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凱 薛意恒 劉國勤
(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yī)院胃腸外科,濟南 250013)
慢性便秘患者是一個巨大的人群,在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發(fā)生率4%~10%[1~3],特別在老年女性中患病率更高,嚴重便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針對藥物治療無效的結腸慢傳輸型便秘,結腸次全切除術是有效的手術方式[4]。近年來,微創(chuàng)手術理念深入人心,腹腔鏡技術和經(jīng)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廣泛應用[5,6]。我們在前期開展腹腔鏡輔助結腸次全切除術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減小手術創(chuàng)傷,2017年11月~2020年1月對17例結腸慢傳輸型便秘采用腹腔鏡下結腸次全切除聯(lián)合NOSES,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齡(47.7±11.6)歲。BMI 25.3±3.7。均存在大便困難,17例排便次數(shù)減少(<3次/周),10例干球便或硬便,7例排便費力、排便不盡。病程(5.4±1.6)年。藥物治療時間(4.2±1.2)年。結腸傳輸試驗均陽性,排糞造影檢查無直腸前突等出口梗阻型便秘表現(xiàn)。術前直腸指診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術前均行腸鏡檢查,未發(fā)現(xiàn)明顯器質性病變。
病例選擇標準:①符合羅馬Ⅲ標準[7];②結腸鏡檢查排除結直腸器質性疾?。虎劢?jīng)結腸傳輸試驗和排糞造影,符合結腸慢傳輸型便秘診斷標準[8],排除出口梗阻型便秘;④經(jīng)系統(tǒng)非手術治療后效果欠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⑤自愿接受手術,無嚴重的精神障礙。
1.2.1 麻醉和trocar位置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截石位。采用六孔法。trocar 1為腹腔鏡鏡頭,trocar 2為10 mm穿刺孔,用來進出Hem-o-lok結扎鉗,trocar 3~6均為5 mm穿刺孔(圖1)。
圖1 trocar位置 圖2 A.盲腸后游離的術者站位;B.盲腸后游離的trocar使用 圖3從左向右側打開胃結腸韌帶,游離肝區(qū) 圖4 A.脾曲游離的術者站位;B.從右側向左側打開胃結腸韌帶,游離脾曲 圖5乙狀結腸直腸游離及吻合的術者站位 圖6 A.釘砧以反穿刺技術從升結腸穿出;B.從肛門取出結腸標本
1.2.2 盲腸后間隙的游離 主刀和助手站位如圖2A,trocar使用見圖2B。術者從盲腸尾側入路打開后腹膜,進入Toldt間隙,在盲腸后游離拓展Toldt間隙,并顯露十二指腸。
1.2.3 肝區(qū)游離 主刀和助手在圖2A的基礎上交換位置,顯示器和扶鏡手位置不動。主刀由左側向右側肝區(qū)打開胃結腸韌帶,分離胃結腸融合筋膜(圖3),繼而分離結腸肝區(qū),更加方便。結扎右結腸血管,注意保護回結腸血管勿受損傷。
1.2.4 脾曲游離 手術人員再調整站位(圖4A),同時將顯示器順時針移動至病人左前方,形成以脾臟為中心點的弧形操作平面,主刀站在病人右側,由右側向左側,將脾曲游離(圖4B)。
1.2.5 乙狀結腸及直腸的游離 將顯示器繼續(xù)順時針移動至病人足側,主刀和助手站位見圖5,形成以盆腔為操作中心的弧形游離平面。從上到下游離乙狀結腸及直腸系膜,在腹膜反折處裸化直腸。至此完成整個結腸的游離。
1.2.6 結腸的離斷和經(jīng)肛門取出 術者站位和trocar使用位置不變。腹腔鏡下用腔鏡直線切割吻合器離斷直腸,然后打開直腸殘端,置入無菌關節(jié)鏡套從肛門拖出,然后將圓形吻合器釘砧從肛門置入。在預切除的升結腸(升結腸保留10 cm)遠端打開結腸,將釘砧置入腸腔,以反穿刺技術從升結腸前壁穿出連接桿,然后從升結腸預切線處用腔鏡直線切割吻合器離斷升結腸(圖6A)。將切除的結腸從肛門取出(圖6B)。
1.2.7 腔鏡下完成吻合 術者站位和trocar使用位置不變。腔鏡切割吻合器關閉遠端殘端,然后從直腸置入圓形吻合器連接桿后,與釘砧連接,擰緊后擊發(fā)完成吻合。
采用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發(fā)布的便秘癥狀及療效評估指南[9],包括是否排便困難、過度用力排便,糞便性狀,排便時間,下墜、不盡、脹感,排便頻率,是否腹脹共 6 項進行排便滿意度調查,每項從輕到重分為0~3分,總分18分。術前3 d和術后1年評分進行比較。
