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銀瑩 , 張穎欣 , 鄭文瀟 , 孫艷爭 , 于詠蘭
(1.北京中農大動物醫(yī)院有限公司 , 北京 海淀 100193 ; 2. 中國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 , 北京 海淀 100193)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簡稱:鉤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全球性人獸共患傳染病,是我國法定的乙類傳染病。犬感染鉤體后的典型癥狀為發(fā)熱、黃疸、嘔吐、腹瀉、出血等。患犬可在其臨床癥狀消失數(shù)月至數(shù)年后,仍間歇性地向環(huán)境中排菌[1],增加了人感染鉤體的風險。當患犬表現(xiàn)非典型癥狀時,很容易被誤診、漏診。所以,及時、準確地診斷犬鉤體病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非典型犬鉤體感染案例,旨在為人獸鉤體病的診斷、治療和防控提供資料。
薩摩耶犬,6歲,體重24 kg,雌性,每年定期免疫狂犬病疫苗。主訴:患犬被帶去海邊游玩5 d回家后,每日飲水量增加至平時的2倍,尿量也明顯增加,精神沉郁。多飲多尿10 d后出現(xiàn)嘔吐而就診。
體溫38.6 ℃,可視黏膜粉色。聽診心音正常,心率130 次/min;呼吸音及頻率正常。觸診患犬腹
部緊張,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2 s,脫水6%~8%。血壓正常。
3.1 血常規(guī)檢查 各項檢查結果均在參考范圍內。
3.2 血清生化檢查 首診結果顯示:僅肌酐輕度升高,尿素氮未升高;總蛋白和球蛋白升高,其他指標未見明顯異常(表1)。
表1 首診時血清生化檢測結果
3.3 尿常規(guī)檢查 尿比重為1.005(<1.008),提示為低滲尿,pH呈堿性;其他尿檢結果未見異常。
3.4 超聲檢查 腹部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雙腎皮質回聲增強,提示雙腎急性損傷(圖1);卵巢形態(tài)與活動期相關;肝臟、胰腺右葉、膀胱、雙側子宮形態(tài)未見明顯異常。
圖1 腎臟異常B超征象A:左腎; B:右腎
3.5 分子生物學診斷
3.5.1 快速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Rapi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檢測 使用qPCR法(北京世紀元亨動物防疫技術有限公司)對血液及尿液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尿液樣本為鉤體陽性。
3.5.2 PCR擴增及序列鑒定 采用文獻[2]報道的secY基因引物對樣本進行鉤體菌屬PCR的鑒定。95 ℃預變性5 min;94 ℃變性30 s,58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循環(huán)35次;72 ℃延伸7 min,4 ℃保存。擴增產物采用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送檢測序并進行序列比對。
電泳結果顯示,尿液樣本在549 bp處出現(xiàn)特異性擴增條帶(圖2)。擴增產物測序后經GenBank序列比對鑒定為問號鉤端螺旋體(L.interrogans)。
圖2 鉤端螺旋體secY基因擴增結果M:700 bp marker; P:陽性對照; 1:尿液樣本; 2:血液樣本
3.6 血清學診斷
3.6.1 鉤體抗體ELISA檢測 被檢血清采用SNAP?
Lepto(IDEXX,美國愛德士公司)和WITNESS?Lepto(Zoetis,美國碩騰公司)試劑盒進行檢測。結果均為陽性,提示血清中存在抗鉤體IgM和IgG抗體。
3.6.2 顯微凝集試驗(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 將被檢血清送吉林大學動物醫(yī)學院人獸共患病重點實驗室進行MAT檢測,并對其進行血清群分型鑒定。結果顯示,被檢血清存在澳洲型和拜倫型血清型抗體,最高血清抗體滴度為1∶800。
綜合臨床檢查、實驗室診斷、影像學、分子生物學及血清學檢查結果,確診該犬發(fā)病原因為鉤體感染。
確診后立即進行抗生素治療。皮下注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Synulox,美國碩騰公司)15 mg/(kg·bw),1次/d,口服多西環(huán)素(咳喘寧,北京中科拜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5 mg/(kg·bw),2次/d。同時采用支持療法糾正脫水、護肝保腎排毒。此方案治療1周后,患犬精神狀態(tài)恢復,不再有嘔吐表現(xiàn),飲水排尿行為恢復正常。用藥2周后停用多西環(huán)素。就診后第3周生化復查,結果恢復正常(表2)。其他臨床檢查一切正常,后續(xù)要求注意犬表現(xiàn),定期體檢。
表2 全病程中血清生化檢測結果
鉤體病是多器官損傷性疾病,典型癥狀包括發(fā)熱、黃疸、嘔吐、腹瀉、出血等。我國犬主要感染的血清型為黃疸出血型、波摩那型和犬型[3],且患犬癥狀表現(xiàn)與感染的鉤體血清型相關[4]。當患犬感染宿主適應性血清群時,可能無典型黃疸、尿毒癥癥狀,此時容易被誤診或漏診。
本病例中患犬未出現(xiàn)典型肝功損傷相關的黃疸,而多飲多尿這一臨床癥狀又不僅僅出現(xiàn)在鉤體感染后,所以動物主人在疾病初期并未足夠重視。由于鉤體具有損害多系統(tǒng),且可逃避機體特異性免疫機制,并在腎臟中定植排泄病原等特點[5],因此,需要同時使用多種方法才能確診鉤體病。常用診斷方法包括PCR、ELISA、MAT、細菌培養(yǎng)等。本病例中患犬首診即發(fā)現(xiàn)球蛋白升高、肌酐升高,結合低滲尿(SG=1.005)以及影像學結果,提示急性腎損傷可能與感染相關。為深究發(fā)病原因,患犬接受了分子生物學、血清學等檢查;為明確非典型發(fā)病的可能血清型,送檢血清進行MAT檢測,結果表明,患犬可能感染澳洲型或拜倫型血清型鉤體。結合就診犬未注射過任何鉤體疫苗的免疫史,最終確診為鉤體病。
鉤體病是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及時診斷并及早介入治療可有效阻斷該病的傳播。本例中患犬的診治經驗說明,從細微癥狀入手、合理結合多種診斷方法,能及時、明確診斷未出現(xiàn)典型癥狀的鉤體病。在第一時間給予抗生素(如多西環(huán)素)及對癥治療,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