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丹丹 ,胡 菲,韓 旭,安建立
1.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河北 秦皇島 066000;2.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介入科,河北 秦皇島 066000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占據(jù)首位。亞洲女性乳腺大部分表現(xiàn)為致密型,在歐美國家中大部分女性乳腺主要是脂肪型乳腺,相關研究指出,致密型乳腺是乳腺癌的獨立危險因子[1]。致密型乳腺主要受纖維腺體組織重疊的影響較大,與脂肪型乳腺相比,致密型乳腺在臨床診斷中漏診率、誤診率較高[2,3]。數(shù)字乳腺斷層合成攝影技術(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臨床應用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對腺體組織以及病變部位重疊方面影像表現(xiàn)較為顯著,從而提高了乳腺腫塊檢出率和診斷準確性,在乳腺疾病篩查及診斷中優(yōu)勢更加突出[4]。乳腺能譜成像(contrast-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是從全視野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xiàn)FDM)衍生出來的新技術,其利用碘K緣效應(33.2 keV),待患者將碘對比劑注射完成后,相同病變部位給予高能(45~49 kVp)、低能(26~31 kVp)圖像采集,融合、減影后得到相應的圖像[5]。CESM優(yōu)勢是根據(jù)腫瘤組織及其周圍新生血管的異常血液供應及代謝情況,對腫瘤組織進行定位、定性診斷,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6]。目前臨床中DBT與CESM聯(lián)合檢查的相關研究較少,本文旨在研究DBT聯(lián)合CESM對致密型乳腺內(nèi)病變診斷價值,為相關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本文選取2018年3月~2020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疑似乳腺疾病患者70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2.75±23.42)歲。其中包括不均勻致密型乳腺患者54例(腺體含量為50%~75%),高度致密型乳腺患者16例(腺體含量>75%)。
納入標準:(1)無X線檢查禁忌;(2)可長期隨訪;(3)檢查前3個月內(nèi)未進行乳腺手術;(4)未接受過新輔助化療。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2)碘造影劑過敏的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4)有嚴重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者;(5)圖像質量不佳及圖像有偽影者。
病例診斷標準:乳腺癌患者經(jīng)手術病理、活檢或細針穿刺證實;患者X線或超聲隨診至少1年以上者,或有既往1年以上X線或超聲檢查比較,無變化或無惡性征象出現(xiàn),視為良性。所有參與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DBT檢查
對患者進行雙體位投照,通過數(shù)字化乳腺機(美國GE Senographe Essential全數(shù)字乳腺機)完成檢查,在Tomo模式下行患側乳腺X線攝影,對不均勻致密型乳腺病變患者進行頭尾位(craniocaudal,CC)及內(nèi)外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拍攝,對高度致密型乳腺病變患者進行CC拍攝及外內(nèi)斜位(superior inferior oblique,SIO)拍攝。獲取0.5 mm斷層、1 cm斷層,合成2D三種模式的圖像。
1.2.2CESM檢查
利用美國GE Senographe Essential全數(shù)字乳腺機進行檢查,檢查前將1.5 mL/kg的碘海醇以3 mL/s 的速度通過上臂靜脈進行注射,注射完畢約2 min后進行檢查。在檢查健側乳腺時體位為內(nèi)外斜位和頭尾位,并行高低能量曝光,再以同樣方法拍攝可疑患側乳腺。檢查過程約在7 min內(nèi)完成。攝片過程中,在一次壓迫的1.5 s內(nèi)連續(xù)獲得一次低能和一次高能曝光。每個攝片體位在工作站上均可獲得2張圖像,即低能圖像和經(jīng)過特定算法處理的減影圖像。
1.2.3圖像分析
本研究中,雙圖像讀取系統(tǒng)用于CESM和DBT圖像解釋。由兩名5年以上乳腺鉬靶診斷經(jīng)驗的醫(yī)師進行獨立閱片并判斷BI-RADS分類,然后由一名在乳腺成像方面有10年以上經(jīng)驗的副主任醫(yī)師審核。使用逐次逼近方法重建DBT圖像,并將其分為0.5 mm的薄層圖片和1 cm的厚層圖片,以便在工作站上查看。CESM和DBT圖像在帶有兩個高分辨率顯示器的專用工作站上分別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任何異常。首先評估CESM視圖,然后以電影模式在手動滾動步驟中查看通過DBT獲得的圖像。根據(jù)美國放射學院(ACR)的乳房成像報告和數(shù)據(jù)系統(tǒng)(BI-RADS)量表對所有檢測到的病變進行評分。BI-RADS分類評估[7]:0級表示患者有可疑病變,需要輔助其他檢查手段進行全面評價;1級表示患者無明顯異常,陰性;2級表示患者有良性征象,惡性可能性為0%;3級表示患者伴有良性病變,惡性可能性為2%;4級表示患者檢查異常,惡性可能2%~95%;5級表示患者≥95%的惡性可能。BI-RADS 4A類及以下診斷為良性病變,BI-RADS 4B~5類診斷為惡性病變。
