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燕
我相信《泰迪的故事》這篇文章對于很多教育者來說不會陌生。小學五年級學生泰迪衣服又臟又破,頭發(fā)又長又破,成績很差,并且不合群。對于這樣的“問題兒童”,當時的班主任老師湯普森太太一開始就本能的厭惡他。雖然泰迪從內(nèi)心深處覺得老師有母親般的親切,本能的渴望接近她,可兩人仍存在距離。幸好湯普森太太在查閱泰迪各年級老師的評語時,發(fā)現(xiàn)泰迪原先同樣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只不過是由于家庭的變故,缺少愛才變成這樣,她敏銳地意識到泰迪需要愛,需要關懷,于是主動從生活、學習等方面給泰迪一種特別的亦師亦母的師愛。最終泰迪在師愛的感召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著名醫(yī)生。 這個故事的最終結局引人深思,泰迪成才的關鍵因素是湯普森太太及時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用愛——師愛緩解、教育了泰迪,因而改變了泰迪的人生軌跡。
師愛是教育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成功教育的主題。特別是對于學困生,師愛的意義更大。既然如此,師愛又有具體內(nèi)涵。
一、 師愛包含寬容
美國有個著名心理學家叫貝蒙,他倡導的寬容教育的關鍵是用“肯定的評定”,他認為,教師如果經(jīng)常使用“否定的評定”來評價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逐漸用一種否定的方式來評判自己,覺得自己“品質不好”,或“不聰明,沒辦法提高成績”等,慢慢地他們的態(tài)度行為就可能與這種“否定的評定”趨于一致,從而產(chǎn)生不良行為。相反,“肯定的評定”則可以把學生的自我肯定引向正確的方面。所謂“孺子可教”,那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而這種肯定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包括成績的肯定,對缺點的客觀的評價以及更多的寬容。
在現(xiàn)實的教育過程中,如果我們經(jīng)常用批評、斥責、壓服等教育方式來教育學生,即使學生的行為發(fā)生改變,但其實還是一種被動的做法,不能從根本上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驅力,因而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也就難以持久。因此為了讓學生真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產(chǎn)生自覺意識,形成長久的良好行為規(guī)范,就要讓學生有更多享受愛的空間,老師就要給學生更多寬容。
另外,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會偏愛那些既聰明又乖巧的學生,對那些學習成績和行為規(guī)范都比較差的學生則缺乏耐性,即使是像湯姆森太太也不例外。實踐證明,教師如果能對差生多些“偏愛”,給他們多些關懷,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泰迪一樣,湯姆森太太給他多一點關懷,讓他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以至成為他們進步的起點。
二、師愛包含賞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教育是平等的,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要尊重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差生的稟性、興趣、愛好和特長,對學生的賞識,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肯定,換一種角度看問題,也未嘗不是一種美。
對學生個性的賞識,也是揚長避短的體現(xiàn)。筆者長期處在農(nóng)村教育第一線,曾遇到這么幾個“特殊學生”,2014屆的吳梓澤,2015屆的洪潔靈,2016屆的洪梓健、2017屆的吳嘉澄都是校內(nèi)出名的后進生,學習基礎差,成績不穩(wěn)定,長期上學遲到,不交作業(yè),上課打磕睡,癡迷電子游戲,經(jīng)常出亂子,他們都是政教處的???。不過,吳梓澤組織能力強,洪潔靈愛看課外書,洪梓健記憶力好,吳嘉澄表達能力強,我都依據(jù)他們的長處做耐心細致的引導、教育、轉化工作,在推心置腹的交談中逐步化解這些后進生的對立情緒,我讓吳梓澤做勞動委員,給洪潔靈、吳嘉澄多上臺發(fā)表演講和表演的機會,鼓勵洪梓健參與小組學習競賽,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生活的積極性,他們后來都順利地考上了省重點高中。這個例子說明,只要我們對學困生能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尊重他們,有時缺點本身就能化為一種優(yōu)點。只要給予正確引導,合理肯定,給予施展本領的平臺,讓學生找到自我價值,即使不用多少口舌之勞,也可以使學困生轉變。
三、師愛包含尊重
記得有一位教育學家在總結他一生的教學經(jīng)驗時說:“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边@句話說得好,只有心懷真愛的老師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思想,尊重學生的知識層次以及年齡特點,孔子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都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學生愛的表現(xiàn)… 也只有師愛才能開啟學生內(nèi)心閉鎖的大門。
古語說得好:“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識,也是教育實踐所證明了的一條極為重要的教育原則。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他與顏回的關系,毋寧說是師生關系,更勝師生關系,這與他對學生的尊重以及真誠的愛分不開,顏回說孔子是“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這難道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老師的真誠的感恩嗎?
四、師愛包含嚴格要求
當然,教師的愛不應該是溺愛,應是有原則的愛。它不是無條件地去遷就學生,那不叫師愛,或者說根本就不能稱其為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批評的藝術在于嚴厲與善良的完美結合,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批評中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合乎情理的嚴厲,而且是對他充滿人情味的關切。”傅雷教子的經(jīng)驗其實用之于學生也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在日常對學生的管理中,既要有表揚,也要有批評; 既要熱情關懷,又要嚴格要求;既要和風細雨,又不能無所節(jié)制。只有“愛之深,教之嚴”,才是教師對學生的負責,才是真誠的師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的愛具有廣大的社會意義,它比父母的愛更加廣闊、更加高尚。因為父母關心的是自己兒女的成長,而教師培養(yǎng)的是整個社會的未來。父母的愛,是一種血緣關系的親子之情,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則體現(xiàn)了一種社會歷史責任感和追求偉大理想的情感。我們重提師愛這個古老的話題,對于今天教育形勢的發(fā)展的差強人意以及屢屢見之報端的教師負面新聞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當前,政府大力建設師德師風難道不是對師愛的重新喚回嗎?
當我們把教育當成一項事業(yè)而不是一個職業(yè),那么,我相信,我們已經(jīng)付出了最廣博的愛----師愛?!短┑系墓适隆穯⒌先藗兩钏?,其實在我們的周圍不會缺少泰迪這樣的“問題少年”,他們調(diào)皮淘氣,不時地給我們制造麻煩,令我們厭惡,但要知道,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的話: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是的,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真誠地對學生付出自己的關愛,以一種蠟燭燃燒自己,春蠶吐絲的精神來關心,愛護我們的學生,那么桃李園里將會芬芳四溢,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