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摘 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要在教學中立足語文之根本,關(guān)注語言,聚焦表達,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從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重視朗讀積累,夯實語言基礎;巧抓詞句教學,品悟言語智慧;關(guān)注文體特征,聚焦表達技巧;注重遷移運用,落實語言實踐。
【關(guān)鍵詞】語言訓練;朗讀積累;詞句教學;文體特征;遷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將語文課程定義為“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之根本就是學語言,用語言。在新課標的倡導下,教師要在教學中立足語文之根本,關(guān)注語言,聚焦表達,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從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朗讀積累,夯實語言基礎
如果把閱讀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比作珍珠,那么朗讀就是一條珠鏈,串聯(lián)各個環(huán)節(jié),促進目標的達成?!白x”是進行語文教學活動的基礎。
一篇課文的朗讀訓練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要有梯度、有目標、有層次的多種形式的訓練。常用的方法和步驟有:初讀,主要是為了“讀通文句”,解決生字詞,這時可以教師范讀或?qū)W生自由讀;再讀,可以快速瀏覽,暗誦于心,主要為了“讀懂內(nèi)容”,把握課文脈絡;精讀,反復朗讀重點語段,重在“讀懂表達”,體會作者遣詞造句之精準,布局謀篇之巧妙,人物塑造之方法等等;最后誦讀,旨在“讀出感情”,運用一些朗讀技巧,或沉醉字里行間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感悟,或在聲情并茂的朗朗讀書聲中與作者心靈相通,產(chǎn)生共鳴。
除了重視朗讀,教師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對經(jīng)典、美文的背誦積累。從語言學來說,語言是在大量的積累運用的基礎上習得的。語言講究積累,講究的是厚積薄發(fā),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從現(xiàn)在“統(tǒng)編版”新教材中,也可以看出對傳統(tǒng)文化積累背誦的重視,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古詩文,6個年級12冊共選了132篇古詩文,與原來的“人教版”相比增加了55篇。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jīng)》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當然,我們不能滿足于12本語文書的積累,還要拓展課外閱讀,積極推廣經(jīng)典閱讀,讓學生在經(jīng)典中浸潤,在大量閱讀積累中增強語感,積淀語言,啟發(fā)智慧。
二、巧抓詞句教學,品悟言語智慧
祖國文化博大精深、熠熠生輝的文字中閃爍著靈動和智慧。薛法根老師說過:“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在獲得課文所傳播的信息的同時,獲得‘如何傳播信息的‘言語智慧才是更為本質(zhì)的行為?!苯處熞诮虒W中關(guān)注語言表達,引導學生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品味語言,以讀促思,適時聯(lián)系生活體驗,去發(fā)現(xiàn)隱藏在言語中的智慧。
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精讀細品晏子的語言是教學重點,我引導學生抓住細微之處,在字里行間感受晏子的能言善辯,從容智慧。如,教讀“開狗洞迎賓”部分,我側(cè)重于兩點:一是對關(guān)聯(lián)詞“只有……才”的品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換詞比較,讓學生領(lǐng)略詞語選用的“唯一性”,這樣學生就對晏子說話時精確用詞,一針見血的有力回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是引導學生注意提示語中對晏子說話神態(tài)的描寫,為什么是“看了看”,而不是“想了想”?通過演說,體會表達的效果,更能突出晏子的才思敏捷。巧抓詞句教學,教學重點迎刃而解。
課文是個例子,起著示范和引導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關(guān)注理解文本內(nèi)容,更要關(guān)注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在教學《七月的天山》時,文中描寫野花的語段,讀起來是那么優(yōu)美,讓人浮想聯(lián)翩,仿佛置身在絢爛的花海中,沉醉在迷人童話世界里:“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痹谟懈星榈卣b讀后,我向?qū)W生追問,為什么在作者筆下的野花如此之美麗?作者是怎樣寫出野花的特點的并組織語言的呢?我和學生一起去尋找語言背后的秘密。學生再次誦讀后,紛紛有所發(fā)現(xiàn):
“這是一個排比句,用三個相同的句式描寫了野花綿延、耀眼、絢爛的特點?!?/p>
“我認為作者寫‘高過馬頭、‘綿延、‘耀眼、‘絢爛,是抓住了野花高大茂盛、亮麗、顏色多的特點?!?/p>
“作者用到了比喻的手法,把野花比作‘織不完的錦緞、‘天邊的霞光、‘高空的彩虹這些美麗的事物。我讀這句話時,雖然我沒去過天山,沒有欣賞過天山的野花,但是我見過錦緞織成的圍巾啊、被面啊,我也見過天邊的晚霞啊,彩虹啊,確實很美麗。我的眼前就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就能深深感受到野花的美麗?!?/p>
“我從作者的文字當中,感受到了作者對七月的天山的喜愛和贊美!他被這美景深深吸引了!”
