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照
(福建影照建盞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本方法涉及瓷器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地說是涉及建盞的燒制方法。
建窯是中國宋代的八大名窯之一,始于晚唐五代,舉于兩宋,終燒于元末;其建盞制品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與宋代文化一脈相承,并促進茶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引起過帝王詩人的無數(shù)贊譽;建盞制品帶有濃厚東方藝術(shù)的神秘感受和獨特的民族審美風格,它不僅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寶庫,而且對世界亦有一定影響,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1]。
建盞的主要種類有兔毫盞和油滴盞,目前所報道的制備油滴建盞的方法成品率低,且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配方的選擇和溫度的控制不明晰,很難產(chǎn)生油滴;第二,一般只能制備出銀油滴,很難制備其它色彩的油滴,并且油滴無立體感。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鱗甲油滴建盞制作工藝,其工藝流程明晰,可制得鱗甲油滴建盞,該建盞油滴立體感強,具有多彩顏色,且成品率較高。
鱗甲油滴建盞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坯體和釉漿;
將高嶺土4重量份、紅土5重量份及田泥1重量份混合,加水淘洗,過100目篩,壓濾、煉泥、陳腐,拉坯成生坯,拉坯須厚薄均勻,底足結(jié)實;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晾干后素燒,得到坯體;
取紅釉礦60重量份、草木灰15重量份、鉀長石10重量份、石灰石7重量份、石英石5重量份、鐵紅3重量份混合,加1.2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機研磨,研磨后再過80目篩,得到釉漿;
所述草木灰的制備方法為:將曬干的如下重量組分:松木18~20重量份和松針1~2重量份混合燃燒,得到粉末狀灰燼,粉碎,過100目篩,得到草木灰;
(2)施釉,施釉后自然晾干;
(3)將施釉晾干后的坯體放入電窯爐內(nèi)焙燒,所述焙燒經(jīng)過如下階段:
第一階段:爐溫經(jīng)過1.5 h,從常溫勻速升溫至300 ℃;爐溫再經(jīng)過1.5 h,從300 ℃勻速升溫至600 ℃;爐溫再經(jīng)過1.5 h,從600 ℃勻速升溫至900 ℃;爐溫再經(jīng)過80 min,從900 ℃勻速升溫至1 100 ℃;爐溫再經(jīng)過2 h,從1 100 ℃勻速升溫至1 270 ℃;
第二階段:1 270 ℃保溫1.5 h;當爐溫升至1 270 ℃時,投第一次油柴,再間隔8 min投第二次油柴,再間隔10 min投第三次油柴,再間隔15 min投第四次油柴,再間隔18 min投第五次油柴;每次油柴的用量為0.1m3的窯爐空間投放48 g;
第三階段:斷電停爐,投油柴,再爐溫每降25 ℃投一次油柴,共投7次;前三次每次油柴的用量為0.1m3的窯爐空間投放48 g;后四次每次油柴的用量為0.1m3的窯爐空間投放36 g;
第四階段:爐溫降溫到700 ℃時,窯爐門打開20 cm~25 cm縫隙;
第五階段:爐溫降溫到450 ℃時,窯爐門打開50 cm~60 cm縫隙,加速冷卻,出爐。
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后,本方法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本文采用原礦土(高嶺土、紅土和田泥)制成坯體,坯體經(jīng)得住高溫燒制,變形和氣泡缺陷少。
2.本工藝制作得到的鱗甲油滴建盞,油滴凸出,如鱗甲般成片狀,分布自然協(xié)調(diào)飽滿。油滴晶斑清晰潤澤,具有金屬質(zhì)感。[2]。
3.本文配方、燒成氣氛和溫度曲線等工藝流程明晰,易于掌控,穩(wěn)定性好,成品率較高。
鱗甲油滴建盞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坯體和釉漿;
將高嶺土4重量份、紅土5重量份及田泥1重量份混合,加水淘洗,過100目篩,壓濾、煉泥、陳腐,拉坯成生坯,拉坯須厚薄均勻,底足結(jié)實;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晾干后素燒,得到坯體;
所述素燒為爐溫經(jīng)過5 h~6 h升溫至850 ℃,停爐冷卻。
取紅釉礦60重量份、草木灰15重量份、鉀長石10重量份、石灰石7重量份、石英石5重量份、鐵紅3重量份混合,加1.2重量倍的水放入球磨機研磨,研磨后再過80目篩,得到釉漿;
其中,所述高嶺土、紅土及田泥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水吉鎮(zhèn)南山村,所述田泥取自地表2 m~3 m以下;所述紅釉礦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南林村;
所述紅釉礦按重量百分比含有以下成分:SiO266%~68%,Al2O316%~20%,F(xiàn)e2O38%~10%,剩余為微量元素。
所述草木灰的制備方法為:將曬干的如下重量組分:松木18~20重量份和松針1~2重量份混合燃燒,得到粉末狀灰燼,粉碎,過100目篩,得到草木灰;
(2)施釉,施釉厚度為0.5 mm~0.8 mm,施釉后自然晾干;
(3)將施釉晾干后的坯體放入電窯爐內(nèi)焙燒,所述焙燒經(jīng)過如下階段:
第一階段:爐溫經(jīng)過1.5 h,從常溫勻速升溫至300 ℃;爐溫再經(jīng)過1.5 h,從300 ℃勻速升溫至600 ℃;爐溫再經(jīng)過1.5 h,從600 ℃勻速升溫至900 ℃;爐溫再經(jīng)過80 min,從900 ℃勻速升溫至1100 ℃;爐溫再經(jīng)過2 h,從1 100 ℃勻速升溫至1 270 ℃;
第二階段:1 270 ℃保溫1.5 h;當爐溫升至1 270 ℃時,投第一次油柴,再間隔10 min投第二次油柴,再間隔12 min投第三次油柴,再間隔15 min投第四次油柴,再間隔18 min投第五次油柴;每次油柴的用量為0.1m3的窯爐空間投放48 g;
第三階段:斷電停爐,投油柴,再爐溫每降25 ℃投一次油柴,共投7次;前三次每次油柴的用量為0.1m3的窯爐空間投放48 g;后四次每次油柴的用量為0.1m3的窯爐空間投放36 g;
圖1 建盞作品 “鱗甲油滴”
第四階段:爐溫降溫到700 ℃時,窯爐門打開20 cm~25 cm縫隙;
第五階段:爐溫降溫到450 ℃時,窯爐門打開50 cm~60 cm縫隙,冷卻,出爐。
建盞制作的各個步驟,只有去實踐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建盞的燒制技藝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本工藝制作得到的鱗甲油滴建盞,油滴凸出,如鱗甲般成片狀,分布自然協(xié)調(diào)飽滿。油滴晶斑清晰潤澤,具有金屬質(zh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