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琴
【摘? ? 要】隨著素質教育推進力度的不斷加大,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更為積極地去參與及實行教學模式的改革,以此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包含有計算這一項基礎性能力,是學生當前學會數學及后續(xù)順利學習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計算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76
當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教師對于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正不斷深入,轉而開始重點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更為積極的培養(yǎng)。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基于素質教育理念來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才會切實有效地使學生掌握好計算能力這項最為基本的數學技能,既可以確保學生學懂現(xiàn)階段的數學,更能確保學生持續(xù)不斷地學好后續(xù)階段的數學,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尤為重要。
一、使用興趣教學對學生的數字敏感性進行培養(yǎng)
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貪功冒進。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計算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要持續(xù)不斷地通過練習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運算法則,讓學生能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熟悉相應的運算符號并掌握計算公式,從而使學生在日常練習中獲得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并在考試中更為充分地發(fā)揮出自己的計算能力。其實,小學數學給學生帶來的印象通常是枯燥且乏味的,若教師想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些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并通過大量的數學練習進一步熟悉這些數學知識以獲得計算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就必須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展開教學引導,以此喚醒學生進行各種計算相關訓練的熱情,讓學生在足夠積極主動的學習中更為成功地獲得計算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生掌握乘法計算的過程中,就可以適當地將課本中的乘法計算題設計成一個個極富趣味性的小游戲,讓學生兩兩一組來數青蛙,一個人說,“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另外一個人接著說,“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如此繼續(xù)下去,直到無法繼續(xù)為止,而無法繼續(xù)的學生則需要接受一個小懲罰。通過這樣一個略帶懲罰性的游戲,學生就能放開自己玩了起來,在計算興趣得以充分調動的情況下更為自然地去享受學習,從而使學生的數字敏感度變得更高,計算能力提升也就簡單起來。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練習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培養(yǎng)需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要以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為本來做長遠打算。也就是說,小學數學教師要看破題海戰(zhàn)術能夠于短時間內幫助學生積累大量計算經驗比并獲得計算能力提升的假象,更為果斷迅速地轉變教學思路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一開始就選擇使用趣味十足且新穎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調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下獲得數字敏感度的有效提升,再采用一系列經典題型結合游戲等多種方式的呈現(xiàn)來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才能更好地持續(xù)下去。
二、傳授計算法則,幫助學生打好計算基礎
小學數學中所涉及的計算知識還不算太過于復雜,主要包含有“加法結合律、交換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率”“減法性質”“除法性質”等相關的知識,這些是學生所必須要掌握的計算法則。學生只有將這些計算法則予以掌握并靈活運用之后,才算是打好了計算能力提升的基礎,才能在后續(xù)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中得以不斷提升。同時,從計算類型來看的話,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的運算主要有三個大類,分別為“整數運算”“小數運算”和“分數運算”。小學數學教師只要能夠讓學生在這些運算中嚴格按照相應的計算法則來進行計算,學生就能夠于不斷實現(xiàn)的正確計算中獲得計算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及提高。
舉例說明,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計算2.5×4這個題目的時候,就不要直接將其理解為2.5個4,這樣會莫名地提升計算的難度。而是要更為靈活地利用乘法的交換律來將其處理為4×2.5,以4個2.5的思路來對題目進行計算,這樣就能更為輕松地獲得10這個答案。當然,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清計算定律和性質的區(qū)別,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起更為清晰的計算思路,先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提升計算的效率與正確率,再來考慮數學計算中題目所表達的邏輯關系,確保學生能夠逐漸地由“計算準確”發(fā)展到“理解正確且計算準確”。
三、加強訓練,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夠急于一時,而是應該循序漸進地提升上去,故必須要強調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甚至杜絕計算中各種問題的出現(xiàn)。若學生只是為了方便而忽略掉一些計算步驟,或者是根本不去關注計算步驟是否規(guī)范的問題,在正式計算中采取一種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來對待,就很容易得到一個不正確的結果。一般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若不告訴學生,學生基本都會將原因歸結為自己的粗心,并暗自以為只要下次在小心一點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錯誤了,他們并不能夠意識到這些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計算步驟的忽略或不規(guī)范中就產生了一些錯誤。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就必須注意兩點。一方面是要時刻提醒并嚴格要求學生,要更為直接地制止學生偷懶使用計算器的不良行為,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抓住直接計算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確保小學生能夠不被各種不良習慣和行為所影響。另一方面是教師在試卷批閱過程中要做好統(tǒng)計工作,將學生出現(xiàn)的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進行歸納匯總,在考試結束后盡快地將相應的問題告知給對應的學生,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去學習計算并獲得計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生必須要具備計算這項基本數學能力,同時教師也需要格外注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這新課改浪潮不斷沖刷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平時養(yǎng)成一個打開電腦瀏覽及獲取有用資訊的習慣,更為積極地去接觸一些較為前沿的、新穎的、成功的教學實例,以此為基礎來對教學觀念進行有效更新,再輔以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和完善,從而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以有效培養(yǎng),進而實現(xiàn)學生的計算能力于不斷學習中持續(xù)提升。
參考文獻
[1]楊紅梅.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學習(上),2010,000(001):118.
[2]姚永妃.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