通過品味詞句,我們破解了語言背后的密碼:抓住事物的特點,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來表現(xiàn),就能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學語言,用語言,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
三、關(guān)注文體特征,聚焦表達技巧
閱讀教學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技巧。從文體出發(fā),研讀教材;從指向表達出發(fā),來確定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語言訓練,讓一篇篇課文成為有價值的“例子”,才能成就高效課堂。
例如《鯨》一文,屬于說明文,教學時一是要了解篇章結(jié)構(gòu),每一個自然段介紹了鯨的某一方面的特點,課文層次清晰,內(nèi)容一目了然;二是學習“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分類別、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三是品讀“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鯨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等句子,想想句中“主要”“必須”的表達效果,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
再如《窮人》的教學,從文體分析,這是一篇小說,依據(jù)文本特征,參照學生的學情,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聚焦在:1.揣摩人物形象,心理活動描寫是這篇文章的亮點,抓住心理矛盾描寫的語句,體會主人公的高貴品質(zhì);2.賞析環(huán)境描寫,文中有幾處環(huán)境描寫,海上“寒風呼嘯”,漁家小屋“溫暖而舒適”,西蒙家“又潮濕又陰冷”,為文章烘托了氣氛,襯托了人物品質(zhì),也是這篇文章的一個亮點;3.文中有十三處使用了省略號,通過體會省略號的作用,進一步體會窮人的貧窮與善良。葉圣陶老先生就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這樣,關(guān)注文體,關(guān)注學情,精心篩選,聚焦表達,才能讓學生確有收獲。
比較閱讀,也是聚焦表達的一種好方法。比如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文中把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的不同看法和表現(xiàn)進行了細致地描寫,運用比較閱讀,比較對不同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內(nèi)心,理解文章的主旨。不同文體的課文拿來比較,也可以發(fā)現(xiàn)表達技巧的區(qū)別。比如《草原》和《白楊》,《草原》著重描寫了草原美麗的景色,是借景抒情,表現(xiàn)“景美人更美”,贊美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而《白楊》是借物喻人,借高大挺秀的白楊樹扎根邊疆,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祖國建設者。即便是同一文體,如說明文《鯨》和《松鼠》,表達特點也有不同,一篇是常識性說明文,一篇是科學小品文,也可以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再如,同為寫人的記敘文,有的側(cè)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有的側(cè)重語言描寫,都可以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表達的奧秘。
四、注重遷移運用,落實語言實踐
呂叔湘先生強調(diào)講讀課文要“走一個來回”,先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nèi)容理解,再從思想內(nèi)容回到語言文字是怎么表達的。吳忠豪教授認為還必須走出第三步,就是“實踐”,實踐以后才能真正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方法。只有在語言的遷移運用中,小到詞語造句,句式仿寫,大到一段話的仿寫或一種寫作方法的遷移,才能真正體會到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奧秘,才能從“學過”到“學會”,才能落實“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要求。
以上文的《七月的天山》為例,在品味描寫野花的句子后,我趁勢要求學生用這些方法描寫事物,進行仿寫。有的寫:“夜幕降臨了,深藍的天空上灑滿了星星,像海邊的貝殼那樣數(shù)也數(shù)不清,像明亮的寶石那樣耀眼,像頑皮的孩子那樣眨著眼?!庇械膶懀骸扒锾斓搅耍麍@里的柿子成熟了,一個個柿子掛在枝頭,像紅通通的燈籠,像圓溜溜的小皮球,像孩子們可愛的笑臉,美麗極了!”還有描寫湖水的、寫白云的、寫彩燈的……同學們儼然成了一個個小詩人,有了詩情畫意的情懷,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還以上文提到的《窮人》為例,在研讀了心理描寫對表現(xiàn)桑娜的善良品質(zhì)的作用后,為進一步讓學生認識人物描寫方法是為表現(xiàn)人物形象服務的,可以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設計一個小練筆:以體現(xiàn)漁夫的“善良”為題,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情境寫一段漁夫的心理描寫,寫出人物的矛盾心理,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教師將指導重點放在如何把漁夫的心理活動描寫清楚,描寫具體上。這個設計,當堂練習,當堂鞏固,讓學生通過表達實踐進一步落實了教學重點,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當下語文教學理念紛飛,亂花迷眼,我們語文教師要堅守陣地,關(guān)注語言,立足語文教學之根本,始終守望語文的“家”——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2016年第7-8期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吳忠豪主編.從“教課文”到“教語文”——小學語文教學專題行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