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
【摘 要】高中古詩詞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品字悟詞,把握詩詞語言藝術;縱比橫較,辨析詩詞體式篇性;聯(lián)想描摹,強化詩詞美感體驗;貫通文脈,領悟詩詞文化精髓,從而挖掘詩詞文本價值,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古詩詞;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12-0009-02
作為一種教學文本,中華古典詩詞所承載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價值不容忽視。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存在一定弊端,一些教師在應試壓力下,習慣性地依據(jù)考試要求對古詩詞進行切割講解,削弱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學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師要求進行學習,古詩詞視野狹窄,古詩詞積累不足,鑒賞能力較差,語文素養(yǎng)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從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方面定義核心素養(yǎng)。在此,筆者嘗試以柳永《雨霖鈴》為教學范例,談談如何在教學中挖掘古詩詞的文本價值,設計學生活動,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品字悟詞,把握詩詞語言藝術
中華古典詩詞的語言極為凝練生動,極具東方美學特點,給人言有盡意無窮之感。教師在教學中解讀詩詞,應帶領學生品字悟詞,從語言出發(fā),領略詩詞之美,把握詩詞的語言藝術。
在教學柳永的《雨霖鈴》時,筆者設置了這樣一個開放式的探究活動:“如果在本詞中找一個詞給這首詞擬一個詞名,你會擬為《雨霖鈴·? ? 》,請談談你的理由?!睂W生經(jīng)過研讀,有的擬為《雨霖鈴·清秋》,理由是本詞的內(nèi)容為秋季送別;有的學生擬為《雨霖鈴·長亭》,理由是長亭是送別的地點;有的學生擬為《雨霖鈴·傷離別》,理由是“傷離別”是“詞眼”,“離別”點明送別場景,“傷”字點明情感,“傷離別”三字能涵蓋全詞。經(jīng)過課堂上激烈辨析,學生達成一致意見,認為擬為“清秋”“長亭”都有失偏頗,只點明時間、地點或想象之景,不能統(tǒng)攝全詞,唯有
“傷離別”三字切中主旨,涵蓋全篇,作為詞名較為恰切。在詞語品讀辨析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了詩詞用詞精當?shù)奶攸c[1]。
另外,筆者還設置了另一賞析練習:“本詞是如何體現(xiàn)離別之苦的,請你從詞中任選一字、一詞、一句進行賞析?!庇械膶W生認為“淚”字體現(xiàn)了離別之
痛,“淚”在眼中醞釀,欲流不流,難言之痛比能言之痛更顯痛之深重。有的學生認為“執(zhí)手”二字,源自《詩經(jīng)》“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情人相守的情思沿著《詩經(jīng)》的河流而來,跨越時空,愁更綿長。諸如此類,學生各抒己見,見解準確又頗具個性,詩歌語言的“暗示性”被充分挖掘,課堂精彩紛呈。教師在教學中設置開放式的賞析任務,有助于避免先入為主的解釋和“滿堂灌”。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生賞析潛能得到挖掘,學生想,學生說,在品字悟詞中把握詩詞的語言之美,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得到落實。
二、縱比橫較,辨析詩詞篇性特點
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提升是評判一堂課成敗的重要標準。要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得到發(fā)展,教師應以“問”代“教”,在課堂上設計具體的思維探索任務,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2]。
在《雨霖鈴》一詞的教學中,首先,筆者嘗試設置縱向、橫向比較思考任務,讓學生在探究比較中認知中國傳統(tǒng)送別詩的共性與個性,達到“教一篇懂一類”的教學效果。筆者選擇《詩經(jīng)》中的《燕燕》、李叔同的《送別》與柳永的《雨霖鈴》進行縱向比較,運用圖式理論讓學生設計表格,梳理、比較、探究三首詩歌在意象、情感、技巧方面的異同,更好地認知送別詩的體式特點及每一首的篇性特點。其次,筆者讓學生把詞中“殘月”意象與蘇軾“明月幾時有”、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中的“明月”意象進行橫向比較。經(jīng)過比較,師生一致認為“殘月”一詞別具特色,古詩詞中的月亮大多為圓月,而此詞中的“殘”字既形容“月”之缺,也點明“人”之缺,宿醉之后,酒意未褪,醒來后只身一人,清秋清晨分外凄寒,楊柳岸邊,曉風拂面,殘月破碎,從此天涯孤旅,離別之痛刻入生命年輪,一生難忘。而“明月”“圓”而
“亮”,更多寄托美好的期許,“殘月”與“明月”所帶來的意境特點和思想情感是截然不同的。
以“問”代“教”,設置具體的思維探究任務,能有效激起學生探究興趣,給予他們持續(xù)學習的動力。在這樣具體的思維任務中,學生的比較思維、邏輯思維等能得到一定的鍛煉和提升,他們對詩詞的體式與篇性理解得更為深透。
三、聯(lián)想描摹,強化詩詞美感體驗
詩歌是語言的“鉆石”,中華古典詩詞更是言簡意豐,有限的文字里藏著無盡的情思與美感,所謂“詩無達詁”。教師在教學時,應尊重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感受,帶領學生品味古詩詞的美學特質(zhì),并鼓勵學生用典雅的語言對詩歌之美進行表現(xiàn)與再創(chuàng)作。
