高;而L2的“窄范圍”相對較低(47.60%),則其指標4也相對低。然而,需要注意的是,L1和L10中指標2和指標3跨度雖相對較大,但其指標4分別靠近“窄范圍”和“寬范圍”,表明雖然這兩篇文本對比不盡充分,但真實的不當文獻文本復制程度仍然可通過指標4來體現(xiàn)。

5.討論

5.1 文獻引用不當行為的數(shù)量特點

英語專業(yè)碩士畢業(yè)論文中各種文獻引用策略被廣泛采用,這與McCulloch(2013)、馬蓉和秦曉晴(2014a)對碩士論文文獻引用行為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寫作者在學術寫作語境中有意識使用各種文獻引用策略以佐證自己的學術觀點。但突出的問題是,本研究經(jīng)文本分析發(fā)現(xiàn)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畢業(yè)論文中文獻引用不當行為較為普遍,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無效引用、未歸功復制、未歸功二次引用和翻譯,還有少量的未標記直接引用、不當二次引用和不當釋義。整體呈現(xiàn)如下特點:

首先,體現(xiàn)文獻互文關系但未遵守引用規(guī)范。未標記直接引用、不當二次引用和不當釋義雖然對源文獻語句使用不當,未遵守學術文獻引用規(guī)范,但標明出處能體現(xiàn)寫作文本與源文獻之間的互文關系。直接引用策略使用中,寫作者往往只歸功原作者而并未使用引號、縮進等引用標記。寫作者對釋義策略的使用表現(xiàn)出對源文獻的過度依賴。作者雖有意識對源文獻進行加工處理,但常因釋義不充分而導致“拼湊”現(xiàn)象,或直接提取源文獻內(nèi)容加以概括。釋義是一種要求較高的文獻引用策略,寫作者需要充分理解源文獻,并轉換為規(guī)范的學術語言來呈現(xiàn)自己的觀點,其學術認知負荷則相對更高。寫作者的概括策略多為對文獻摘要部分信息的直接提取,而非對文獻內(nèi)容進行高度凝練的歸納推理。概括策略的掌握需要較高水平的歸納、推理等思辨能力和雙語運用能力(馬蓉 秦曉晴,2014a)。釋義策略的習得不僅涉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還涉及文獻引用規(guī)范的教學。寫作者對二次引用的不當使用,主要是由于未能標記或適當釋義文獻內(nèi)容。本研究認為,此三種不當引用策略占比較少,但真實體現(xiàn)了學習者學術寫作能力的曲折發(fā)展,學習者不僅要知道什么是正當?shù)奈墨I引用行為,還需要知道怎樣正當?shù)匾梦墨I,有必要開設相關課程對文獻引用策略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進行教學以規(guī)范學習者文獻引用行為。

其次,掩蓋寫作與源文獻之間的聯(lián)系。未歸功復制、未歸功二次引用和翻譯掩蓋了寫作與源文獻之間的聯(lián)系,且使用量較大。寫作者傾向于隱藏其寫作與源文獻之間的關系,其原因除了寫作者客觀上對文獻引用規(guī)范認識的欠缺,還有其主觀上可能存在的抄襲意圖?;ヂ?lián)網(wǎng)時代文獻資源的開放性和便捷性在助力寫作者學術視野拓展和學術寫作能力發(fā)展的同時,也為不當學術引用行為提供了契機,目前現(xiàn)有檢測識別工具的不完善則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引用策略使用不當行為的蔓延。與馬蓉和秦曉晴(2014a)的結論相反,本研究發(fā)現(xiàn)翻譯策略使用較多。雖然Shi(2012)肯定了翻譯策略的合理性,但本文人工對比發(fā)現(xiàn)若干語料中有大量對中文專著和論文的翻譯未標記來源的實例,且翻譯行為很難被查重軟件識別。這一發(fā)現(xiàn)也可從不當文獻引用的源文獻來源特點得到佐證,寫作者傾向于使用中外學術期刊和專著而不歸功來源。上述三種文獻引用策略不當掩蓋了寫作與源文獻的聯(lián)系,無論寫作者抄襲意圖存在與否,強化學術監(jiān)督和學術自律都是必不可少的舉措。

再次,構建寫作與源文獻的虛假聯(lián)系。寫作者僅在文內(nèi)括號標注作者信息但未能在文后參考文獻中列出文獻詳細內(nèi)容從而導致無效引用,構建了寫作與源文獻的虛假聯(lián)系。該行為的解釋除了構建虛假聯(lián)系的主觀意圖,還有學術寫作規(guī)范意識的嚴重缺失,因為參考文獻的完整性屬于學術引用常識性知識,有別于其他學術認知負荷高、要求一定學術讀寫能力的文獻引用策略。本研究發(fā)現(xiàn)的無效引用在引用策略使用不當中占比最大,此結論尚未在其他研究中得到印證,因為已有相關實證研究未涉及該引用行為,但鑒于其在各語料中的使用情況差異較大,本研究認為該行為較偶然,但不可小視。

5.2 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量特點

文本分析發(fā)現(xiàn),語料中文獻引用不當?shù)奈谋緩椭屏克捷^高,主要特點如下:

