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鳳華
【摘? ?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國教育部門推出和提倡了新的三大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區(qū)別于以前古板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教師在探索新的學習方式的過程中發(fā)現并且創(chuàng)造了一種可以適應這三大學習方式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小組學習?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62
現階段的課堂上,教師告知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室里就開始變得嘈雜起來,前排的人轉向后排,每個人都在說話,不斷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當教師喊“?!辈⒊閷W生起身發(fā)言時,學生的回答也都是“我認為怎么樣”或者“我覺得怎么樣”,這樣的小組合作是沒有意義的。有的學生會利用自由討論的時間聊天“摸魚”,有的學生不參與討論或者只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聽取別人的意見等問題接踵而至。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既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也沒有對學習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如何高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筆者將分為四點在下文中進行討論。
一、讓學生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強調在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緊密結合中體現數學的高趣味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依靠簡單的口語教學,反而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是很發(fā)散,而且學生都處于愛玩且不愛學的年齡段。大量事實證明,小學生對于數學這種燒腦筋的學科也不是很喜歡。因此,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而且是高興的學好數學,這是教師應該考慮和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種學習方式建造了一種有討論、有交流的學習氛圍,可以提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參與性。同時,教師在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把“哪位同學愿意來回答一下”修改成“哪個小組愿意來回答一下”,讓學生明白:小組是一個集體,學生之間應該共同協(xié)作、共同鉆研。因此,教師應該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所占據的重要位置。
二、將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
在一個小組中,教師應該對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否則將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例如:教師如果沒有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的話,學生可能各執(zhí)己見,產生分歧;可能有的學生不參與合作,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不參與討論,在學習過程中渾水摸魚。這樣的小組合作猶如一盤散沙!教師應該避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把四個人分為一個小組。四個人中,一人擔當小組長,一人為記錄員,一人為操作員,一人為匯報員。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記錄員則負責記錄下整個小組在討論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問題結果,然后進行記錄與整理,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匯報員負責將自己小組所討論出的結果進行匯報。四人各司其職,各有所用,這樣每一次的討論對他們提高學習效率都是有用的,教師也不用擔心上文所提及到那些低級問題的出現。當然,小組成員的職位也不是永遠不變化的。教師可以以月份為單位,對小組內的成員進行職位互換,讓學生明確了解到每一個職位應該具體做些什么,也理解到每一個職位都是缺一不可的,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小組的凝聚力。
三、制訂基本的小組合作規(guī)則
“沒有五音,難正六律”——合作學習小組如果沒有規(guī)則,將會成為一個散亂的、沒有組織、無紀律的小組,這也就失去了小組學習的意義,因此,教師應對小組合作學習制訂相應的規(guī)則。
(一)小組合作外的規(guī)則
在班集體中,教師開展一定的課堂小比賽可以促進小組成員相互之間的感情和小組間的競爭力。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練習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佳準則。在相同的時間內,不同的小組做相同的練習,最后當堂取每個小組的平均分作為小組成績,進行排名。分數高的小組可以獲得由教師頒發(fā)的“優(yōu)秀小組”獎狀。這樣的方式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勝心,使其在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內高興而充滿激情地學習。
(二)小組合作內的規(guī)則
在小組成員內部,每一個人在討論時都會或多或少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而學習好的發(fā)言的內容自然比學習差的要多,這樣對于好學生而言,小組合作學習相當于走了一個形式,他們的想法依舊是自己的想法,是一個現成的答案,結果學習好的會更好,差的也只會更差。這就是教師需要制訂合作規(guī)則的原因。教師應該向每一組的記錄員講清楚,在討論的過程中記錄下每一個同學的發(fā)言,整理后,在小組內依次公布出來,再進行一次集體討論。這樣由集體討論產生的集體意見才是有意義的討論結果,記錄員再次進行記錄和整理,這種規(guī)則下的討論方法,使得每一個同學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四、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
在學生進行激烈的討論時,教師不應該只是觀望或者去做自己的事情,而是應該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教師參與進去后,就會發(fā)現學生的討論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雞兔同籠的解法,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假設法、方程法和公式法。當聽到學生討論哪個方法更為簡單和便于理解時,有的人說假設法,有的人說公式法,爭執(zhí)不休。其實掌握多種解題方法是發(fā)散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當教師聽到學生為了解題方法而產生分歧時,就應該迅速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立馬為學生講解不同解題方法的區(qū)別、特點和技巧,讓學生盡可能的掌握多種解題思維和解題方法,更好地理解不同解題方法之間的區(qū)別與其各自的特點。教師要及時地從他們的討論中發(fā)現問題,再及時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是我們教師教學的目的。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應該被教師廣泛運用,還要運用的好。如果只是開展小組討論,就可能造成學生渾水摸魚或者不討論的現象,為了避免此種現象,教師就要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同時也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進行嚴格監(jiān)督。
參考文獻
[1]黃益萍.合作學習,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合作學習[J].教師,2019(6).
[2]文靜敏.從“一頭霧水”到“恍然大悟”——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共同體活動中的成長與收獲[J].全球教育展望,2009(0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