筆者在教學《雨霖鈴》之前,讓學生嘗試領會詩境,并嘗試用語言還原詩境。一個學生這樣還原《雨霖鈴》:“消瘦的秋蟬哀鳴生命的挽歌,凄迷的暮色纏繞離別的長亭,暴雨停歇,亭檐上殘留的水滴微涼?!边@樣的情境還原既能讓學生體味詞中幽微的情感與獨具的美感,又能讓學生在再創(chuàng)作中再一次體悟詩詞的美感。
詩歌的語言美在字,美在詞,美在意象。為了讓學生感受詩詞語言之美,筆者設計了一項語言訓練:“作家王蒙曾經(jīng)將《錦瑟》56個字完全拆散,顛倒語序重新改寫,詩境依然得以保持,請模仿王蒙,調(diào)整語序改寫《雨霖鈴》?!睂W生紛紛揣摩、思考如何拆解及組合才不會破壞詩境。有的學生這樣寫道:“寒蟬對晚,長亭無緒,帳飲都門。驟雨淚眼初歇,蘭舟處,執(zhí)手無語……”雖然改寫存在不足,但通過這樣的語言活動,學生對古詩詞語言之美卻有深刻體悟。
詩詞之美,美在韻律。教學《雨霖鈴》之前,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雨霖鈴》的課堂誦讀展示活動。有的小組以古箏曲《長門怨》為背景音樂,伴隨音樂集體誦讀;有的小組設計送別場景,在情節(jié)變化中誦讀作品;有的小組借助《經(jīng)典詠流傳》的節(jié)目形式,既有誦讀又有歌唱。各組誦讀表演創(chuàng)意十足,情感真摯,傳神地還原了《雨霖鈴》的意境。在各種形式的誦讀展示活動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詩詞之美。
四、貫通文脈,領悟詩詞文化精髓
古詩詞歷經(jīng)時光的淘洗,至今依然熠熠閃光,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化信息,更是后人挖掘不盡的財富。首先,古詩詞教學應克服只見作品不見文化的教學弊病,應用古詩詞蘊含的文化氣息打動、浸潤學子,讓他們體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永恒魅力;其次,古詩詞教學還應打破古典詩詞與現(xiàn)實生活的隔閡,引領學生體味古人與今人一致的情懷與哲思,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構(gòu)筑學生的精神家園[3]。
離別是古往今來人們都會遭遇的現(xiàn)實情境,一首離別詞,對學生的觸動可能不太大,但如果帶領學生沿著時間的河流去追溯多種離別的場景,體驗多樣的離別情思,可能會給予學生更深刻的人生體悟。
在教學《雨霖鈴》一課時,筆者以“兩千五百年前的離別”“一千年前的離別”“一百年前的離別”為序,創(chuàng)設時間軸,讓學生按序領略了春秋時期的《燕燕》、宋代柳永的《雨霖鈴》與近現(xiàn)代李叔同的《送別》所傳達的離別情感,無論是兄妹之別、情人之別,還是友人之別,離別之情總是那樣的令人觸動心懷,哀婉感傷。喜團圓,哀別離,已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tǒng)心理,一首首送別詩昭示著中國獨有的“離別”文化。此外,在本課教學中,筆者還補充了古往今來不少經(jīng)典送別詩句,片片離愁,觸動學生心靈。
割裂、孤立地教一首送別詞對學生的意義不大,但貫通文脈,同一主題的群詩閱讀可以加深學生的文化認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新時代的教育教學變革已經(jīng)來到,如何在課堂中落實語文四項核心素養(yǎng)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思考和探索的方向。開展古詩詞教學更應改變教學方式,挖掘其潛藏價值,使學生習其語,思其形,感其美,悟其涵,外化氣質(zhì),內(nèi)提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趙福樓.“見形”與“得意”——古詩詞教學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著力點[J].語文建設,2017(10).
[2]曾佳.利用古詩詞教學提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研究[J].高考,2018(5).
[3]王光佑.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
[J].四川教育,2018(Z1).
Exploration into the Value of Poetry Text and the Core Quality of Chinese *
—— Take Liu Yongs Yulinling as an Example
Tingting Cai
(Xiame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Xiamen, Fujian, 361100)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uid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words for the language art of poetry, comparing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o analyze the style of poetry, describing by association to excavate the esthetics value of poetry, contacting the content of poetry to understand the core cultural value of poetry, in order to excavate the value of poetry text and implement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Key words: core literacy; ancient poetry;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