手術時間(192.2±16.7)min;出血量(35.3±6.8)ml。術后排氣時間(2.1±1.2)d;術后排便時間(4.1±2.6)d。術后住院(15.2±3.5)d(住院時間延長與2例發(fā)生并發(fā)癥有關),無并發(fā)癥患者術后住院時間(9.4±1.4)d。
術后并發(fā)癥3例:1例術后5 d發(fā)生胃排空障礙,口服泛影普安造影明確診斷,行胃鏡下鼻空腸營養(yǎng)管置入術,鼻腸管管飼飲食,10 d后好轉。1例吻合口漏,術后4 d雙側盆腔引流管引出黃綠色腸內容物,經(jīng)禁食,腸外營養(yǎng),抗感染治療后治療14 d,患者病情穩(wěn)定,進食后帶引流管出院回家,出院半個月后拔管。1例出院后50 d因腹痛、腹脹2 d來診,腹部立位平片示腸梗阻,經(jīng)非手術治療后緩解。
17例術后隨訪1年,無嚴重腹瀉。所有患者便秘癥狀評分較術前明顯降低,術前便秘癥狀總評分(15.7±1.8)分,術后1年評分(3.6±1.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612,P=0.000)。
長期以來,面對功能性便秘的龐大患者人群,非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外科治療是解決頑固性便秘的有效手段,但傳統(tǒng)便秘手術存在大切口,術后疼痛明顯,術后恢復慢等缺點。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2008年制定了便秘外科診治指南(草案),規(guī)范了便秘的外科治療指征和手術方法[10]。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肛腸醫(yī)師分會2017年便秘外科診治指南[8]指出,腹腔鏡手術治療結腸慢傳輸型便秘具有創(chuàng)傷小、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美容等優(yōu)勢。
NOSES是使用腹腔鏡器械、經(jīng)肛門內鏡顯微手術(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或軟質內鏡等設備完成腹腔內手術操作,經(jīng)自然腔道(直腸或陰道)取標本的腹壁無切口手術[11]。相對于腹腔鏡輔助切口手術,減少腹壁切口,符合微創(chuàng)技術理念,其在結直腸癌手術中應用的安全性和優(yōu)勢在相關臨床研究中得到證實[12,13]。本研究將NOSES應用于便秘外科,17例手術無嚴重并發(fā)癥,手術時間、病人恢復時間都在合理區(qū)間,術后便秘癥狀改善,表明該術式是可行、安全、有效的。鑒于病例數(shù)少,需要更多病例和對照研究的支持。
減少不必要的腹腔內重復操作,可減少對腹腔內腸道的干擾,減少手術應激,縮短手術時間,有利于術后病人加速恢復[14]。腹腔鏡結腸次全切除術涉及到全結腸的游離,包括回盲部游離,肝區(qū),脾曲游離,乙狀結腸及直腸游離。術中主刀醫(yī)生需要多次變換操作位置和顯示屏方向,人員和設備移動是延長手術時間的重要因素。對此,我們優(yōu)化以上手術流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解剖結腸各段,人員和設備不進行重復移動,整個手術過程流暢,無多余重復操作,縮短手術時間。腹部穿刺孔的選擇需要兼顧各個操作方向的需要,過多的穿刺孔加重患者創(chuàng)傷。腹部穿刺孔設計,trocar 1、2為10 mm穿刺孔,余為5 mm穿刺孔(圖1),既兼顧各個方向操作的需要,同時也考慮到Hem-o-lok和腔鏡直線切割吻合器的進出,也符合一般的操作習慣。
傳統(tǒng)的便秘手術大切口引起的疼痛和創(chuàng)傷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術后腸粘連、腸梗阻發(fā)生率高,導致術后患者滿意度下降[15],這也是長期以來外科治療在慢性便秘治療中地位不高的原因。本組17例隨訪無嚴重腹瀉發(fā)生,1例發(fā)生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5.9%(1/17),3例并發(fā)癥經(jīng)積極治療后都得到恢復,說明這種術式是可行的,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微創(chuàng)便秘手術的開展,更規(guī)范的手術入路、手術步驟會逐步形成,便秘外科必將得到更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