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建
(中一東北國際醫(yī)院心臟一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心肌梗死屬于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該病主要由過勞、激動、暴飲暴食、大量吸煙飲酒等因素致使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繼而造成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最終導致患者心肌因持久缺血而發(fā)生局部性壞死[1]。該病主要以老年群體較為多發(fā),如患者不能及時獲得有效治療,可并發(fā)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癥,嚴重者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以往臨床治療主要以絕對臥床休息、吸氧等一般治療配合抗血栓藥物治療或他汀類藥物為主,而常用的藥物主要有替羅非班、瑞舒伐他汀等。但近年來研究[3]顯示,既往單一藥物治療心肌梗死的療效仍有待提升,抗血栓藥物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有提升臨床療效的作用?;诖耍狙芯窟x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治療的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替羅非班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cTnI、CK-MB、Myo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治療的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單一組與聯(lián)合組,每組34例。單一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61.15±2.34)歲;體質量40~72 kg,平均體質量(56.23±12.89)kg。聯(lián)合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43~70歲,平均年齡(62.11±1.97)歲;體質量41~72 kg,平均體質量(58.23±11.89)kg。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病癥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抗凝治療禁忌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先天凝血功能存在異?,F(xiàn)象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禁忌患者。
1.2 方法兩組均行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424,規(guī)格:100 mg)等常規(guī)治療。單一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替羅非班(遠大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165,規(guī)格:100 mL:5 mg)治療,替羅非班初始注射劑量為0.4μg/(kg·min),后減少劑量至0.1μg/(kg·min)。聯(lián)合組在常規(guī)基礎上予以替羅非班、瑞舒伐他汀鈣片(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46,規(guī)格:5 mg)進行聯(lián)合治療,替羅非班用法、用量同單一組,瑞舒伐他汀服用劑量每次10 mg,每天1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治療1周后血栓癥狀積分。治療后,患者經(jīng)檢查冠狀動脈內無血栓則計為1分,局部存在血栓則計為2分,血栓癥狀仍未改善則計為3分?;颊甙Y狀積分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②取患者肘中靜脈血4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獲得血清樣本,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法,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ecton Dickinson公司單克隆免疫熒光抗體和流體式細胞儀)及配套試劑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空腹狀態(tài)下血清cTnI、CK-MB、Myo水平指標變化。其中,cTnI的參考范圍為<0.034 ng/mL,CK-MB參考范圍為<5 ng/mL,Myo參考范圍為<58 ng/mL[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治療后,聯(lián)合組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單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分)
組別單一組(n=34)聯(lián)合組(n=34)t值P值治療前1.61±0.54 1.59±0.57 0.13>0.05治療后1.53±0.34 0.86±0.25 7.94<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TnI、CK-MB、Myo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cTnI、CK-MB、Myo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聯(lián)合組血清cTnI、CK-MB、Myo水平均低于單一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TnI、CK-MB、Myo水平比較(±s,ng/m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TnI、CK-MB、Myo水平比較(±s,ng/mL)
注:CTnI,肌鈣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Myo,肌紅蛋白。與單一組比較,aP<0.05
組別單一組(n=34)聯(lián)合組(n=3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CTnI 10.81±2.31 3.45±0.31 15.79<0.05 9.72±2.45 0.03±0.01a 19.77<0.05 CK-MB 18.24±1.42 8.23±1.21 26.83<0.05 18.45±1.29 4.34±1.25a 39.28<0.05 Myo 72.23±3.24 58.64±5.71 10.35<0.05 76.31±2.33 31.45±3.98a 48.64<0.05
心肌梗死屬于較為急性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病及病情發(fā)展速度較快,若未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近年來,心肌梗死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輕化趨勢,如何更安全高效地治療心肌梗死患者病癥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問題[6]。以往心肌梗死患者經(jīng)PCI治療后可獲得一定療效,為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目前逐漸開始使用替羅非班與瑞舒伐他汀等藥物進行聯(lián)合治療。除手術外,藥物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治療方案,但臨床上治療心肌梗死的藥物眾多,如何選擇最有效的治療藥物是臨床研究的難題[7]。
替羅非班是一種可逆性的非肽類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劑,屬于新型抗血小板藥物,作用于血小板與巨核細胞[8]。當冠狀動脈出現(xiàn)粥樣化時,血小板在持久性缺血而破裂的心血管處聚集而形成血栓,此時運用替羅非班能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促進心血管微循環(huán),減少冠狀動脈因持久性缺血而導致局部壞死現(xiàn)象,確保冠狀動脈能進行舒張。替羅非班在靜脈注射5 min后可對受體起作用,有效抑制受體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栓淤積反應,促進心肌功能恢復;大部分患者停藥4 h后血小板功能可恢復正常水平,對患者基本無不良影響。若患者存在高血脂等癥狀易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發(fā)生[9]。瑞舒伐他汀屬于他汀類調脂藥物,可降低受體血漿中的蛋白水平與膽固醇水平,提高血脂代謝能力,降低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10];瑞舒伐他汀還能抑制內皮素的產(chǎn)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冠狀動脈粥樣化病變,其增加NO的釋放量,極大改善動脈舒張的程度,緩解因舒張不足而造成血栓發(fā)生的壓力。若單獨使用替羅非班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只能抑制與緩解血栓現(xiàn)象的發(fā)生,無法徹底解決患者血栓及淤積問題,而瑞舒伐他汀作用于患者血漿中的蛋白水平與膽固醇,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血脂代謝,修復破損的心血管,替羅非班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心肌梗死,可更有效治療患者血栓癥狀,從而提高療效。在血栓等癥狀緩解或消失后,血清cTnI、CK-MB、Myo等指標水平降至正常范圍。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lián)合組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單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血清cTnI、CKMB、Myo水平均低于單一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替羅非班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心肌梗死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栓淤積癥狀,使血清cTnI、CKMB、Myo水平趨于正常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