1.2.4診斷價值計算
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shù)×100%。
如表1所示,在70例致密型乳腺病變患者中,有40例良性病變和30例惡性病變,詳見表1。
表1 致密型乳腺病變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分析
如表2所示,DBT檢查致密型乳腺病變BI-RADS分類3~5型檢出率為84.29%(59/70),低于CESM對應的檢出率95.71%(67/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79,P=0.024)。
表2 DBT聯(lián)合CESM對致密型乳腺病變BI-RADS分類評估
如表3所示,DBT檢查以病灶邊緣清晰的不均勻致密型、高度致密型乳腺征象為主,而CESM檢查以病灶邊緣毛刺的不均勻致密型、高度致密型乳腺征象為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DBT、CESM對致密型乳腺病變特征檢出情況比較
如表4所示,DBT、CESM兩項檢查聯(lián)合診斷致密型乳腺病變的敏感性、準確性均高于單一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DBT聯(lián)合CESM對致密型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效能的比較
如圖1為致密型乳腺病變的DBT和CESM影像學表現(xiàn)。
圖1 致密型乳腺病變的DBT和CESM影像學表現(xiàn)某患者,年齡為40歲,致密型腺體,右側乳房外上象限浸潤性導管內(nèi)癌Ⅱ級a.右乳房CC位DBT圖像;b.右乳房MLO位DBT圖像,白色箭頭為腫塊,呈明顯針狀征;c.右乳房CC位CESM圖像;d.右乳房MLO位CESM圖像
目前在臨床中針對早期乳腺癌篩查主要采用乳腺X線攝影檢查,根據(jù)X線攝影片中乳腺形態(tài)、數(shù)量、密度、分布狀況進行判斷,在鑒定乳腺良、惡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8]。相關研究指出,絕大多數(shù)的乳腺癌在乳腺X線攝影片中表現(xiàn)為浸潤性發(fā)展,伴有毛刺征、尖角征、不規(guī)則腫塊等;而邊緣清晰、光滑的腫塊大部分是良性[9]。我國大部分女性乳腺根據(jù)實質構成分類為致密型,但是X線攝影對致密程度較高的乳腺進行判斷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0]。
DBT攝影技術與傳統(tǒng)乳腺攝影相似,X線管在特定角度內(nèi)完成旋轉,低劑量曝光,可以產(chǎn)生二維圖像,經(jīng)過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完成重建,形成0.5 mm斷層、1 cm斷層及合成2D三種模式的圖像[11]。CESM以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DM)為基礎,注射碘對比劑后會突出顯示血流增強區(qū)域,可檢出乳腺癌[1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分別采用DBT、CESM兩種手段檢查致密型乳腺病變BI-RADS分類3~5級,CESM檢出率更高。張征委等[13]研究結果也指出,與FFDM檢查手段相比,采用CESM對BI-RADS分類3~5級檢出率較高。
有研究指出,患者病灶邊緣清晰,光滑,邊緣銳利,其是惡性病變的可能性較低;患者病灶表現(xiàn)為毛刺,其病變惡性的可能性達81%以上,所以毛刺征陽性能有效預測乳腺癌病灶[14,15]。秦錦霞等[16]研究也認為,DBT成像質量較高,可顯著改善對致密型腺體的檢查效果,有效提高對乳腺癌的檢出率。本研究證實,對于腺體含量≥50%的致密型乳腺患者,通過DBT檢查能減少組織重疊帶來的影響,提示DBT在乳腺良性、惡性鑒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CESM檢查能彌補其不足之處。
在惡性乳腺腫瘤生長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營養(yǎng),腫瘤內(nèi)外會有大量新生小血管產(chǎn)生,其滲透性較高,容易出現(xiàn)“滲漏”,對比劑在體循環(huán)中通過“滲漏”進入到患者腫瘤組織中,從而實現(xiàn)病灶強化[17]。因此本研究中,DBT、CESM兩項聯(lián)合檢查致密型乳腺病變敏感性、準確性較高。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診斷方面,CESM能提供病變血供等信息,DBT能顯示患者病灶邊緣、周圍結構的形態(tài),兩者具有互補優(yōu)勢,診斷價值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