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載體,英語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其文化滲透現(xiàn)象十分明顯。最早是由南京大學從叢教授在《光明日報》中提出:由于英語的普遍性推廣,中國學生在使用目的語——英語進行與他人交流時,會出現(xiàn)“中國文化失語癥”。換句話說,中國的英語教學存在過度重視目的語文化的介紹,對本土文化即中華民族文化重視不足,導致中國學生在與他人用英語交流時出現(xiàn)“中華文化失語”現(xiàn)象。為了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上都明確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結合目前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原因,再結合“課程思政”的理念,探索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既讓學生掌握英語的語言知識,還讓中國文化從“失語”走向自信。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文化自信;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古依柳(1993.08-),女,漢族,廣東人,上海立達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
一、引言
在經(jīng)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往來日益密切,英語作為全球性語言,許多國家都在推動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然而,語言的學習必然推動文化的滲入,從而導致英語教學更側重于目的語的語言學習和文化介紹,忽視本土文化的介紹。為了適應全球化,英語學習必不可少,但是英語教學中應該在介紹英語語言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如何用英語講好中國文化和故事,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罢n程思政”符合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需求,強調(diào)在每一門課程中除了完成知識和技能目標,還要融入“思政”元素,將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目標、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見,只有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理念,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融入中華民族文化的元素,讓學生們了解且欣賞本民族文化,鼓勵他們用英語向他人介紹本民族文化,才能擺脫“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走向民族文化自信。
二、當今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
從英語教材方面看,市面上很多英語教材內(nèi)容大部分在介紹西方的文化,對于中國文化部分的介紹少之又少。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學院的喬文靜老師在2018年通過測試卷和調(diào)查問卷就獨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中國文化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近65%的學生認為教材內(nèi)容偶爾涉及中國文化內(nèi)容,也就證明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的涉及是比較缺乏的(喬文靜,2018)。中國的教育國情給到了教科書一定重要的地位,學生們視教科書為重要的學習工具之一,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在今后的教科書選擇方面一定要慎重而全面。
從教師教學方面看,喬文靜老師在調(diào)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僅39%左右的學生認為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會經(jīng)常補充相關的中國文化知識(喬文靜,2018)。一名合格的老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要順應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補充相關中國文化知識,鼓勵學生欣賞本國文化,在未來與他人用英語交流時能夠宣傳中華優(yōu)秀文化精神。
從學生學習層面看,學生們過于看重考試,導致他們偏向語言語法詞匯的學習,而忽視文化層面的學習。筆者所在學校每學期的期中考核后都會組織學生舉辦座談會,對教師教學進行一定的反饋。在反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希望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詞匯與語法的講解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希望老師在課上以四六級考試的題型為主來鍛煉學生的應試能力。幾乎沒有學生提到希望老師能夠在語言基礎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其跨文化意識,多介紹目的語和中國文化。
從語言測試方面看,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題型來看,其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單一的筆試導致學生們更加偏向應試教育。以應試教育來評判一個老師的優(yōu)秀與否,這樣的情況在民辦學院尤其嚴重。
由上述可見,“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與高校英語教科書內(nèi)容、教師英語教學中少有補充中國文化內(nèi)容、學生過度看重應試技能和中國語言測試題型單調(diào)息息相關。
三、“課程思政”理念下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舉措
1. 轉(zhuǎn)變觀念。首先,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轉(zhuǎn)變自己的觀念,英語的學習,不僅是語言基礎能力的學習,還有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的學習;不要為了應付四六級等語言測試能力考試而忽視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的學習,因為文化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其次,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并不意味著放棄本民族文化,而是既要學習目的語國家的文化也要重視如何用目的語介紹本民族文化。拒絕“崇洋媚外”就要做到既看重西方文化介紹,還鼓勵學生使用英語來欣賞且傳播本民族文化。
