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珍
兒童文學和圖書在世界文化和我們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兒童文學與圖書如何促進兒童與由文字、圖片構成的世界以及由事實、思想和情感構成的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兒童觀如何型塑了世界各國兒童文學并促進了其發(fā)展?我們可以從出版于2019年的《童書匯覽:兒童文學之重要性》(The ABC of It: Why Childrens Books Matter)中找到答案?!锻瘯鴧R覽:兒童文學之重要性》源自紐約公共圖書館(NYPL)一場史無前例的書展。書展結束后,眾多參觀者期待得到“童書匯覽:兒童文學之重要性”中收錄的書籍目錄,同時希望書展策劃人和兒童文學歷史學家倫納德·馬庫(Leonard Marcus)對兒童圖書進行系統(tǒng)梳理評價集結成冊。不負眾望,馬庫斯和明尼蘇達大學克蘭兒童文學收藏館(Kerlan Collec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合作出版了該成果。著作沿用了書展時的名稱《童書匯覽:兒童文學之重要性》(The ABC of It: Why Childrens Books Matter),全書共231頁。馬庫斯以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的眼光審視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兒童文學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書中收集了四百多幅原創(chuàng)藝術品和檔案材料的全彩圖像?!锻瘯鴧R覽:兒童文學之重要性》由三部分組成:“童年觀的變遷” “讀書時間:給予和獲得書籍”和“圖畫書的藝術”。
馬庫斯認為“童年觀”就是把童年視為某種文化建構,童年觀促進了兒童文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懊恳槐緝和x物的背后都是童年的想象:一種對成長的共同理解?!辈煌幕尘跋?,對“童年”的理解甚至大相徑庭,“童年”是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的文化建構概念。兒童天生帶有原罪還是天性純潔?培養(yǎng)兒童的理性還是讓兒童在玩耍中成長?如何讓兒童通過生活歷練來認識世界?影響現(xiàn)代兒童觀的哲學家約翰·洛克、讓-雅克·盧梭、約翰·杜威等對童年、兒童教育提出的理念影響了數(shù)個世紀的兒童教育和兒童文學的發(fā)展。1690年左右在波士頓首次出版《新英格蘭啟蒙讀物》(New-England Primer),是最早用于北美殖民地兒童精神(靈魂)教育的文學作品。殖民者篤信原罪和救贖的可能性,兒童也理應得到拯救?!袄硇詢和钡母拍钣捎鴨⒚蛇\動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它否認了清教徒的觀點,且持續(xù)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影響。在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安徒生、E. B.懷特(E. B. White)、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品和藝術品中,浪漫主義兒童觀認為作為主角的兒童既能夠敏銳感知世界,有時也能揭示生活的真相和哲理。1900年左右,發(fā)展心理學的興起激發(fā)了“進步兒童觀”。兒童書籍如瑪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的《晚安,月亮》(Goodnight Moon)和克羅基特·約翰遜(Crockett Johnson)的《哈羅德與他的紫色蠟筆》(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等,將兒童如何感知世界并從中學習的心理學理論付諸實踐。而20世紀初隨著民族國家的興起,“兒童作為未來公民”的兒童觀也備受矚目,這一新興的兒童觀則側重考量兒童和兒童文學在傳承民族文化、構建民族身份的過程中如何發(fā)揮作用。
“讀書時間:給予和獲得書籍”部分重點關注兒童在成年監(jiān)護人的許可下能閱讀的書籍種類以及兒童自我發(fā)掘并閱讀的圖書類型。19世紀,西方出現(xiàn)了迅速擴大的中產階級群體,由此以文學價值和視覺盛宴為特征的節(jié)日禮品市場蓬勃發(fā)展起來。書籍的購買、交換和饋贈成為時尚。20世紀美國兒童可以免費使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開啟了閱讀和文化教育普及化的新篇章。美國也率先設立兒童圖書館,瑞典、日本等國紛紛效仿。另一種現(xiàn)象是,一些最受歡迎的兒童讀物并不為圖書館員和其他成人權威人士所推崇。代表性例子就是20世紀初美國作家和企業(yè)家愛德華·斯特拉特邁耶(Edward Stratemeyer)風靡一時。斯特拉特邁耶雇傭的寫作團隊創(chuàng)作了大量模式化的青少年系列小說,征服了無數(shù)美國青少年讀者。20世紀30年代,漫畫書同樣頗受歡迎但也引起了較大的爭議:孩子們喜歡漫畫書,但成年人卻認為內容粗俗的漫畫書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正是因為成人和兒童所喜愛的書籍可能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復雜多元的文化背景必然出現(xiàn)迥然不同的童年觀,因此審查制度的存在就不足為奇了,這一制度迄今仍在美國兒童文學領域發(fā)揮著重要影響。