首先,單條文獻引用不當?shù)奈谋緩椭屏枯^高。研究表明,超過50%的單條文獻引用不當相似性水平達100%。分析發(fā)現(xiàn),這是由于語料中存在數(shù)量較多的無效引用和翻譯。約20%的文獻引用不當相似度水平介于85%至100%之間。單條文獻引用不當?shù)母呶谋緩椭屏客癸@出寫作者學術文獻引用規(guī)范意識薄弱的問題,其傾向于直接使用源文獻將他人成果據(jù)為己有,或遺漏源文獻信息,因而缺乏對原作者及學術規(guī)范應有的尊重。

其次,多數(shù)語料中指標4反映出語料整體的文獻引用不當復制程度較高??梢?,文獻引用不當?shù)奈谋緩椭屏颗c文獻引用策略使用不當情況相匹配,即寫作者僅對源文獻進行淺層次加工處理,其本質(zhì)原因則是寫作者文獻引用能力欠缺,不足以對源文獻進行深層次的歸納、推理和總結。學界有從語言學角度來考察學術寫作文獻引用行為的發(fā)展的研究(Pecorari,2008),將文獻的不當引用視作學習發(fā)展的過程,文獻不當引用的主要原因是寫作者與英語學術話語社群接觸較少(章木林 鄧酈鳴,2019),且掌握文獻引用規(guī)范并非易事(孫厭舒,2016)。鑒于操作的可行性,本研究未對研究語料寫作者就文獻引用認知進行進一步了解,因而未涉及寫作者文獻引用策略的意圖,故難以判定其有主觀意圖或只是無意為之,但是本研究反映出寫作者的文獻引用行為亟待規(guī)范,文獻引用能力有待提升,這是不爭的事實。

就研究發(fā)現(xiàn)中文獻引用不當?shù)耐怀鰡栴}而言,本文認為,現(xiàn)有識別工具很難實現(xiàn)文內(nèi)引用標記與文后參考文獻的匹配以檢測虛假的無效引用,而翻譯只能依賴對原文的熟悉度進行人工識別。換而言之,文獻引用不當識別工具的工作機制和文獻數(shù)據(jù)覆蓋面的問題應受到關注?,F(xiàn)有文獻引用不當識別工具的工作機制使得上述兩類文獻引用不當問題長期得不到學界的重視。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Turnitin收錄外文數(shù)據(jù)較豐富,這也解釋了語料中相當數(shù)量文獻引用不當行為的源文獻來源問題。以學術道德約束和軟件檢測識別倒逼寫作者正當合理地使用學術文獻并不是上策,歸根結底,寫作者的文獻引用知識和學術寫作能力才是癥結所在。采取有效的學術寫作教學手段,強化學術引用規(guī)范意識,才能積極地疏導“抄襲”這一國內(nèi)學界敏感又難以回避的問題。

6.結語

本文以10篇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畢業(yè)論文的文獻綜述為語料,以文本分析法考查了二語學術寫作的文獻引用策略使用不當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1)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畢業(yè)論文中文獻引用不當行為較普遍,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無效引用、未歸功復制、未歸功二次引用和翻譯,不當引用的源文獻主要為國內(nèi)外期刊和專著;2)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中的文獻引用不當?shù)奈谋緩椭屏枯^高,然而現(xiàn)有檢測識別工具并不能完全識別文獻引用不當?shù)男袨椤?/p>

本文獻引用不當行為的數(shù)量和文獻引用不當文本復制量兩個指標,進一步細化文獻引用的分類,結合質(zhì)性探討和量化分析,拓展了對文獻引用行為的研究視野,研究對二語學術寫作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示。首先,開設學術寫作課程以引導和規(guī)范學習者文獻引用行為為目的,是提升其學術文獻引用能力以規(guī)避文獻引用策略使用不當?shù)谋厝怀雎?;其次,學習者主動靠近學術話語社群的自覺是關鍵之舉,其文獻引用行為的發(fā)展不能局限于對學術文獻的模仿借鑒;再次,監(jiān)督學習者學術文獻引用行為,提升其學術道德水平和加強學術自律是必要保障。

未來研究可擴大研究語料范圍,以減少研究語料中偶然因素產(chǎn)生的誤差,還可結合文本分析與寫作者對文獻引用行為的認知和態(tài)度研究,以期更加全面地考查學術文獻引用行為。

猜你喜歡
二語寫作者語料
掉在地上的都要撿起來
黃河(2024年2期)2024-05-24 00:00:55
給初學寫作者的意見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2
看看熱鬧的世界,做個鮮活的寫作者
學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2
基于語料調(diào)查的“連……都(也)……”出現(xiàn)的語義背景分析
《教學二語習得簡介》述評
Ferris與Truscott二語寫作語法糾錯之爭
文學的可能性(散文觀)
安徽文學(2016年2期)2016-02-03 03:07:26
國內(nèi)二語寫作書面糾正性反饋研究述評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二語習得中母語正遷移的作用分析
尉氏县| 手机| 务川| 昆山市| 郴州市| 灯塔市| 乌海市| 许昌市| 翁牛特旗| 西乌珠穆沁旗| 仁怀市| 鄂托克旗| 同心县| 互助| 定州市| 抚远县| 肇州县| 滨州市| 南阳市| 荣昌县| 佛冈县| 重庆市| 上饶市| 东阳市| 扶余县| 顺平县| 铜山县| 大洼县| 库尔勒市| 深水埗区| 长顺县| 龙泉市| 昂仁县| 汉川市| 泾源县| 惠东县| 乃东县| 兰坪| 绥芬河市| 义马市|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