2. 學生為主,教師加以引導。高校英語教科書中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的缺失,是導致中國學生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學內(nèi)容上進行改革,融入“思政”元素或中華本土優(yōu)秀文化內(nèi)容。首先,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識,加強自身中國優(yōu)秀文化知識的儲備,這樣即使面對不同的教材內(nèi)容也可以引入“思政”元素或本土文化。以外研社出版的《致用英語》系列綜合英語教程第一冊第三單元為例,單元主題為“Food”,text A的文章主要介紹西方飲食文化中的一些食物,如芝士、腌制的鯡魚和薯片,還有飲料,如咖啡、洋酒和可樂,談及這些食物和飲料如何刺激人的中樞神經(jīng)而導致人們變得健談。相對應地,筆者在導入部分向?qū)W生們展示了八張中國名菜的圖片,學生們第一時間就能夠說出其中文菜名,當問到如何用英文來向他人介紹其菜名、烹飪方式和原料時卻鴉雀無聲,可以看出學生們對中國飲食文化失語較明顯。筆者將學生們分成八組,每一組負責一道菜,討論通過網(wǎng)上搜尋資料找到這道菜的英文名字,屬于哪一菜系,其菜系常用烹飪方式和口味特點。15分鐘后,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來發(fā)言,結果令人十分滿意。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如何用英語向他人介紹我國的八大菜系,還掌握了如何用英語描述不同的烹飪方式;不僅學會如何用英語介紹不同菜系的特點和烹飪方式,還會用英語描述不同菜系的口味特點;不僅學習了中華優(yōu)秀飲食文化,還學會如何將中文菜肴翻譯成英文(還了解了西方國家在撰寫菜單時的方式,這樣才能在將中文菜單翻譯成英文時不會造成誤解)。筆者還鼓勵學生們以后在上口語課時,主動向外籍教師介紹今天所學的中國八大菜系,這也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種方式。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任務型方法給學生們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們自行選擇中國優(yōu)秀文化中的一項來做一個10分鐘的presentation,通過加分的獎勵方式激發(fā)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在期中測評時選取20分鐘來做一個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知識競賽,成績將納入期末成績所在院校。
以上都是教師在課內(nèi)可以開展的活動,由此促進學生學習中國優(yōu)秀文化,樹立文化自信。關于課外活動,教師可以與所在陸院校商量多舉辦與“思政”或中華文化相關的競賽活動,例如開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競賽,旨在推動大學生學習中華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從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3. 學校加以政策的干預。(1)開設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英語課。劉冰教師于2012年在河南省5所高校(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理工大學和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對50名大二學生以及45名大學教師分別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主要圍繞河南大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情況,以及學生與教師們對當前文化教學現(xiàn)狀的看法展開調(diào)研。學生方面的調(diào)查結果與喬文靜老師的調(diào)查結果十分相似:學生們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欠缺;學生們表示學科教材內(nèi)容極少涉及中國文化;教師在課上關于中國文化的補充較少。教師問卷顯示,45名教師均建議開設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全國高校中,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廖華英老師于2006年起開設“中國文化概況”課程的試點,得到了全國許多高校師生的認可,且被評為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這本書從哲學、宗教、文學、藝術、傳統(tǒng)節(jié)日、飲食文化、服飾、建筑、旅游景點等方面對中國文化進行介紹,還增加了中國最新發(fā)明成果和成就,不僅拓寬了學生關于中國文化方面的英語詞匯量,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學生們傳播中國文化傳播的能力。
(2)鼓勵外籍教師在口語課上增加中國文化內(nèi)容。外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十分重要,他們可以給學生提供地道的英語氛圍,豐富且有感染力的西方文化知識和風俗,但是由于外籍教師自身對中國文化不了解,導致口語課變成西方文化滲透的強大渠道之一。為了發(fā)揮口語課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學校應該時常對外籍教師進行中國文化的普及和培訓,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念和教育部最新的“課程思政”理念,并且政策性干預其口語教學內(nèi)容——引入中國文化內(nèi)容的介紹,否則學生們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能力會更弱。
四、結論
由上可知,提高學生們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是以后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解決“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重要舉措之一,需要學生、教師和學校三方面共同努力。作為學生,要轉(zhuǎn)變應試技能為主要學習內(nèi)容的觀念;作為教師,要提高自身“思政”理念和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多在課上有意識地補充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拓寬學生們關于中國文化方面的英語詞匯量,且鼓勵學生們課后多閱讀中國文化方面的英語文章;作為學校,應該開設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英語課,引導學生多渠道學習中國文化,還應該加強對外籍英語教師進行中國文化方面的培訓,鼓勵外籍英語教師利用好英語口語課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們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熱情和自信,從而由“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走向中國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喬文靜.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6):97-99+25.
[2]劉冰.河南省大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詞塊使用情況調(diào)查[J].科技信息,2013(20):47-48.
[3]于瀅瀅.簡析外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6):43.
[4]馬慧麗.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分析[J].英語廣場,2020(10):106-109.
[5]黃玉榮.從文化失語到文化自覺和自信——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大學英語母語文化融入模式探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20,28(09):117-120.
[6]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 2000-10-19(c01).
[7]廖華英主編.中國文化概況[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5,03.