“圖畫書的藝術”頗具啟發(fā)性。圖畫書和繪本大多配有色彩豐富、引發(fā)人們想象力的插圖,文字篇幅較小甚至沒有文字。圖畫書看似簡單,實則具有高度的藝術性、獨特的設計感和豐富的闡釋空間。馬庫斯認為現(xiàn)代圖畫書之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在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中貢獻巨大。凱迪克將圖畫書視作移動的電影,以凸顯圖畫書的藝術表現(xiàn)力。而婉達·蓋格(Wanda Gag)的《百萬只貓》(Millions of Cats)則融合了民間傳說的敘事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派繪畫藝術成就,被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圖畫書?!栋偃f只貓》也被認為是美國兒童文學開始文化意義上的獨立、脫離歐洲影響的標志。馬庫斯認為兒童文學對好萊塢、迪斯尼以及其他流行文化形式和媒體產生了普遍的影響,并擴大了流行文化的受眾范圍。兒童文學作品如《愛麗絲系列》(Alices)、《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費迪南德的故事》(The Story of Ferdinand)和《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黑暗物質》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暮光之城》(Twilight)等被改編為電影、電視、舞臺劇等視覺媒體形式,促進了流行文化的蓬勃發(fā)展。歷史地看,人們對連環(huán)畫小說保持著持久的興趣。這種現(xiàn)象能從漫畫和圖畫書的歷史尤其在兒童文學中體現(xiàn)出來。即使在當下,全球范圍內人們仍熱切地享受老少皆宜、圖文并茂的視覺文化盛宴。這也印證了圖畫書的藝術魅力。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克蘭兒童文學收藏館館長莉薩·馮·德拉塞克(Lisa Von Drasek)在《童書匯覽:兒童文學之重要性》結語部分介紹了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的兒童圖書檔案資料、特色收藏及兒童文學相關研究?!皟和膶W館藏的大部分圖書和研究資料為作家和藝術家們所慷慨捐贈。本館的宗旨是豐富和激發(fā)研究兒童文學研究,促進兒童教育。”德拉塞克高度贊同馬庫斯的觀點,即“兒童文學是一種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充滿挑戰(zhàn)和富有啟迪的藝術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紐約公共圖書館在該書創(chuàng)作出版過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前所述,專題展覽“童書匯覽:兒童文學之重要性”是該圖書館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展覽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書展延續(xù)了紐約公立圖書館在美國兒童文學發(fā)展史上引領地位。20世紀初,紐約公共圖書館兒童圖書管理員安妮·卡羅爾·摩爾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利用《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Tribune)為平臺闡釋一切為了兒童的觀點,強烈反對兒童圖書領域唯利是圖的商業(yè)行為。為了豐富兒童的精神生活,摩爾率先設立了年度最佳圖書名單,合作創(chuàng)辦了兒童圖書周,并支持設立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和凱迪克金獎等。正是因為摩爾等圖書館管理員的努力,紐約公共圖書館開始雇傭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員工,進而促進了兒童文學與圖書館藏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此外,馬庫斯認為紐約是一個“傳奇城市”,至今仍是兒童和青少年文學作家豐富且強大的靈感來源:
馬克·吐溫、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Ludwig Bemelmans)、H·A·雷伊和瑪格麗特·雷伊(H. A. and Margret Rey)、蘭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羅伯特·麥克洛斯基(Robert McCloskey)、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和朱迪·布魯姆(Judy Blume)都曾在紐約定居。
然而,紐約不僅僅只是地理意義上的居住地:
以卓越文化品性著稱的紐約……成為各色人物的探險之地,例如從《埃洛伊絲》(Eloise)到《小偵探哈里特》(Harriet the Spy)再到《鱷魚萊爾》(Lyle Crocodile)的冒險。藝術家們認為紐約就像一個符號,扮演了藝術圣地和移民目的地的歷史角色,并從各種不同視角呈現(xiàn)其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文化多元性和包容精神。毫無疑問,紐約的開放、多元等特性也激發(fā)了青少年文學亞流派(sub-literary)蓬勃發(fā)展。
與此同時,逐漸發(fā)軔的亞流派文學則突出青少年的成長、冒險以及擁有獨立思想和人格的艱難歷程。
馬庫斯的《童書匯覽:兒童文學之重要性》所選素材的范圍之廣和多樣性令人贊嘆,這不僅因為其對兒童文學歷史的宏觀把握,也得益于克蘭兒童文學收藏館的豐厚藏書和紐約公共圖書館無可匹敵的藏書資源。馬庫斯在紐約的首次展覽中也充分利用了紐約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收錄了來自歐洲、美洲、亞洲等地近三百年來的重要兒童書籍。馬庫斯以歷史學家和兒童文學批評家的獨特眼光闡釋了三百年來世界范圍內兒童觀的變化、兒童文學的歷史和現(xiàn)代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通過追溯兒童書籍與其所屬之宏大社會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馬庫斯認為兒童文學既是集體記憶的豐富寶庫,也是社會文化變化的強大引擎,而文化變革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該著豐富的史料、獨特的批評視野以及大量珍貴的圖片對兒童文學研究者、圖書館館員、教育界、出版界以及其他讀者來說都提供了珍貴的文本和思想資源。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