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科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學會轉變角色,創(chuàng)建新型的師生關系,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改變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習興趣;師生關系;教學情境;教學方法;轉變角色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碑斠粋€人對某件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積極主動地做好它。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則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源動力,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就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具體談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
一、 轉變角色,創(chuàng)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庇纱丝梢?,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當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高效優(yōu)質的學習活動。同時,通過預設恰當的數學問題,運用探究式、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以平等、友善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共同探索,與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fā)現與成果。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教師由于長期受“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始終認為教師就是教師,學生就是學生,課堂上教師的話就是圣旨,學生不得不從。筆者曾記得在一次聽課活動中,當教師講得正在興頭時,突然有一位學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解題思路,估計是講課教師一下子沒有明白過來的原因,當時就否定了那位學生的想法,并且狠狠地批評他。事后,筆者對那位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了驗證,結果發(fā)現,盡管思路有點兒牽強,但的確不愧為一種快速有效的好方法。試想,好不容易有自己的見解,但當場被說得一無是處,那位學生以后會怎樣想,他的思維還能發(fā)展嗎?數學本就是一門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的學科,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因為學科特殊性,成天總是拉著個臉,一進教室就亂發(fā)脾氣,看到自己不樂意的事情就批評學生。這樣的課堂,學生個個被嚇得心驚膽戰(zhàn),學習興趣如何培養(yǎng)?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就得轉變角色,學會創(chuàng)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當師生關系和諧了、融洽了,課堂活動中,學生才不會害怕教師,學習興趣自然生成。
那究竟該如何創(chuàng)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呢?一方面,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學會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曾有教育專家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苯處熑舨蛔鹬?、關愛學生,就永遠也得不到學生的尊重,這就是實際教學中“貓走老鼠反”的真正原因。有些教師總是唯我獨尊,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后,但凡是學生犯錯,從不去了解背后的原因,不顧及學生的內心感受,僅憑主觀印象處理事情。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往往會引起學生的極度不滿,內心的不服氣,背地里謾罵教師,甚至給教師起外號等。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師生關系越發(fā)緊張,以至于到最后討厭教師。我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想讓學生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首先就得讓學生不討厭這位學科教師才行。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心胸開闊,學會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與學生以心換心,將心比心,想方設法讓學生能夠發(fā)自肺腑地佩服教師。另一方面,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內心需求,做到嚴愛有加。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離不開交流和溝通。這里所說的交流和溝通,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一種全方位、多側面、多功能的交流與溝通,即有語言的交流,還有動作的交流,既有知識的交流,還有情感的交流。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才能掌握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喜歡怎樣的課堂,喜歡怎樣的教師,然后做到嚴愛有加,形成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從而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二、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際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我們每時每刻都與數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早上幾點起床,這是數學里的時間問題;起床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這是數學統(tǒng)籌問題;走進超市購物,既有加減還有乘除……總之,我們的生活里處處有數學。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七章“扇形統(tǒng)計圖”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同學們,誰來說一說你見過的統(tǒng)計圖都是什么樣子的?”筆者話音剛落,全班學生七嘴八舌爭得不可開交。此時筆者有意引導學生,讓大家想一想,在醫(yī)院里或學校里,或其他一些地方,特別是統(tǒng)計一個單位男女職工比例或職工學歷比例時,用的都是怎樣的統(tǒng)圖。此時,學生開始用自己的話描述它“是一個圓形的統(tǒng)計圖”“把一個圓分成了大小不同的份數”“圖上顯示了百分數”等,筆者順勢引導:“對,大家觀察得都很細致,我們把這樣的統(tǒng)計圖就叫作扇形統(tǒng)計圖。生活當中,扇形統(tǒng)計圖隨處可見,除了剛才大家說的這些之外,還有如學校統(tǒng)計各年級人數比時也用扇形統(tǒng)計圖等?!比缓蟀鍟瑢胄抡n。筆者通過列舉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在學習扇形統(tǒng)計圖之前先試著描述它的特點,對新課的導入和目標的達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創(chuàng)設活動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重在動手操作,學生在一些游戲、實驗活動中獲得的數學知識遠比通過講授獲得的要多、要深。因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游戲或實驗活動來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第三章“圓柱與圓錐”章節(jié)里的圓錐體積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課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五人,然后每組下發(fā)一個圓柱量杯、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量杯和一壺水,上課后,讓每個小組先把圓錐量杯倒?jié)M水,然后倒進圓柱量杯中,看倒幾次就可以裝滿一杯;接著把圓柱量杯里的水又倒進圓錐里。通過設計這樣的實驗活動,引入新課后,學生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就變得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