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梅 魏朝帆
學習畫圓、涂色是小班幼兒掌握繪畫技能的基礎。以前教師一般都是先示范實物步驟畫法,然后由幼兒模仿作畫。通過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領(lǐng)悟《綱要》精神,教師們都對一直以來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學活動進行了新的嘗試。而我也在經(jīng)歷了幾次繪畫蘋果的教育實踐活動后有所感悟。
第一次實踐活動
第一次,我?guī)ьI(lǐng)著班中32名幼兒開展了集體形式的美術(shù)教育活動“圓圈畫蘋果”,為了讓幼兒能快樂地投入學習,我設計了“猜猜蘋果是什么形”的情境提問,讓幼兒自由地說,幼兒都說是圓??墒?,當幼兒作畫時,我觀察到他們并不是用圓圈在繪畫蘋果,我沒有阻止孩子們多樣的繪畫,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畫著……
活動結(jié)束后,我想:我該不該干預幼兒這樣隨意的作畫方式呢?不是圓形的蘋果嗎?現(xiàn)代教育理念提出要發(fā)揮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用圓圈繪畫蘋果這樣的技能是否能夠發(fā)揮幼兒學習的自主性?這些疑惑讓我深深的思考。
第一次活動,我的目標意識太深,對繪畫活動的教育價值還是老套的觀念。雖考慮到要發(fā)揮幼兒學習的自主性,但總是過多地考慮自己的想法,總想引導幼兒跟隨自己的設計走。小班的幼兒有一定生活經(jīng)驗,但憑空地讓幼兒想象其實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也是不適合幼兒的。在活動中我雖然意識到了,因此沒有阻止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畫,但也沒有采取其他有效的策略來進行引導,沒有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
第二次實踐活動
對于上次課的困惑,我思考后進行了調(diào)整,于是這次我以小組形式又開展了一次美術(shù)教育活動《繪畫蘋果》。為了發(fā)揮幼兒在作畫中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我隨機拿了六個蘋果放到桌子上,讓幼兒都看一看、摸一摸,并問他們:“你們覺得蘋果像什么形狀呢?”幼兒們紛紛發(fā)表看法:“像不圓的形?!薄跋駡A形,但有坑的地方,就是圓形……”聽幼兒說時,我意識到,我那個問題真是多余,繪畫蘋果為什么還要問蘋果像什么呢?一節(jié)繪畫活動沒有必要糾結(jié)它像這個、像那個來引導幼兒進行繪畫。幼兒在自由發(fā)表想法后開始繪畫蘋果,同時還給蘋果涂的顏色,但沒有按之前的要求去涂。我反復地看幼兒作品,那蘋果被涂的根本不像蘋果了,一團不明物體!我又有了疑惑:幼兒在涂畫時很隨意,我尊重幼兒自主學習的需要,但該學的技能沒有掌握啊,難道技能不重要嗎?
第二次活動,從表面上看,我的提問是為幼兒提供繪畫的思路,讓他們選擇和創(chuàng)造,維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但事實上,這次活動開展得也不是很令人滿意。首先,對活動的主體性把握不夠。同時,在活動中教師觀察不夠仔細,觀察不是觀察幼兒最后的作品,而是要觀察得幼兒在操作繪畫時的表現(xiàn)行為。技能是要傳授的,但幼兒已有經(jīng)驗掌握多少,教師應該心里有數(shù),而不是在幼兒作品完成后,再來衡量幼兒技能掌握的情況。
第三次實踐活動
第三次實踐活動,我是以區(qū)域的形式開展活動,活動中我沒有創(chuàng)設什么提問,而是在桌子上放了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蘋果,讓幼兒畫他們自己的大蘋果。幼兒們把蘋果畫得大大小小,有圓的、有似圓,甚至有的坑坑溝溝的。在涂色時,我發(fā)現(xiàn)幼兒有從上往下涂的、有從左到右的、有上上下下涂的,有一名幼兒是無序的涂、有一半有顏色,一半沒有顏色、還有的幼兒只在大蘋果上輕輕地畫了兩、三條線,各有不同。
看到他們的作品我特別好奇,于是當他們交作品得時候,我設置了分享一刻的環(huán)節(jié)。我問:“他們的大蘋果有什么特色?”幼兒們特別興奮地對我說:“我的蘋果都是小的,都是大香蕉品種的。”“我的蘋果這邊是紅色,那邊是綠色,因為那邊不好吃酸?!薄拔疫@個蘋果有蟲子,有洞?!薄笆^,你的大蘋果呢?”我問道。他說:“我這個蘋果沒有什么顏色?!薄盀槭裁茨??”“因為不是黃色的也不是綠色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顏色?!痹谟變旱淖髌贩窒砗螅业囊磺幸苫蠖冀忾_了。
第三次活動,根據(jù)幼兒的需要,我在活動中去除了一些比較程式化的環(huán)節(jié),突出活動的主體部分,使活動更為簡單,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充分地操作,從而真正滿足他們的需要。同時,在幼兒繪畫時,教師用心觀察幼兒操作的過程,對技能掌握情況做客觀分析,同時利用指導語來引導幼兒掌握其繪畫技能要點?;顒雍螅變悍窒碜髌翻h(huán)節(jié)是最關(guān)鍵的,因為繪畫活動就是將眼睛所見,引起內(nèi)心沖動而通過手的動作描繪出一個“無中生有”的藝術(shù)活動。而教師也在作品分享中更深地感觸幼兒最真實的表達。
過去美術(shù)課一般是教師示范—幼兒模仿—教師評價,這嚴重束縛了幼兒的審美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幼兒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應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想象。當幼兒對繪畫產(chǎn)生興趣時,不必管他們采取什么樣的繪畫姿勢、什么繪畫材料,讓他們隨時隨地即興發(fā)揮。無拘無束的繪畫環(huán)境,使他們的繪畫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在美術(shù)教學中,要注意啟發(fā)幼兒參與繪畫的興趣,配合技能掌握的支持,并利用幼兒喜歡游戲的特性,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體驗繪畫的樂趣。
(作者單位:北京市西城區(qū)金融街街道新京畿道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